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解放軍吃了大虧,原因是陸軍上了海軍艦艇,還幹了件蠢事'

"

1953年上半年之前,福建前線解放軍海軍只有岸上部隊,沒有水面作戰艦艇,臺灣海峽、閩海海域那時是國民黨海軍肆意妄為的地方。

解放軍華東海軍(東海艦隊前身)在戰鬥中組建成立、成長壯大,為掌控制海權,改變海上鬥爭局面。決定戰鬥兵力由浙江向南挺進延伸,1953年9月前,華東海軍在上海先後組建了福州巡邏艇大隊(二十九大隊)和廈門巡邏艇大隊(三十一大隊),吹響海上南下進軍號,在夜色掩護下,兩個大隊似兩把利劍,突破浙江海域國民黨軍盤踞的南麂島、北麂島、一江山島、大陳島等一道道封鎖線,揮向臺灣海峽。為奪得制海權,戰鬥艇隊在福建海域拼搏廝殺,經過十多年艱苦卓絕鬥爭,以血和肉逼退國民黨海軍,直至1965年11月14日崇武以東海戰再奏凱歌,為海上戰事畫下圓滿句號。六十多年來,我難忘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

"

1953年上半年之前,福建前線解放軍海軍只有岸上部隊,沒有水面作戰艦艇,臺灣海峽、閩海海域那時是國民黨海軍肆意妄為的地方。

解放軍華東海軍(東海艦隊前身)在戰鬥中組建成立、成長壯大,為掌控制海權,改變海上鬥爭局面。決定戰鬥兵力由浙江向南挺進延伸,1953年9月前,華東海軍在上海先後組建了福州巡邏艇大隊(二十九大隊)和廈門巡邏艇大隊(三十一大隊),吹響海上南下進軍號,在夜色掩護下,兩個大隊似兩把利劍,突破浙江海域國民黨軍盤踞的南麂島、北麂島、一江山島、大陳島等一道道封鎖線,揮向臺灣海峽。為奪得制海權,戰鬥艇隊在福建海域拼搏廝殺,經過十多年艱苦卓絕鬥爭,以血和肉逼退國民黨海軍,直至1965年11月14日崇武以東海戰再奏凱歌,為海上戰事畫下圓滿句號。六十多年來,我難忘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

這一仗,解放軍吃了大虧,原因是陸軍上了海軍艦艇,還幹了件蠢事

(罕見的53甲型50噸護衛艇照片)


我國產第一代53甲型50噸護衛艇,有過戰鬥經歷的518和517兩艇,約在1953年10月從舟山巡邏艇大隊被調入新組建的福州巡邏艇大隊,與529、530兩艇共四艇組成該大隊一中隊,緊接著從上海南下。作為指揮艇,大隊政委薛雲峰坐鎮在我們518艇上,為了避開敵島上炮火封鎖和敵艦海上阻攔騷擾,以及敵空軍的轟炸掃射,我們都是在夜晚航行。進入福建海域後,起初駐防在閩江口的管頭港,港外就是國民黨軍隊盤踞的馬祖列島、白犬列島、東引島。

為扭轉閩海對敵鬥爭形勢,改變制海權局面,兩個大隊積極尋找戰機。1954年2月下旬,廈門大隊在烏丘嶼海面打響臺灣海峽第一次海戰,擊沉敵“利達”號,擊傷海珠號兩艘武裝運輸船,俘敵二三十人,捷報從閩中傳來,我們受到鼓舞,求戰情緒更加高漲。

1954年6月29日下午,解放軍海軍518與517兩艇在閩江口黃岐半島外四姆嶼海面,為保護漁業生產,利用周圍島礁作屏障掩護,巧妙地衝出去,向馬祖島出來騷擾破壞的敵太字號、接字號兩護衛艦猛烈開炮。敵艦反應過來向我射擊,還來不及瞄準時,我們已機靈地開到島礁後面,避開了它的炮彈,如此衝出衝進激戰一個多小時,是我518艇在浙江檀頭山海上游擊戰的成功再現,敵被我擊中,我安全無損。後敵艦調頭向馬祖駛去,我們意猶未盡,人人鬥志高昂,要求再戰,遂駛進附近定海灣錨泊,商議再戰事宜。

在附近執勤眼看我們激戰的陸軍水兵營炮船隊(大概是連的建制)圍過來,指揮船靠上我艇。我大隊薛雲峰政委和顧立功參謀長以前都是陸軍水兵師的幹部,後調到海軍來,所以一接觸就溝通了。他們參與我們顧參謀長、許中隊長等一起商量繼續作戰的方案,打算一鼓作氣,水兵營炮船配合我們,晚上出敵不意前往馬祖錨地偷襲,準備衝進去打一陣就撤回。炮船隊為此還特地派了一名通信兵攜帶報話機到我們艇上,以便和他們炮船保持聯絡。但此作戰方案交由報務員趙瑛生髮報請示大隊後,未獲大隊長徐同彥和政委薛雲峰的批准,並令我們晚上返回管頭港大隊駐地。

