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電影《飛馳人生》正式下映,累計票房達到17.16億元人民幣。

這部電影在春節檔激烈的競爭中表現相當搶眼,票房成績位於《流浪地球》46.45億、《瘋狂的外星人》22億之後,豆瓣評分也達到不錯的7.0分。


從“80後公知”到“商業片導演”,韓寒如何通往自己的電影理想國



而對於這部電影的總舵手韓寒來說 ,他已經完成了三部曲《後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的製作。憑藉這三部電影,韓寒順利地拿到了進軍電影界的船票,並開始從公知、車手、作家的身份向商業片導演的新名片過渡。

曾幾何時,大眾對於韓寒的印象還是那個鍼砭時弊、勇於發聲的“公民韓寒”,但近幾年這個形象似乎消失了:從拍攝《後會無期》之後,韓寒再也沒有出過書,特別是他那充滿諷刺意味的雜文;曾經世界點擊率第一、對許多社會熱點有辛辣評論的博客也幾乎停更,最近的一次更新停留在2017年,還是為電影做宣傳。

反倒是在電影圈,韓寒表現得異常活躍:除了自己拍了三部電影外,他還客串了鄧超、俞白眉執導的電影《分手大師》、網絡喜劇《萬萬沒想到》、為電影《觀音山》、《喜歡你》主題曲填詞,還為各種電影站臺等等。

毫無疑問,消失的那個“公民韓寒”在電影圈中以“電影人”的身份漸漸浮現,而背後是什麼力量推動這次轉變? 這次轉變之後韓寒又將繼續走向何方?


從“80後公知”到“商業片導演”,韓寒如何通往自己的電影理想國



1

從全民公知到商業導演,韓寒為何轉型?


2014年,在電影《後會無期》的發佈會上,韓寒坦言當導演是自己的人生規劃,“我現在是熱愛電影,這是我人生規劃30歲以後要做的事情,所以就有了《後會無期》”。面對媒體的長槍短炮,韓寒一臉真誠地說出的自己的“中年夢想”。

事實上,從他隨後三部電影最終的品質、票房、口碑來看,韓寒的確是在用心做電影。不過拋開主觀因素來看,韓寒從公知圈跨進電影圈的原因還在於大環境的改變,一是國內自媒體的興起,二是中國電影產業的爆發。

在一檔訪談節目中,當被問到為何面對公共事件發聲的次數越來越少時,韓寒直言現在 “說話”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且說得越來越好了,自然自己就變的沉默了。

從“80後公知”到“商業片導演”,韓寒如何通往自己的電影理想國


韓寒所描述的正是前幾年微信公眾號自媒體的興起。2012年,微信推出公眾平臺,隨即引發大量機構和個人入駐開設自己的賬號,接棒了此時已過巔峰時期的新浪微博而成為自媒體平臺頭部第一。到了《後會無期》上映的那一年,微信公眾號數量已超過800萬,中國平均每160人便擁有一個微信公眾號。

公眾發聲的門檻越來越低,人人都可以進行批判,而且他們也不再受限於微博140字的桎梏,同時又擁有了微博的快速傳播力。這個時候,對於博客時代王者的韓寒來說關注度和影響力自然就會被分散,門檻相對更高、同時又與文學密切相關的電影產業就成為他的備選戰場之一。

另一個吸引他轉向電影圈原因或許在於中國電影產業的大爆發。

2014年,《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由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七部門聯合發佈,國家多部委的聯合扶持開始為電影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隨後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440.69億元,比2014年增長48.9%,到去年總票房更是突破600億元大關,觀影人次也從2014年的8.3億增長至去年的17.16億。

可以說,國內的電影產業從2014年後呈現急速增長的態勢,這塊不斷增大的蛋糕吸引了許多外行人比如演員、歌手對導演的角色躍躍欲試,韓寒這個時候進入電影圈無疑是最好的時候,正如他自己所言“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你要是躺在鮮花裡一動不動,那麼你就是一具屍體了。”

2

韓寒電影夢的上半場:

三部作品大賣,資本洶湧入局


事實上,電影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攝影、劇本、服裝道具的簡單組合,更是一場與資本深度捆綁的現代工業。

當韓寒進入這個競技場時,他就明白自己的夢想必然要尋找資本的支持。

2014年,在韓寒拍攝第一部電影《後會無期》時,他找到博納影業作為合作伙伴。當時博納影業對這部電影相當看好,以3.5億對《後會無期》進行保底。

最終《後會無期》獲得6.29億元的票房,而根據博納影業A股招股書,博納影業在這部影片收入為2.25億(票房與版權收入),影片成本達到1.3億,盈利近1億。值得一提的是,2014全年博納影業電影業務毛利為3.9億,《後會無期》獨佔四分之一,可以說為博納影業送了一塊大奶酪。

初戰告捷的韓寒顯然不甘心拘泥於與他人合作。2015年7月,韓寒註冊成立了自己的亭東影業,成立後不到一年就曾獲得了普華資本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

從“80後公知”到“商業片導演”,韓寒如何通往自己的電影理想國


很快亭東影業就開始在韓寒的操控下“興風作浪”。2017年1月28日,韓寒的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上映,最終票房達到10.46億,亭東影業就以主要出品方的身份出現其中。

據韓寒接受“毒舌電影”採訪透露,《乘風破浪》總投資達1.6億,亭東影業投資佔到一半以上。第一次合作嚐到甜頭的博納影業也參與了這部電影的投資,據博納招股書顯示,博納影業在該電影中投入成本達到1665萬,影片收入為1.35億,毛利率達到87.73%。

