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啟笛 嘉沐 關珺冉 編輯|漆菲

“作為韓國國民,我覺得現在開日本車有些丟人,所以決定砸了這臺車。”7月23日,韓國仁川市的九月文化商業街,一名男子爬到自家豐田雷克薩斯的車頂,用鐵錘重重砸向汽車的前擋風玻璃,當眾砸毀了這輛開了8年的日系車。為了響應抵制日貨的活動,該街道商業協會決定暫不清理被砸車輛,對外展示一週。

"

作者|啟笛 嘉沐 關珺冉 編輯|漆菲

“作為韓國國民,我覺得現在開日本車有些丟人,所以決定砸了這臺車。”7月23日,韓國仁川市的九月文化商業街,一名男子爬到自家豐田雷克薩斯的車頂,用鐵錘重重砸向汽車的前擋風玻璃,當眾砸毀了這輛開了8年的日系車。為了響應抵制日貨的活動,該街道商業協會決定暫不清理被砸車輛,對外展示一週。

韓國反日浪潮升級:砸日本車、自焚、斷航線,“抵制日貨”成熱搜,手把手教你精準識日貨

7月23日,韓國仁川市九月文化商業街,一名男子怒砸開了8年的豐田雷克薩斯車,引發眾多民眾圍觀。

由於日本收緊對韓國出口存儲器芯片和顯示面板等關鍵高科技材料的限制,以“不買,不賣,不去”為主題的抵制運動正在韓國全面擴散。

雖然過去針對島嶼爭端和教科書問題,韓國爆發過多次抵制日貨的運動,但這次情況明顯有了升級。韓國輿論指出,過去民眾抵制日貨主要與歷史問題有關,但此次日本宣佈對韓國進行貿易制裁,牽涉到國家的經濟生存,民眾的反日情緒也就更為嚴重。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針對韓國的出手在國內得到了空前支持——根據日本《讀賣新聞》7月24日的輿論調查,支持日本對韓國出口管制的佔比高達71%。“自恢復邦交以來,韓國一直在兩國關係中處於攻勢,日本則為守勢。但這一次,日方是以先發制人的態勢‘宣戰’。更大的不同是,這次行動並非來自某一群體,而是在日本政府主導下進行的正式攻擊。”韓國延世大學政治學教授樸明林向《鳳凰週刊》分析說。

“超出意料”的七寸之擊

2018年以來,因一系列事件持續發酵,日韓關係呈現出半個世紀以來最糟糕的局面,如今更有走向失控的勢頭。

日韓關係近期之所以惡化,緣於韓國此前的一項判決。韓國法院去年10月以來相繼作出裁決,要求三家日本企業就二戰期間強徵韓國勞工分別作出賠償。而日本政府認定,依據兩國於1965年簽訂的《日韓請求權協定》,這類索賠問題“已經解決”。當時日韓超過五成企業家認為,雙邊關係將會惡化。

不久後,韓國海軍驅逐艦使用火控雷達照射日本海上自衛隊巡邏機,兩國關係陷入泥潭。2019年初,“火控雷達鎖定風波”持續發酵,日本防衛省指認韓方就軍艦火控雷達鎖定日方巡邏機一事發布錯誤信息,韓國也不甘示弱,告誡日方如果做出“威脅性低空飛行”,將以牙還牙。

7月初大阪峰會甫一落幕,日本就按捺不住,對韓國“動手”了。日本經濟產業省突然宣佈,自7月4日起將限制向韓國出口三種半導體產業關鍵材料,包括用於電視和智能手機面板生產的氟聚酰亞胺,以及半導體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光刻膠及高純度氟化氫。

管制措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韓國需先就上述三種材料出口申請許可並接受審查,審查時間長達3個月;第二階段,日本於8月2日批准修改政令,將韓國從27個安全保障友好國家的白名單中除名。該政令將於8月28日實施。

作為報復,韓國也於同一天將日本從貿易優惠的“白名單”中剔除,採取強化出口管制的措施。韓方表示,將從關乎國民安全的旅遊、食品、廢棄物領域入手,加強安全措施。

由於日本當前壟斷了全球的氟聚酰亞胺、氟化氫材料市場,分別佔全球份額的90%和70%之多,相當於中國稀土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而目前韓國使用的氟聚酰亞胺和光刻膠中,有九成來自日本。由於氟化氫屬毒性物質、無法長期保存,韓國企業一直是小批量進口。

這意味著多家韓國半導體企業將面臨“封喉”。韓聯社稱,包括三星、SK海力士目前的庫存量最多隻能撐兩個月。一旦制裁生效,韓國買家很難在短期內找到替代供應渠道。因而不少人說,日本此舉是精準攻擊,專打七寸。

韓國似乎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日本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呼籲實現自由、公平、非歧視和可預測的貿易環境,目前這樣行事是言行不一。”韓國常駐日內瓦代表部大使白芝娥表達不滿。她還警告道,該措施將擾亂電子產品的全球價值鏈,影響日本和全球其他企業,並要求日本撤回其措施。

“對於日本打出經濟牌,其實我們並不意外,我們考慮過日本可能採取的100種報復措施。”韓國外交部的一位官員向《鳳凰週刊》坦言,“但至於說限制半導體材料,我們覺得應該不至於吧,結果日本還是打出了這張牌。”

從選擇三種材料及相關說明來看,日本政府是“有備而來”。“據推測,日本政府和專家組至少用了6個月以上的時間研究和準備,充分了解韓國芯片的弱點並比對幾百種芯片和顯示器材料後,最終慎重挑選了這三種。”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日本學者西村友作告訴《鳳凰週刊》。

來自日本外務省的一位官員透露:“韓國到去年年底進行一系列反日行動,那個時候日本就開始考慮使用嚴厲的反制措施。各部門都在認真商討,包括限制進口韓國酒等方案,準備得相當充分。現在時機到了。”

2018年,半導體銷售在韓國出口增長中的佔比高達92%。英國《金融時報》形容,這種對單一產品的依賴更像是出現在一個石油出口國,而非一個技術中心。現在,隨著貿易摩擦、技術對抗以及半導體週期的週期性觸底加劇芯片價格的暴跌,“報應”正在顯現。

高盛7月14日發佈亞洲地區經濟報告,表示“我們對半導體供貨受阻給當地經濟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半導體產量每減少10%,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會減少0.4%,經常收支會減少100億美元”。