晚上八九點,海上濃黑夜幕低垂,視距很短,大隊顧立功參謀長率領我們出定海灣經四母嶼向閩江口駛去。我作為信號兵,就像陸軍的通信員,緊隨領導,隨時準備傳達命令,並瞭望觀察四周。在低駕駛臺邊上,我和俞艇長、顧參謀長、許中隊長、中隊王副指導員五人身貼身緊靠著。我用望遠鏡專注瞭望,約二十分鐘後,發現左前方濃重的夜幕中有一高黑的剪影。我立即向俞艇長作了報告。

艇在迅速前進,黑影更近,俞艇長拿起望遠鏡看了一下,說這裡沒有島礁,也不像帆船,急叫了聲:不對!馬上命令把炮轉向我指的黑影方向。其時,敵艦已進入我航道,我們已經到了它的跟前,至今我仍確定不了這次是突然發生的遭遇戰,還是敵艦的伏擊?敵與我們百來米近距離相對時,若是有備而來伏擊,應該早就開火。按說如此短兵相接,我們艇低矮目標小,敵艦高大目標大,正是我們發揮近戰夜戰優勢的大好時機,如先發制人定能打個漂亮仗。

可是在這稍縱即逝千鈞一髮時刻,僅相差百分之幾秒的時間,陸軍水兵營炮船隊派到我艇上聯絡的通信兵,竟然毫無敵情觀念和夜航規矩,當作在陸地查崗了,自作主張站到艇首隔空大喊: 你們是幹什麼的?更要命的是竟還拿手電筒亂照,使我艇暴露無遺,成了敵艦的射擊靶子。他話音剛落,敵艦由上而下火力全開,我艇駕駛臺、炮位、彈藥箱、機艙等多處中彈,戰鬥能力頓時喪失。大隊顧參謀長、中隊王副指導員、俞艇長頃刻間都犧牲倒在我身邊,鮮血灑在我身上。敵第一陣炮火之後,連續不斷射出的曳光炮彈還在我們頭上嗖嗖飛過,戰艇面臨滅頂之災。我身邊負重傷的中隊長許金桂(新四軍老戰士,頭、胸等部還留有早年彈片)堅持指揮,鼓勵大家堅守崗位,把艇開回去。


"

1953年上半年之前,福建前線解放軍海軍只有岸上部隊,沒有水面作戰艦艇,臺灣海峽、閩海海域那時是國民黨海軍肆意妄為的地方。

解放軍華東海軍(東海艦隊前身)在戰鬥中組建成立、成長壯大,為掌控制海權,改變海上鬥爭局面。決定戰鬥兵力由浙江向南挺進延伸,1953年9月前,華東海軍在上海先後組建了福州巡邏艇大隊(二十九大隊)和廈門巡邏艇大隊(三十一大隊),吹響海上南下進軍號,在夜色掩護下,兩個大隊似兩把利劍,突破浙江海域國民黨軍盤踞的南麂島、北麂島、一江山島、大陳島等一道道封鎖線,揮向臺灣海峽。為奪得制海權,戰鬥艇隊在福建海域拼搏廝殺,經過十多年艱苦卓絕鬥爭,以血和肉逼退國民黨海軍,直至1965年11月14日崇武以東海戰再奏凱歌,為海上戰事畫下圓滿句號。六十多年來,我難忘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

這一仗,解放軍吃了大虧,原因是陸軍上了海軍艦艇,還幹了件蠢事

(罕見的53甲型50噸護衛艇照片)


我國產第一代53甲型50噸護衛艇,有過戰鬥經歷的518和517兩艇,約在1953年10月從舟山巡邏艇大隊被調入新組建的福州巡邏艇大隊,與529、530兩艇共四艇組成該大隊一中隊,緊接著從上海南下。作為指揮艇,大隊政委薛雲峰坐鎮在我們518艇上,為了避開敵島上炮火封鎖和敵艦海上阻攔騷擾,以及敵空軍的轟炸掃射,我們都是在夜晚航行。進入福建海域後,起初駐防在閩江口的管頭港,港外就是國民黨軍隊盤踞的馬祖列島、白犬列島、東引島。

為扭轉閩海對敵鬥爭形勢,改變制海權局面,兩個大隊積極尋找戰機。1954年2月下旬,廈門大隊在烏丘嶼海面打響臺灣海峽第一次海戰,擊沉敵“利達”號,擊傷海珠號兩艘武裝運輸船,俘敵二三十人,捷報從閩中傳來,我們受到鼓舞,求戰情緒更加高漲。

1954年6月29日下午,解放軍海軍518與517兩艇在閩江口黃岐半島外四姆嶼海面,為保護漁業生產,利用周圍島礁作屏障掩護,巧妙地衝出去,向馬祖島出來騷擾破壞的敵太字號、接字號兩護衛艦猛烈開炮。敵艦反應過來向我射擊,還來不及瞄準時,我們已機靈地開到島礁後面,避開了它的炮彈,如此衝出衝進激戰一個多小時,是我518艇在浙江檀頭山海上游擊戰的成功再現,敵被我擊中,我安全無損。後敵艦調頭向馬祖駛去,我們意猶未盡,人人鬥志高昂,要求再戰,遂駛進附近定海灣錨泊,商議再戰事宜。

