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海絲論壇”南沙舉行,專家:打造灣區海洋科學設施共享平臺

首屆“海絲論壇”南沙舉行,專家:打造灣區海洋科學設施共享平臺

6月28日,由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指導,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廣東海絲研究院承辦的第一屆“海絲論壇”暨海洋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廣州南沙舉辦,與會的學者、專家及海洋科技企業,圍繞“海洋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主題,共同剖析了當前海洋科技發展的最新趨勢與前沿觀點,並從人才支撐、科研平臺建設、機制體制創新等方面對海洋科技產業發展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對策。此次研討會上還成立了南沙海洋科技產業諮詢委員會。

廣東每年投入3億元支持海洋六大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院長張偲在主旨發言中強調了海洋產業發展需要以保護海洋為前提。“人類活動已導致海岸帶、海灣環境汙染以及生態系統嚴重退化,對於海洋地學而言,圍繞海岸帶空間建設,必須回答陸海氣生協同過程與機制等關鍵問題。”國家海洋局政策法規與規劃司原司長王殿昌則提出要以創新引領海洋經濟發展。他認為,鋼鐵等重化工業的佈局造成沿海地區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支撐沿海地區發展的空間資源家底正在銳減,產業園區的整合優化一定是未來沿海地區發展的方向。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巡視員周厚誠介紹了廣東海洋經濟的發展情況。2018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為19326億元,比上年增長9.0%,海洋生長總值連續24年位居全國首位。廣東海洋生產總值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兩個五分之一。當前,廣東作出全面建設海洋強省的戰略部署,將重點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工裝備、海洋生物、天然氣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務業,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高地。2018-2020年,廣東省財政將每年投入3億元支持海洋六大產業發展。

南沙區委常委謝明在開幕式上介紹,南沙位於珠江出海口,正在加速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並加強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謀求促進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海洋產業將成為南沙新的經濟支柱,這不僅是南沙開發建設的重大機遇,也是各方到南沙發展的重大利好。”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任天陽在致辭中表示,接下來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將配合南沙區委、區政府,將各位專家、學者的智慧成果轉化為具體可行的建議措施,用於指導南沙、廣東乃至全國的海洋產業發展實踐。

引導本地企業組成海洋工程產業鏈聯合體

在圓桌會議環節,各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也圍繞如何促進海洋科技創新與成果高效轉化、大灣區時代南沙如何把握海洋科創機遇、政企如何攜手共創海洋經濟發展新高地三個議題,就海洋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問題展開探討。

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先茂以東方重機科研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舉例稱,當前海洋工程研發設計與製造資源相對分散,造成科研與製造分離,導致產業化速度放緩、效益降低。另外,海洋工程裝備研製投入大、風險高,對企業當期經營有一定影響等。

他建議,建設利於海洋工程技術研發和轉化平臺,形成海洋工程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快科研成果本地產業化進程;引導本地企業組成海洋工程產業鏈聯合體,形成強強聯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產業鏈集群,打造本地產業鏈的領先優勢。

建議南沙打造大灣區海洋科學設施共享平臺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黨委書記、副局長溫寧則認為,要促進海洋科技創新成果高效轉化,首先要完善高端人才的引進體制機制,創新科技人才收入的分配製度,提升科研單位薪酬市場的競爭力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對於南沙,他建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海洋科學儀器和設施共享平臺,同時發揮國家超算計算中心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的優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學數據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充分挖掘海洋大數據的價值,助力智慧海洋的建設。

中集國家實驗室主任、中集海工集團總工程師朱江表示,儘管廣東的海工基礎不錯、成果頗豐,但並沒有把港澳在船檢、金融等方面的優勢。因此她建議,由南沙牽頭聯合相關企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海工裝備的技術創新中心,把粵港澳三地資源粘合起來,藉此大力發展海工裝備。

採寫:南都記者 李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