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當地時間晚上20:00,為期十天的戛納電影節閉幕式開始,也代表著又一屆的戛納降下帷幕。

韓國影片《寄生蟲》喜捧金棕櫚,這是韓國電影首次獲得這個獎項,恭喜奉俊昊!(同時也為去年李滄東的《燃燒》哭一聲!)

此前韓國在戛納電影節的重要收穫有:2002年林權澤憑《醉畫仙》獲最佳導演;樸贊鬱2004年憑《老男孩》獲評審團大獎,2009年又憑《蝙蝠》獲評審團獎;2007年李滄東憑《密陽》把全度妍送上戛納影后寶座。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凱瑟琳·德納芙為奉俊昊頒獎

不知道這部新鮮出爐的金棕櫚,能否在內地的大銀幕上映?

閒話少說,以下是得獎名單,以及我們整理了最全的戛納獲獎影片評介,請收好——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獲獎作品介紹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金棕櫚大獎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寄生蟲/기생충

導演:奉俊昊(韓國)


影片是一個精心構思,多重反轉的社會寓言,深挖「階級鴻溝」的議題,與《燃燒》確乎能形成某種意義上的對照關係,但同樣與《小偷家族》有著某種意義上的呼應關係。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不能劇透的前提下分析導演技巧,大概最值得讚美的是其中結構性的大量匹配剪輯手法,在形成強烈對比之餘,又通過這一手法來鋪排線索,形成劇作懸念。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影片最痛楚的一個情節點莫過於對氣味的強調,低階級的人們身上的氣味相似,而且無法掩藏,而且成為了無法跨越的鴻溝。

當然劇作精彩之餘又不免過於依賴巧合和意外事件,稍稍有些遺憾。


評審團獎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大 西 洋/Atlantique

導演:瑪緹·迪歐普(法國 / 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裔法國女導演瑪緹·迪歐普故事長片處女作(但是沒有金攝影機資格),從2009年的同名短片發展而來。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導演瑪緹·迪歐普

已經是今年主競賽第三部奇幻靈異片了(跟《喪屍未逝》《巴克勞》故事展開手法有一丟丟相似之處),不過這部確實很令人驚豔,雖然離完美還有不少距離,不過已經足以五星表揚一下,感覺這部就是當年的《布米叔叔》……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女孩阿達因為包辦婚姻不能嫁給自己心愛的男孩蘇雷曼。

而蘇雷曼作為一名建築工人,和其他工友一起被拖欠了四個月工資。蘇雷曼決定和工友們乘船偷渡到西班牙(這段情節在2009年的短片中有體現),一去不回。

這邊阿達與有錢人家少爺結婚,新婚之夜就發生神祕火災,警察局派出警探調查。與此同時,建築公司老闆的豪宅裡也發生了神祕事件……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當然再寫就劇透了,影片有一種很奇妙但是很有趣的世界觀,雖然不免販賣非洲神祕主義之嫌,不過因為有著強烈的階級議題和社會公正的指向,加之拍得非常有詩意——鏡子用得簡直妙極(特效用在刀刃上!!),同時又非常動人,煽情煽得恰到好處。

影片中變幻莫測的大西洋海景也堪稱一個重要角色。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影片的主要問題在於一來女演員們的演技槽點比較多,二來有點怕觀眾看不懂使勁兒解釋,結尾也是囉嗦,再剪個五到十分鐘下去會更好。音樂雖然蠻有民族風情的不過也是有點不夠節制。

不過言而總之,這片真的可以名列年度佳作了!


評委會獎(並列)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巴 克 勞/Bacurau

導演:儒利亞諾·多赫內利斯 / 小克萊伯·門多薩(巴西)


開賽前被寄予厚望的小克萊伯·門多薩表現不俗,觀影中現場至少響起兩次熱烈掌聲(雖說可能是有人在帶節奏,但是確實是看得很爽的點)。

小克萊伯·門多薩跟賈科長、是枝裕和、河瀨阿姨、阿彼察邦等戛納親兒子/女兒差不多年紀,不過因為他長期從事影評人和記者工作,到今年才拍出第三部長片,與合作多年的藝術指導儒利亞諾·多赫內利斯(Juliano Dornelles)聯合執導。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來自巴西的導演小克萊伯·門多薩(Kleber Mendonça Filho)

這部片有些一言難盡,比起小克萊伯·門多薩的兩部前作,風格簡直一百八十度轉彎,終於離開了他深耕細作的累西腓的城市生活的主題。

影片有著很強的類型片元素,同時還有科幻設定,講述巴西內陸一個名為巴克勞(葡語意為「夜鷹」)的小鎮上的人們的一場保衛戰。這個小鎮被從地圖上屏蔽/抹去,然後被(勾結美國人的市長候選人)選為獵殺遊戲的靶場。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更詳細的就不再劇透了,不過必須說,比起《舍間聲響》和《水瓶座》(奇遇字幕組翻譯過這個片子,編號QY-163),這個故事有著同樣的驚悚感,但更搶眼的是它有著很強的寓言性。

