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玩水逛古蹟,你知道寺、廟、道、觀區別嗎?


文:枯木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現在人們在閒暇之餘經常遊山玩水,探訪名勝古蹟,而這些地方,一般都有著名的古蹟建築,以寺廟居多。可是,您知道寺廟道觀的區別嗎?有人說,不都是寺廟嗎,有什麼區別?其實從歷史上來說區別很大,容易混淆,現在常見的有廟、寺、觀、宮、祠、庵等建築,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一、廟


“廟”是我國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用來供祀祖宗的地方。《爾雅·釋名》載:“廟,貌也,先祖形貌在也”。雖然是供祭祖宗的地方,但不是任何人死後就可以入廟的,古代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先秦之後規定:凡有功於國的,死後方可入廟,享受人們的祭祀禮拜。《後漢書》中樑統傳附樑竦傳說:“大丈夫居世,生當封侯,死當廟食。”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太廟

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祇(非神祗)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文人武士,如文廟——孔子廟(孔廟),武廟——關羽廟(關帝廟)。另外廟還用來祭祀神靈、神話、傳說人物以及歷代賢哲和歷史著名人物的場所。比如土地廟、藥王廟、山神廟、龍王廟、張飛廟、岳飛廟、媽祖廟、華佗廟等。這些眾多的廟宇,成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中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山西運城關帝廟

我國的廟多,究竟有多少,恐怕沒有人能夠說的清楚。而在這些眾多的廟中,名氣最大的、數量最多的要數關帝廟和孔廟“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這是我國關於祭拜孔子和關公的真實反映。特別是關公“至忠”、“至義”、“至信”、“至勇”的形象,不僅受到我國民眾的崇拜,也受到了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人民的敬仰,“關公廟貌遍天下,五洲無處不焚香”,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關帝廟3萬餘座。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解州關帝廟

孔廟在全中國,規格最高能被稱作國廟的孔廟只有兩座,即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是專為封建帝王、政府官員祭孔的專用廟宇。其餘的兩千多座,除兩座由孔氏族人供奉的家廟外,都屬於學廟。關帝廟在全國規模最大有三處。一是關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稱為關廟家廟二是河南洛陽厚葬關羽首級處,稱為關林三是當陽關陵,唯此處按皇帝陵寢定製,有乾隆賜“威震華夏”匾額。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曲阜孔廟

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太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後來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現存的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二百餘畝,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岳飛廟

二、寺


“寺”最早是官署的名稱《說文》“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人員,以後寺人的官署亦即稱之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太常寺則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御史大夫們辦公的地方叫御史大夫寺,負責輿馬的部門叫太僕寺,專管外交事務的部門叫鴻臚寺。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之“寺”,即所謂的“三府九寺”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白馬寺

九卿中有鴻臚卿,職掌布達皇命,應對賓客,其官署即“鴻臚寺”,大致相當於後來的禮賓司。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後來鴻臚寺改建,漢明帝劉莊親自命名為“寺院”,由於兩位高僧的經書是由兩匹白馬馱回的,故把這座新建的“寺院”取名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後建築的第一座僧寺。於是就成了僧人藏經、講佛和生活居住的場所。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五臺山顯通寺

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因朝代更換,“寺”的稱呼也曾經有過變化,北魏太武帝年間,寺院被改稱為“伽藍”,隋湯帝大業時改稱“道場”,唐朝又改稱“寺”,隋唐以後,寺作為官署越來越少,而逐步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用名詞,一直沿用至今。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崇聖寺

中國名寺有:白馬寺、靈隱寺、少林寺、寒山寺、隆興寺、清淨寺、大相國寺、臥佛寺、塔爾寺、扎什倫布寺等。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靈隱寺


三、觀


“觀”道觀《釋名》雲:“觀者,於上觀望也”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臺”。古代從右向左,其實道觀就是“觀道”。道作為中國古代一種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觀觀道,如同觀察星象一樣,深不可測,只能揣摩,觀之,覺而明慧。道觀之地,乃窺測無上天意所在之所,後世亦解為某種處所。因而有“道觀觀道"之說。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白雲觀

晉代葛洪《<關尹子>序》:“今陝州靈寶縣太初觀,乃古函谷關候見老子處,終南宗聖宮乃關尹故宅,周穆王修其草樓,改號樓觀,建老子祠。道觀之興,實祖於此。”。史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以後,建“觀”迎仙蔚然成風。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著名道觀有:道教全真第一叢林——北京白雲觀,湖北武漢長春觀,江蘇蘇州玄妙觀,浙江金華觀,廣州五仙觀,河南開封延慶觀,江西省龍虎山張道陵煉丹處正一觀,湖北省襄樊市真武道觀,山西長治市武鄉會仙觀,河南焦作武陟嘉應觀等。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四、宮


“宮”即宮殿,古代為房屋的通稱,《詩經·豳風·七月》“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這裡指的房屋,《詩·召南·采薇》:“於以用之?公侯之宮。”(《毛傳》:“宮,廟也。”),這裡指家廟,《爾雅·釋宮》:“宮謂之室,室謂之宮。牖戶之間謂之扆(yǐ),其內謂之家”。到了秦朝成為了帝王住所的代稱,泛指高大華麗的建築群,比如“阿房宮”。漢代延續秦代稱謂,把帝王后妃的居所稱為宮殿,比如“未央宮”、“長樂宮”、“ 建章宮”等。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山西芮城永樂宮

