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輕鬆平定羌人叛亂與越南叛亂的大漢名將馬援,為何最後栽在了湖南苗蠻的手裡?

漢光武帝 陶淵明 保險 歷史 千古名將英雄夢 千古名將英雄夢 2017-08-02

永遠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將漢馬援(12)

建武二十四年秋,劉秀任命馬援為南征軍總司令,率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四副將,募中原十二郡之甲士及罪囚共四萬餘人,南下平定武陵之亂。

馬援自不必說,我們來看看他這幾個副將,也個個不是省油的燈。

楊虛侯馬武,綠林好漢出身,東漢開國雲臺二十八名將中南七宿之首,一生南征北討,屢建奇功,後因坐殺軍吏免職,今隨馬援出征,正欲戴罪立功,重振輝煌。

曾輕鬆平定羌人叛亂與越南叛亂的大漢名將馬援,為何最後栽在了湖南苗蠻的手裡?

牟平侯耿舒,開國元勳耿弇之弟,幽州驍將,悍勇無比,曾擊退五校流民軍二十餘萬人,並大破匈奴,助耿弇一舉蕩平彭寵之亂,威震北塞。

曾輕鬆平定羌人叛亂與越南叛亂的大漢名將馬援,為何最後栽在了湖南苗蠻的手裡?

劉匡,舂陵宗室中的傑出人才,一向為劉秀所寵信,後任朝廷宗正,掌序錄王國嫡庶之次,及諸皇室親屬遠近。

只有孫永,情況不詳。

看來,劉秀這次是精銳盡出,誓要一氣蕩平南蠻,以雪漢軍喪師之恥,同時徹底穩固湘西、黔中邊區。

然而,這些功臣將門子弟還有京師的權貴們,對馬援這次自告奮勇白首出征其實並不感冒:你一個半路投誠的涼州雜牌武將,論資格沒馬武老,論功勞沒有耿氏兄弟大,論親疏也比不上樑鬆劉匡等人,可你卻不老老實實待著,一大把年紀了還上躥下跳的爭功奪名,動不動來兩句豪言壯語,逮著機會就對年輕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就顯得你能,就顯得你道德高尚吃苦耐勞,就顯得你勇挑重擔捨我其誰,而別的同志都被糖衣炮彈腐蝕而忘了本,搞得朝廷好像沒人啦,打個蠻夷還要您老爺子親自出馬來主持大局力挽狂瀾。行,就讓你顯擺吧,好好顯啊,你繃著勁兒別栽跟頭就是!

曾輕鬆平定羌人叛亂與越南叛亂的大漢名將馬援,為何最後栽在了湖南苗蠻的手裡?

這正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馬援能力是有,但為人太高調了,又稍微有點子倚老賣老,結果就是不合群不招人喜歡。論做人,他還得跟劉秀好好學學。

其實,對於這些風言風語與人心險惡,馬援從交趾回來後已然明白過來了。但如今南方危急,蠻夷之禍非同小可,無有伏波將軍之威名莫能平定。故權衡利弊,以國事為重,馬援只能置個人生死與家族前途於度外,義無反顧,南下苗疆,雖百死,無悔。

抱著這種想法,出征之前,馬援憂心忡忡的對前來送行的老友杜愔說道:“吾受國厚恩,然年老日暮,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但畏權貴子弟,或在陛下左右,或有流言蜚語,殊難得調,恐為掣肘,耿耿獨惡是耳……”

話畢,馬援揚鞭啟程,落寞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杜愔臨風長嘆,悵然若失。

唉,老友相別,會成永訣,一語成讖,相見無期矣!

次年正月,馬援歷千辛萬苦,進抵下雋(今湖南通城北,屬長沙郡)。這時,漢軍高層對接下來的進兵路線產生了嚴重意見分歧。

曾輕鬆平定羌人叛亂與越南叛亂的大漢名將馬援,為何最後栽在了湖南苗蠻的手裡?

當時漢軍有兩條路可以深入苗疆:一經臨鄉(今湖南桃源縣西,即陶淵明所書桃花源所在)而據壺頭山,以困敵於五溪之中,從容滅之;二是先向西迂迴至充縣(今湖南桑植,為酉溪源頭),清除蠻兵外圍軍事據點,再南下進入五溪流域,與敵決戰。

兩條路各有利弊。據壺頭山,路程近,但山高水險;經充縣,道路平坦,但路遠而轉運不便。究竟該從哪一條路走,剛開始連劉秀也拿不定主意,只吩咐諸將臨機決斷。結果在軍事會議上,耿舒認為當繞道充縣,這樣保險。但馬援認為進軍充縣,耗日費糧,再深入五溪,其實更加冒險;而壺頭為荊南之外藩,鼎、澧(皆河流)之要口;我軍若據此地,則扼賊喉咽,充縣、五溪之蠻兵皆無能為也,此擊一而得二者,又何須繞遠?