與喜歡討論殖民主義歷史及現代表現形式的的小克萊伯·門多薩的前作一脈相承,由片中「巴克勞歷史博物館」的展品帶出歷史厚度,其中還有一張報紙有大標題「巴克勞大起義」,還刊登給了一張斬首照片,還給出了特寫鏡頭,與片尾將白人獵手們斬首的場景形成對應關係。


評委會獎(並列)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悲 慘 世 界/Les misérables

導演:拉德·利(法國)


入圍主競賽的處女作,又是法國隊的代表,加上導演又有非裔身份,總之也是開賽前被寄予厚望的種子選手。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比同名短片好太多了,篇幅足夠把短片裡沒有時間說清楚的街區/族群政治講明白了。

其實當時很怕導演把功夫用在追跑戲上面,不過竟然去探討街區政治和剖析社會問題也是挺意外的,非裔社群、非裔穆斯林、毒販子、非裔少年以及吉普賽人,各自有利益訴求和權力秩序,分析得十分清晰,加上警察這邊也不是鐵板一塊(所以這個意義上其實比[訓練日]還是要高級和複雜一些)。

必須參照的還有導演拉德·利2006年的紀錄短片《克利希-蒙費爾梅伊的365天》,講述2005年法國暴亂及其後續一年的事情,而這個事件也成為影片中新來的警察魯伊茲在Kebab店談判索要無人機錄像的關鍵籌碼。

最精彩的部分當然還是從找小獅子開始一直到談判完成,開頭節奏太慢,結尾先是煽情說教,其次是Issa黑化和復仇得有點戰鬥力太強。當然半大小子下手不知輕重是真的,這個寫得好,但是硬要往那個「開放性結尾/決定性瞬間」去湊就有些硬了。要是個一天一夜的故事可能會更好一些。


最佳導演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年輕的阿邁德/Le jeune Ahmed

導演: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比利時)


達內兄弟正常發揮的水平,也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達內電影。視聽近乎完美,對非職業演員的調教也堪稱傑出。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達內兄弟和《年輕的阿邁德》兩位主角在戛納

影片很容易被拿來跟《單車少年》做比較,不僅是因為都是少年題材,而且用了差不多的梗(從高處掉下來,不過這個梗其實早在《一諾千金》裡就用過了……)。

影片講述中二少年阿邁德在努力成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受到極端思想的影響,認為在當地講授阿拉伯語課程的女教師「不夠純潔,必須被清除」,在第一次嘗試刺殺失敗之後被送進了少管所,接受勞動教育(類似情節也出現在《兒子》中),他仍然時刻不忘這一想法,努力尋找機會刺殺女教師……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故事聽上去比較聳人聽聞,影片也有著強烈的戲劇衝突,同時劇作和視聽高度統一,採用了非常嚴格的敘事人在場原則,表演上給人物的特點是讓阿邁德一直低著頭,迴避真正的目光接觸;

而這一原則下故事做得極其簡約,對信息控制也很精確,只給必要的信息而砍掉了所有的枝蔓(應該是達內作品中下剪刀最狠的了一部了),但即便這樣仍然出色地將極端穆斯林問題與青春期叛逆、家庭問題(父母離異)、穆斯林社群生存和文化狀況(竟然還包括了穆斯林的多樣性)、互聯網極端思想的傳播、階級背景,有著極端思想的伊瑪目的主要職業是經營一家小超市……),乃至少年犯改造的社會機構體系等等融為一爐,講得相當清晰。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視聽上則是獨步天下的達內式的現實主義手法,精心設計的手持長鏡頭+自然光效+不用音樂(僅在片尾字幕有音樂),某種意義上視聽完成度甚至好於《單車少年》……

阿邁德的禱告成為影片的節拍器,他刺殺女教師的行動,與他是否能通過教育而被 「轉變」,成為了劇作上兩條彼此強化的線索,隨著矛盾的累積,到結尾時,逃脫了社工的阿邁德準備了釘子,嘗試通過窗戶潛入女教師的房間卻失足摔下,重傷的他艱難地挪動到窗口,用手裡本該是凶器的釘子敲打窗戶求救,見到了女教師的時候他情不自禁地說出了「請您原諒我」。(嚴重劇透馬賽克)

