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了“水龍頭”,韓國民意出現轉變:日韓關係迎來拐點?'

"

8月8日,日本政府從7月4日開始對出口韓國的三種半導體材料強化出口管制以來的35天后,首次批准相關材料之一出口。日本經濟產業省在審查後判定,這些貨物不存在被用於軍事裝備的風險,因此只用一個月就批准了申請,比標準的90天審查期有所提前。作為迴應,韓國政府也推遲了將日本踢出白色國家名單。

此前一個多月時間來,緊張的日韓關係不斷升級發酵,日本步步緊逼毫無退讓之意,卻在此時微微放緩稍有剋制。對此,遼寧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家成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稱,日本此舉是想自證清白,向國際社會顯示對韓國出口是限制措施而不是禁運,意在搶佔國際輿論制高點,再者是向韓國顯示其對日韓貿易流向與流量的掌控權,其對出口限制的收與放,要看韓國對日政策而定。

日本操控著“水龍頭開關”

日本經濟產業省大臣世耕弘成8日在宣佈批准相關材料之一出口的同時也警告韓國稱,如果發現三種高科技材料遭不當使用,我們將採取通盤措施防止再出現此類情況,包括擴大申請審核。《中央日報》援引外媒分析稱,日本宣佈出口後又發出警告,顯示出日本在這場外交中加碼賭注的同時又不願意單方面停止對韓出口。

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指出,韓國各家媒體在9日的頭版對日本政府首次許可一部分企業出口韓國一事進行了大量報道。NHK稱韓國媒體指責日本採取“水龍頭戰術”應對韓國,還指出日本是“根據國際輿論和韓國國內反日輿論調整出口管制”。

《中央日報》稱,業界和專家分析認為日本批准相關材料的出口大致有兩個原因。首先是考慮日本企業的實際利益做出的選擇。報道援引半導體業界人士的話稱,“日本企業也向本國政府訴求稱除對韓企出口以外不容易出口,日本政府也開始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另一方面,日本採取的戰略就像隨手開關水龍頭那樣,根據國際輿論和韓國國內的反應來決定放鬆或收緊出口限制。

李家成認為,韓國國內反日輿論愈演愈烈,日本也不想把日韓關係搞得不可收拾、無法挽回,此次批准部分材料出口,算是一個緩解壓力之舉;並且,如果韓國企業找到替代選擇,日本限韓效果就不如之前預想的那麼明顯。

《東亞日報》則稱,日本一方面強調對韓出口管制措施不是禁運措施,另一方面暗示還將可能依據情況強化出口管制,這展現出日本對韓國的“兩面戰術”,“顯示出日本牽制並操控著日韓關係繩索的意味”。

在韓國媒體對於日韓爭端大幅報道,指責日方的同時,日本媒體也不示弱。日本《產經新聞》9日報道稱美國權威研究機構指出日韓對立的責任在於文在寅政府。

報道稱,美國著名研究機構傳統基金會7日在華盛頓圍繞“日韓貿易紛爭”展開討論。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美韓政策計劃主任史奈德認為,文在寅作為韓國總統應該拿捏好國內政治和對外政策的平衡,但他把慰安婦問題擺在了日韓關係的最前臺,以此鞏固其在韓國的政治地位,導致現在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文在寅對於徵用勞工問題的不作為也是日韓對立的一個原因。

韓國暫緩“白名單”議程,啟用反日“急先鋒”

對於日本在8日擰開的“水龍頭開關”,韓國方面做出了耐人尋味的反應。一方面,韓國推遲了將日本踢出韓國出口白名單的議程。另一方面,文在寅在9日大舉改組內閣,啟用了半導體領域的權威專家和眾所周知的對日強硬派進入內閣。

據《中央日報》9日報道,韓國政府起初計劃在8月8日提出將日本從白色國家名單除名的《戰略物資進出口公告修正案》,但政府當天召開了日本出口規制對應關係部長會議。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對戰略物資出口制度進行商討的結果是,決定日後再確定具體內容和推進日程”,這被解讀為韓方對日方反應所作出的調整。

韓國在暫緩將日本踢出白名單的同時,也決定在進口日產煤灰方面大幅強化放射能和重金屬檢測。這可以看做是韓國一方面剋制不與日本擴大經濟戰,另一方面對日本進口產品拿出了“限制籌碼”。

李家成認為,這是因為韓國想降溫處理貿易爭端,與日本這個第三大經濟體打貿易戰,韓國還是底氣不足。“簡言之,打不起。之前是不得不打,現在正好出現一個出口,就降溫處理”,李家成說。

