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小記:魏·南轅北轍'

"

惠王前期,魏國繼續強力擴展,趙、韓自危,三晉同盟日益貌合神離。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奪取了漆、富丘兩地(今河南長垣),加強對濮水流域的控制,並直接威脅大梁,這極大地刺激了正欲稱霸的魏國。

"

惠王前期,魏國繼續強力擴展,趙、韓自危,三晉同盟日益貌合神離。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奪取了漆、富丘兩地(今河南長垣),加強對濮水流域的控制,並直接威脅大梁,這極大地刺激了正欲稱霸的魏國。

讀史小記:魏·南轅北轍

(圖片來自網絡)

季樑論道

公元前356年,魯、衛、宋、鄭等國君主共同來魏,表示為魏王的擁戴。此時衛國被攻,魏國不能袖手旁觀,魏趙大戰一觸即發。

魏國大臣季樑聽說即將對趙開戰,顧不得有任在身,立即半途折返,面見魏惠王,以“南轅北轍”之理,試圖勸阻魏趙之戰。魏國要成就霸業,必先取信天下,如果自持國大兵銳,進攻趙國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季樑精心構思的故事,沒有打動一意孤行的魏王。

這次魏國出手凶狠,大將龐涓率領精銳兵團迅速出擊,但沒有去解救衛國的漆和富丘,直奔趙都邯鄲,圍城而攻。

"

惠王前期,魏國繼續強力擴展,趙、韓自危,三晉同盟日益貌合神離。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奪取了漆、富丘兩地(今河南長垣),加強對濮水流域的控制,並直接威脅大梁,這極大地刺激了正欲稱霸的魏國。

讀史小記:魏·南轅北轍

(圖片來自網絡)

季樑論道

公元前356年,魯、衛、宋、鄭等國君主共同來魏,表示為魏王的擁戴。此時衛國被攻,魏國不能袖手旁觀,魏趙大戰一觸即發。

魏國大臣季樑聽說即將對趙開戰,顧不得有任在身,立即半途折返,面見魏惠王,以“南轅北轍”之理,試圖勸阻魏趙之戰。魏國要成就霸業,必先取信天下,如果自持國大兵銳,進攻趙國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季樑精心構思的故事,沒有打動一意孤行的魏王。

這次魏國出手凶狠,大將龐涓率領精銳兵團迅速出擊,但沒有去解救衛國的漆和富丘,直奔趙都邯鄲,圍城而攻。

讀史小記:魏·南轅北轍

(圖片來自網絡)

屋漏連雨

在東線,當魏國龐涓兵團北上攻趙的時候,在西線,秦國終於等到了機會。繼秦獻公少樑之戰後,時隔八年,秦軍再次與魏會戰少樑。

秦軍士氣鼎盛,在元裡殲滅七千魏軍,進而徹底佔領了少樑城。魏在河西築有長城,少樑不僅是長城的北部端點,而且與繁旁共同扼守黃河渡口。少樑失守,意味著魏國河西防禦體系的奔潰,魏國從河西潰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就像墨菲定律的詛咒,如果擔心什麼壞事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當秦國剛剛叼走一塊肥肉,東邊齊國這頭猛虎也下山了。齊威王用段幹朋“一石三鳥”之計,派遣輕師南下攻擊魏國襄陵地帶,一是牽制魏軍,使其南北作戰、首尾難顧;二是激勵趙軍,使其振作士氣、固守邯鄲;三是削弱魏趙,以圖厚利。

一塊石頭被搬起來,事先很難確定最後會砸到誰的腳。看到秦、齊動手,楚國也按捺不住,楚宣王派遣大將景舍率領部隊向魏國南部的睢、濊地區進攻。就這樣,魏國向北與趙國,向西與秦國,向東與齊國,向南與楚國,幾乎同時陷入戰爭狀態。

"

惠王前期,魏國繼續強力擴展,趙、韓自危,三晉同盟日益貌合神離。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奪取了漆、富丘兩地(今河南長垣),加強對濮水流域的控制,並直接威脅大梁,這極大地刺激了正欲稱霸的魏國。