除了幾家財閥企業之外,韓國中小企業團體對269家受日本出口限制影響明顯的企業發起調查,59%的企業表示:如果日本的制裁呈現長期化趨勢,將很難堅持超過6個月。更無奈的是,46.8%的企業說,目前尚無任何對策。

另據韓國貿易協會和韓亞金融投資分析,如果日本在白名單上排除韓國,產品大分類(日本方面)共有13個部門(材料加工、通信、傳感器等)進入“向個別許可轉換”的出口限制對象影響範圍。如果用小分類來衡量,估計總數將達到767種。

外交失格引發口水戰

韓國政府第一時間將日本的行為定義為“經濟報復”,並開展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號召企業“共渡難關”、構建“官民緊急體制”、尋求美國的支持與調解等,幾乎考慮到了“所有方案”。

7月11日與數十位企業代表會面時,韓國總統文在寅提及了韓日矛盾的長期化可能性,並囑咐政府與財界的有機合作。企業家們在會上要求政府擴大對零部件和材料國產化的援助,全面放寬限制。

自7月1日以來,日韓貿易談判代表多次接觸,但均不歡而散。20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啟程前往日本和韓國訪問,欲從中斡旋,但效果不佳。日本始終對舉行日韓美三國會談態度消極。

對於限制出口政策,日韓各執一詞。日本辯解說,該措施不是貿易禁運,而是根據安全考慮,正確實施日本出口管制制度所需的業務審查;韓方則迴應,對於一個高速運轉的行業來說,90天的審查時間意味著“永遠”。上述韓國外交部官員向《鳳凰週刊》評價說:“日本只不過是在玩文字遊戲,其制裁理由毫無依據。”

此外,日本在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後,質疑韓國“向朝鮮出口戰略物資”;韓國則反駁說,朝鮮進行核導開發使用到的零部件和制裁物品大部分都是從日本出口到朝鮮的產品。

伴隨口水戰的升級,日本國民民主黨幹事長平野博文提醒說:“政府之間的對立已影響到民間的經濟活動及交流活動,一定要慎重。”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卻毫不在意。

"

作者|啟笛 嘉沐 關珺冉 編輯|漆菲

“作為韓國國民,我覺得現在開日本車有些丟人,所以決定砸了這臺車。”7月23日,韓國仁川市的九月文化商業街,一名男子爬到自家豐田雷克薩斯的車頂,用鐵錘重重砸向汽車的前擋風玻璃,當眾砸毀了這輛開了8年的日系車。為了響應抵制日貨的活動,該街道商業協會決定暫不清理被砸車輛,對外展示一週。

韓國反日浪潮升級:砸日本車、自焚、斷航線,“抵制日貨”成熱搜,手把手教你精準識日貨

7月23日,韓國仁川市九月文化商業街,一名男子怒砸開了8年的豐田雷克薩斯車,引發眾多民眾圍觀。

由於日本收緊對韓國出口存儲器芯片和顯示面板等關鍵高科技材料的限制,以“不買,不賣,不去”為主題的抵制運動正在韓國全面擴散。

雖然過去針對島嶼爭端和教科書問題,韓國爆發過多次抵制日貨的運動,但這次情況明顯有了升級。韓國輿論指出,過去民眾抵制日貨主要與歷史問題有關,但此次日本宣佈對韓國進行貿易制裁,牽涉到國家的經濟生存,民眾的反日情緒也就更為嚴重。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針對韓國的出手在國內得到了空前支持——根據日本《讀賣新聞》7月24日的輿論調查,支持日本對韓國出口管制的佔比高達71%。“自恢復邦交以來,韓國一直在兩國關係中處於攻勢,日本則為守勢。但這一次,日方是以先發制人的態勢‘宣戰’。更大的不同是,這次行動並非來自某一群體,而是在日本政府主導下進行的正式攻擊。”韓國延世大學政治學教授樸明林向《鳳凰週刊》分析說。

“超出意料”的七寸之擊

2018年以來,因一系列事件持續發酵,日韓關係呈現出半個世紀以來最糟糕的局面,如今更有走向失控的勢頭。

日韓關係近期之所以惡化,緣於韓國此前的一項判決。韓國法院去年10月以來相繼作出裁決,要求三家日本企業就二戰期間強徵韓國勞工分別作出賠償。而日本政府認定,依據兩國於1965年簽訂的《日韓請求權協定》,這類索賠問題“已經解決”。當時日韓超過五成企業家認為,雙邊關係將會惡化。

不久後,韓國海軍驅逐艦使用火控雷達照射日本海上自衛隊巡邏機,兩國關係陷入泥潭。2019年初,“火控雷達鎖定風波”持續發酵,日本防衛省指認韓方就軍艦火控雷達鎖定日方巡邏機一事發布錯誤信息,韓國也不甘示弱,告誡日方如果做出“威脅性低空飛行”,將以牙還牙。

7月初大阪峰會甫一落幕,日本就按捺不住,對韓國“動手”了。日本經濟產業省突然宣佈,自7月4日起將限制向韓國出口三種半導體產業關鍵材料,包括用於電視和智能手機面板生產的氟聚酰亞胺,以及半導體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光刻膠及高純度氟化氫。

管制措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韓國需先就上述三種材料出口申請許可並接受審查,審查時間長達3個月;第二階段,日本於8月2日批准修改政令,將韓國從27個安全保障友好國家的白名單中除名。該政令將於8月28日實施。

作為報復,韓國也於同一天將日本從貿易優惠的“白名單”中剔除,採取強化出口管制的措施。韓方表示,將從關乎國民安全的旅遊、食品、廢棄物領域入手,加強安全措施。

由於日本當前壟斷了全球的氟聚酰亞胺、氟化氫材料市場,分別佔全球份額的90%和70%之多,相當於中國稀土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而目前韓國使用的氟聚酰亞胺和光刻膠中,有九成來自日本。由於氟化氫屬毒性物質、無法長期保存,韓國企業一直是小批量進口。

這意味著多家韓國半導體企業將面臨“封喉”。韓聯社稱,包括三星、SK海力士目前的庫存量最多隻能撐兩個月。一旦制裁生效,韓國買家很難在短期內找到替代供應渠道。因而不少人說,日本此舉是精準攻擊,專打七寸。