9日,文在寅提名韓國部級官員10人,大舉改組內閣。據韓聯社報道,文在寅提名前青瓦臺民政首席祕書曹國為法務部部長,提名首爾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系教授崔起榮為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部長,提名共同民主黨議員李秀赫為韓國駐美國大使。

文在寅還提名了農林畜產食品部部長、公正交易委員會委員長、金融委員會委員長等職位。這是文在寅政府在3月8日替換中小風險企業部等七部門長官後時隔154天再次改組內閣。

文在寅此舉雖說是為了明年的國會選舉,但也無法認為和當下的日韓摩擦完全無關。

日本《產經新聞》旗下經濟信息網站SankeiBiz指出,文在寅曾評價崔起榮在“半導體領域具有世界性權威,他在推進韓國半導體存儲器成為世界第一方面貢獻巨大”。文在寅提拔崔起榮或可視為應對日本對韓強化出口管制的對策之一。而新任駐美大使李秀赫則曾擔任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首席代表。

在這十人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任法務部長曹國。文在寅提名心腹干將、前青瓦臺民政首席祕書曹國為法務部長官,被視為此次內閣改組的最大亮點,韓聯社稱這彰顯出文在寅提速檢察機關改革的決心。

《朝日新聞》則指出,曹國以“對日批判的急先鋒”而聞名。在日本對韓國採取強化出口管制措施之後,曹國曾在其個人社交媒體臉書中用日語寫道“侮辱韓國主權,損害自由貿易”。對於二戰徵用勞工問題,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那些否定、指責和歪曲事實的人應該稱之為親日派(在韓國語境中有賣國賊的意味)”。

困局之下韓國政界意見不一,民意出現轉變

《南華早報》7日的一篇評論指出,文在寅政府積極與朝鮮改善關係使美韓同盟受到了削弱。朝鮮近日連續試射導彈,使文在寅提出與朝鮮發展“和平經濟”以應對日韓爭端的想法前景渺茫。美國防長在亞洲部署中程導彈的提議更使韓國可能陷入安全困境。對於如何突破困境,韓國政界也出現了分歧,保守派主張對日緩和,以恢復在美韓、美日同盟基礎上的美日韓三邊關係,進步派則強調必須贏得與日本之間的“戰鬥”。

在政界尚未達成共識之際,韓國民意似乎已發生了微妙變化。日本《西日本新聞》就報道出這一細節變化,如在韓國媒體或社交媒體上呼籲“反安倍而不是反日”的呼聲越來越多。此前在日本街頭曾大量出現的“NO 抵制日本”等橫幅招致韓國國內諸多批判,認為“日本觀光客等並不是敵人”,要求撤掉橫幅冷靜處理日韓關係。

韓國媒體也呈現出“應該將政府交流與民間對立區分”的主張。《韓民族日報》介紹了一家韓國公民團體代表的聲音,該名代表說,“反對安倍政權的有良心日本公民應該團結起來才能在日本發揮作用”。另外一名首爾男性職員稱,“在停止與韓國業務交流後,我看到日本當地自治體對日本政府所感到的失望”,他表示政治與民間交流應該區分開。

據NHK報道,韓國民調“韓國蓋洛普”對1000人調查結果顯示,截至8月8日,針對韓國政府對抗日本所採取的措施,韓國國內回答“做的很好”的比例佔54%,回答“做錯了”的佔35%。針對“日本和韓國企業哪一方受影響更大”的回答中,回答“韓國企業”的佔57%,回答“日本企業”的佔22%。

《中央日報》8月5日的一篇評論指出,韓國國民對日本的行為自然會感到憤怒。政府也理應尊重國民感情,但若因此故意煽動反日情緒或者做出偏激行為,則於國家無益。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冷靜,韓日是無法脫離對方生存的“近鄰”,即便偶爾會爆發矛盾,政府也必須為長遠打算,制定出相應對策。

本月底,預計日本將採取第2輪對韓國加強出口管理的措施,日本各原材料企業也在加快採取對策,如森田化學工業2019年內將在中國啟動氟化氫的生產等。

李家成對澎湃新聞總結說,希望日韓兩國保持克制冷靜處理。目前韓國與日本的經濟形勢都不樂觀,兩國所處的國際經濟大環境都不好,一方面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再者兩國國內經濟政策也各有弊病,增長乏力、經濟降速成為常態,如果兩國貿易爭端惡化,更是雪上加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