在附近執勤眼看我們激戰的陸軍水兵營炮船隊(大概是連的建制)圍過來,指揮船靠上我艇。我大隊薛雲峰政委和顧立功參謀長以前都是陸軍水兵師的幹部,後調到海軍來,所以一接觸就溝通了。他們參與我們顧參謀長、許中隊長等一起商量繼續作戰的方案,打算一鼓作氣,水兵營炮船配合我們,晚上出敵不意前往馬祖錨地偷襲,準備衝進去打一陣就撤回。炮船隊為此還特地派了一名通信兵攜帶報話機到我們艇上,以便和他們炮船保持聯絡。但此作戰方案交由報務員趙瑛生髮報請示大隊後,未獲大隊長徐同彥和政委薛雲峰的批准,並令我們晚上返回管頭港大隊駐地。

晚上八九點,海上濃黑夜幕低垂,視距很短,大隊顧立功參謀長率領我們出定海灣經四母嶼向閩江口駛去。我作為信號兵,就像陸軍的通信員,緊隨領導,隨時準備傳達命令,並瞭望觀察四周。在低駕駛臺邊上,我和俞艇長、顧參謀長、許中隊長、中隊王副指導員五人身貼身緊靠著。我用望遠鏡專注瞭望,約二十分鐘後,發現左前方濃重的夜幕中有一高黑的剪影。我立即向俞艇長作了報告。

艇在迅速前進,黑影更近,俞艇長拿起望遠鏡看了一下,說這裡沒有島礁,也不像帆船,急叫了聲:不對!馬上命令把炮轉向我指的黑影方向。其時,敵艦已進入我航道,我們已經到了它的跟前,至今我仍確定不了這次是突然發生的遭遇戰,還是敵艦的伏擊?敵與我們百來米近距離相對時,若是有備而來伏擊,應該早就開火。按說如此短兵相接,我們艇低矮目標小,敵艦高大目標大,正是我們發揮近戰夜戰優勢的大好時機,如先發制人定能打個漂亮仗。

可是在這稍縱即逝千鈞一髮時刻,僅相差百分之幾秒的時間,陸軍水兵營炮船隊派到我艇上聯絡的通信兵,竟然毫無敵情觀念和夜航規矩,當作在陸地查崗了,自作主張站到艇首隔空大喊: 你們是幹什麼的?更要命的是竟還拿手電筒亂照,使我艇暴露無遺,成了敵艦的射擊靶子。他話音剛落,敵艦由上而下火力全開,我艇駕駛臺、炮位、彈藥箱、機艙等多處中彈,戰鬥能力頓時喪失。大隊顧參謀長、中隊王副指導員、俞艇長頃刻間都犧牲倒在我身邊,鮮血灑在我身上。敵第一陣炮火之後,連續不斷射出的曳光炮彈還在我們頭上嗖嗖飛過,戰艇面臨滅頂之災。我身邊負重傷的中隊長許金桂(新四軍老戰士,頭、胸等部還留有早年彈片)堅持指揮,鼓勵大家堅守崗位,把艇開回去。


這一仗,解放軍吃了大虧,原因是陸軍上了海軍艦艇,還幹了件蠢事

(作者華克毅當年英姿)


艙面上唯一能走動的只有我,許中隊長讓我查看傷亡情況,我甲板前後艙裡艙外跑了個遍。不少戰友鮮血直流倒躺在戰位上,有的臀部被削骨頭外露,有的肚皮被掀腸子流出,炮卡死了轉不動。我強忍悲痛含淚為他們包紮傷口,傳達中隊長的要求,鼓勵他們挺住。奔忙中忽然感到右腿一陣陣疼痛,手一摸,溼噠噠黏糊糊的,知道自己也受傷了,忙用急救包包紮一下。在敵曳光彈亮光照耀下,我又發現桅杆被打斷, 軍旗飄落在機艙蓋上。“軍旗不能倒!”一念閃過,奮不顧身冒著頭上嗖嗖不停飛過的曳光炮彈,立刻拿來篙杆捆綁在斷桅根部,把軍旗豎起,見她在炮彈飛梭的海空中獵獵飄揚。

此次戰鬥,我們損失慘重,在艇官兵22人,5人犧牲(大隊顧參謀長、中隊王副指導員、俞艇長、槍炮兵邵永發、中隊通訊員小王),12人受傷,只有在內艙裡的報務員和輪機兵5人沒有受傷。另左機槍手曹沛祿失蹤,三天後他被施救的漁民送回。殿後的517艇竟然麻痺大意到啟航後連炮衣都沒有脫掉,在我艇遭到襲擊時沒開一槍一炮。第二天一早,敵艦曾大搖大擺到四姆嶼海面搜索我們,如果許中隊長也犧牲,那我們艇恐怕是回不來了,後果不堪設想。

