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詩,學會勤儉節約

古詩 宋朝 白居易 三農 巧媽愛美麗 2017-03-25

讀古詩,學會勤儉節約

現在家裡的小孩子,一個個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基本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的祖輩,他們經歷了近代中國炮火的洗滌,深知今日安穩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的父輩,他們大多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春風,艱苦奮鬥換來今天的安逸的晚年。他們是節儉習慣了,極少鋪張浪費。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我們在努力創造條件,儘量讓他們衣食無憂,但也不能忘記告訴我們的孩子們,其實還有很多國家的兒童吃不飽飯,更別說上學了,必須以勤儉節約與為美,以鋪張浪費為恥。我們餐桌吃的每一粒飯,都凝聚了農民伯伯的汗水;我們身上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有凝聚著紡織工人辛苦工作;我們每開一公里車,都是鑽井工人在野外勞作換來……

古詩中,就有不少反映勞動人民疾苦,倡導我們要節約,珍惜勞動成果的詩句。飯後的時間,我們可以跟孩子們一起背背這些詩句,從愛惜糧食開始。

《憫農》一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尤餓死。

《憫農》二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江上漁者》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裡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

讀古詩,學會勤儉節約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君子以儉德闢難。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農家,心中感到十分苦悶而孤單。農家秋來的勞作更加蒙忙,鄰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房主荀媼給我端來菰米飯,盛滿像月光一樣皎潔的素盤。這不禁使我慚愧地想起了接濟韓信的漂母,一再辭謝而不敢進餐。

《觀刈麥》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農家很少有空閒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 夜裡颳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 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酒漿, 相互跟隨給在田裡勞動的人送去,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 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燻蒸,脊樑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精疲力竭彷彿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 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著孩兒在割麥者旁邊, 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穗,左臂上懸掛著一個破筐。 聽她望著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因為繳租納稅,家裡的田地都已賣光,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飢腸。現在我有什麼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餘糧。想到這些內心感到慚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讀古詩,學會勤儉節約

《太平樂詞二首》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

聖念長如此,何憂不太平?

湛露浮堯酒,薰風起舜舞。

願同堯舜意,所樂在人和。

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豐收之年仍然不忘節約(儲備)糧食,太平時期要重視防範避免戰爭。

《詠史》

作者: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於勤儉,衰敗起於奢華。

為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麼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

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里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的猛蛇。

有幾人曾經親耳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天長地久,只有在蒼梧對著翠綠的華蓋哭泣份兒。

《蠶婦》

朝代:宋代 作者: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一個住在鄉下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市裡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溼了。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讀古詩,學會勤儉節約

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飯療飢。

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

——南宋·朱熹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務維艱。

——朱柏廬《朱子家訓》

讀古詩,學會勤儉節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