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外交政策》雜誌:若中美海軍太平洋開戰,美軍將一敗塗地

海軍 美國 武器 航母 文匯網 2017-06-06
美《外交政策》雜誌:若中美海軍太平洋開戰,美軍將一敗塗地

據說,俾斯麥曾說過這樣一句玩笑話:“上帝偏愛傻子、醉漢和美國。”發生於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體現了上帝對美國的眷顧。二戰太平洋海戰發生之初,美國海軍在與日本海軍的較量中一直落於下風。通過中途島戰役的勝利,美軍一舉扭轉了戰況。

美軍慶祝中途島戰役勝利75週年無可厚非。畢竟美軍在此戰中以弱勝強,併為二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過,美軍之所以能夠取勝,主要靠的是運氣和美國政府的英明決策。

如今,這兩大優勢早已蕩然無存。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做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再次爆發太平洋戰爭,在自身實力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美國將會面對中國等較之日本更為強大的敵人。戰爭的結果很有可能與二戰截然不同。因此,《外交雜誌》警告稱,在慶祝中途島戰役勝利的同時,美國要有所思量,不應凡事訴諸武力。

美《外交政策》雜誌:若中美海軍太平洋開戰,美軍將一敗塗地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中途島戰役的經過:中途島戰役的戰場位於該島東北部。美軍的對手是半年前偷襲了珍珠港的日本聯合艦隊。1942年6月4日清晨,大批俯衝式轟炸機從美軍航母約克城號和大黃蜂號起飛,駛向日軍航母。美軍飛行員僅用了8分鐘就摧毀了日軍4艘航母中的3艘。接著,他們又擊沉了僅剩的那艘航母。

中途島戰役的失利讓日本海軍航空部隊一蹶不振。他們的損失遠甚於美軍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損失。珍珠港事件中,日軍的襲擊對象主要是美軍的戰列艦(當時,美軍的航母正外出執勤,因而躲過一劫)。而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美軍的航母完全取代了原先戰列艦的作用。與之相比,美軍卻在中途島戰役中一舉摧毀了日軍所有主力航母。

中途島戰役的失利對日本海軍來說是一個重創。日本國土狹小,工業生產能力有限,無力在短時間內建設新的航母。此役迫使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轉向戰略防禦。如果你有興趣查一查二戰時的太平洋軍事地圖,那你就會發現在1942年6月之前,日軍在太平洋軍事行動的範圍不斷擴大,而在此之後,其範圍卻不斷縮小。

美《外交政策》雜誌:若中美海軍太平洋開戰,美軍將一敗塗地

毫無疑問,美國人應當銘記那些英勇無畏的美國海軍航空兵和足智多謀的雷蒙德·斯普魯恩斯上將。不過,他們還應當牢記,美國未來的對手不會像二戰時的日本那樣隨意地揮霍有限的軍事資源。

1942年春,在完成了所有既定目標之後,日本海軍高層就下一步的戰略展開了討論。一些將領提出了攻佔中途島的計劃,他們意圖藉此引蛇出洞,一舉摧毀實施東京空襲的美軍航母。一些將領提出了攻佔阿留申群島的計劃。還有一些將領提出了攻佔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的計劃。日軍領導層選擇了全面出擊,同時執行多個戰略計劃。

日軍的第一個目標是澳大利亞海岸。1942年5月,翔鶴號航母在珊瑚海戰役中受損。為此,翔鶴號不得不駛回日本本土進行維修。這使得參加中途島戰役的日軍航母數量從5艘變稱了4艘。此外,在中途島戰役發生的同時,日軍還有一支艦隊正在開往阿留申群島的途中。這進一步分散了日軍的兵力。

除了上面這兩件事之外,日軍將領還將參加中途島戰役的艦隊分成了4個編隊。各個編隊之間距離很遠,無法相互支援。更荒唐的是,日軍戰艦在戰役全程都保持著無線電靜默。身處旗艦大和號之上的艦隊指揮官山本五十六無法向艦隊傳達任何命令。總而言之,日軍高層對這次失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美《外交政策》雜誌:若中美海軍太平洋開戰,美軍將一敗塗地

《外交政策》雜誌警告稱,這樣的衝突有可能重演。在1945年擊敗日本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幾個國家建立起了新的國際秩序,而崛起中的中國渴望參與到秩序及規則的制定中。