戰後總結中,大隊給我記了功,是我收到的18歲成人禮物。那時大隊代號為1058支隊,戰後不久,原大隊長徐同彥和政委薛雲峰調離,接任的大隊長是前舟山大隊大隊長陳小龍,政委是張紀文。不久,大隊應水兵營為開辦通信訓練班的要求,派我去水兵營擔任通信教員,教視覺通信和海軍常識,由於完成任務出色,得到水兵營和29大隊的表彰。我在南京海軍聯合學校航海兵科的同學,一個航通班長,又一次戰鬥中在操舵室操作,頭部飛過彈片也負了傷,因他欲繼續避彈,操舵時蹲伏身體而受到中隊長斥責,總結時作檢討,後背著包袱復員。很多年後我在上海看望薛政委談到那次戰鬥(那次失利後,大隊長徐同彥、薛政委都被調離)談到了他。薛政委說有點怯戰基本正常,要允許在戰鬥中成長。至今我沒有聯繫到他,不知命運如何?2010年4月我們一群戰友前往福建祭掃捐軀閩海的戰友,在管頭小學操場邊的十多座烈士墓中,只找到墓碑已風化字跡十分模糊的邵永發的墓,據說其他烈士的遺骨已由家屬遷回家鄉。

"

1953年上半年之前,福建前線解放軍海軍只有岸上部隊,沒有水面作戰艦艇,臺灣海峽、閩海海域那時是國民黨海軍肆意妄為的地方。

解放軍華東海軍(東海艦隊前身)在戰鬥中組建成立、成長壯大,為掌控制海權,改變海上鬥爭局面。決定戰鬥兵力由浙江向南挺進延伸,1953年9月前,華東海軍在上海先後組建了福州巡邏艇大隊(二十九大隊)和廈門巡邏艇大隊(三十一大隊),吹響海上南下進軍號,在夜色掩護下,兩個大隊似兩把利劍,突破浙江海域國民黨軍盤踞的南麂島、北麂島、一江山島、大陳島等一道道封鎖線,揮向臺灣海峽。為奪得制海權,戰鬥艇隊在福建海域拼搏廝殺,經過十多年艱苦卓絕鬥爭,以血和肉逼退國民黨海軍,直至1965年11月14日崇武以東海戰再奏凱歌,為海上戰事畫下圓滿句號。六十多年來,我難忘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

這一仗,解放軍吃了大虧,原因是陸軍上了海軍艦艇,還幹了件蠢事

(罕見的53甲型50噸護衛艇照片)


我國產第一代53甲型50噸護衛艇,有過戰鬥經歷的518和517兩艇,約在1953年10月從舟山巡邏艇大隊被調入新組建的福州巡邏艇大隊,與529、530兩艇共四艇組成該大隊一中隊,緊接著從上海南下。作為指揮艇,大隊政委薛雲峰坐鎮在我們518艇上,為了避開敵島上炮火封鎖和敵艦海上阻攔騷擾,以及敵空軍的轟炸掃射,我們都是在夜晚航行。進入福建海域後,起初駐防在閩江口的管頭港,港外就是國民黨軍隊盤踞的馬祖列島、白犬列島、東引島。

為扭轉閩海對敵鬥爭形勢,改變制海權局面,兩個大隊積極尋找戰機。1954年2月下旬,廈門大隊在烏丘嶼海面打響臺灣海峽第一次海戰,擊沉敵“利達”號,擊傷海珠號兩艘武裝運輸船,俘敵二三十人,捷報從閩中傳來,我們受到鼓舞,求戰情緒更加高漲。

1954年6月29日下午,解放軍海軍518與517兩艇在閩江口黃岐半島外四姆嶼海面,為保護漁業生產,利用周圍島礁作屏障掩護,巧妙地衝出去,向馬祖島出來騷擾破壞的敵太字號、接字號兩護衛艦猛烈開炮。敵艦反應過來向我射擊,還來不及瞄準時,我們已機靈地開到島礁後面,避開了它的炮彈,如此衝出衝進激戰一個多小時,是我518艇在浙江檀頭山海上游擊戰的成功再現,敵被我擊中,我安全無損。後敵艦調頭向馬祖駛去,我們意猶未盡,人人鬥志高昂,要求再戰,遂駛進附近定海灣錨泊,商議再戰事宜。

在附近執勤眼看我們激戰的陸軍水兵營炮船隊(大概是連的建制)圍過來,指揮船靠上我艇。我大隊薛雲峰政委和顧立功參謀長以前都是陸軍水兵師的幹部,後調到海軍來,所以一接觸就溝通了。他們參與我們顧參謀長、許中隊長等一起商量繼續作戰的方案,打算一鼓作氣,水兵營炮船配合我們,晚上出敵不意前往馬祖錨地偷襲,準備衝進去打一陣就撤回。炮船隊為此還特地派了一名通信兵攜帶報話機到我們艇上,以便和他們炮船保持聯絡。但此作戰方案交由報務員趙瑛生髮報請示大隊後,未獲大隊長徐同彥和政委薛雲峰的批准,並令我們晚上返回管頭港大隊駐地。

晚上八九點,海上濃黑夜幕低垂,視距很短,大隊顧立功參謀長率領我們出定海灣經四母嶼向閩江口駛去。我作為信號兵,就像陸軍的通信員,緊隨領導,隨時準備傳達命令,並瞭望觀察四周。在低駕駛臺邊上,我和俞艇長、顧參謀長、許中隊長、中隊王副指導員五人身貼身緊靠著。我用望遠鏡專注瞭望,約二十分鐘後,發現左前方濃重的夜幕中有一高黑的剪影。我立即向俞艇長作了報告。

