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海王 電影海王 超級英雄 黑暗騎士 蝙蝠俠 文化產業評論 2018-12-14


《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第2198期文化產業評論



2008年之前,全球的超級英雄電影市場仍處於混沌的狀態:三股勢力扭作一團,難分高下。2008年,DC請來了知名導演諾蘭,引發了多少人的幻想和思考。三年間,《守望者》(Watchmen)、《西部英雄約拿·哈克斯》(Jonah Hex)、《綠燈俠》Green Lantern)接連問世。不成熟的陰暗風格,難以理解的反英雄思路,又在低齡向和成人向之間搖擺,使這三部影片兵敗如山倒,將DC拉入深淵。2018年12月7日,《海王》橫空出世,以8.2分的豆瓣評分創下DC近年來在中國內地的最好成績。DC能否通過《海王》突破藩籬,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作者 | 前夕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編輯 | 呂莉瑩

正文共3422字 |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當漫威(marvel)下定決心結束其漫威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下稱“MCU”)第一個十年的時候,老對手DC(Detective Comics)正在尋找著進一步突圍的可能。

2018年12月7日,《海王》正式在國內上映。據片方提供的數字,《海王》公映24小時票房破2億,48小時4.26億,首週末三天共斬獲票房6.5億,打破中國影史12月單片首週末票房紀錄,同時打破DC超級英雄電影首週末票房紀錄,單日最高票房突破2.6億。

《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就在同一日,漫威把《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的預告片擺上“貨架”——這也意味著漫威10年佈局的MCU第一階段即將進入尾聲。在全球影片預告片24小時內觀看人數排行榜中,該預告片以2.89億的觀看量位列第一;而第二位正是《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的預告片,該數字為2.38億。

此時,距漫威橫刀插入超級英雄電影領域恰好十年。2008年,漫威忐忑地等待其孤注一擲的《鋼鐵俠》的票房,成敗一瞬,漫威的心裡並沒有底。而彼時的DC卻是漫威面前橫亙的一座大山。蝙蝠俠系列方興未艾,《蝙蝠俠:俠影之謎》和《蝙蝠俠2:黑暗騎士》(下稱《黑暗騎士》)大獲成功。DC鮮衣怒馬、春風得意。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黑暗騎士》的陰暗風格,充滿人性的思考方式,使其大受歡迎;但也正因如此,這也成為了DC開拓新疆域的攔路虎。過分地糾結身後的成就,便失去了開疆拓土的勇氣,DC的潰敗並非一朝一夕。

DC失速五年

2008年之前,全球的超級英雄電影市場仍處於混沌的狀態:三股勢力扭作一團,難分高下

索尼影業靠著蜘蛛俠在超級英雄電影市場上佔得先機;20世紀福克斯和他的X戰警系列也不甘落後;華納兄弟和DC則用《超人歸來》和《蝙蝠俠:俠影之謎》,重啟了兩個巨型英雄IP,英文名叫“Batman begins”和“Superman Returns”。(注:蜘蛛俠與X戰警,均是漫威將其版權售賣給索尼和福克斯。)

2008年,DC請來了知名導演諾蘭,打造了《黑暗騎士》。詭異癲狂的小丑、沉默寡言的蝙蝠俠、貪婪猜忌的人性,最終引爆在熒屏——《黑暗騎士》大獲成功,全球狂攔10億美元票房。影片最後的獨白:

“he's not our hero.He's a silentguardian...a watchful protector...a dark knight.”


引發了多少人的幻想和思考?

也正是這一年,漫威正式進場。收穫了6億美元票房的《鋼鐵俠》,使漫威劫後餘生,並逐漸與DC分庭抗禮。

《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2009年-2011年,一個致命戰略錯誤,演繹了DC教科書式的潰敗。

由於諾蘭《黑暗騎士》的一炮走紅,複製陰暗畫風、直擊人性風格的電影成為DC的重要策略。但DC沒想到的是,駕馭這一類的風格極度考驗導演的功力,諾蘭之後再無《黑暗騎士》。

三年間,《守望者》(Watchmen)、《西部英雄約拿·哈克斯》(Jonah Hex)、《綠燈俠》(Green Lantern)接連問世。不成熟的陰暗風格,難以理解的反英雄思路,又在低齡向和成人向之間搖擺,使這三部影片兵敗如山倒,最終分別以1.85億美元、1100萬美元、2.2億美元的票房將DC拉入深淵,此前DC積累的優勢蕩然無存。

美國一家媒體如此評價《守望者》:隨著故事的展開,影片反而變得越來越乏味、複雜而且容易被遺忘。


《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而DC的老對手漫威,開始了其MCU的十年佈局。無論是《鋼鐵俠》還是《美國隊長》,可延續的佈局思路使漫威收穫頗豐,並展現了十足的後勁。至此,DC在與漫威的爭鬥中,已漸入下風。

2012年,DC請諾蘭重新出山,親手執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下稱《黑暗騎士崛起》)也於下半年上映,題中的“Rising”一詞深顯DC想要復仇漫威的野心。儘管也拿到10億美元的票房,不過相比《復仇者聯盟》的15億美元,仍是小了不少。

儘管《黑暗騎士崛起》難言失敗,但DC深諳一城一池的得失來得快去得也快,由於作品之間沒有互動,風格忽左忽右,不確定性劇增,DC仍在尋找新的突破口

從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中,由於自身的猶豫逡巡及漫威的強勢圍剿,DC始終沒有在《黑暗騎士》之外,尋找到新的立足點


《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柳暗花明

2013年,思忖著轉變的DC意識到,作品之間的聯動或是打造電影IP的絕佳途徑。DC拓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下稱“DCEU”)儘管存在“以漫威的方式做電影”之嫌,但箭在弦上,不得不改變。當年6月,貫穿DCEU的首部電影《超人:鋼鐵之軀》上映。