西漢初年,道家思想盛行,傳說中的道教神仙都居住在縹緲華貴的宮殿,道家修建場所便借用皇家稱謂“宮”來說明神仙的高貴,於是,“宮”成了道教場所的稱謂。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舉世著名的山西芮城永樂宮壁畫

全國著名的宮有:山西芮城永樂宮,陝西戶縣重陽宮,江西龍虎山太上清宮,四川成都青羊宮,湖北十堰的紫霄宮,陝西西安萬壽八仙宮,河南周口太清宮,天津仙后宮等。


五、祠


“祠”即祠堂,又稱宗祠、家廟。祠是為了祭祀祖先或者賢哲的地方。祠堂的出現,與家廟,神廟有極大的聯繫。中國最大的家廟當屬皇帝家的太廟,其次是各諸侯,王公的宗廟,這是按照《周禮》的規定,一級一級下來,到了士大夫,還有資格建家廟,普通庶民就沒資格建家廟,只能路祭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山西晉城皇城相府

民間的祠堂是從西漢開始出現並逐漸興起的,據《漢書·循吏傳》記載,“文翁終於蜀,吏民為立祠堂。及時(指誕辰和忌日)祭禮不絕”,漢代祠堂是建築在墓前的祭祀場所,祠堂多為石質,又稱“石室”。此後數代由於等級制度的禁錮,有資格擁有宗祠的人依然寥寥無幾。中國允許民間建立宗祠始於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允許民間"聯宗立廟"詔令的頒佈,民間建立宗祠終於獲得了合法的地位。從此,宗祠與家譜一起成為家族最重要的象徵。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福建南靖德遠堂張氏宗祠

祠堂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也是漢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徵與標誌。家族祠堂,更是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文化的延伸。宗族觀念在人們的頭腦里根深蒂固,宗法家庭制度是舊中國社會的基礎。修繕祠堂不僅是對中國歷史遺蹟的補救,而且也是對家族祖先長輩的緬懷和尊敬。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武侯祠

紀念先賢的著名祠堂有:成都武侯祠,北京文丞相祠,南陽醫聖祠,蘇州范成大祠,潮州韓文公祠,淮安韓侯祀祠,西安杜公祠,汨羅屈原祠,忻州楊家祠,襄樊米公祠等。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著名的家廟祠堂有:山西晉城皇城村陳氏宗祠,福建南靖德遠堂張氏宗祠,山西榆次常氏祠堂,常州祠堂,安徽績溪龍川胡氏宗祠,廣東吳氏著存堂,孝堂山東漢石祠等等。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常氏祠堂



六、庵


“庵”,古作“菴”,又稱草菴、蓬庵、庵室、茅庵、禪庵《釋名·釋宮室》“草圓屋謂之庵”。是指出家者、隱遁者遠離村落所居住的簡陋草菴。後世特稱比丘尼所居住的地方為庵、庵寺,然而庵寺一詞,原本通指僧或尼之寺,並不限於比丘尼所住之寺。漢以後建了一些專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於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比丘尼)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築名稱了。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普壽寺

中國最大比丘尼道場——普壽寺座落於五臺山臺懷鎮北端,它是一座學修養重的尼眾寺廟,其他還有武漢蓮溪寺尼姑庵,瀋陽大佛寺,奉節縣古剎清淨庵等。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普壽寺比丘尼


七、殿


另外,在以上寺廟裡面,經常有殿、壇等場所。“殿”是屬於“宮”裡面的高大建築,宮是建築群,裡面有殿宇,“殿”《說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殿,後也。”,原本指“臀”,處於人體下部,所以有居尾部的意思,高大的房子一般地基都較高,如同坐在上面,所以也叫“殿”,比如故宮著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來寺廟就借用殿,把供奉佛像處的宏偉建築也叫殿,如“三清殿”、“大雄寶殿”、“祈年殿”等。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故宮太和殿

“壇”,原本是古代舉行祭祀、誓師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築的高臺。《說文》:“壇,祭壇場也。”,“除地曰場,曰墠,於墠築土曰壇。壇無不墠,而墠有不壇。”。壇作為祭祀、誓師典禮場所,主要用於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動的臺型建築,除了各朝代的“社稷壇”外,多為臨時建築,築土為壇。現存的“壇”著名的有北京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等。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天壇

以上列舉了廟、寺、觀、宮、祠、庵、殿、壇等各建築主要來歷,通俗來講,寺、院多指佛教的場所,而道、觀、宮則是道教的場所,廟宇則是以儒教為主,殿、壇多屬於附屬建築,比較通用。當然,由於幾千年來儒釋道相互融合,相互吸取養分,所以一般人很難分得清區別,也容易混淆,在口頭語中經常就是寺廟代替一切。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山西懸空寺

2019-6-3榆木齋(舊文修改)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文化遺產:寺、廟、道、觀、宮、殿、祠、庵、壇的區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