艇在迅速前進,黑影更近,俞艇長拿起望遠鏡看了一下,說這裡沒有島礁,也不像帆船,急叫了聲:不對!馬上命令把炮轉向我指的黑影方向。其時,敵艦已進入我航道,我們已經到了它的跟前,至今我仍確定不了這次是突然發生的遭遇戰,還是敵艦的伏擊?敵與我們百來米近距離相對時,若是有備而來伏擊,應該早就開火。按說如此短兵相接,我們艇低矮目標小,敵艦高大目標大,正是我們發揮近戰夜戰優勢的大好時機,如先發制人定能打個漂亮仗。

可是在這稍縱即逝千鈞一髮時刻,僅相差百分之幾秒的時間,陸軍水兵營炮船隊派到我艇上聯絡的通信兵,竟然毫無敵情觀念和夜航規矩,當作在陸地查崗了,自作主張站到艇首隔空大喊: 你們是幹什麼的?更要命的是竟還拿手電筒亂照,使我艇暴露無遺,成了敵艦的射擊靶子。他話音剛落,敵艦由上而下火力全開,我艇駕駛臺、炮位、彈藥箱、機艙等多處中彈,戰鬥能力頓時喪失。大隊顧參謀長、中隊王副指導員、俞艇長頃刻間都犧牲倒在我身邊,鮮血灑在我身上。敵第一陣炮火之後,連續不斷射出的曳光炮彈還在我們頭上嗖嗖飛過,戰艇面臨滅頂之災。我身邊負重傷的中隊長許金桂(新四軍老戰士,頭、胸等部還留有早年彈片)堅持指揮,鼓勵大家堅守崗位,把艇開回去。


這一仗,解放軍吃了大虧,原因是陸軍上了海軍艦艇,還幹了件蠢事

(作者華克毅當年英姿)


艙面上唯一能走動的只有我,許中隊長讓我查看傷亡情況,我甲板前後艙裡艙外跑了個遍。不少戰友鮮血直流倒躺在戰位上,有的臀部被削骨頭外露,有的肚皮被掀腸子流出,炮卡死了轉不動。我強忍悲痛含淚為他們包紮傷口,傳達中隊長的要求,鼓勵他們挺住。奔忙中忽然感到右腿一陣陣疼痛,手一摸,溼噠噠黏糊糊的,知道自己也受傷了,忙用急救包包紮一下。在敵曳光彈亮光照耀下,我又發現桅杆被打斷, 軍旗飄落在機艙蓋上。“軍旗不能倒!”一念閃過,奮不顧身冒著頭上嗖嗖不停飛過的曳光炮彈,立刻拿來篙杆捆綁在斷桅根部,把軍旗豎起,見她在炮彈飛梭的海空中獵獵飄揚。

此次戰鬥,我們損失慘重,在艇官兵22人,5人犧牲(大隊顧參謀長、中隊王副指導員、俞艇長、槍炮兵邵永發、中隊通訊員小王),12人受傷,只有在內艙裡的報務員和輪機兵5人沒有受傷。另左機槍手曹沛祿失蹤,三天後他被施救的漁民送回。殿後的517艇竟然麻痺大意到啟航後連炮衣都沒有脫掉,在我艇遭到襲擊時沒開一槍一炮。第二天一早,敵艦曾大搖大擺到四姆嶼海面搜索我們,如果許中隊長也犧牲,那我們艇恐怕是回不來了,後果不堪設想。

戰後總結中,大隊給我記了功,是我收到的18歲成人禮物。那時大隊代號為1058支隊,戰後不久,原大隊長徐同彥和政委薛雲峰調離,接任的大隊長是前舟山大隊大隊長陳小龍,政委是張紀文。不久,大隊應水兵營為開辦通信訓練班的要求,派我去水兵營擔任通信教員,教視覺通信和海軍常識,由於完成任務出色,得到水兵營和29大隊的表彰。我在南京海軍聯合學校航海兵科的同學,一個航通班長,又一次戰鬥中在操舵室操作,頭部飛過彈片也負了傷,因他欲繼續避彈,操舵時蹲伏身體而受到中隊長斥責,總結時作檢討,後背著包袱復員。很多年後我在上海看望薛政委談到那次戰鬥(那次失利後,大隊長徐同彥、薛政委都被調離)談到了他。薛政委說有點怯戰基本正常,要允許在戰鬥中成長。至今我沒有聯繫到他,不知命運如何?2010年4月我們一群戰友前往福建祭掃捐軀閩海的戰友,在管頭小學操場邊的十多座烈士墓中,只找到墓碑已風化字跡十分模糊的邵永發的墓,據說其他烈士的遺骨已由家屬遷回家鄉。

這一仗,解放軍吃了大虧,原因是陸軍上了海軍艦艇,還幹了件蠢事

1955年,敵機對我駐福建護衛艇部隊頻繁猖狂攻擊。廈門大隊在東山島海面,有兩艇被炸沉,多艇受傷,傷亡嚴重十分慘烈。我們駐守在三都澳港口的東衝半島,一天,兩架敵機來襲,俯衝掃射,我中隊及時射擊。山上從朝鮮戰場回來的高炮部隊更是密集開火組成空爆彈幕,眼見一架敵機被擊中,冒著濃煙向港外栽去,令人興奮不已。

