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航空母艦比作“弓”,那麼艦載機就是“箭”,我們還可以把航母的技術和設備看成是“弦”。不管什麼樣的強弓硬弩,假如沒有利箭在弦,都是無用之物。作為航空母艦的“殺手鐗”,艦載機擔負著奪取和保持海洋制空權、制海權的重要使命。

航母style:“殺手鐗”,航母艦載機發展簡史

航母的巨大打擊威力最終要靠它所攜帶的艦載機來體現,艦載機是航母上最典型的裝備,通常有七八十架,如戰鬥攻擊機、艦載預警機、電子干擾機、反潛機、小型運輸機、直升機等。由於艦載機在起飛和工作中平臺的特殊性,在軍用飛機大家庭中,它從誕生到現在一直經歷著不同尋常的歷程。

1911年11月的一天,美國海軍在一艘名為“伯明瀚”的巡洋艦上,開始了一系列的飛行試驗。當時美國的一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一架民間飛機,從“伯明瀚”艦上拉起升空,並在另外一艘“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上降落。因此,尤金·伊利駕駛的這架飛機,可以算是最早艦載機的雛形,也標誌著航空母艦雛形的誕生。也許尤金·伊利當時並沒想到,他的這兩次駕機起降,讓海戰的樣貌開始改變,開創了艦載機的先河。

不過,早期的艦載機,就是把普通的戰鬥機應用在航母上,後來,為了讓艦載機更好地在航母上生存,工程師們不斷對艦載機進行改造:首先是它的機體結構比普通飛機要強很多,才能適應在航母甲板上的高強度起降。其次,為了節約空間,有些飛機的機翼被設計成可摺疊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艦載機的任務比較單一,主要起到偵察作用,探測搜尋目標的功能,後來才發展成為攻擊、投放魚雷等。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航空母艦已經成為海上最主要的突擊兵力,各海軍強國都推出了代表本國最高技術水平的“艦載殺手”。那時,美國海軍主要有8種艦載戰鬥機,其中包括表現出色的F4F“野貓”式艦載機,被稱為“死亡口哨”的F4U“海盜”艦載機、“太平洋潑婦"”F6F系列艦載機等。而日本也有“零”式艦載機,英國擁有威振歐洲的“劍魚”、“梭魚”等艦載機。

二戰過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的發展,艦載機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不過,如今航母上最主要的艦載機還是戰鬥機。各國航母的艦載機及編成方式有很大不同,最具代表性的就屬美軍航母的艦載機聯隊,有80多架飛機和2000餘名官兵,一般分成8~10箇中隊,每個中隊設正副中隊長各1名,中隊長為中校軍銜。

那麼,與陸上基地所使用的飛機——陸基飛機相比,航空母艦艦載機有何不同呢?

航母style:“殺手鐗”,航母艦載機發展簡史

首先,艦載機個頭較小,很多部位可摺疊。由於航母上的待飛區面積十分有限,因此艦載機要儘量少佔用空間,跟陸基飛機相比,個頭有所縮小,重量有所減輕,在很多部位還採用了摺疊技術,比如機翼、機頭。其次,艦載機能在最短的距離內升空,比陸基飛機明顯增加了升力。還有,艦載機在起飛和降落時,所受的外力和強度比陸基飛機大得多,所以艦載機配備有特殊的起落裝置,以保證順利起飛和著艦。

最後,由於艦載機處在長年高鹽度、高水分、高溫差的惡劣海洋環境下,比陸基飛機遭受的腐蝕大得多。因此,出於抗腐蝕的需要,艦載機在結構和材料上與陸基飛機有所不同。在飛機佈局方面,艦載機首先要求優良的起降性能,還要求較好的續航能力,這兩者都要求艦載機採用高升阻比的氣動佈局,即採用中等後掠角+中等展弦比的機翼,為了提高升阻比,還採用邊條翼或鴨式佈局。由於艦載機不可避免地付出重量上的代價,所以機動性能一般會比相同類型的陸基飛機差。

在戰鬥機家族中,艦載戰鬥機絕對算是“熊貓級”的珍稀物種,它們的單價卻幾乎是岸基常規戰鬥機的幾倍。

航母style:“殺手鐗”,航母艦載機發展簡史

“大黃蜂”美國F/A-18艦載機,是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第一種戰鬥攻擊機,也是世界上較為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F/A-18擁有較完善的武器系統和雷達系統,裝滿精確制導彈藥和燃油後,重量高達30噸,時速可達1600多千米每小時,以能進行急轉彎和俯衝而著稱。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美國海軍全新的艦載機,F/A-18在戰場上嶄露頭角。在這場戰爭中,F/A-18既能執行轟炸伊拉克戰略目標的攻擊任務,又能以自身優秀的空戰性能,奪取戰場制空權,卓越全面的戰術性能,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蘇聯於1975年開始研製自己的艦載機。當時,負責承擔此項目的蘇霍伊局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研製了一種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蘇-27K,於1987年8月首飛,1989年11月首次在航母上進行著艦試驗,不久改名為蘇-33。北約給這款艦載機起了綽號“海側衛”。