韓國似乎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日本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呼籲實現自由、公平、非歧視和可預測的貿易環境,目前這樣行事是言行不一。”韓國常駐日內瓦代表部大使白芝娥表達不滿。她還警告道,該措施將擾亂電子產品的全球價值鏈,影響日本和全球其他企業,並要求日本撤回其措施。

“對於日本打出經濟牌,其實我們並不意外,我們考慮過日本可能採取的100種報復措施。”韓國外交部的一位官員向《鳳凰週刊》坦言,“但至於說限制半導體材料,我們覺得應該不至於吧,結果日本還是打出了這張牌。”

從選擇三種材料及相關說明來看,日本政府是“有備而來”。“據推測,日本政府和專家組至少用了6個月以上的時間研究和準備,充分了解韓國芯片的弱點並比對幾百種芯片和顯示器材料後,最終慎重挑選了這三種。”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日本學者西村友作告訴《鳳凰週刊》。

來自日本外務省的一位官員透露:“韓國到去年年底進行一系列反日行動,那個時候日本就開始考慮使用嚴厲的反制措施。各部門都在認真商討,包括限制進口韓國酒等方案,準備得相當充分。現在時機到了。”

2018年,半導體銷售在韓國出口增長中的佔比高達92%。英國《金融時報》形容,這種對單一產品的依賴更像是出現在一個石油出口國,而非一個技術中心。現在,隨著貿易摩擦、技術對抗以及半導體週期的週期性觸底加劇芯片價格的暴跌,“報應”正在顯現。

高盛7月14日發佈亞洲地區經濟報告,表示“我們對半導體供貨受阻給當地經濟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半導體產量每減少10%,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會減少0.4%,經常收支會減少100億美元”。

除了幾家財閥企業之外,韓國中小企業團體對269家受日本出口限制影響明顯的企業發起調查,59%的企業表示:如果日本的制裁呈現長期化趨勢,將很難堅持超過6個月。更無奈的是,46.8%的企業說,目前尚無任何對策。

另據韓國貿易協會和韓亞金融投資分析,如果日本在白名單上排除韓國,產品大分類(日本方面)共有13個部門(材料加工、通信、傳感器等)進入“向個別許可轉換”的出口限制對象影響範圍。如果用小分類來衡量,估計總數將達到767種。

外交失格引發口水戰

韓國政府第一時間將日本的行為定義為“經濟報復”,並開展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號召企業“共渡難關”、構建“官民緊急體制”、尋求美國的支持與調解等,幾乎考慮到了“所有方案”。

7月11日與數十位企業代表會面時,韓國總統文在寅提及了韓日矛盾的長期化可能性,並囑咐政府與財界的有機合作。企業家們在會上要求政府擴大對零部件和材料國產化的援助,全面放寬限制。

自7月1日以來,日韓貿易談判代表多次接觸,但均不歡而散。20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啟程前往日本和韓國訪問,欲從中斡旋,但效果不佳。日本始終對舉行日韓美三國會談態度消極。

對於限制出口政策,日韓各執一詞。日本辯解說,該措施不是貿易禁運,而是根據安全考慮,正確實施日本出口管制制度所需的業務審查;韓方則迴應,對於一個高速運轉的行業來說,90天的審查時間意味著“永遠”。上述韓國外交部官員向《鳳凰週刊》評價說:“日本只不過是在玩文字遊戲,其制裁理由毫無依據。”

此外,日本在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後,質疑韓國“向朝鮮出口戰略物資”;韓國則反駁說,朝鮮進行核導開發使用到的零部件和制裁物品大部分都是從日本出口到朝鮮的產品。

伴隨口水戰的升級,日本國民民主黨幹事長平野博文提醒說:“政府之間的對立已影響到民間的經濟活動及交流活動,一定要慎重。”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卻毫不在意。

韓國反日浪潮升級:砸日本車、自焚、斷航線,“抵制日貨”成熱搜,手把手教你精準識日貨

7月24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上,日韓兩國代表圍繞日本對韓出口限制措施是否違反WTO的規定展開激烈辯論

7月7日,安倍在做客富士電視臺時事節目《THE PRIME》時表示,“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把韓國列為‘白名單國家’,日本卻把韓國列為唯一的亞洲‘白名單國家’,我們現在只是準備取消這一特別優待。這樣做並不是說所有國家都(對韓國)提供優惠,只有我們(日本)不提供了,恰恰相反,是我們一直在亞洲國家中對韓國給予特別優待,現在只是跟其他國家一樣對待(韓國)而已。”

有韓國消息人士稱,“安倍此番言論的意思是,韓國從一開始就不具備作為‘白名單國家’的資格,而是因為日本給予了特別關照。對韓國來說,這一表態頗具侮辱性質。”

日本安全保障外交政策研究會會長、原防衛事務次官秋山昌廣向《鳳凰週刊》指出,安倍政府的做法會讓日本的國家信譽大打折扣:“日本至少要先通過1965年簽署的《日韓基本條約》來處理爭議問題,但政府卻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直接傷害企業的做法。”

安倍還在電視上帶頭表達“對韓國的不信任”:“韓國說自己切實遵守對朝鮮的制裁規定,落實了貿易管制,但考慮到其明確違反了國家間簽署的《日韓請求權協定》,我們懷疑韓國沒有遵守貿易管制規定也是理所當然。”

日本各黨派也加入討論。自民黨代理幹事長萩生田光一評價說,對安全保障和出口危險物品的評估是理所當然的。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亦表示支持:“雖然這有損日韓的信賴關係,但政府的處理是妥當的。”

7月12日,日韓兩國就貿易制裁問題舉行首輪課長級會談,5個多小時的會談卻未達成任何成果。日本在會談上表現出的“怠慢”和“失禮”,引發韓國輿論的強烈不滿。

會議地點在日本經產省一間窗戶緊閉的小會議室裡,左側的日方代表穿著短袖襯衫,右側的韓方代表則是西裝革履。入座時雙方沒有握手寒暄,而是表情嚴肅、互不對視。會談桌上甚至沒有放置參會者的名牌。

韓媒形容會議場所“像倉庫一樣”,一米多高的簡易椅子堆砌在牆角,地面上留有器材破損的碎片。會議沒有正式的宣傳橫幅,只在白板上貼著一張紙,寫著“出口管理相關事務說明會”。針對會議主題,韓方認為是一場“協商會議”,日本卻認為這僅僅是“說明會”,並無協商意願。