隨著戰略的確認,DC也進入調整與思考期。在隨後的2014年及2015年中,DC沒有推出任何電影。

沉寂兩年之後,DC在2016年及2017年開始向市場發力,並試圖藉此接近甚至超越漫威。用厚積薄發形容DC為時尚早,但兩年的積累與思索,的確給DC帶來了後勁。

2016年上半年,《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收穫6.19億美元票房,下半年的《X特遣隊》即便沒有在中國內地上映,也收穫了全球7.45億美元的票房。

2017年,DC的《神奇女俠》獲得了6.1億的票房,幾乎與漫威《銀河護衛隊2》打平;年末,被DC寄予厚望的《正義聯盟》強勢上映,票房6.58億美元差強人意,但其在2016年及2017年的強勢歸來,讓眾DC粉看到了希望。

《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2018年,《海王》橫空出世。

截至12月11日,糯米電影票房顯示,其全球票房已達8.23億美元,這個數據還未包括北美票房(還未在北美上映)。若按照《神奇女俠》近4億美元的北美票房數據,《海王》破10億美元票房已是板上釘釘,衝擊15億美元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而在口碑方面,《海王》以8.2分的豆瓣評分已創下DC近年來在中國內地的最好成績,在可以代表大眾評分的貓眼上,也已取得高達9.5的A+級成績。

有影迷如此評價:“開場水族館一幕氣勢十足,史詩氣質盡顯;而進入西西里,開始了奇觀堆砌式的大場面轟炸;海溝國一段在溫子仁的恐怖片手法與IMAX全屏加成下,視效美到驚歎。作為一部超級英雄起源電影,成功拍出了歷史的厚重感和史詩感。”

海王和湄拉拿著照明火焰跳入海溝國的一幕成為經典。隨著火焰的照明,一路呈現的海底之景,深海、壓抑、密集、未知,多種感官體驗相交織——賦予《海王》如此效果的,是亞裔導演溫子仁的想象力和掌控力。

所以,溫子仁在Instagram上感謝該影片的特效、音效、剪輯團隊時,連用了三個 many。“我沒辦法表達我對他們無休止工作的感謝,許多許多許多個星期都沒放過假,只為了打造這一部特別又美麗的電影。”

北方公園在評論《海王》時,用了三個字——“莽到底”。


《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其評論稱,與漫威交手的十年來,DC發現,在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之後,陰暗風格路線的電影均難以取得成功,比如《鋼鐵之軀》《蝙蝠俠大戰超人》《自殺小隊》。以《神奇女俠》《海王》為代表的“莽起來”的電影,倒是對上的觀眾的胃口。

有業界人士稱,《海王》是DC的救命稻草。這話正確與否還不得而知,但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海王》乃至DC想要突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海王》能否破藩籬?

Joseph Campbell的《千面英雄》詳細論述了英雄故事的敘事方法。在好萊塢,無論是編劇還是導演,都把此書的理論作為處理敘事的指導工具。

1、普通世界(Ordinary World)2、冒險的召喚(Call to Adventure)3、牴觸(Refusal of the call)4、遇見導師(Meeting with the Mentor)5、第一個極限(Crossing the First THreshold)6、確認盟友與敵人(Tests,Allies,Enemies)7、抵達最深的洞穴(Approach to the inmost cave)8、嚴峻考驗(Ordeal)9、得到嘉獎(Reward)10、回去的路(The road Back)11、復活(Resurrection)12、滿載而歸(Return with the Elixir)

《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若仔細分析,會發現《海王》的敘事運行,始終在此框架之下,內核老套、人物脈絡敷衍了事。一位影迷對此評論:在《海王》中,沒看到一點人物弧光,價值觀也是陳腐的;敘事處處落入窠臼,三條故事線基本上各自為政;情感線也羸弱不堪

“21世紀的超級英雄片絕不能止步於視覺奇觀。”他認為。

這是《海王》的弱點,亦是DC的難點。

儘管業界調侃,DC英雄思考的問題是“是否拯救世界”和“為何拯救世界”,而漫威英雄思考的是“怎麼拯救世界”。但很顯然,這樣的調侃仍圍繞在DC諾蘭三部曲中。可見DC此後多年沒有形成自己鮮明的風格,始終處於搖擺之態。

一方面,華納對DCEU電影干涉較多,有時候甚至由其高層拍板,導致DC難有獨立的空間和創作的靈感;另一方面,華納和DC的“導演中心制”也給予了DCEU電影風格的不統一與多樣化,同時也極易受之前電影的干擾。“導演印記”在DCEU電影上一覽無餘,比如《海王》與溫子仁,比如《黑暗騎士》與諾蘭。


《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反觀對手漫威,其典型鮮明的文化特質——風格明快、適度搞笑、打鬥火爆等帶來了較高的電影工業化生產能力,較好的娛樂體驗也使其商業化程度越發成熟。此外,迪士尼的絕對放權也讓漫威在決策權、選擇權上比DC更加自由。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漫威佳作頻出,但缺少神作——工業化的劣勢體現於此。

DC是矛盾的。《海王》和《神奇女俠》的成功,讓DC認識到“漫威的路”走得通。但“僅僅讓觀眾看的爽”是否是DCEU的終局,DC自己也並不清楚。不過,不管DC選擇什麼樣的道路走下去,如何保持其電影的穩定性,或是DC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按照DC的預期,《沙贊》《神奇女俠2》將於2019年上映,《自殺小隊2》《鋼骨》《綠燈軍團》接於2020年,《正義聯盟2》也會在不久之後與粉絲見面。屆時,DC用什麼樣的口吻來講述這些故事,值得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