兩戰兩捷促使博納影業與韓寒關係更加密切,據博納影業招股書顯示,作為博納影業2017年3月增資引入的股東之一,韓寒持有博納影業0.06%股份。

在兩部電影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反應後,“韓寒IP”的氣息吸引了更多資本方。2017年10月,亭東影業又一次獲得高達3.1億元的戰略融資。在這次融資中,博納影業、辰海資本、上海景璨續輝文化傳播中心合計投資3.1億元,其中博納影業通過受讓老股和增資的方式向亭東投資2.5億元,並持有12.5%的股權,亭東影業的總體估值也達到了20億元。

資方聞著氣息而來的腳步沒有停止,在第三部電影《飛馳人生》拿到17.16億票房前夕,亭東影業再一次獲得資本青睞。

從“80後公知”到“商業片導演”,韓寒如何通往自己的電影理想國


今年1月15日,浙江東陽阿里巴巴影業宣佈入股亭東影業。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披露,阿里影業投後持有亭東影業13.12%股權,韓寒、博納影業持股比例分別攤薄至54.56%和11.25%。

回頭來看,亭東影業在這幾年頻頻獲得投資,一方面在於國內整個電影產業向好熱錢多,而另一方面韓寒電影亮眼的票房以及韓寒本人背後龐大的粉絲效應也為其引來了投資。

不過儘管獲得資本青睞,但亭東影業的盈利狀況卻不是那麼“好看”。根據博納影業招股書顯示,2016年及2017年一季度,亭東影業淨利潤分別為22.4萬元、364.31萬元,但投資是一項長期活動,資本方看到的或許是亭東影業長期的投資的潛力。

3

韓寒如何佈局電影夢的下半場?


可以說從2014年首次“觸電”以來,韓寒已經憑藉三部電影完成了自己電影夢的上半場——導演身份的鞏固,而他作為投資人佈局電影產業鏈的下半場佈局其實早已悄悄開始。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目前韓寒名下擁有15家公司,其中文化傳媒領域的公司佔比很大一部分,包括亭東影業、上海破浪影視文化工作室、上海有石影業等等。同時,他還有擁有上海有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荔盛艾甫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有竹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等幾家資產管理公司。

現在看來,在這些公司中與他關係最密切的亭林影業不僅僅是一家電影公司,更是成為韓寒調配自身資源進行影視產業佈局的最佳武器。

從“80後公知”到“商業片導演”,韓寒如何通往自己的電影理想國


2012年,韓寒以雜誌《獨唱團》的原班人馬打造出名為“ONE”的APP,當時它被稱作“韓寒版豆瓣。隨後,ONE依靠優質的內容不斷地將觸角伸至電影製作、話劇、周邊產品等版塊,形成數目龐大的項目庫。

但在韓寒的野心裡,“ONE”絕不僅僅只拘泥於生產內容。 2016年4月,韓寒將“ONE”團隊與亭東影業進行合併,企圖以“通過ONE發掘IP,再通過亭東影業將IP電影化”的模式將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形成閉環發展。

這個構想落地的標誌是“ONE實驗室”的誕生。2017年1月5日,“ONE”和亭東影業聯誼的種子“ONE實驗室”發佈,當時它被寄予成為韓寒電影產業閉環發展源動力的厚望。很快在7月20日,“ONE實驗室”宣佈旗下的作品《生死丹吉林》將出售版權被改編成電影。

然而,這個喜訊並沒有維持多久。2017年9月,“ONE實驗室”宣告解散,壽命僅有半年。儘管曇花一現,但“ONE實驗室”在當時已經被認為中國最好的非虛構寫作組織之一,而且只要“ONE”仍在,韓寒就具備電影種子資源持續不斷生產的能力。

從“80後公知”到“商業片導演”,韓寒如何通往自己的電影理想國


在自己孵化項目遇挫後,韓寒開始積極尋找合作伙伴進行資源互換。這次亭東影業接受阿里影業入股就是他拓寬商業版圖的標誌之一。阿里影業方面稱雙方就“錦橙合制計劃”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錦橙合制計劃”其實是由阿里影業在去年發起的、計劃在未來五年、四大檔期推出20部合制優質電影的內容製作計劃,顯然韓寒將調動自己的資源將深度參與其中。

除了進行一系列孵化商業活動外,韓寒還在投資方面進行摸索。亭東影業成立至今還出品了《萬萬沒想到》、《解憂雜貨店》,聯合出品了《殺破狼貪狼》《地球最後的夜晚》等電影,所有這些亭東影業參與出品電影加起來的總票房逾40億,可以說投資回報相當不錯,韓寒的商業觸角也進一步蔓延加深。

目前來看,韓寒電影夢的下半場顯然是依託“ONE”和引進外部資源進行電影內容的深度孵化,再依靠亭東影業將優質內容電影化,同時憑藉韓寒個人IP以及資本的力量將這個閉環不斷擴大並衍生出細微分支。

從退學到作家,從車手到導演,韓寒一路走來揹負了太多的標籤。當他以商業導演的身份重現出現在公眾面前後,有人說他沒有了當初的鋒芒,有人說他從文青變成了商人,但不管怎樣,他是一位合格的商業導演。正如他所言“改變這個社會的是科學和商業”,其實這兩者的共同點就是理性,因為科學需要成果,商業需要回報,韓寒做到了,並且仍繼續飛馳在他的電影理想國賽道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