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爺爺》:這孩子只有純真和善良,卻是最驚心動魄的力量

《海蒂和爺爺》是2015年底上映於德國的影片,改編自瑞士作家約翰娜斯比麗最初發表於1880年的同名德文小說《海蒂》。

這部兒童文學,從19世紀誕生起,就廣為流傳。曾被改編成各種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包含1937年,秀蘭鄧波兒主演的電影《海蒂》,以及1974年放映,對日本動畫有深遠影響的高畑勳和宮崎駿都高度參與主創的《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當然,還有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部《海蒂和爺爺》。

《海蒂和爺爺》:這孩子只有純真和善良,卻是最驚心動魄的力量

海蒂(阿努克·斯戴芬 Anuk Steffen 飾)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無依無靠孤苦伶仃,所幸得到了姨媽的收留。

然而,這照顧卻不能夠持久,姨媽找到了好工作,不能再照顧海蒂,於是帶著海蒂來到了阿爾卑斯山,投奔住在那裡的爺爺(布魯諾·甘茨 Bruno Ganz 飾)。

在村民們眼中,爺爺是個倔強而又古怪的老頭,還有傳聞說他殺過人,都對他敬而遠之,所以爺爺並沒住在村裡,而是遠離村民,住在山上。

然而海蒂那雙天真無邪的眼睛發現了爺爺深藏在內心的柔情,一老一少兩人卸下心防,相依為命。

和爺爺在山上生活的時候,一個名叫彼得的放羊男孩成為了海蒂的朋友,兩人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海蒂和爺爺》:這孩子只有純真和善良,卻是最驚心動魄的力量

可是好景不長,海蒂被迫離開了爺爺和皮特,被姨媽賣到了富家小姐克勞拉(伊莎貝爾·奧特曼 Isabelle Ottmann 飾)家中,做她的玩伴。

克勞拉的雙腿因幼年生病不能行走,個性亦因此而內向怪癖,海蒂的到來替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找回了久違的快樂。

最終,克拉拉離開了法蘭克福的壓抑的豪宅,來到了海蒂的家鄉阿爾卑斯山,在蝴蝶的親吻和綠草的芬芳中,卡拉拉奇蹟般地站了起來。

因為是兒童文學,整體基調都偏向於溫柔而治癒。沒有譁眾取寵,沒有浮躁鬧心。

片中的阿爾卑斯山宛如仙境。

《海蒂和爺爺》:這孩子只有純真和善良,卻是最驚心動魄的力量

青青的草原,野地裡盛開的花,碧藍如洗的天空,波平如鏡的湖水,可愛的山羊群……到了冬季,這一切都籠罩在漫天白雪裡。

看電影時,哪怕隨時暫停,每個都鏡頭美得猶如繪本里的一頁圖畫。

相比而言,小海蒂和卡拉拉在法蘭克福裡的豪宅裡生活時,窗戶緊閉,窗簾也總是放下了遮住陽光。雖然豪宅裡陳設豪華,卻讓人覺得無比壓抑,相比之下,反而是阿爾卑斯山更讓人喜愛。哪怕在阿爾卑斯山上,海蒂和爺爺只有一座小小的、簡樸的木屋。

彼得、克拉拉、海蒂,都是純潔的孩子,尤其是海蒂那善良的內心,淨化了每個人的心靈。

因為海蒂太善良,於是出現在她生活裡的人,沒有一個壞人。

海蒂第一次見到爺爺,發現爺爺並不想收留自己,她沒有哭鬧,而是自己默默地鑽進羊圈,和小羊睡在一起;

《海蒂和爺爺》:這孩子只有純真和善良,卻是最驚心動魄的力量

第二天,海蒂問爺爺“我還睡在羊圈裡嗎?”,爺爺心一軟,嘴裡卻沒好氣地說:“你愛睡哪裡睡哪裡!”

於是海蒂高高興興地搬進了爺爺的小木屋。

海蒂的朋友彼得,要和別的孩子一樣去上學,海蒂很想念他,可海蒂不能去上學,因為她和爺爺住在山上,冬天自己一個人根本沒法下山去學校。她不想給爺爺添麻煩,沒有提任何要求,也沒任何抱怨。

但這些爺爺都知道,第二天就坐了把雪橇,從雪山上滑下來,把海蒂送到了朋友彼得的家。

海蒂看到彼得用鞭子抽打小羊,理由是不懲罰小羊,它們就會打架,打架了產奶就少了。於是海蒂願意每天都把自己一半的食物分給彼得,只要彼得別再打小羊。

海蒂在法蘭克福的豪宅裡生活時,每天都省下一個軟軟的小麵包藏起來,就因為遠在阿爾卑斯山的彼得奶奶,年紀大了,吃不了硬麵包,海蒂想等自己回到阿爾卑斯山的時候,把軟麵包送給彼得的奶奶。儘管之前,海蒂和彼得奶奶只有一面之緣。

海蒂住在法蘭克福時,因為太想家,得了夢遊症,但因為放心不下自己的朋友克拉拉,想陪伴她,海蒂儘管很不快樂,卻還是留了下來。

《海蒂和爺爺》:這孩子只有純真和善良,卻是最驚心動魄的力量

為了海蒂的健康,克拉拉的爸爸決定送海蒂回家。但小公主克拉拉捨不得自己唯一的朋友海蒂,聽說她要走,賭氣不理海蒂了。海蒂沒有生氣,她把自己最喜歡的雄鷹玩具留給了克拉拉。