另一次,在管頭鎮港,一天上午空襲警報剛響,敵兩架F-47戰鬥機已臨空,從雲間俯衝下來超低空瘋狂襲擊,八挺12.7重機槍掃射的子彈,如暴雨在我身邊傾瀉。我艇規避及時、適當,奮力回擊,倖免於傷。但上一天剛南下到港,準備繼續南下進駐平潭的閩中大隊(三十大隊),那天一早有領導帶了一部分艇員上岸去遊覽風景點,敵機來襲時各艇缺人,倉促應戰,有的艇還未起錨,成了空襲的固定標靶,遭受重創,死傷的戰友中有我們海軍聯校的同學。三十大隊就此停止了南下行動,調頭去了浙江,大隊領導被撤換。

每次勝利我歡欣萬分,每次挫折我悲痛不已。經歷悲喜兩重天,意志得到兩極錘鍊:勝不驕敗不餒。這些重大挫折不但沒有挫傷我的意志,反而激起我更大的責任感,感到肩上承擔著領導和戰友的心願,要加倍努力去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我在戰鬥中成長,1956年擔任副艇長。1957年被派往上海東海艦隊接艇大隊,1958年7月上旬帶領人員接收在求新造船廠建造完工的國產第二代護衛艇一一55甲型75噸高速護衛艇(又稱高速炮艇)556艇,七月中旬完成組建任務。這艇的性能令我十分欣喜,航速比原來的50噸炮艇提高了將近一倍,炮火威力提高兩倍有餘,戰鬥力大大提高。駕駛著它高速奔馳,浪翼如大鵬展翅,心情十分激動自豪,更增添了戰必勝的信心。

這艇的建造誕生,是我們敬愛的戰將,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中將的決策,他在總結護衛艇和魚雷快艇多年海戰的經驗後,大膽設想並聽取了海戰英雄張逸民的意見,交由建造部門研究建造新型高速護衛艇,將魚雷快艇使用的M50一F1高速柴油機也裝到第二代護衛艇上,又將下令研製建造的新型雙管水冷卻37毫米機關炮裝備到艇上。75噸高速護衛艇速度快火力猛。


"

1953年上半年之前,福建前線解放軍海軍只有岸上部隊,沒有水面作戰艦艇,臺灣海峽、閩海海域那時是國民黨海軍肆意妄為的地方。

解放軍華東海軍(東海艦隊前身)在戰鬥中組建成立、成長壯大,為掌控制海權,改變海上鬥爭局面。決定戰鬥兵力由浙江向南挺進延伸,1953年9月前,華東海軍在上海先後組建了福州巡邏艇大隊(二十九大隊)和廈門巡邏艇大隊(三十一大隊),吹響海上南下進軍號,在夜色掩護下,兩個大隊似兩把利劍,突破浙江海域國民黨軍盤踞的南麂島、北麂島、一江山島、大陳島等一道道封鎖線,揮向臺灣海峽。為奪得制海權,戰鬥艇隊在福建海域拼搏廝殺,經過十多年艱苦卓絕鬥爭,以血和肉逼退國民黨海軍,直至1965年11月14日崇武以東海戰再奏凱歌,為海上戰事畫下圓滿句號。六十多年來,我難忘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

這一仗,解放軍吃了大虧,原因是陸軍上了海軍艦艇,還幹了件蠢事

(罕見的53甲型50噸護衛艇照片)


我國產第一代53甲型50噸護衛艇,有過戰鬥經歷的518和517兩艇,約在1953年10月從舟山巡邏艇大隊被調入新組建的福州巡邏艇大隊,與529、530兩艇共四艇組成該大隊一中隊,緊接著從上海南下。作為指揮艇,大隊政委薛雲峰坐鎮在我們518艇上,為了避開敵島上炮火封鎖和敵艦海上阻攔騷擾,以及敵空軍的轟炸掃射,我們都是在夜晚航行。進入福建海域後,起初駐防在閩江口的管頭港,港外就是國民黨軍隊盤踞的馬祖列島、白犬列島、東引島。

為扭轉閩海對敵鬥爭形勢,改變制海權局面,兩個大隊積極尋找戰機。1954年2月下旬,廈門大隊在烏丘嶼海面打響臺灣海峽第一次海戰,擊沉敵“利達”號,擊傷海珠號兩艘武裝運輸船,俘敵二三十人,捷報從閩中傳來,我們受到鼓舞,求戰情緒更加高漲。

1954年6月29日下午,解放軍海軍518與517兩艇在閩江口黃岐半島外四姆嶼海面,為保護漁業生產,利用周圍島礁作屏障掩護,巧妙地衝出去,向馬祖島出來騷擾破壞的敵太字號、接字號兩護衛艦猛烈開炮。敵艦反應過來向我射擊,還來不及瞄準時,我們已機靈地開到島礁後面,避開了它的炮彈,如此衝出衝進激戰一個多小時,是我518艇在浙江檀頭山海上游擊戰的成功再現,敵被我擊中,我安全無損。後敵艦調頭向馬祖駛去,我們意猶未盡,人人鬥志高昂,要求再戰,遂駛進附近定海灣錨泊,商議再戰事宜。