航母style:“殺手鐗”,航母艦載機發展簡史

蘇-33於1993年4月開始裝備俄羅斯海軍,它在艦上起飛的最大重量達33噸,遠超美國F/A-18的22.3噸的起飛重量。作為蘇-27家庭中的新成員,蘇-33戰機繼承了蘇-27載彈大、機動性能強、航程遠的優良傳統,又創造性地在機身前部安裝了前水平翼,使得蘇-33在起飛時能夠獲得更大升力,再加上推力巨大的新型發動機,蘇-33可以不用彈射器,直接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甲板上滑跑起飛。

航母style:“殺手鐗”,航母艦載機發展簡史

作為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的得意之作“陣風”-M航母艦載機,採用複合後掠三角翼,是高度靈活的多用途戰鬥機,最大平飛速度達兩倍音速,共有13個外掛架,可攜帶多種空對空和空對地武器。2011年3月9日,以法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利比亞發動了猛烈空襲。在此次軍事行動中,法國“陣風”艦載戰鬥機充當了空襲急先鋒,從“戴高樂”航母上彈射起飛,率先進行了4個波次的空襲,摧毀了卡扎菲軍隊的數輛軍車和坦克。

航母style:“殺手鐗”,航母艦載機發展簡史

作為“遼寧”號航母的第一艦載機,“殲-15”是中國參考從烏克蘭獲得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以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殲-15可以攜帶使用現所有國產精確打擊武器,如霹靂-8/9近距空對空導彈、霹靂-12主動雷達制導遠距空對空導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鷹擊-8空對艦導彈、KD-88遠程空地導彈的對海上目標版本、飛騰-2型反輻射導彈以及“雷石”系列制導炸彈等武器。

航母style:“殺手鐗”,航母艦載機發展簡史

就世界範圍而言,戰鬥機邁向多用途化、通用化是必然的趨勢。受經濟因素的壓迫,美國海軍第四代艦載機——F-35C和F-35B追求在儘可能大的領域裡與空軍型F-35實現零部件通用,同時美國第五代艦載機則乾脆表露出明確的無人化趨勢,試圖在海上制空權方面確立新的權威。

隨著科技進步,艦載機的性能越來越好,但是,發揮戰機威力的關鍵因素還是要看飛行員的表現。據瞭解,成為艦載機飛行員很難,在訓練中更是充滿了艱險和挑戰。由於航母在航行時,會隨著海浪起伏不定,艦載機的滑越式起飛和降落會遇到很大風險,需要飛行員擁有很高的技巧和經驗才能完成。所以,俄羅斯基本上是採用先在陸地模擬設置,建造一個和“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相同的設施來完成陸基訓練,之後再把飛行員挪到艦上訓練。

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的“尼特卡”海軍飛行員訓練中心,是俄羅斯艦載機飛行員唯一的訓練基地。該系統除建有模擬航母甲板的停機坪、滑行坪、跑道、機庫等常規設施,還有完全仿真的航母甲板,有起飛滑行甲板、攔阻系統、光學和無線電著艦引導系統。整套系統為全金屬結構,甲板與地面齊平,地下共有3層,使用了12000噸鋼材。從某種意義上說,“尼特卡”就是一艘陸地上的航母。

比起俄羅斯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方式,美國飛行員訓練的風險性要大得多,除了使用模擬器訓練,他們主要的訓練方式是直接在航母上進行接近實戰的訓練。F/A-18戰機是美國航母的主力戰機,飛行員幾乎每天都要駕駛它進行接近真實的模擬作戰訓練。

和起飛相比,艦載機的著艦過程更是令人驚心動魄。由於航母甲板的跑道只相當於陸地機場的二十分之一,飛行員在六七百米的高空準備著陸時,他們看到的跑道只是一塊小小的郵票,而此時的航母更像一枚樹葉,隨著海水飄蕩,上下起伏。這時的艦載機要高速降落,難度可想而知,這對飛行員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航母style:“殺手鐗”,航母艦載機發展簡史

根據統計,艦載機降落過程中發生的事故率,大概佔所有事故率的70%左右,也就是說,大部分事故是在降落中發生的。與陸地機場上降落不同,為了減少事故,航母艦載機在著艦過程中,始終採取復飛的方式,一旦不成功,就要重新拉起,再重新升空,然後再重新進行降落,這就是為什麼艦載機在降落中始終保持油門加速加力的原因。

總之,艦載機著艦是一項非常複雜和危險的工作,需要許多專業人員通力合作。否則,不僅可能機毀人亡,連航母都可能受到牽連受損。儘管技術在不斷進步,但是要在起伏不定的大海上和同樣搖擺不停的航母上降落,這其中真正的艱辛和危險,只有航母上的工作人員和艦載機飛行員自己“心裡有數”。

(歡迎關注【頭條號:軍史解密】,您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們創作的最大動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