這個場景堪比《羅塞塔》的結尾(煤氣罐),以及《孩子》的結尾(「全世界的淚水」),而且還出色地保持了一種意義上的曖昧性——阿邁德的道歉是出於體驗到了(與想象中不通的)死亡的恐懼嗎?他是否已經「改變」了?觀眾並不能確認這一點。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不過影片並不能稱之為完美,除了枝蔓砍得太狠(由此少了很多比較對情緒的塑造,這一點《羅塞塔》和《兒子》都更好),主要是阿邁德接受改造的農場一家的女孩實在是寫得比較莫名其妙,她(毫無道理地且突然地)對阿邁德有了好感,並且(強行)親吻了他,而這一舉動讓阿邁德心神大亂(此處有一段蠻精彩的對話)。

這一情節實在是缺乏鋪墊且太過功能性,劇作上顯然是讓阿邁德接受一次重大考驗(性/愛方面的),將他的情緒激化,併為結尾升級的「生死考驗」做鋪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阿邁德之前「從未產生動搖」也太不近情理,即便是面對母親絕望的淚水。

如果把戲更多地集中在阿邁德如何偽裝自己嘗試通過改造體系的評估,而不是由這個(並不具有說服力的)事件受到刺激,可能會更好。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總之這部影片維持了達內兄弟一貫的高水準,說這片撲街的大概不是覺得達內兄弟自我重複,就是討厭現實主義電影吧。橫向比較一下,這部影片的水準也比肯·洛奇那部好很多。


最佳女主角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小 小 喬/Little Joe

導演:傑茜卡·豪絲娜(奧地利)


故事講述女主角愛麗絲團隊開發的轉基因植物「小小喬」(原型就是彼岸花啦)的花粉引發的一系列事件。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這種「香氣讓人快樂」的植物因為商業訴求和轉基因植物倫理,被設計成為無法繁衍;而因為生物繁衍的本能,或者開發過程中用到的病毒載體發生變異,這種植物發展出了一種控制吸入過花粉的人的能力,一旦吸入花粉/被感染,人會在感到快樂的同時,十分關心這種植物。

影片的故事集中在「小小喬」面向公眾推出之前最後的研發階段,同時也集中在植物學家愛麗絲與處在青春期的兒子的關係上。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必須說豪絲娜的研究工作做得還是相當細緻的,片中各種生物學技術細節都很說的過去(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雖然是個科幻,但是對科學原理和話語都保持了很好的尊重,實驗細節和溫室都很對,尤其是研究如何通過嗅覺通路來對大腦產生影響的時候竟然拿出一本《Nature》上的論文!

影片的美術和服裝設計得相當出色,也是讓人想起蘭斯莫斯和希臘詭異浪潮的一個重要原因(比蘭斯莫斯的好看!)。

驚悚感主要是來自希臘詭異浪潮式的無表情表演(營造某種「uncanny」——弗洛伊德的概念,可以譯成「暗恐」「恐惑」——的感覺,此處可以有論文),但更多的還是靠日本風的音樂來營造一驚一乍的氣氛,寫得雖好但是真得有點濫用了。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最後回來說設定和劇作,影片對(技術帶來的)「快樂」的倫理探討十分有趣,也討論到了「主體性」這種大問題。

說得淺顯點,做一點小小的改變就會更快樂,但是被改變/異化之後的你還是你嗎?你是要清醒的痛苦還是被控制和改寫後的快樂?在資本和技術不遺餘力的推動「讓人變得更快樂」的背景下,抵抗還有意義嗎?還有可能嗎?

這部影片顯然是有著頗為精心編排的的隱喻和豐富的哲學探討面向。


最佳編劇獎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燃燒女子的肖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導演:瑟琳·席安瑪(法國)


瑟琳·席安瑪也是賽前補課來不及看的導演,不過影片在極小的格局裡做出了令人讚歎的大文章,著實也是驚喜。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法國女導演瑟琳·席安瑪(左2)和《燃燒女子的肖像》劇組在戛納。

影片講述女畫師瑪麗安應邀到島上為即將出嫁的女孩埃洛伊斯繪製肖像畫,在畫像過程中,隨著兩人的交往,脾氣古怪的埃洛伊斯逐漸打開了心防,而兩人也發展出了一段愛情。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影片有著高度集中和戲劇化的結構,大部分時間僅有三個角色(畫家-女孩-女僕),而且全片男性出現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兩分鐘(大概只有五六個鏡頭……三場戲而已)。主要內容都集中在畫家和女孩的關係上,寫得細膩至極。

阿黛拉·哈內爾貢獻了極為精湛的演技,從古怪乖戾到逐漸學會微笑,到體驗性與愛情,到被迫分離的無奈與感傷,整個人物的弧線被極有說服力地細緻地表現了出來,而片尾那個聽音樂會的鏡頭的表演將是決定性的高光時刻!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影片有著極為美妙的畫意攝影,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的峭壁,波濤洶湧大海,對應著人物內心的荒涼與社會環境的壓抑;而室內的燭光則被以古典主義繪畫的方式細膩地捕捉。