這兩種意見相持不下,會開不下去了。最後兩人只得分別上書朝廷言其利弊,劉秀思慮再三,覺得還是應該聽“老人言”,選擇了馬援的壺頭山進軍方案。

曾輕鬆平定羌人叛亂與越南叛亂的大漢名將馬援,為何最後栽在了湖南苗蠻的手裡?

次年春二月,馬援大軍到達臨鄉,正遇蠻軍前來大舉攻城,馬援以馬武出戰,俱出漢軍精銳,首戰便使全力,誓要打苗蠻一個下馬威,先滅滅他們的囂張氣焰。

馬武天下驍將,部下常設小頭目數十人,皆擅使短刀盾牌,每戰輒先軀,衝鋒陷陣,所向無敵,矢石如雨,不能傷其毫髮,故平生大小數十戰,累建奇功,蠻軍哪裡是他對手,當下一觸即潰,馬援見狀大喜,揮大軍掩殺。蠻軍被殺、被俘兩千餘人,餘眾逃入臨鄉南面的壺頭山中。

眼看漢軍勝利在望,這時,問題出現了。

曾輕鬆平定羌人叛亂與越南叛亂的大漢名將馬援,為何最後栽在了湖南苗蠻的手裡?

原來,壺頭山可不是那麼好打的。《水經注》雲:“壺頭山高百里,廣圓三百里,山徑曲多險,其中紆折千灘。”《讀史方輿紀要》又云:“壺頭山高險如壺口,沅水經其下,湍石齒齒,一夫守之,千人莫過。”馬援欲點敵死穴,結果適得其反,他這個老江湖,竟在壺頭山結結實實載了一個大跟頭。當漢朝大軍來到山下,發現深悉地形的武陵蠻早已據高憑險,緊守關隘,加之南方河流進入汛期,沅江暴漲,水勢湍急,船隻無法逆流而上。如此水陸皆閉,漢軍頓時陷入困境,動彈不得。

曾輕鬆平定羌人叛亂與越南叛亂的大漢名將馬援,為何最後栽在了湖南苗蠻的手裡?

壺頭山

糟糕了,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這裡的水路九連環,這一時可如何奈何得了蠻軍?兵法曰:“敵先居地險,不可攻。”馬援一聲長嘆,看來,自己被拖入一場持久戰了。

陷入困境倒也沒什麼,問題是這一片山澤實在不是人待的地方。一眼望去,但見密林蒙煙、老樹蒼藤、險灘迭起、亂石密佈,一切都籠罩在晦暗而又粘稠的雲霧與瘴氣之中,白天照不進陽光,晚上看不見星辰,還有體型大到誇張、令人毛骨悚然的蟒蛇、蟾蜍,以及各種各樣形貌古怪的黃蜂、蜈蚣、蠍子、蜘蛛等毒蟲,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突然跳到你的軍帳之中,給予你致命一擊!這種破地方,別說人了,就連鳥獸來了都得哭!

據崔豹《古今注》,當馬援被困在壺頭山下武溪之畔,見得此險惡環境,又聽得門生在旁吹起橫笛,不由大發感慨,作歌《武溪深》和道:

滔滔武溪一何深。

鳥飛不度。獸不敢臨。

嗟哉,武溪多毒淫。

笛聲愁怨,悲歌慷慨,左右聞之,莫不流涕,皆願舍死殺賊,以早日凱旋迴京。

可是,屋漏偏遭連夜雨。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方進入了危險的夏季,山林溼熱,酷暑難耐,毒蟲橫行,瘴癘肆虐,十二郡中原士卒可就遭了罪了,很多人不服水土,搞得頭暈身重,上吐下瀉,渾身無力,嚴重者甚至染疫(主要是由虐蚊叮咬感染的瘧疾)而死。就連馬援本人也中了招,病到昏天黑地,幾至不能起身。

曾輕鬆平定羌人叛亂與越南叛亂的大漢名將馬援,為何最後栽在了湖南苗蠻的手裡?

以上內容,選自拙作







或可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瞭解更多強漢名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