在附近執勤眼看我們激戰的陸軍水兵營炮船隊(大概是連的建制)圍過來,指揮船靠上我艇。我大隊薛雲峰政委和顧立功參謀長以前都是陸軍水兵師的幹部,後調到海軍來,所以一接觸就溝通了。他們參與我們顧參謀長、許中隊長等一起商量繼續作戰的方案,打算一鼓作氣,水兵營炮船配合我們,晚上出敵不意前往馬祖錨地偷襲,準備衝進去打一陣就撤回。炮船隊為此還特地派了一名通信兵攜帶報話機到我們艇上,以便和他們炮船保持聯絡。但此作戰方案交由報務員趙瑛生髮報請示大隊後,未獲大隊長徐同彥和政委薛雲峰的批准,並令我們晚上返回管頭港大隊駐地。

晚上八九點,海上濃黑夜幕低垂,視距很短,大隊顧立功參謀長率領我們出定海灣經四母嶼向閩江口駛去。我作為信號兵,就像陸軍的通信員,緊隨領導,隨時準備傳達命令,並瞭望觀察四周。在低駕駛臺邊上,我和俞艇長、顧參謀長、許中隊長、中隊王副指導員五人身貼身緊靠著。我用望遠鏡專注瞭望,約二十分鐘後,發現左前方濃重的夜幕中有一高黑的剪影。我立即向俞艇長作了報告。

艇在迅速前進,黑影更近,俞艇長拿起望遠鏡看了一下,說這裡沒有島礁,也不像帆船,急叫了聲:不對!馬上命令把炮轉向我指的黑影方向。其時,敵艦已進入我航道,我們已經到了它的跟前,至今我仍確定不了這次是突然發生的遭遇戰,還是敵艦的伏擊?敵與我們百來米近距離相對時,若是有備而來伏擊,應該早就開火。按說如此短兵相接,我們艇低矮目標小,敵艦高大目標大,正是我們發揮近戰夜戰優勢的大好時機,如先發制人定能打個漂亮仗。

可是在這稍縱即逝千鈞一髮時刻,僅相差百分之幾秒的時間,陸軍水兵營炮船隊派到我艇上聯絡的通信兵,竟然毫無敵情觀念和夜航規矩,當作在陸地查崗了,自作主張站到艇首隔空大喊: 你們是幹什麼的?更要命的是竟還拿手電筒亂照,使我艇暴露無遺,成了敵艦的射擊靶子。他話音剛落,敵艦由上而下火力全開,我艇駕駛臺、炮位、彈藥箱、機艙等多處中彈,戰鬥能力頓時喪失。大隊顧參謀長、中隊王副指導員、俞艇長頃刻間都犧牲倒在我身邊,鮮血灑在我身上。敵第一陣炮火之後,連續不斷射出的曳光炮彈還在我們頭上嗖嗖飛過,戰艇面臨滅頂之災。我身邊負重傷的中隊長許金桂(新四軍老戰士,頭、胸等部還留有早年彈片)堅持指揮,鼓勵大家堅守崗位,把艇開回去。


這一仗,解放軍吃了大虧,原因是陸軍上了海軍艦艇,還幹了件蠢事

(作者華克毅當年英姿)


艙面上唯一能走動的只有我,許中隊長讓我查看傷亡情況,我甲板前後艙裡艙外跑了個遍。不少戰友鮮血直流倒躺在戰位上,有的臀部被削骨頭外露,有的肚皮被掀腸子流出,炮卡死了轉不動。我強忍悲痛含淚為他們包紮傷口,傳達中隊長的要求,鼓勵他們挺住。奔忙中忽然感到右腿一陣陣疼痛,手一摸,溼噠噠黏糊糊的,知道自己也受傷了,忙用急救包包紮一下。在敵曳光彈亮光照耀下,我又發現桅杆被打斷, 軍旗飄落在機艙蓋上。“軍旗不能倒!”一念閃過,奮不顧身冒著頭上嗖嗖不停飛過的曳光炮彈,立刻拿來篙杆捆綁在斷桅根部,把軍旗豎起,見她在炮彈飛梭的海空中獵獵飄揚。

此次戰鬥,我們損失慘重,在艇官兵22人,5人犧牲(大隊顧參謀長、中隊王副指導員、俞艇長、槍炮兵邵永發、中隊通訊員小王),12人受傷,只有在內艙裡的報務員和輪機兵5人沒有受傷。另左機槍手曹沛祿失蹤,三天後他被施救的漁民送回。殿後的517艇竟然麻痺大意到啟航後連炮衣都沒有脫掉,在我艇遭到襲擊時沒開一槍一炮。第二天一早,敵艦曾大搖大擺到四姆嶼海面搜索我們,如果許中隊長也犧牲,那我們艇恐怕是回不來了,後果不堪設想。