法蘭克福豪宅裡的女管家,非常討厭海蒂,嫌棄她不識字、不懂規矩、沒有教養……但即便如此,海蒂心裡也完全沒有怨恨,離開時,仍然恭恭敬敬地和女管家告別。

回到阿爾卑斯山,海蒂仍然放心不下自己的朋友克拉拉,即便克拉拉賭氣不理自己了,海蒂也一直堅持寫信安慰她,邀請克拉拉來阿爾卑斯山玩耍。

美如仙境的阿爾卑斯山和純粹善良的海蒂,結合得太美好。以至於我看到海蒂燦爛而靈動的微笑時,會差點忘記她是個父母早逝的女孩;被阿姨收養5年後,又被硬生生拋棄的女孩;被扔到古怪倔強的爺爺家時一開始備受嫌棄的女孩;和爺爺好不容易處出了感情,又被阿姨賣到一個貴族家庭當伴讀的女孩;在貴族家裡,遭到女管家嫌棄、責罵的女孩……

雖然海蒂小小年紀,就遇到了很多足以讓她一生悲慘,自怨自艾的事情,但就像克拉拉的奶奶說的那樣,海蒂把每次際遇,都當成更多的見識,並且勇敢地往前飛去。

《海蒂和爺爺》:這孩子只有純真和善良,卻是最驚心動魄的力量

當海蒂度過這一切,她的人格才能越來越堅實,人生也越來越豐滿。

勇敢地向前飛,看更多的世界,見更多的人,不氣餒,微笑堅持,這或許就是長大成人。

也許我們自己,或我們身邊的人有時會有這樣的體驗:自己不論怎麼努力,卻怎麼也達不到心中預期的目標,彷彿無力抵抗某種“命運的力量”。於是我們不再樂觀,不再堅持,覺得一切努力都是白費,“認命了”!

王菲有句經典的歌詞:

“害怕悲劇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這便是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海蒂和爺爺》:這孩子只有純真和善良,卻是最驚心動魄的力量

塞利格曼在1967做一個經典的實驗。

實驗中把狗被關進籠中,蜂音一響就給予狗難以忍受的電擊,狗被電到肯定很難受,想要逃跑,但在實驗中,一些狗可以逃,另一些狗卻逃不掉。

經過多次重複後,再把所有的狗都放到可以輕易逃脫的環境中。可是,再次響起鈴聲時,只有那些本來就能逃的狗立刻就跑了,那些原本逃不掉的狗,直接爬下來哀嚎,連嘗試逃一下動作都沒有。

這些狗都“習得性無助”了。

因為在一件事情的上失敗,而否認其他所有的嘗試的可能。

《海蒂和爺爺》:這孩子只有純真和善良,卻是最驚心動魄的力量

人都會無助,但習得性無助是指: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有幫助,結果都不會改變。

確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

譬如說,我們出生在怎樣的家庭,天生是否漂亮,會不會遇到意外……

但是習得性無助者,卻傾向把任何失敗都內歸因於自己,覺得這都是我不行、是我的錯,並且延續悲觀的思維定式——現在如此,未來也將繼續如此,問題將會永恆不變。

習得性無助不知抹殺了多少人才,試想,你覺得自己不論怎麼做,人生也就這樣,不會得到改善,那你還能積極改變嗎?

幸運的是,塞利格曼也在實驗中發現,有1/3的實驗對象,是不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狀態的。當環境一旦改變,他們也會立刻改變,找到脫離困境的方法。

他們的“免疫力”從何而來?

其中一個關鍵是:是否曾經克服過挫折。

如果曾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戰爭過困境,那麼,之後即便身處不可控的環境中,也不容易出現習得性無助。

這種“成功克服過挫折”的經驗,發生得越早越好。一個小孩子在童年期戰勝挫折的經驗,對成年後對抗不可控的挑戰有極大的幫助。

可見,從小引導孩子應對挫折的方法,對孩子的人生影響有多重要。

馬丁.塞利格曼說:

“心理學在過去20年最顯著的發現就是:人們是可以選擇他們要的思考方式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說:

“這個人很樂觀,那個人很悲觀”。

或是在勸慰一些因遭受挫折而心情低落的朋友時說:

“樂觀些!”

樂觀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積極性思考,也不是對自己說肯定的話,而是我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所用的“非負面思考”(non-negative thinking)的方式,也就是改變具有摧毀力量的自我想法。

一個人是樂觀還是悲觀取決於他怎樣解釋(interpret) 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之事。

通過學習一系列認知的方法和技巧,悲觀者可以轉變為樂觀者,樂觀這件事,其實很靠譜。

如果你想生活得幸福些,或是更加從容地應對生活中挫折,或是瞭解積極心理學,那麼推薦讀一讀這本書:《活出最樂觀的自己》,作者:馬丁.塞利格曼。

《海蒂和爺爺》:這孩子只有純真和善良,卻是最驚心動魄的力量

希望你也可以像在阿爾卑斯山裡追逐雄鷹的海蒂那樣:

別人都以為我命運多舛,我卻把這一切際遇當成見識,我的經歷比別人更多,我看到的世界比別人更廣,我仍有發自內心的、純淨而靈動的微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