有韓國外交學者向《鳳凰週刊》評價說,日本作為最重視外交禮儀的國家之一,“他們這麼做就是下定決心要給韓國施壓,令矛盾升級”。

7月19日矛盾再度激化,日本外相河野太郎當天召見韓國駐日大使南官杓,抗議韓方對日方提出的成立包含第三國成員的仲裁委員會來解決“強徵勞工索賠案”的提議不予迴應的做法。會談中河野太郎突然打斷對方,指責稱:“我們無法接受韓方的立場,之前已經告知你們,現在卻還像不知道一樣重提,這是很無禮的。”該行為被看作是故意為之,引發韓方的憤慨。

韓國《朝鮮日報》稱,在21日參議院選舉即將到來之際,河野太郎為了聚攏支持階層,才有意對韓方表現出外交失禮,採取近乎無禮的強硬應對。

使用條形碼精準識日貨

過去25年間,韓國爆發過四次抵制日貨的活動,最後均無疾而終。但這次抵制,不僅僅是消費者不購買日本商品,連同很多商家也加入到了抵制活動中。韓國專家指出,與過去相比,如果日本預估此次是短期、很快消失的抵制運動,則是徹頭徹尾的誤判。

此次反日浪潮最早是在互聯網上發起的。7月1日,有人在韓國青瓦臺國民請願公告欄中提交“請韓國政府針對日本經濟制裁採取報復措施”的帖子。一張“抵制日貨”的海報在社交網站廣泛傳播,中間印著大寫的英文單詞“NO”,其中字母O被塗成實心紅色,好似日本國旗,下方的韓文寫著:“不去日本,不買日貨。”

自7月初起,“抵制日貨”成為韓國最大搜索引擎NAVER的熱搜詞。在報道日本製裁措施的新聞下方,很多網民寫下“停用日本產品”的留言。有人還將打擊對象瞄向了韓國女團的日本籍成員,有極端網友呼籲“把女團TWICE和IZ*ONE裡的6名日本籍成員趕出去”。

對於部分網友的極端言論,韓國正未來黨議員河泰慶看不下去了,他在臉書上就此發聲,怒斥“愚蠢”。他直言,“想贏得作戰,就該儘可能爭取友軍。不僅要爭取在韓的日本人,還要讓日本的國民都站在我們這一邊。”

隨著抵制日貨人員的增加,網上甚至出現“如何辨別日本產品”的教學內容。一家名為“確認是不是日貨”的查詢網站由於日均訪問量超過百萬,首頁一度癱瘓。為了“不傷及無辜”,一些人通過商品條形碼下方的數字判定商品來源:條形碼為49與45打頭的產品為純日本進口產品;條形碼為88打頭的產品則是在韓國生產和包裝的日本產品。

“像這樣一開始在韓國互聯網和社交網絡上發起的有主題、小規模的抗議行為,逐漸發展成團體性、有組織的運動,甚至成為一種文化。這種運動的爆發力很強,不會在短期內消失。”韓國時事文化評論家金成洙說。

抵制運動從互聯網逐步擴散到實體店。當下處於風口浪尖的要數日本平價服裝品牌優衣庫。7月11日,該集團CFO岡崎健在公開場合回答韓國抵制日貨相關問題時稱,已對公司銷售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不至於影響長期趨勢。這在網絡上被解讀為“嘲笑韓國消費者”並迅速發酵。由快遞員等組成的勞動團體在日本大使館前召開記者會,表示拒絕配送優衣庫商品,以此表達抗議。

在此背景下,優衣庫的母公司兩度做出道歉,但仍然無法阻擋抵抗的態勢,其銷售額減少了26.2%。另一家日本品牌無印良品的銷售額也減少19.2%。因“薩德”風波在中國面臨困難的韓國樂天集團,由於跟日企合作較多,在這波抵制日貨的風潮中也受到波及。

從7月初五六家中型超市參與,一週後擴散至1000多家中小型超市,到了7月中旬已有3600多家中小型商店、2.3萬多家超市參與抵制日貨的活動。首爾的一些超市在明顯區域張貼告示:“我們不賣日本商品!”一週之內,日本啤酒的銷售量急劇下滑達到40%,連日本啤酒品牌的電視廣告也已停播。

抵制商品種類從啤酒、方便麵、化妝品、服裝等擴散到電子產品、汽車、醫藥,就連動漫、電影等文化產業也受到影響。近期還有快遞公司加入抵制運動,表示不再接收日本公司的訂單。

“(日本的制裁措施)有損我們的尊嚴,太無視我們國家了。”65歲的韓國主婦樸淑珍憤慨地告訴《鳳凰週刊》,“我不明白日本為何對我們採取這樣的行動,翻閱歷史,他們才是錯誤的一方。我身邊的人都支持抵制日貨。”

7月17日,韓國民調機構Real Meter對全國503位參與抵制日貨行動的公民進行調查後發現,“正在參與抵制日貨行動”的人達到54.6%,“目前沒參與抵制日貨”的人為39.4%。

民間交流亦受波及

與以往有所不同,20-30歲的韓國人也加入抵制日貨的大部隊,被稱為“有史以來第一次”。“韓國年輕人一般將政治和其他問題分開看的,但這次日本的行為令他們也加入了抵制運動中,未來會受多大影響還不確定。”金成洙說。

此次抵制活動還擴散到了旅遊業,令兩國相關經營者倍感擔憂。“以往無論兩國關係有多麼不好,都沒有影響到旅遊業。這次真的不同。”韓國一家旅行社的經營者告訴《鳳凰週刊》。

2018年訪問日本的外國遊客中,韓國民眾超過750萬人,僅次於中國內地,在日消費55億美元。受到抵制日貨的影響,韓國航空公司、旅行社等相關行業的銷售額均受直接影響。

據韓國最大旅行社HANATOUR稱,7月8日到10日,赴日旅行項目預約件數比往常減少近一半,以前平均每天有近1100件赴日旅行訂單,但7月第一週降到600件,15日降到500件左右。“目前正值暑假,但就算我們打出特價的赴日旅行廣告也很難招攬到遊客。”上述旅行社的經營者說。

7月17日,韓國最大的日本旅行網站宣佈暫時關閉。一位原計劃在8月赴日旅行的韓國人說:“這個時候去日本,可能會被周圍的人罵,還是先取消比較好。”

