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名人辭典:文化與旅遊專家杜漢華

漢水 道教 武當山 民俗 藝術 南陽新聞全知道 2019-01-19

文化與旅遊專家杜漢華

南陽名人辭典:文化與旅遊專家杜漢華

杜漢華,男,漢族,1955年12月出生,河南內鄉縣人。教授、文化專家、音樂學家、城鄉建設與旅遊規劃專家。1974年高中知青下鄉,1976年招工襄樊市財稅局,1978年考入華中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1982年先後在襄樊市教育局、襄樊市三中、衛校,襄樊市職業技術學院、荊門職業技術學院、荊楚理工學院工作,擔任華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荊楚文化經濟研究所所長、漢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漢水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在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擔任副院長、漢水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現為荊門市旅遊協會副會長、荊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襄陽市江漢旅遊研究所所長、廣西大學西大旅遊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

長期專注於荊楚文化、漢水文化、傳統音樂、城鄉建設與旅遊開發研究,參加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國際道教學會、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中國詩經暨國際研討會、周易國際研討會、中國民俗學會、鬼谷子與孫子兵法、巖畫、旅遊等諸多學科的學術會議,取得了突出成績。

南陽名人辭典:文化與旅遊專家杜漢華

一、城鄉建設與旅遊開發

1983年最早研究提出建設“武漢與西安、洛陽(鄭州)與重慶之間”的“鄂豫川(渝)陝交界地帶中心城市”,被襄陽等城市先後採納;是襄陽三十多年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百萬人口現代化大城市”、“旅遊城”、“南城北市”“漢水流域核心支點、中心城市”、古城牆申遺與襄陽古城5A級景區建設等重大決策的最早研究者和第一建議人。已產生影響的還有“穿天節”“端公舞”“三國城建設”“昭明臺真武山重建”“峴山建設”“文化節舉辦”、荊門市主打“‘道源壽鄉’養生旅遊品牌”等諸多學術研究成果。

首次考證認定漢江流域的襄陽南陽是“牛郎織女七夕節”的起源地,並涉及到西安石公石婆(牛郎織女石像)在牛郎織女傳說演變中的地位,被社會各界廣泛使用,在鄖西、西安、南陽等地產生了極好的經濟社會效益。首倡打造媲美萊茵的漢水文化旅遊產業帶、舉辦漢江國際論壇,大力保護漢江流域的世界遺產資源、申報世界遺產,對漢江生態經濟帶的戰略出臺、對老河口七夕節會的舉辦、鄖西七夕成為湖北省鄂西文化旅遊圈重點項目、房縣主打詩經文化旅遊品牌,成為湖北省旅遊強縣,也有突出貢獻。

南陽名人辭典:文化與旅遊專家杜漢華

二、音樂與文化學術研究

隨父學習了祖傳中醫眼科,曾在知青下放農村期間治癒了不少病人。能演奏古箏、琵琶、三絃、古琴等多種樂器,參與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民歌、民舞、民間器樂、宗教音樂等集成的某些工作;撰稿《文化襄樊》民歌、民間器樂部分。發表文學、歷史等諸多學科的數百篇學術論文和研究性文章於各級報刊書籍;《武當道教音樂發隱》論文1988年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五屆年會交流,被推舉代表古典音樂和宗教音樂組發言。1991年第四期武漢音樂學院學報《黃鐘》發表,田青在1992年《中國音樂年鑑·宗教音樂研究》、1997年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國宗教音樂》中評議說:“杜漢華的《武當道教音樂發隱》試圖對武當道樂進行一種高屋建瓴的總體把握。他在將武當道樂分為“課誦”、“禳醮”“齋事”、“宗卷”、“道戲”五大“類別”之後,繼而又將武當道樂分為“大頂派”、“鄂派”“豫派”、“陝派”、“川派”這五大流派,這種把武當山周圍的地區文化進行輻射式逆源,進而形成一個“武當文化圈”的視角,在武當道樂的研究中頗引人注目。”事蹟收入人民出版社《中國音樂家辭典》。

出版《江漢文化研究》、《荊襄文化與旅遊》《長江流域的軍事與兵法》等學術專著。撰稿和參拍《唐詩詠襄陽》《皮影世家》《烽火襄樊》《尋覓牛郎織女故事村》等十多部電視文化專題片在中央電視臺和省市等各級電視臺播出。對“保康單臂皮影”“長陽土家道教音樂”“鄖西七夕”等成為國家和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有所貢獻。多次獲得襄陽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荊門市人民政府首屆發展研究獎、荊門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湖北省第九屆人文社科優秀獎等諸多獎項。

南陽名人辭典:文化與旅遊專家杜漢華

系湖北省十一屆人大代表、荊門市東寶區政協常委、襄陽市襄城區政協常委、荊門市首屆把關人才;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員、中國巖畫學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湖北省旅遊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楚國曆史文化學會常務理事。房縣人民政府旅遊經濟顧問、北京大地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顧問、北京工業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兼職教授。

(布衣 南陽名人辭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