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曝光“海底撈”?

法制晚報——今日快評

新聞提示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昨日曝光了海底撈北京勁鬆店、太陽宮店有老鼠在後廚地上亂竄、打掃衛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顧客使用的火鍋漏勺掏下水道等問題。對此,海底撈發佈致歉信稱相關問題屬實。市食藥監局已對涉事門店立案調查,並對海底撈位於北京地區的中央廚房和各分店開展全面檢查。

作為一個知名的餐飲品牌,海底撈的年營業額已達數十億元。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大企業,在某些門店存在的問題卻也觸目驚心。可以說,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僅僅給海底撈的品牌形象抹了黑,也大大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令人欣慰的是這一次海底撈沒有像此前某些企業那樣百般抵賴,或者以外交辭令進行危機公關,而是坦然承認錯誤,對涉事門店停業整改。與此同時,相關部門的行動也非常及時,立即對海底撈中央廚房和在京門店展開了全面檢查。我們相信,有了這樣的態度和舉措,海底撈的衛生情況必然可以大大好轉,從而重新贏得大家的信賴。

媒體採取暗訪等手段實現輿論監督,敦促出現問題的企業及時整改,這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是在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曝光了海底撈兩家門店的相關問題之後,卻也出現了這樣一種疑惑:為什麼會是海底撈?是不是競爭對手爆料?

在充滿“套路”的現實語境中,“吃瓜群眾”第一時間產生這樣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但倘若是持續關注法晚的讀者,就肯定不會有這樣的誤會——事實上,這些年來法晚一直通過暗訪的方式持續關注餐飲、食品行業的安全與衛生問題。例如,2014年5月,法晚記者在7-11超市建外日壇路店臥底發現,原本用來清洗餐具和果蔬的後廚餐具沖洗池,被違規用來洗頭洗衣服,廚師直接撿起掉在地上的豆腐與其他豆腐放在一起;同年12月,記者在賽百味北京西海國際店暗訪發現,該店違反賽百味的承諾和店內規定,部分食材在過期或即將過期時就會更換新的“報廢標籤”,標籤上的生產日期甚至出現“早產”情況。

2015年3月,記者暗訪稻香村代工廠,發現蛋液裡有蒼蠅時竟然捏出來繼續用;同年4月,法晚記者在比格比薩紫竹店暗訪發現,後廚同一個池子先後用來洗垃圾桶、洗餐具、洗墩布,泡雞翅根的池子也用來清洗墩布和餐盒,擦完垃圾桶的百潔布還用來擦盤子;2015年11月,記者暗訪為華潤萬家便利超市供貨的工廠北京鈴吉食品有限公司,發現其生產車間衛生環境惡劣,麵點房內頻現老鼠,工人身著工作服進出廁所,未消毒就徒手加工食品。

顯然,無論是知名的大型餐飲、食品企業,還是小作坊、黑窩點,只要事涉食品安全,我們的記者就會通過暗訪等方式竭盡全力挖出真相。我們企盼著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敦促餐飲食品企業嚴格自律,期待著在媒體的持續曝光和政府的嚴格監管之下,消費者可以擁有一個健康安全的消費環境。

如果按照一些網友猜測的思路,豈不是還要一直問下去:為什麼是7-11?為什麼是稻香村?為什麼是賽百味?為什麼是比格?為什麼是華潤萬家……如果非要回答這樣的問題,那答案就只有一個:因為我們的社會理應對食品安全衛生問題“零容忍”。

對海底撈的報道不是起點,更不是終點,只要相關的問題依然存在,我們就會把暗訪和曝光進行到底!

本報評論員 龐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