在日本經營小型旅館的一位韓國老闆稱,店裡原來60%以上是韓國客人,“7月以來,幾乎每天都有訂單取消”。他最直觀的感受是,日本街頭能見到的韓國遊客變少了。

由於團隊旅遊需求減少,大韓航空公司表示,將從9月3日起暫停韓國釜山與日本札幌之間的航班,並考慮從8月中旬開始減少韓日航線的航班班次或者更換較小型客機。

2018年有63萬韓國遊客入住札幌的酒店。但如今,很多韓國旅行團的訂單已被取消。札幌某餐飲店的老闆伊藤說:“如果日韓關係長期惡化,明年的札幌冰雪節收入也將受到影響。這是關乎死活的問題了。”

韓國廉航德威航空公司決定9月中旬以前暫停5條赴日航線,涉及佐賀縣、熊本縣和大分縣。韓國國際航空快運公司運營的韓國首爾至日本島根縣的包機線路同樣暫停,大批日本西部地區酒店訂房被取消。

日本觀光廳長官田端浩表態稱,目前的情況對韓國訪日遊客人數影響有限,但或將讓日本政府無法達成“到2020奧運年有4000萬外國人訪日旅遊”的人數目標,如果長期開展下去,可能對日本地區經濟帶來影響。

日韓的政治對立業已影響到民間交流,多座“姊妹城市”的交流項目均被暫停。今年恰逢北海道旭川市和韓國水原市締結友好城市30年,原定8月訪日的70人韓國訪問團取消了行程。韓國高陽市向北海道函館市派遣的職員研修也將延期。

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市政府7月28日確認,將中斷與日本長崎縣、福岡市及山口縣下關市的行政交流。日本中部岐阜縣大垣市政府說,20名韓國昌原市學生原計劃來大垣交流4天,但因“兩國關係緊張”推遲行程。

上述決定招致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的批評。他在29日向媒體表示:“儘管日韓政府之間關係緊張,但市一級往來和人員交流應該繼續。”

隨著事態的發酵,韓國國內還出現一系列極端行為。7月19日凌晨,一名78歲的韓國老人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自焚,被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當地有媒體報道稱,這名男子的岳父是一名日本戰時強徵勞工爭議案的受害者。三天後,韓國釜山的日本總領事館圖書館被6名韓國學生闖入,投擲批評安倍政府的宣傳單。目前,6人已被警方拘留調查。

"

作者|啟笛 嘉沐 關珺冉 編輯|漆菲

“作為韓國國民,我覺得現在開日本車有些丟人,所以決定砸了這臺車。”7月23日,韓國仁川市的九月文化商業街,一名男子爬到自家豐田雷克薩斯的車頂,用鐵錘重重砸向汽車的前擋風玻璃,當眾砸毀了這輛開了8年的日系車。為了響應抵制日貨的活動,該街道商業協會決定暫不清理被砸車輛,對外展示一週。

韓國反日浪潮升級:砸日本車、自焚、斷航線,“抵制日貨”成熱搜,手把手教你精準識日貨

7月23日,韓國仁川市九月文化商業街,一名男子怒砸開了8年的豐田雷克薩斯車,引發眾多民眾圍觀。

由於日本收緊對韓國出口存儲器芯片和顯示面板等關鍵高科技材料的限制,以“不買,不賣,不去”為主題的抵制運動正在韓國全面擴散。

雖然過去針對島嶼爭端和教科書問題,韓國爆發過多次抵制日貨的運動,但這次情況明顯有了升級。韓國輿論指出,過去民眾抵制日貨主要與歷史問題有關,但此次日本宣佈對韓國進行貿易制裁,牽涉到國家的經濟生存,民眾的反日情緒也就更為嚴重。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針對韓國的出手在國內得到了空前支持——根據日本《讀賣新聞》7月24日的輿論調查,支持日本對韓國出口管制的佔比高達71%。“自恢復邦交以來,韓國一直在兩國關係中處於攻勢,日本則為守勢。但這一次,日方是以先發制人的態勢‘宣戰’。更大的不同是,這次行動並非來自某一群體,而是在日本政府主導下進行的正式攻擊。”韓國延世大學政治學教授樸明林向《鳳凰週刊》分析說。

“超出意料”的七寸之擊

2018年以來,因一系列事件持續發酵,日韓關係呈現出半個世紀以來最糟糕的局面,如今更有走向失控的勢頭。

日韓關係近期之所以惡化,緣於韓國此前的一項判決。韓國法院去年10月以來相繼作出裁決,要求三家日本企業就二戰期間強徵韓國勞工分別作出賠償。而日本政府認定,依據兩國於1965年簽訂的《日韓請求權協定》,這類索賠問題“已經解決”。當時日韓超過五成企業家認為,雙邊關係將會惡化。

不久後,韓國海軍驅逐艦使用火控雷達照射日本海上自衛隊巡邏機,兩國關係陷入泥潭。2019年初,“火控雷達鎖定風波”持續發酵,日本防衛省指認韓方就軍艦火控雷達鎖定日方巡邏機一事發布錯誤信息,韓國也不甘示弱,告誡日方如果做出“威脅性低空飛行”,將以牙還牙。

7月初大阪峰會甫一落幕,日本就按捺不住,對韓國“動手”了。日本經濟產業省突然宣佈,自7月4日起將限制向韓國出口三種半導體產業關鍵材料,包括用於電視和智能手機面板生產的氟聚酰亞胺,以及半導體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光刻膠及高純度氟化氫。

管制措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韓國需先就上述三種材料出口申請許可並接受審查,審查時間長達3個月;第二階段,日本於8月2日批准修改政令,將韓國從27個安全保障友好國家的白名單中除名。該政令將於8月28日實施。

作為報復,韓國也於同一天將日本從貿易優惠的“白名單”中剔除,採取強化出口管制的措施。韓方表示,將從關乎國民安全的旅遊、食品、廢棄物領域入手,加強安全措施。

由於日本當前壟斷了全球的氟聚酰亞胺、氟化氫材料市場,分別佔全球份額的90%和70%之多,相當於中國稀土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而目前韓國使用的氟聚酰亞胺和光刻膠中,有九成來自日本。由於氟化氫屬毒性物質、無法長期保存,韓國企業一直是小批量進口。