讀史小記:魏·南轅北轍

(圖片來自網絡)

季樑論道

公元前356年,魯、衛、宋、鄭等國君主共同來魏,表示為魏王的擁戴。此時衛國被攻,魏國不能袖手旁觀,魏趙大戰一觸即發。

魏國大臣季樑聽說即將對趙開戰,顧不得有任在身,立即半途折返,面見魏惠王,以“南轅北轍”之理,試圖勸阻魏趙之戰。魏國要成就霸業,必先取信天下,如果自持國大兵銳,進攻趙國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季樑精心構思的故事,沒有打動一意孤行的魏王。

這次魏國出手凶狠,大將龐涓率領精銳兵團迅速出擊,但沒有去解救衛國的漆和富丘,直奔趙都邯鄲,圍城而攻。

讀史小記:魏·南轅北轍

(圖片來自網絡)

屋漏連雨

在東線,當魏國龐涓兵團北上攻趙的時候,在西線,秦國終於等到了機會。繼秦獻公少樑之戰後,時隔八年,秦軍再次與魏會戰少樑。

秦軍士氣鼎盛,在元裡殲滅七千魏軍,進而徹底佔領了少樑城。魏在河西築有長城,少樑不僅是長城的北部端點,而且與繁旁共同扼守黃河渡口。少樑失守,意味著魏國河西防禦體系的奔潰,魏國從河西潰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就像墨菲定律的詛咒,如果擔心什麼壞事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當秦國剛剛叼走一塊肥肉,東邊齊國這頭猛虎也下山了。齊威王用段幹朋“一石三鳥”之計,派遣輕師南下攻擊魏國襄陵地帶,一是牽制魏軍,使其南北作戰、首尾難顧;二是激勵趙軍,使其振作士氣、固守邯鄲;三是削弱魏趙,以圖厚利。

一塊石頭被搬起來,事先很難確定最後會砸到誰的腳。看到秦、齊動手,楚國也按捺不住,楚宣王派遣大將景舍率領部隊向魏國南部的睢、濊地區進攻。就這樣,魏國向北與趙國,向西與秦國,向東與齊國,向南與楚國,幾乎同時陷入戰爭狀態。

讀史小記:魏·南轅北轍

(圖片來自網絡)

桂陵之戰

公元前353年,苦戰一年,魏國終於佔領了邯鄲。齊國在東線表面不溫不火,暗地一直密切關注對魏趙之戰,終於等到了魏趙俱疲的最佳時機,田忌、孫臏聯合統帥的精銳兵團突進魏都大梁。

魏國形勢急如星火,龐涓放棄糧秣輜重,率輕師火速回防。桂陵正當邯鄲回大梁途中,溝壑眾多,適合分割大軍,組織伏擊,這正是齊軍擺下的“口袋陣”。齊軍以逸待勞,士氣旺盛,魏軍勞師久徵,晝夜疾行,已是強弩之末,結果可想而知。

魏國在桂陵之戰中雖然沒有傷及根本,公元前352年,魏、韓合作,擊敗了保衛襄陵的齊、宋、衛聯軍。公元前351年,魏趙會盟漳水,魏軍撤出邯鄲。魏國的一切似乎恢復了平靜,但向外擴展的勢頭被多方遏制,衰敗之象已經隱約浮現。西有秦孝公、東有齊威王、南有楚宣王,皆是一時雄主,而魏不分主次,逞一時之強,陷四戰之危,南轅北轍可謂遠矣。

五百年後,曹操也以魏為號,同立四戰之地,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分階段分化強敵,伐謀伐交長袖善舞;伐兵廟算無遺,從兵擊呂布到官渡之戰,始終集中優勢力量個個擊破,終於統一北方。兩魏勝敗,雲泥之別,令人深思。

"