影片初看就是一部古典風格的室內劇,隨著故事的逐漸展開,「歷史中被壓抑的女性的聲音與身體」這一主題浮現出來。

拒絕與畫師合作的埃洛伊斯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對抗包辦婚姻,她渴望體驗愛情;而另一方面女畫家瑪麗安雖然技藝精湛且很有創意,但仍要用父親的名字參加沙龍畫展。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影片中三人討論俄爾甫斯冥府尋妻故事的那個段落可謂是中心思想:

長久以來人們只感慨這個故事中命運弄人和悲劇美感,但是在三位女性的解讀中,俄爾甫斯走出冥界籤的「回頭」是一種有意的「選擇」「他選擇的是對妻子的記憶而不是她這個人」「這是詩人的選擇,而不是愛人的選擇」。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瑪麗安穿過黑暗的走廊,即將走到門口的時候,埃洛伊斯在身後喊她「回頭看」。瑪麗安轉身時看到的是身披婚禮長袍的埃洛伊斯(此前她兩次在夜間看著這一景象的幻象),狀如雕像。

這個時刻實在是美妙至極,且不說煽情的強度堪稱洶湧澎湃,最重要的是,再次把改寫過得冥府尋妻故事又進行了改寫,這次是代表尤莉迪斯的埃洛伊斯做出的選擇——愛人的選擇,不能相守的愛人的選擇,選擇留在彼此的記憶之中。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因此,結尾的兩次重逢——一次是畫像(辨認出了兩人共同的記憶),一次是本人(相見卻又無比遙遠,同時又因為音樂彼此連接),又呼應了影片主要情節。實在是工整又精緻,感人至深。

結尾處的凝視,恐怕是維瓦爾第的音樂在電影中被用得最為催人淚下的一次。


金攝影機獎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我們的母親/Nuestras Madres

導演:César Díaz(危地馬拉)


鮮為人知的、關於危地馬拉歷史上極為慘烈的大屠殺題材,講述在法醫鑑證科工作的埃內斯托試圖在對委內瑞拉大屠殺的調查和審判時期,尋找自己游擊隊員父親遺骨的故事。不過已經移民比利時的導演的處理實在是有些平庸了。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這類題材近年的《遺忘詩行》(智利)和《無名》(祕魯)都做得特別好,尤其《無名》,幾乎是同樣的故事,但是戲劇衝突和心理驚悚感都做得很好。


「一種關注」獲獎名單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戛納當地25日20:30,「一種關注」單元頒出了各項獎項。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在國內豪取3億票房導演(《何以為家》)、去年的評審團獎獲得者娜丁·拉巴基(Nadine Labaki)率領的五人評審團一口氣表彰了19部入圍影片中的7部。獎項分配如下:

一種關注大獎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看不見的女人/A Vida Invisível de Eurídice Gusmão

巴西

導演:卡里姆·埃諾茲

評審團大獎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大火將至/O Que Arde

西班牙

導演:奧利維爾·拉克謝

最佳演員獎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齊雅拉·馬斯楚安尼 Chiara Mastroianni

《212號房間》,法國

最佳導演獎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瘦人/ Dylda / Beanpole

康捷米爾·巴拉戈夫,俄羅斯

評審團特別獎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自由/Liberté

阿爾伯特·塞拉,西班牙

評審團「心靈震撼」獎(並列)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兄弟的女人

莫妮亞·肖克里,加拿大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爬坡人生

Michael Covino,美國

評審團特別提及獎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貞德/Jeanne

布魯諾·杜蒙,法國


這個評獎結果顯然是娜丁·拉巴基一手主導的,作為情節劇和煽情高手,一路哭倒戛納評審團、入圍奧斯卡、感動世界上億觀眾的《迦百農/何以為家》的導演,選出一部「都是你們這些臭男人害的我」的女性情節劇再正常不過了。

《大火將至》有著相當高的技術難度,以及混合真實與虛構創作手法,借真實山火的景來結構故事。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來自西班牙的《大火將至》

入圍的名導奧諾雷、塞拉、杜蒙、巴拉戈夫各有收穫,尤其是還給杜蒙發了個特別提及(有證書哦),杜蒙還挺高興地上臺了,並且跟福茂握了手……

最後則是娜丁·拉巴基特別提到19部入圍影片中有9部處女作(但只有6部有金攝影機資格,不知道什麼情況……),最終頒發了一個不知道是什麼鬼的「心靈震撼」獎給兩部處女作。

明年見!


戛納閉幕,韓國電影終憑這部爆款創造了歷史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

歡迎關注奇遇電影,解鎖更多影視乾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