這意味著多家韓國半導體企業將面臨“封喉”。韓聯社稱,包括三星、SK海力士目前的庫存量最多隻能撐兩個月。一旦制裁生效,韓國買家很難在短期內找到替代供應渠道。因而不少人說,日本此舉是精準攻擊,專打七寸。

韓國似乎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日本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呼籲實現自由、公平、非歧視和可預測的貿易環境,目前這樣行事是言行不一。”韓國常駐日內瓦代表部大使白芝娥表達不滿。她還警告道,該措施將擾亂電子產品的全球價值鏈,影響日本和全球其他企業,並要求日本撤回其措施。

“對於日本打出經濟牌,其實我們並不意外,我們考慮過日本可能採取的100種報復措施。”韓國外交部的一位官員向《鳳凰週刊》坦言,“但至於說限制半導體材料,我們覺得應該不至於吧,結果日本還是打出了這張牌。”

從選擇三種材料及相關說明來看,日本政府是“有備而來”。“據推測,日本政府和專家組至少用了6個月以上的時間研究和準備,充分了解韓國芯片的弱點並比對幾百種芯片和顯示器材料後,最終慎重挑選了這三種。”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日本學者西村友作告訴《鳳凰週刊》。

來自日本外務省的一位官員透露:“韓國到去年年底進行一系列反日行動,那個時候日本就開始考慮使用嚴厲的反制措施。各部門都在認真商討,包括限制進口韓國酒等方案,準備得相當充分。現在時機到了。”

2018年,半導體銷售在韓國出口增長中的佔比高達92%。英國《金融時報》形容,這種對單一產品的依賴更像是出現在一個石油出口國,而非一個技術中心。現在,隨著貿易摩擦、技術對抗以及半導體週期的週期性觸底加劇芯片價格的暴跌,“報應”正在顯現。

高盛7月14日發佈亞洲地區經濟報告,表示“我們對半導體供貨受阻給當地經濟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半導體產量每減少10%,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會減少0.4%,經常收支會減少100億美元”。

除了幾家財閥企業之外,韓國中小企業團體對269家受日本出口限制影響明顯的企業發起調查,59%的企業表示:如果日本的制裁呈現長期化趨勢,將很難堅持超過6個月。更無奈的是,46.8%的企業說,目前尚無任何對策。

另據韓國貿易協會和韓亞金融投資分析,如果日本在白名單上排除韓國,產品大分類(日本方面)共有13個部門(材料加工、通信、傳感器等)進入“向個別許可轉換”的出口限制對象影響範圍。如果用小分類來衡量,估計總數將達到767種。

外交失格引發口水戰

韓國政府第一時間將日本的行為定義為“經濟報復”,並開展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號召企業“共渡難關”、構建“官民緊急體制”、尋求美國的支持與調解等,幾乎考慮到了“所有方案”。

7月11日與數十位企業代表會面時,韓國總統文在寅提及了韓日矛盾的長期化可能性,並囑咐政府與財界的有機合作。企業家們在會上要求政府擴大對零部件和材料國產化的援助,全面放寬限制。

自7月1日以來,日韓貿易談判代表多次接觸,但均不歡而散。20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啟程前往日本和韓國訪問,欲從中斡旋,但效果不佳。日本始終對舉行日韓美三國會談態度消極。

對於限制出口政策,日韓各執一詞。日本辯解說,該措施不是貿易禁運,而是根據安全考慮,正確實施日本出口管制制度所需的業務審查;韓方則迴應,對於一個高速運轉的行業來說,90天的審查時間意味著“永遠”。上述韓國外交部官員向《鳳凰週刊》評價說:“日本只不過是在玩文字遊戲,其制裁理由毫無依據。”

此外,日本在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後,質疑韓國“向朝鮮出口戰略物資”;韓國則反駁說,朝鮮進行核導開發使用到的零部件和制裁物品大部分都是從日本出口到朝鮮的產品。

伴隨口水戰的升級,日本國民民主黨幹事長平野博文提醒說:“政府之間的對立已影響到民間的經濟活動及交流活動,一定要慎重。”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卻毫不在意。

韓國反日浪潮升級:砸日本車、自焚、斷航線,“抵制日貨”成熱搜,手把手教你精準識日貨

7月24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上,日韓兩國代表圍繞日本對韓出口限制措施是否違反WTO的規定展開激烈辯論

7月7日,安倍在做客富士電視臺時事節目《THE PRIME》時表示,“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把韓國列為‘白名單國家’,日本卻把韓國列為唯一的亞洲‘白名單國家’,我們現在只是準備取消這一特別優待。這樣做並不是說所有國家都(對韓國)提供優惠,只有我們(日本)不提供了,恰恰相反,是我們一直在亞洲國家中對韓國給予特別優待,現在只是跟其他國家一樣對待(韓國)而已。”

有韓國消息人士稱,“安倍此番言論的意思是,韓國從一開始就不具備作為‘白名單國家’的資格,而是因為日本給予了特別關照。對韓國來說,這一表態頗具侮辱性質。”

日本安全保障外交政策研究會會長、原防衛事務次官秋山昌廣向《鳳凰週刊》指出,安倍政府的做法會讓日本的國家信譽大打折扣:“日本至少要先通過1965年簽署的《日韓基本條約》來處理爭議問題,但政府卻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直接傷害企業的做法。”

安倍還在電視上帶頭表達“對韓國的不信任”:“韓國說自己切實遵守對朝鮮的制裁規定,落實了貿易管制,但考慮到其明確違反了國家間簽署的《日韓請求權協定》,我們懷疑韓國沒有遵守貿易管制規定也是理所當然。”

日本各黨派也加入討論。自民黨代理幹事長萩生田光一評價說,對安全保障和出口危險物品的評估是理所當然的。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亦表示支持:“雖然這有損日韓的信賴關係,但政府的處理是妥當的。”

7月12日,日韓兩國就貿易制裁問題舉行首輪課長級會談,5個多小時的會談卻未達成任何成果。日本在會談上表現出的“怠慢”和“失禮”,引發韓國輿論的強烈不滿。

會議地點在日本經產省一間窗戶緊閉的小會議室裡,左側的日方代表穿著短袖襯衫,右側的韓方代表則是西裝革履。入座時雙方沒有握手寒暄,而是表情嚴肅、互不對視。會談桌上甚至沒有放置參會者的名牌。