惠王前期,魏國繼續強力擴展,趙、韓自危,三晉同盟日益貌合神離。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奪取了漆、富丘兩地(今河南長垣),加強對濮水流域的控制,並直接威脅大梁,這極大地刺激了正欲稱霸的魏國。

讀史小記:魏·南轅北轍

(圖片來自網絡)

季樑論道

公元前356年,魯、衛、宋、鄭等國君主共同來魏,表示為魏王的擁戴。此時衛國被攻,魏國不能袖手旁觀,魏趙大戰一觸即發。

魏國大臣季樑聽說即將對趙開戰,顧不得有任在身,立即半途折返,面見魏惠王,以“南轅北轍”之理,試圖勸阻魏趙之戰。魏國要成就霸業,必先取信天下,如果自持國大兵銳,進攻趙國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季樑精心構思的故事,沒有打動一意孤行的魏王。

這次魏國出手凶狠,大將龐涓率領精銳兵團迅速出擊,但沒有去解救衛國的漆和富丘,直奔趙都邯鄲,圍城而攻。

讀史小記:魏·南轅北轍

(圖片來自網絡)

屋漏連雨

在東線,當魏國龐涓兵團北上攻趙的時候,在西線,秦國終於等到了機會。繼秦獻公少樑之戰後,時隔八年,秦軍再次與魏會戰少樑。

秦軍士氣鼎盛,在元裡殲滅七千魏軍,進而徹底佔領了少樑城。魏在河西築有長城,少樑不僅是長城的北部端點,而且與繁旁共同扼守黃河渡口。少樑失守,意味著魏國河西防禦體系的奔潰,魏國從河西潰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就像墨菲定律的詛咒,如果擔心什麼壞事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當秦國剛剛叼走一塊肥肉,東邊齊國這頭猛虎也下山了。齊威王用段幹朋“一石三鳥”之計,派遣輕師南下攻擊魏國襄陵地帶,一是牽制魏軍,使其南北作戰、首尾難顧;二是激勵趙軍,使其振作士氣、固守邯鄲;三是削弱魏趙,以圖厚利。

一塊石頭被搬起來,事先很難確定最後會砸到誰的腳。看到秦、齊動手,楚國也按捺不住,楚宣王派遣大將景舍率領部隊向魏國南部的睢、濊地區進攻。就這樣,魏國向北與趙國,向西與秦國,向東與齊國,向南與楚國,幾乎同時陷入戰爭狀態。

讀史小記:魏·南轅北轍

(圖片來自網絡)

桂陵之戰

公元前353年,苦戰一年,魏國終於佔領了邯鄲。齊國在東線表面不溫不火,暗地一直密切關注對魏趙之戰,終於等到了魏趙俱疲的最佳時機,田忌、孫臏聯合統帥的精銳兵團突進魏都大梁。

魏國形勢急如星火,龐涓放棄糧秣輜重,率輕師火速回防。桂陵正當邯鄲回大梁途中,溝壑眾多,適合分割大軍,組織伏擊,這正是齊軍擺下的“口袋陣”。齊軍以逸待勞,士氣旺盛,魏軍勞師久徵,晝夜疾行,已是強弩之末,結果可想而知。

魏國在桂陵之戰中雖然沒有傷及根本,公元前352年,魏、韓合作,擊敗了保衛襄陵的齊、宋、衛聯軍。公元前351年,魏趙會盟漳水,魏軍撤出邯鄲。魏國的一切似乎恢復了平靜,但向外擴展的勢頭被多方遏制,衰敗之象已經隱約浮現。西有秦孝公、東有齊威王、南有楚宣王,皆是一時雄主,而魏不分主次,逞一時之強,陷四戰之危,南轅北轍可謂遠矣。

五百年後,曹操也以魏為號,同立四戰之地,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分階段分化強敵,伐謀伐交長袖善舞;伐兵廟算無遺,從兵擊呂布到官渡之戰,始終集中優勢力量個個擊破,終於統一北方。兩魏勝敗,雲泥之別,令人深思。

讀史小記:魏·南轅北轍

(圖片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