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劉向警告漢成帝有外戚顛覆政權的危機,漢成帝的反應很玩味

小說:劉向警告漢成帝有外戚顛覆政權的危機,漢成帝的反應很玩味

這三人中劉向的名氣最大,在中國文學史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戰國策》、《列女傳》等家喻戶曉,更重要的是,由他領導的編纂小組,歷時十幾年,系統整理了中國散落於民間的古典書籍,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意義重大,僅此一點,劉向名垂千古。

在劉向的編撰小組中,後來還出了一個名氣比他還要大的人物。劉向去世後就由這個人接任編撰領導工作,此人就是劉向的兒子劉歆。好玩的是劉向眼裡,劉歆就是“學術妖孽”。原來,編撰過程中,劉歆發現了大量古籍,通過這些古籍整理,劉歆創立了“古文經學”派,而劉向是堅定的“今文經學”派,父子倆瞅著對方來氣,這是後話。

小說:劉向警告漢成帝有外戚顛覆政權的危機,漢成帝的反應很玩味

孔子說學而優則仕,古代讀書人的終極理想就是“治國平天下”,劉向也一樣,他不會將自己的才華禁錮在書桌前。積極參政,拯救日暮西山的大漢帝國,成了他的責任,更何況他本就是漢室宗親,他是劉邦的弟弟楚王劉交的後人。

鬱悶的是,劉向一輩子在政治上不得志,他只做到“太中大夫”這麼個中低級別的職位,他一生諫言無數,每次諫言都是洋洋灑灑宏篇巨論,令當今讀者都有一種血脈噴張的感覺。可惜的是,漢成帝辜負了他的心血,面對文采斐然且振聾發聵的吶喊,劉驁輕輕地揮一揮衣袖,把劉向的憤懣全都捲入歷史的塵埃。

與杜欽和谷永相同的是,劉向也會藉助天象批評政務,只是他的矛頭對準的是王氏外戚。杜欽和谷永高喊:災異是皇帝失德!劉向卻說:王氏外戚權勢過盛是災異的根源!全文摘錄劉向於陽朔二年給漢成帝一封奏章:

小說:劉向警告漢成帝有外戚顛覆政權的危機,漢成帝的反應很玩味
“臣聞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御臣之術也。夫大臣操權柄,持國政,未有不為害者也。故《書》曰:‘臣之有作威作福,害於而家,凶於而國。’孔子曰:‘祿去公室,政逮大夫,’危亡之兆也。今王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魚鱗左右。大將軍秉事用權,五侯驕奢僭盛,並作威福,擊斷自恣,行汙而寄治,身私而託公,依東宮之尊,假甥舅之親,以為威重。尚書、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門,管執樞機,朋黨比周;稱 譽者登進,忤恨者誅傷;遊談者助之說,執政者為之言。排擯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毀而不進,遠絕宗室之任,不令得給事朝省,恐其與己分權;數稱燕王、蓋主以疑上心,避諱呂、霍而弗肯稱。內有管、蔡之萌,外假周公之論,兄弟據重,宗族磐互,歷上古至秦、漢,外戚僭貴未有如王氏者也。物盛必有非常之變先見,為其人微象。孝昭帝時,冠石立於泰山,僕柳起於上林,而孝宣帝即位。今王氏先祖墳墓在濟南者,其梓柱生枝葉,扶疏上出屋,根地中,雖立石起柳,無以過此之明也。事勢不兩大,王氏與劉氏亦且不併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親,降為皁隸,縱不為身,奈宗廟何!婦人內夫家而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孝宣皇帝不與舅平昌侯權,所以全安之也。夫明者起福於無形,銷患於未然,宜發明詔,吐德音,援近宗室,親而納信,黜遠外戚,毋授以政,皆罷令就弟,以則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誠東宮之意,外家之福也。王氏永存,保其爵祿,劉氏長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內之姓,子子孫孫無疆之計也。如不行此策,田氏復見於今,六卿必起於漢,為後嗣憂,昭昭甚明。唯陛下深留聖思!”
小說:劉向警告漢成帝有外戚顛覆政權的危機,漢成帝的反應很玩味

儘管採用了災異附會的說辭,但不可否認,劉向的進諫言辭犀利,直指時政要害,連“田氏復見於今,六卿必起於漢”這樣的“大逆之言”都說了。漢成帝什麼反應呢?史書說:(上)嘆息悲傷其意,謂曰:“君且休矣,吾將思之!”然終不能用其言。高度贊同,隆重封存!

更難能可貴的是,劉向對王氏外戚的抨擊是基於“勢”而不是“事”。也就是說,從格局上來講,外戚政治的格局必然危害國家,但以王鳳為代表的外戚的行政作為,卻不在抨擊範圍內。由此可見,劉向反對的其實是外戚政治,而不是侷限於代表外戚政治的“王氏”,應該說,劉向的眼光有深度。

通常的政治鬥爭,很多時候表現得很低劣,凡是鬥爭的對象一律必須詆譭打倒,劉向不是,他極少攻擊王鳳的具體行政舉措,這恐怕也是他一生與王氏為敵,但卻始終沒有遭到王氏報復打擊的緣故。

小說:劉向警告漢成帝有外戚顛覆政權的危機,漢成帝的反應很玩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