韓媒形容會議場所“像倉庫一樣”,一米多高的簡易椅子堆砌在牆角,地面上留有器材破損的碎片。會議沒有正式的宣傳橫幅,只在白板上貼著一張紙,寫著“出口管理相關事務說明會”。針對會議主題,韓方認為是一場“協商會議”,日本卻認為這僅僅是“說明會”,並無協商意願。

有韓國外交學者向《鳳凰週刊》評價說,日本作為最重視外交禮儀的國家之一,“他們這麼做就是下定決心要給韓國施壓,令矛盾升級”。

7月19日矛盾再度激化,日本外相河野太郎當天召見韓國駐日大使南官杓,抗議韓方對日方提出的成立包含第三國成員的仲裁委員會來解決“強徵勞工索賠案”的提議不予迴應的做法。會談中河野太郎突然打斷對方,指責稱:“我們無法接受韓方的立場,之前已經告知你們,現在卻還像不知道一樣重提,這是很無禮的。”該行為被看作是故意為之,引發韓方的憤慨。

韓國《朝鮮日報》稱,在21日參議院選舉即將到來之際,河野太郎為了聚攏支持階層,才有意對韓方表現出外交失禮,採取近乎無禮的強硬應對。

使用條形碼精準識日貨

過去25年間,韓國爆發過四次抵制日貨的活動,最後均無疾而終。但這次抵制,不僅僅是消費者不購買日本商品,連同很多商家也加入到了抵制活動中。韓國專家指出,與過去相比,如果日本預估此次是短期、很快消失的抵制運動,則是徹頭徹尾的誤判。

此次反日浪潮最早是在互聯網上發起的。7月1日,有人在韓國青瓦臺國民請願公告欄中提交“請韓國政府針對日本經濟制裁採取報復措施”的帖子。一張“抵制日貨”的海報在社交網站廣泛傳播,中間印著大寫的英文單詞“NO”,其中字母O被塗成實心紅色,好似日本國旗,下方的韓文寫著:“不去日本,不買日貨。”

自7月初起,“抵制日貨”成為韓國最大搜索引擎NAVER的熱搜詞。在報道日本製裁措施的新聞下方,很多網民寫下“停用日本產品”的留言。有人還將打擊對象瞄向了韓國女團的日本籍成員,有極端網友呼籲“把女團TWICE和IZ*ONE裡的6名日本籍成員趕出去”。

對於部分網友的極端言論,韓國正未來黨議員河泰慶看不下去了,他在臉書上就此發聲,怒斥“愚蠢”。他直言,“想贏得作戰,就該儘可能爭取友軍。不僅要爭取在韓的日本人,還要讓日本的國民都站在我們這一邊。”

隨著抵制日貨人員的增加,網上甚至出現“如何辨別日本產品”的教學內容。一家名為“確認是不是日貨”的查詢網站由於日均訪問量超過百萬,首頁一度癱瘓。為了“不傷及無辜”,一些人通過商品條形碼下方的數字判定商品來源:條形碼為49與45打頭的產品為純日本進口產品;條形碼為88打頭的產品則是在韓國生產和包裝的日本產品。

“像這樣一開始在韓國互聯網和社交網絡上發起的有主題、小規模的抗議行為,逐漸發展成團體性、有組織的運動,甚至成為一種文化。這種運動的爆發力很強,不會在短期內消失。”韓國時事文化評論家金成洙說。

抵制運動從互聯網逐步擴散到實體店。當下處於風口浪尖的要數日本平價服裝品牌優衣庫。7月11日,該集團CFO岡崎健在公開場合回答韓國抵制日貨相關問題時稱,已對公司銷售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不至於影響長期趨勢。這在網絡上被解讀為“嘲笑韓國消費者”並迅速發酵。由快遞員等組成的勞動團體在日本大使館前召開記者會,表示拒絕配送優衣庫商品,以此表達抗議。

在此背景下,優衣庫的母公司兩度做出道歉,但仍然無法阻擋抵抗的態勢,其銷售額減少了26.2%。另一家日本品牌無印良品的銷售額也減少19.2%。因“薩德”風波在中國面臨困難的韓國樂天集團,由於跟日企合作較多,在這波抵制日貨的風潮中也受到波及。

從7月初五六家中型超市參與,一週後擴散至1000多家中小型超市,到了7月中旬已有3600多家中小型商店、2.3萬多家超市參與抵制日貨的活動。首爾的一些超市在明顯區域張貼告示:“我們不賣日本商品!”一週之內,日本啤酒的銷售量急劇下滑達到40%,連日本啤酒品牌的電視廣告也已停播。

抵制商品種類從啤酒、方便麵、化妝品、服裝等擴散到電子產品、汽車、醫藥,就連動漫、電影等文化產業也受到影響。近期還有快遞公司加入抵制運動,表示不再接收日本公司的訂單。

“(日本的制裁措施)有損我們的尊嚴,太無視我們國家了。”65歲的韓國主婦樸淑珍憤慨地告訴《鳳凰週刊》,“我不明白日本為何對我們採取這樣的行動,翻閱歷史,他們才是錯誤的一方。我身邊的人都支持抵制日貨。”

7月17日,韓國民調機構Real Meter對全國503位參與抵制日貨行動的公民進行調查後發現,“正在參與抵制日貨行動”的人達到54.6%,“目前沒參與抵制日貨”的人為39.4%。

民間交流亦受波及

與以往有所不同,20-30歲的韓國人也加入抵制日貨的大部隊,被稱為“有史以來第一次”。“韓國年輕人一般將政治和其他問題分開看的,但這次日本的行為令他們也加入了抵制運動中,未來會受多大影響還不確定。”金成洙說。

此次抵制活動還擴散到了旅遊業,令兩國相關經營者倍感擔憂。“以往無論兩國關係有多麼不好,都沒有影響到旅遊業。這次真的不同。”韓國一家旅行社的經營者告訴《鳳凰週刊》。

2018年訪問日本的外國遊客中,韓國民眾超過750萬人,僅次於中國內地,在日消費55億美元。受到抵制日貨的影響,韓國航空公司、旅行社等相關行業的銷售額均受直接影響。