中國並不像二戰中的日本那樣好戰和冒進。在近幾十年的崛起之路上,中國政府表現得十分平和,其外交政策的方向一直與軍事、經濟實力相協調。儘管中國海軍多次在印度洋等海道巡航,不過其主力艦隊始終都部署在與之利益攸關的中國海域。中國一方面震懾著其他亞洲鄰國,另一方面又沒有公然挑戰美日聯盟。美日聯盟的主體是美日聯合艦隊,這支艦隊又以部署在關島、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的太平洋艦隊為後盾。

不過若是中美開戰,那鹿死誰手還很難預料。勝負的關鍵在於中國方面的戰略。如果中國像日本在二戰時那樣,意圖同時執行大量戰略計劃,那美國方面就擁有很大的優勢。如果中國集中力量,對具體的戰略目標進行各個擊破,那美國想要獲勝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美《外交政策》雜誌:若中美海軍太平洋開戰,美軍將一敗塗地

目前,中國海軍共有三支艦隊,它們主要部署在東亞的海岸線上。相比二戰時遠離國境數千海里作戰的日本海軍,中國艦隊還擁有陸基導彈和戰鬥機的支援。如果爆發戰爭,中國貿然進攻的可能性並不高。

而美國海軍方面,政治決策的水平,特別是國會決策的水平,直接影響著美軍的發揮。這在中途島戰役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早在1940年美國參加二戰之前,卡爾·文森就牽頭制定了“兩洋海軍”法案。這一法案明確地指出了美國海軍的建軍方向:同時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個大洋作戰。這大幅度提高了美國海軍的軍事實力。

文森的提案讓美國海軍在二戰中先發制人。從1943年起,兩洋海軍就在太平洋戰場大放光彩。珍珠港事件之後,包括斯普魯恩斯上將、法蘭克·傑克·弗萊徹和切斯特·尼米茲在內的美國海軍指揮官之所以能夠大膽地執行戰略,是因為他們知道美國船塢中正在源源不斷地製造新軍艦。這就是所謂的有備無患。

美《外交政策》雜誌:若中美海軍太平洋開戰,美軍將一敗塗地

如今的美國海軍卻沒有這樣的優勢。美國政府的內鬥使得美國海軍軍力不斷下滑。中途島戰役是一場航母之戰。如今的美國航母卻很難勝任這樣的戰鬥。由於維護不當,美軍現役的10艘核動力航母全部狀況不佳。大部分艦載戰機無法執行戰鬥任務。

美國海軍目前只有275艘艦艇。他們所要執行的任務卻遍佈全球。在資源緊缺的前提下,每一份資產都顯得難能可貴。這對航空母艦來說表現得尤為明顯。最新的傑拉爾德·R·福特級航空母艦的造價接近13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艦載飛機、艦載物資等開支。

面對如此高昂的造價,美軍指揮官在作戰時可能會畏首畏尾。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一不小心,自己就會在一下午斷送掉全美國十分之一的航母。

美國決策層無意填補美國的戰艦缺口。海軍高層聲稱,美國海軍的戰艦應當保持在355艘以上。特朗普政府認為合適的數目為350艘。某智庫認為美軍至少應當擁有414艘戰艦。然而,戰艦建造工作卻遲遲沒有進展。如今的美國海軍缺乏兩洋海軍法案這樣的政策支持。特朗普政府的2018年海軍採購預算仍然十分緊張。

按照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測算,如果從今年開始推行相關政策的話,美軍大約能在2035年前後擁有355艘戰艦。與二戰時的戰艦建設進度相比,這樣的速度顯得十分緩慢。新的卡爾·文森在哪?

美《外交政策》雜誌:若中美海軍太平洋開戰,美軍將一敗塗地

較之中途島戰役之時,75年之後的美國海軍軍力顯著下滑,而美軍所面臨的對手卻大為增強。如果爆發新的太平洋戰爭,美國可能一敗塗地。通過考察美國海軍實力,我們可以發現美國海軍根本不像人們想象中那麼強大。輕敵和政策失誤將導致嚴重的戰略失誤。要是卡爾·文森沒把日本和德國的威脅放在眼裡,他又如何說服國會中的眾人?

如果國會議員們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是二流的對手,那他們只會同意建造一支二流的美國海軍。

在太平洋海域上,中國的戰鬥力有限。不過中國所面臨的處境與二戰時的日本截然不同。日本想要在太平洋上爭霸,就必須在整個太平洋海域徹底擊敗美國。而中國卻只要在家門口擊敗敢於來犯的距離美國本土數千海里之遙的美國艦隊。因此,中國的作戰難度遠低於日本海軍。

俾斯麥說的似乎不無道理。上帝的確對美國格外眷顧。不過,還應該補充一句,那就是“天助自助者”。在海軍事務方面,美國的“自助”有些太少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