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唐詩(三)·《滕王閣》·王勃

古詩 王勃 李元嬰 滕王閣序 夜瞳 2017-03-26

滕王閣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每日唐詩(三)·《滕王閣》·王勃

[註釋]

滕王閣: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之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江:指贛江。渚(zhǔ):江中小洲。

佩玉鳴鸞(luán):身上佩戴的玉飾、響鈴。

畫棟:有彩繪的棟樑樓閣。南浦(pǔ):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於地名)。

西山:南昌名勝,一名南昌山、厭原山、洪崖山。

日悠悠:每日無拘無束地遊蕩。

物換星移:形容時代的變遷、萬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李元嬰。

檻(jiàn):欄杆。

[譯文]

巍峨高聳的滕王閣俯臨著江心的沙洲,佩玉、鸞鈴鳴響的華麗歌舞早已停止。早晨,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傍晚,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悠閒的彩雲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著時光易逝,人事變遷,不知已經度過幾個春秋。昔日遊賞於高閣中的滕王如今無處可覓,只有那欄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遠方奔流。

[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即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並稱“初唐四傑”。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時“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見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偏於描寫個人生活,也有少數抒發政治感慨、隱寓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但有些詩篇流於華豔。其散文《滕王閣序》頗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創作背景]

滕王閣為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為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邊新建西章江門上,俯視遠望,視野均極開闊。李元嬰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詩人王勃遠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都督閻伯輿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鍊、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

[賞析]

全詩開門見山,用質樸蒼老的筆法,點出了滕王閣的地勢。下文的“南浦”、“西山”、“閒雲”、“潭影”和“檻外長江”都從第一句“高閣臨江渚”生髮出來。當年建閣的滕王已經死去,一個“罷”字,將往昔整日笙歌、終宵曼舞的豪奢一掃而去。“朝”“暮”二字,將過去珠輝璧映的歲月不露聲色的捲去,自然引出“閒雲悠悠”、“物換星移”的感慨。末一句與首句遙相呼應,將物是人非的惆悵表露無遺,一個“空”字,使人產生“逝者如斯夫”之感,餘味回裹全詩。

這首詩一共只有五十六個字,其中屬於空間的有閣、江、棟、簾、雲、雨、山、浦、潭影;屬於時間的有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今何在,這些詞融混在一起,毫無疊床架屋的感覺。主要的原因,是它們都環繞著一箇中心——滕王閣,而各自發揮其眾星拱月的作用。


【每日一樂】

老師:“這位同學,你來解釋一下‘逝者如斯夫,晝夜不捨’是什麼意思?”學生:“死去的那人好像是我的丈夫,早上和晚上看,都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