據韓國最大旅行社HANATOUR稱,7月8日到10日,赴日旅行項目預約件數比往常減少近一半,以前平均每天有近1100件赴日旅行訂單,但7月第一週降到600件,15日降到500件左右。“目前正值暑假,但就算我們打出特價的赴日旅行廣告也很難招攬到遊客。”上述旅行社的經營者說。

7月17日,韓國最大的日本旅行網站宣佈暫時關閉。一位原計劃在8月赴日旅行的韓國人說:“這個時候去日本,可能會被周圍的人罵,還是先取消比較好。”

在日本經營小型旅館的一位韓國老闆稱,店裡原來60%以上是韓國客人,“7月以來,幾乎每天都有訂單取消”。他最直觀的感受是,日本街頭能見到的韓國遊客變少了。

由於團隊旅遊需求減少,大韓航空公司表示,將從9月3日起暫停韓國釜山與日本札幌之間的航班,並考慮從8月中旬開始減少韓日航線的航班班次或者更換較小型客機。

2018年有63萬韓國遊客入住札幌的酒店。但如今,很多韓國旅行團的訂單已被取消。札幌某餐飲店的老闆伊藤說:“如果日韓關係長期惡化,明年的札幌冰雪節收入也將受到影響。這是關乎死活的問題了。”

韓國廉航德威航空公司決定9月中旬以前暫停5條赴日航線,涉及佐賀縣、熊本縣和大分縣。韓國國際航空快運公司運營的韓國首爾至日本島根縣的包機線路同樣暫停,大批日本西部地區酒店訂房被取消。

日本觀光廳長官田端浩表態稱,目前的情況對韓國訪日遊客人數影響有限,但或將讓日本政府無法達成“到2020奧運年有4000萬外國人訪日旅遊”的人數目標,如果長期開展下去,可能對日本地區經濟帶來影響。

日韓的政治對立業已影響到民間交流,多座“姊妹城市”的交流項目均被暫停。今年恰逢北海道旭川市和韓國水原市締結友好城市30年,原定8月訪日的70人韓國訪問團取消了行程。韓國高陽市向北海道函館市派遣的職員研修也將延期。

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市政府7月28日確認,將中斷與日本長崎縣、福岡市及山口縣下關市的行政交流。日本中部岐阜縣大垣市政府說,20名韓國昌原市學生原計劃來大垣交流4天,但因“兩國關係緊張”推遲行程。

上述決定招致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的批評。他在29日向媒體表示:“儘管日韓政府之間關係緊張,但市一級往來和人員交流應該繼續。”

隨著事態的發酵,韓國國內還出現一系列極端行為。7月19日凌晨,一名78歲的韓國老人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自焚,被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當地有媒體報道稱,這名男子的岳父是一名日本戰時強徵勞工爭議案的受害者。三天後,韓國釜山的日本總領事館圖書館被6名韓國學生闖入,投擲批評安倍政府的宣傳單。目前,6人已被警方拘留調查。

韓國反日浪潮升級:砸日本車、自焚、斷航線,“抵制日貨”成熱搜,手把手教你精準識日貨

7月19日凌晨,一名78歲的韓國男子在位於首爾的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燒車自焚,最終因燒傷不治身亡。

日本社會雖然沒有類似過激舉動,但也逐漸被負面情緒所籠罩。不少書店的展臺上,多了不少“反韓”書籍。日本商業雜誌《東洋經濟》總結說,日本社會從去年吃驚於“韓國到底怎麼了”,到目前以極為冷靜的姿態關注“韓國接下來打算做什麼”。

經濟糾紛或殃及安保合作

鑑於日韓之間的經濟矛盾,有聲音擔心或會波及安保領域。日韓兩國在2016年11月簽訂《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之後每年都會更新。若其中某一方不想延長,則需在到期90天前通知對方。8月24日剛好是今年的截止日。

據韓媒統計,韓日兩國通過上述進行情報交流的次數分別為2016年1件、2017年19件、2018年2件,在朝鮮核導挑釁頻繁的2017年最為活躍。而當青瓦臺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提及“將視情況評估是否會繼續與日本分享情報”,有人擔心青瓦臺會將該協定當作對抗日本的一個“籌碼”。

由於《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一向被視為美日韓三方在應對朝核問題上的核心舉措,亦有看法認為,韓國也可藉機向美國釋放信號:讓其更積極地說服日本取消限貿措施。

文在寅7月18日和朝野五黨代表舉行會晤,他雖未對是否延長協定問題作出迴應,但在野黨認為,考慮到目前情況,有必要重新討論該問題。韓國外長康京和7月30日在國會表示,政府正在觀察各種情況,目前持自動續期的立場,有可能視事態進展考慮作廢。

對此,美國政府向韓日兩國作出了事實上的警告,要求兩國不要因為經濟矛盾動搖《軍事情報保護協定》。7月15日,美國政府人士在華盛頓對赴美的韓國外交部代表團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允許經濟領域的矛盾和安全領域出現交叉汙染。”

韓國專家認為,在日本通過經濟問題施壓的情況下,韓國政府率先直接打出安全牌為時尚早。也有部分專家主張,由於目前日本在朝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逐步被邊緣化,考慮到安保問題,日本定會急於延長協定;但對韓國來說,目前美朝處於對話進程中,韓國政府有充分理由和餘力重新討論這一問題。

談及日本出口限制政策對韓國的影響,韓國外交部的一位官員向《鳳凰週刊》坦言,相比於短期內的經濟齟齬,更擔心對韓國國民心理造成的深遠影響。“事實上,韓國政府能採取很多反制手段,但我們不願這麼做。如果雙反相互制裁,會讓兩國關係變得更糟糕。之前‘薩德’問題造成的韓中摩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教訓,國民感情一旦被傷害,恢復起來需要很長時間。”

韓國蓋洛普公司7月12日發佈的民調顯示,日本對韓國的制裁大幅降低了韓國民眾對日本的好感,近80%的韓國人表示對日本沒有好感,創1991年以來新低。同樣的,日本言論NPO於6月12日公佈的好感度調查顯示,日本人對韓國好感度為20%,比上一年下降2.9%;55.9%的日本人認為,韓國人在歷史問題上反日行為過度;50.8%的日本人對韓國總統持否定印象。

“對沒有經歷過極權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兩國新一代青年來說,由此產生了敵對情緒,也給未來的和平埋下了陰影。對韓國國民來說,可謂是雙重危機。”延世大學的樸明林說。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WEEKLY】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