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盛「漢水悠悠」鋪鎮的回龍寺

漢水 長江 大學 漢江 漢中旅遊 2017-06-09
許廣盛「漢水悠悠」鋪鎮的回龍寺

名曰“回龍寺”的寺廟在全國有很多。僅在漢江上游,我所知道的就有五、六處,它們大多建在江河兩岸。我沒有考證過它們的歷史和建廟緣由,僅從望文生意的簡單理解,大概那都是給龍王爺修的。也許由於江河多有水患,一方百姓修廟建寺,供奉香火,祈求龍王爺賜福,以達到鎮水消災的樸素願望。

鋪鎮的回龍寺不知何時斷了香火,就用作小學堂,校名為回龍小學。回龍小學是我最早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記得回龍寺廟門石頭砌成,正上方刻有“回龍古寺”四個大字,字體蒼勁雄健。門兩邊白石柱上雕龍鏤鳳,上刻一幅長聯,內容我已記不清了,只記得落款處刻有“道光四年重修”的字樣。廟門前約50米處有幾顆參天古柏,雖然棵數不多,但氣勢景觀堪與勉縣武侯墓前的古柏竟比風流,論粗細也不相上下。後來陸續被砍掉,做了大鍊鋼鐵的燃料。傳說中的回龍寺曾有三進三出的院落,後因河水沖毀,只剩正殿前一個四合院了。看來被供奉多年的龍王爺沒有給這方百姓留下情面。小學校就用這廟的四合院作為教室。院內還有兩株倖免於水災的桂花古樹,樹身足有水桶般粗細,樹冠高高挺出房頂,把整個寺院都罩了起來。每到秋天,方圓幾十裡都能聞到這裡濃郁的桂香。與一江之隔的聖水寺漢桂遙相呼應,回龍寺的古桂飄香遠近聞名,由此也提高了回龍小學的知名度。對岸聖水寺的漢桂花香順著漢文化源頭的一江清水流入長江再流進大海。一江花香的漢水給下游各地帶去了歷數不盡的漢風古韻,豈不知回龍古桂的花香也在其中。

我在回龍寺念小學時學校只是初級小學,只有四個年級,周圍好幾個村的兒童都到這所唯一的小學校來念書。記得正殿是辦公室,左、右偏殿和下殿共三個教室,其中下殿較寬,安排了一、二年級兩個複式班。從院裡上正殿要上好幾級石臺階,臺階兩邊有自下而上的兩根很長的石條,形成了30度的斜面。下課後娃娃們先上到正殿走廊上,然後一個個坐在石條上往下滑,相當於現在幼兒園寶寶坐的滑滑梯。這是學校唯一的活動場所,不知經過多少代小學生的坐滑,石條被磨得光潔潤滑,比得上現代賓館地面那高檔的大理石。冬天晴日的早晨,下課後娃娃們一窩蜂湧出教室,爭相搶站正殿走廊那塊寶地晒太陽,或者一個挨一個“擠油油”,得到一點點溫暖。大點的男孩子在院裡“鬥雞”,女孩子跳地格、跳大繩或伸出凍得鮮紅的小手抓石子(兒)。10分鐘過後,校長用一個很破的銅鈴鐺搖幾下,孩子們又一窩蜂湧進各自的教室,不一會兒每個教室又都飄出了朗朗的讀書聲音。

許廣盛「漢水悠悠」鋪鎮的回龍寺

那時教我的老師是李秀英,我一直保留著對她很深刻的印象。李秀英老師由師範學校畢業,有紮實的知識基礎和正規的小學教師職業素養。她不但在知識傳授上對學生循循善誘,更注重對學生品德方面的培養。她很溫和,一點也不利害,但所有學生都很怕她。她當時很年輕,身體微胖,皮膚白皙,清亮的兩眼裝滿了善良、正義和愛心。她是當地人,一有空閒就去學生家串門,由於說話和氣、對人謙和,幾乎所有的學生家長都很尊敬她。她的很多學生後來都有出息,畢業多年一直記得住她。

我在回龍小學讀完四年級後考入鋪鎮小學念高年級,接著考入鋪鎮中學。高中畢業時,由於“文化革命”的發生,大學停招,我就回到老家參加農業勞動。這時的回龍小學已經是完全小學了。鋪鎮公社為了發展中學教育,決定在回龍小學招收初中生,我被聘為學校的民辦教師。回到我上小學的地方當民辦教師,我當時很興奮,特別是又和當年教過我的李秀英老師共事,更感到有回到母親身邊的感覺。

這時的校長是縱具彬老師。縱老太太是外地人,她在舊中國念過書,是小知識分子,而且全家都是讀過書的人。她很開明隨和,從不擺領導的威嚴和架子,對我們年輕教師既從嚴要求又與人為善。和我一起進校的幾位民辦教師都是高中“老三屆”剛剛畢業的學生,和她的子女年齡相當,她就像母親一樣關心愛護我們。當時我們很賣力氣,學校的教學和政治活動都搞得有聲有色,在鋪鎮地區頗有影響,使這一時期的回龍學校達到空前的輝煌。縱校長深度近視眼鏡下一雙慈目經常笑得眯成縫兒,一頭短髮的腦袋仰得老高。外界都說,回龍寺集中了一批有才華的民辦教師。縱校長覺得很有臉面,也更加喜歡我們了。

改革開放以後,高等學校恢復了招生,我考取了師範學院,從此離開了回龍學校。大學畢業後我又從事了高等教育工作。

後來,李秀英老師和縱具彬校長相繼病逝,我知道後非常難過。我每當想起回龍學校,就象懷念我去世的母親一樣懷念她們。

前幾年,學校為了擴建,把多年一直做為學校的回龍寺給拆除了,在原廟址上重新修建了幾排教室,那兩棵風采奕奕的桂花古樹也被砍掉了。從此,回龍古寺永遠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它的所有可以視為文物的物質形態的東西已經蕩然無存了。

現在,原回龍寺正對的河灘幾千畝地面開發了宏偉壯觀的工業園區,園區臨江外圍修築了高大結實的河堤,堤上全是公園設施,供人觀光遊覽。從此,龍王爺再也不敢在這裡施展淫威了。回龍古寺的被拆,從文化價值上實在可惜,但從社會價值上也不足為惜。畢竟新的文明取代舊的文明也需要適當的拆除和摧毀。

李秀英、縱具彬兩位老師去世了,她們給回龍學校留下了師魂情懷。這裡的十幾位師範學校畢業的年輕教師還在繼續追尋著李老師、縱老師等老一輩人民教師的足跡,培養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代新人,為普及義務教育播撒著她們的夢想。

回龍古寺的兩株古桂不在了,但它們並沒有帶走這裡的花香。原回龍寺周邊幾個村子發展了幾千畝花木基地,使漂亮的工業園區錦上添花。花木基地裡數不清的桂花樹苗依然香飄金秋,它們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全國各地,去美化城鎮化建設的美好家園。回龍古寺的桂花遺香不但不會消失,她還會伴著這裡的現代化氣息,一起飄進這方百姓理想的夢裡。

許廣盛「漢水悠悠」鋪鎮的回龍寺
 作者簡介:許廣盛,男,生於1949年4月16日,祖籍漢中。大學本科文學專業,1982年畢業後先後擔任漢師院黨委宣傳部長,陝理工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曾從事藝術學,人文科學,思想教育學的教學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出版專著5部。退休後開始寫作並發表散文多篇。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赤土嶺文協微信公眾號(CCEA2016)

傳播三線文化 增強國際交流

赤土嶺文協微信平臺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刊508】

本期責編:田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