漢文帝料到會有七國之亂,給兒子留下三招,招招致命!

漢景帝時期,發生了著名的七國之亂,險些顛覆了西漢的江山。其實漢文帝早就料到了兒子會有此劫,他生前做了三件事,件件都是針對諸侯王造反的。我們來看看史書是怎麼記載的。

漢文帝料到會有七國之亂,給兒子留下三招,招招致命!


諸侯王造反,早就有苗頭。劉邦打下江山,小家子思想氾濫,廣封劉姓諸侯王,想盤根錯節的在天下佈置防線。可他沒有想到的是,隨著某些諸侯王勢力的增強,人家想把自己的“劉”字擺的更正一些。

據《史記孝文本紀》記載,漢文帝坐天下時,發生過兩次劉姓王造反事件。第一次是濟北王劉興居,趁著皇帝北上代地,朝中無主,發兵要攻取滎陽,而後進攻長安。第二次是淮南王劉長,勾結匈奴人和閩越人,野心直指哥哥的寶座。這兩次謀反都被及時平息了,漢文帝這心裡頭的警鐘可就敲響了。

要知道挑頭鬧事的這兩頭蒜,只是心大罷了,屬於分分鐘被搞定的類型。那東南吳國和楚國,東邊的齊國,可都是有能力跟朝廷扳手腕。自己現在活著,小心謹慎的估計問題不大,要是輪到兒子挑大樑,壓力會很大,可人家現在又沒有明著要造反,所以我能做的只是防範。

漢文帝做的第一件事,是削弱諸侯王的力量。

根據《史記齊悼王世家》記載,漢朝的第一代齊王劉肥,是劉邦的私生子,也是長子。劉邦把齊國七十座城封給了劉肥,是諸侯王中地盤最大的一個。劉肥生了好多兒子,長子劉襄接班就是齊哀王。

齊哀王去世以後,漢文帝就開始動手了,他把齊國劉肥的其他幾個兒子都封了王,封地採用就近原則,哥幾個把父親的土地給分了。表面上看,肉爛在鍋裡,沒有動劉肥的利益,可分開就是分開了,大家都有各自的打算,兄弟幾個很難再抱團對抗朝廷了。

漢文帝做的第二件事,是給當時的太子,後來的漢景帝建立防護網。

據《史記樑孝王世家》記載,漢文帝有四個兒子,太子劉啟是老大,老二叫劉武。劉武最早被封為代王,後改封為淮陽王,又被封為樑王。表面上看,在哪裡當王,好像都是看皇帝的心情,可實際上問題沒那麼簡單。

代地是漢朝和匈奴的邊界,漢文帝繼位之前,就在那裡經營多年,他深知做代王的重要性。史書沒有講劉武年輕時候本事如何,可從後來的七國之戰來看,劉武絕對是個軍事好手,漢文帝當年讓他去做代王,多少是有培養他軍事才能的意思。

漢文帝料到會有七國之亂,給兒子留下三招,招招致命!


劉武最後的封地是樑國,從七國之亂的地圖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咽喉要地。齊國被分割以後不足慮,東南的吳國和楚國是最大的隱患,樑地就橫亙在吳楚二國進攻長安的路上。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漢文帝的苦心,可見一斑。

漢文帝做的第三件事,就是給兒子物色堪大用的帥才。

據《史記周亞夫傳》記載,公元前158年,匈奴大舉入侵北部邊境。漢文帝調遣三支人馬保衛京師長安,宗正劉禮將軍駐軍霸上,祝茲侯徐厲駐守在棘門,河內郡守周亞夫鎮守細柳營。這事關長安城的安危,漢文帝歷來的謹慎,就親自到三處巡查,一則慰問將士們,二則也檢查一下他們是否稱職。

皇帝一行來到了霸上,將士們興高采烈的出來迎接,等漢文帝慰問巡視結束,又前呼後擁的把慰問團送出了大營。到了棘門也同樣如此,歡迎的歡迎,歡送的歡送,大家不亦樂乎。

接下去就是細柳營了,剛到營門口就發現氣氛不對,沒有迎接團也沒有儀仗隊,那士兵們一個個身著鎧甲,手握兵器,還把弓拉的滾圓,隨時準備戰鬥的樣子。根本不讓慰問團往軍營走。皇帝的人嘛,總要面子的,就跟守衛商量,這車上坐著的可是皇帝,還不趕快放行。結果對方小臉一繃,這是軍營,軍營裡只聽將軍的號令,不聽天子的詔令。

這眼瞅著皇帝的車架就到門口了,可還是進不去,漢文帝只好派人拿自己的信物去通報,這軍營的大門才緩緩打開,可馬車還是不許疾馳。到了營帳前,周亞夫披盔戴甲手持兵器做了個揖,身著盔甲不變,請允許我軍禮相見。就在這緊張的氣氛之中,漢文帝手扶這車護欄,對著細柳營的將士深深的致以敬意。

細柳營出來以後,漢文帝無比的感嘆,周亞夫才是合格的將軍,跟他一比,前面那兩位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了,要是有敵人偷襲,都得當俘虜。你們再看看周亞夫的佈置,誰敢小看他啊!

匈奴的威脅解除以後,周亞夫被提升為中尉。漢文帝在去世前,特意囑咐太子,以後國家有了危難,你可以放心的讓周亞夫去帶兵。

削弱齊國的力量;讓劉武為哥哥守大門;為漢景帝物色到平叛的三軍統帥。如果沒有漢文帝的這三招,漢景帝不一定能防得住七國之亂,西漢的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