戰後總結中,大隊給我記了功,是我收到的18歲成人禮物。那時大隊代號為1058支隊,戰後不久,原大隊長徐同彥和政委薛雲峰調離,接任的大隊長是前舟山大隊大隊長陳小龍,政委是張紀文。不久,大隊應水兵營為開辦通信訓練班的要求,派我去水兵營擔任通信教員,教視覺通信和海軍常識,由於完成任務出色,得到水兵營和29大隊的表彰。我在南京海軍聯合學校航海兵科的同學,一個航通班長,又一次戰鬥中在操舵室操作,頭部飛過彈片也負了傷,因他欲繼續避彈,操舵時蹲伏身體而受到中隊長斥責,總結時作檢討,後背著包袱復員。很多年後我在上海看望薛政委談到那次戰鬥(那次失利後,大隊長徐同彥、薛政委都被調離)談到了他。薛政委說有點怯戰基本正常,要允許在戰鬥中成長。至今我沒有聯繫到他,不知命運如何?2010年4月我們一群戰友前往福建祭掃捐軀閩海的戰友,在管頭小學操場邊的十多座烈士墓中,只找到墓碑已風化字跡十分模糊的邵永發的墓,據說其他烈士的遺骨已由家屬遷回家鄉。

這一仗,解放軍吃了大虧,原因是陸軍上了海軍艦艇,還幹了件蠢事

1955年,敵機對我駐福建護衛艇部隊頻繁猖狂攻擊。廈門大隊在東山島海面,有兩艇被炸沉,多艇受傷,傷亡嚴重十分慘烈。我們駐守在三都澳港口的東衝半島,一天,兩架敵機來襲,俯衝掃射,我中隊及時射擊。山上從朝鮮戰場回來的高炮部隊更是密集開火組成空爆彈幕,眼見一架敵機被擊中,冒著濃煙向港外栽去,令人興奮不已。

另一次,在管頭鎮港,一天上午空襲警報剛響,敵兩架F-47戰鬥機已臨空,從雲間俯衝下來超低空瘋狂襲擊,八挺12.7重機槍掃射的子彈,如暴雨在我身邊傾瀉。我艇規避及時、適當,奮力回擊,倖免於傷。但上一天剛南下到港,準備繼續南下進駐平潭的閩中大隊(三十大隊),那天一早有領導帶了一部分艇員上岸去遊覽風景點,敵機來襲時各艇缺人,倉促應戰,有的艇還未起錨,成了空襲的固定標靶,遭受重創,死傷的戰友中有我們海軍聯校的同學。三十大隊就此停止了南下行動,調頭去了浙江,大隊領導被撤換。

每次勝利我歡欣萬分,每次挫折我悲痛不已。經歷悲喜兩重天,意志得到兩極錘鍊:勝不驕敗不餒。這些重大挫折不但沒有挫傷我的意志,反而激起我更大的責任感,感到肩上承擔著領導和戰友的心願,要加倍努力去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我在戰鬥中成長,1956年擔任副艇長。1957年被派往上海東海艦隊接艇大隊,1958年7月上旬帶領人員接收在求新造船廠建造完工的國產第二代護衛艇一一55甲型75噸高速護衛艇(又稱高速炮艇)556艇,七月中旬完成組建任務。這艇的性能令我十分欣喜,航速比原來的50噸炮艇提高了將近一倍,炮火威力提高兩倍有餘,戰鬥力大大提高。駕駛著它高速奔馳,浪翼如大鵬展翅,心情十分激動自豪,更增添了戰必勝的信心。

這艇的建造誕生,是我們敬愛的戰將,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中將的決策,他在總結護衛艇和魚雷快艇多年海戰的經驗後,大膽設想並聽取了海戰英雄張逸民的意見,交由建造部門研究建造新型高速護衛艇,將魚雷快艇使用的M50一F1高速柴油機也裝到第二代護衛艇上,又將下令研製建造的新型雙管水冷卻37毫米機關炮裝備到艇上。75噸高速護衛艇速度快火力猛。


這一仗,解放軍吃了大虧,原因是陸軍上了海軍艦艇,還幹了件蠢事

(被擒獲的水陸戰車)


1958年7月中旬我556艇組建後半個月,就接受戰備任務,與兄弟蜓557、558從上海南下廈門,投入炮擊金門戰役。在臺灣海峽首次亮劍的我556、557、558三艘75噸高速護衛艇,在著名的金門島料羅灣海面“九一海戰”中,成功分割蔣軍混合編隊,首創小護衛艇擊沉敵艦範例。九月十九日凌晨,又在敵東碇島海面大風浪中,擒俘敵水陸兩棲戰車,創人員、艇體安全無損奇蹟,是我軍在海上擒俘敵戰車的唯一戰例。此後在反小股登陸戰鬥中,首發炮彈命中只見浪跡不見艇身的敵海狼艇,14發炮彈消滅敵艇結束戰鬥。1965年5月,屢建戰功的556艇更新為125噸護衛艇,改舷號為588,速度更快炮火更猛,繼承556艇光榮傳統,由大連一路南下到閩海。在11月14日著名的崇武以東擊沉敵“永昌”艦、重創“永泰”艦的海戰中,繼魚雷快艇攻擊成功後,再接再厲猛烈打擊,加速敵艦的沉沒。後獲國防部命名為“海上猛虎艇”,為掌控臺灣海峽的制海權寫下圓滿句號。

本文作者:華克毅,解放軍海軍著名戰鬥英雄,“海上猛虎艇”第二任艇長,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盜圖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