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是座山

□晁 起

龍王不是龍,是一座山,安康人叫它龍王山。

陝西南部有秦巴二山,自西向東,伴隨漢江,交錯對峙,一路逶迤向東直奔楚地而去。兩大山脈咬合纏鬥之處漢水仍能從中流過,必是兩山餘脈之所在,雖說地處餘脈,但秦嶺南麓和巴山北坡時不時就突兀而起幾座俊秀的山峰來,大多都成了漢江邊的名山,成了安康人修仙的去處,又往往被歸在名山之列,或者被列在勝景之中,這龍王山也不例外,是為安康四大名山之一。

先民選定居所,必講風水,風由山生,水從山來,山地宜耕種,有水好交通。安康人自從定居在秦巴山間,漢水之畔,命運之中就註定了要與山為伴和水抗爭,漢水不但從在山間穿行千年,也從我們的血脈中流淌而過,在養育一江兩岸生靈的同時,也帶來無盡的災難,安康城曾多次被漢江洪水席捲一空。在與水的對戰中,苦於認知有限,難在能力不足,於是幻想有一種超自然的神靈侵擾了我們平靜富足的生活,假想它就是龍。漢江過安康城每每有洪水襲來,常常是大水東去城東三裡,又突然掉轉水頭,凡是破城之後,大多街巷滌盪一空,先民認為江水中必有黑龍王,後來在插入江中的山包上建造一塔,名為奠安塔,想要永遠奠定安康基業。日出東方,塔影如鞭,直刺漢江,擊沉黑龍,以防水患。由此看來,有江必有龍,治水需治龍。

出安康城東去三十里,漢江北岸有山拔地而起,名為龍王山。算不得高山,但有仙成名,有龍也靈。山下是漢江上一大險灘,人稱神灘,這個神灘既不是好名字也不是美好祈願,前些年在沙灘上不斷有成堆的古銅錢被挖出來,證明千百年來有很多上達漢中下抵漢口的商船在這個灘頭上非沉即翻,也必定有很多的血淚故事發生在這裡,先前生產力不發達,有什麼辦法呢?灘右有高崖,崖上名為觀音堂,為保舟楫之利,建寺供奉觀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樂山大佛,也是為了保行船安全而建。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可西來的佛祖未必能治了流經神灘就變得暴怒的漢江,後來觀音堂被人民政府佔用了,是當下早陽鎮政府的所在地。我們和江河湖海爭鬥,一貫的經驗是請龍王相助。憑著多年的觀察,神灘北向有河南來,溯河十里有八丈高瀑布衝擊山崖成潭,水聲如鐘鳴震動三裡開外,每年有娃娃魚從潭下結隊而出,夜裡叫聲如嬰兒怒啼,村民以為必是龍子龍孫自此出江下海,故把這一高瀑大潭叫龍潭。龍潭以下,神灘以上,這段河流被稱作神灘河。

龍王山腳下,東為神灘河,南為漢江神灘。山水河灘成為一體,就成了故事。為何神灘不利舟楫,打翻商船無數?要知道漢江並非閒水,一度時期,它是兩湖地區糧食西運長安的重要水上通道。現在看來,灘之險無非是秦巴山系餘脈深插河谷形成暗流的結果,只需動用機械疏浚河道即可,但在當年,只能認為是惡龍盤桓江底所致。在人們的真誠祝禱之下,有好龍立志要保人民安康,亦有惡龍以捉弄百姓為樂,於是兩龍相鬥,最終不滿足在水中鬥法,化做兩座山丘,坐落在神灘河東西二岸,約定以誰長的高為勝,據傳說河東的黑龍眼看河西岸的黃龍超過了自己,首先動了惡念,大刀揮去削了黃龍的頭皮,黃龍奮力還擊用大錘砸爛了黑龍的腦袋。時至今日,龍王山山頂平如刀削,半山腰的黃土地卻肥美,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龍王山兒女,而神灘河東岸的黑龍山常年垮塌,碎黑石被運去鋪了鐵路,大石塊成了安康城各類建築的根基石。是黃龍勝了,但險惡的神灘還在,仍然不能保佑商船的平安,安康城裡的商家捐資在黃龍變成的山頂修建龍王大廟,作為感念,以求平安。這山也就成了龍王山。

農耕社會,靠天吃飯。每年二月二,是為龍抬頭之時,少不得要去龍王山燒香,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秋旱之季,怕糧食減產或絕收,也要去龍王山求些雨來,只要龍王不偷懶降下甘霖,豐收之後必然兌現諾言,在龍王廟前唱上三天三夜的皮影戲。少年時曾跋涉五十里山路去趕過廟會,因為沒有錢在廟會上買吃貨,對龍王山印象並不好,在山頂尋找傳說中的七口古井也沒能如願,總懷疑這突兀在漢江邊上的山頂頂上怎麼會有眾多的井水,倒是山頂正中的老井裡水很充盈,用葫蘆瓢喝了個夠。算是與龍王山和山上的龍王們有了一次初相會。

春去夏來,杏黃時節,想去看看龍王山,聽說已不是原來的那般模樣。想必是龍在現代社會中作用不是太大,怕是被人們淡忘了許多,或者都沒人求它了。常常求雨不得,人們也可能失去了耐心,興修了很多的水庫,也築瞭如長龍一般的水渠穿行在田間地頭,就連地方黨報上都發表了“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的歌謠。過去登臨龍王山的鄉村小道已是雜草叢生,不似往日的繁榮景象,好在盤山公路通達山頂,沿途田園風光旖旎,回看漢江波光點點,如游龍向東漸去。

我是來看龍王的,先去尋龍王廟吧。料想那緊閉的高大山門背後一定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大廟,寫著“龍王廟”三個金色大字,畢竟這是龍王的山嘛。定睛細看,真的沒有什麼大廟,右側倒是有一座一人多高的小廟,門口有一橫幅寫著“南無甘露王菩薩”,正百思不得其解,已看見廟內神龕上正站立著三個吹鬍子瞪眼睛的老人,兩側兩小人拿著鐵叉,難不成是蝦兵蟹將?再看三尊神像頭頂,帷幕上寫著“龍王菩薩”。果然這就是龍王廟了,但也讓我一陣好找啊,他們竟然皈依佛門,做起了菩薩。門口也有一聯,說是“龍遊西嶺山勢高,潭流東海水源長”,看來已經不再是過去呼風喚雨的黃龍王了,那就不拜會了,別去。

從土地廟前的坡地上往下走,終於望見了以前喝過水的古井,只是井上修了亭子,也加了水泥井蓋,一位師傅來邀我們進廟燒香,說是神靈得很,許啥願都能應驗。我說這井水還能喝嗎?師傅說,現在管理嚴格,不讓喝生水,所以蓋住了,喝水都是從遠遠地山谷裡抽上來的,燒開了才能吃。我說那我許個願吧,讓我喝一葫蘆瓢的泉水,菩薩保佑我不肚子疼。師傅說,這個不行,前幾天廟會時,鎮上來的幹部一再交待,井水不讓隨便喝,說是必須講食品安全。古井前有兩株古柏,蔥鬱的枝葉顯示著勃勃生機,斑駁的老皮又昭示著時代之久遠。往東看是鐘樓,往西瞧是鼓樓,晨鐘暮鼓本是召集眾僧做早晚課的號令,由於廟裡僧尼極少,這鐘鼓正積了厚厚的塵埃,似乎很久都沒有動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