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上故園情

古詩 黃鶴樓 崔顥 李白 花落五峰 花落五峰 2017-09-02

黃鶴樓上故園情

我更喜歡的還你是的文化氣息,在你的身上演了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把酒言歡的朋友,政治失意、南遷至此的官員,在一曲芳華里訴說寂寞的悲傷和探問離別的歸期,問歸期,卻無期。

崔顥年少時愛喝酒賭博,一擲千金,過著公子哥般的生活,選擇妻子以貌美為標準,稍不合意,就棄妻而去。後來折節讀書,考取了進士功名,崔顥寫《黃鶴樓》時,已人到中年,或許對年輕時的行為的懺悔和反思吧!

崔顥的《黃鶴樓》不是第一個寫你,更不是最後一個寫你,但卻是我認為目前為止寫你寫得最好的一篇文章。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點名了你和黃鶴的關係,把歷史的悠遠揉進現實的敘述當中,“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黃鶴樓上故園情

崔顥的這首詩被譽為唐詩七律壓軸之作,從鶴說起,到鶴去樓空,懷古傷今,身世悲涼的滄桑之感在看似無關的敘事中不斷推進,漢水之北的楊柳青絲,芳草天涯處淡淡的血腥,壓抑在詩人的胸口,最終變成了一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哀嘆。不敢聲張的詩人看著天邊長江水一絲一絲吞沒的光亮,心裡徹底跌入了思鄉的深淵。

或許是家鄉門前的一棵小樹,或許是村子前的潺潺小河,或許是飄過的一朵家鄉的雲,或許並不美貌卻溫柔賢惠的妻子。家鄉的一切,一切的來自家鄉的溫暖思緒,從心田升起,淡如煙,溫如玉,輕輕湧動著哀愁蔓延成了隨風而動江波。

“停船暫借問,或許是同鄉”,崔顥登上了黃鶴樓,黃鶴樓因為崔顥的駐足,而變成了人們心中精神家園的故鄉。登樓望遠,又有多少文人在崔顥之後,也登上了黃鶴樓,流動和你一樣的哀愁,看著遠去的孤帆,思量別後的酒醒難眠、曉風殘月。

不知道是你成就了崔顥這個浪子詩人,還是這個浪子詩人成就你。

這個年少不更事、幾換其妻,而最終折節讀書考取功名的回頭浪子的詩反覆吟唱,唱響了中國遊子文化的核。在中國的文化中,包括《詩經》在內,都貫穿著一條遊子文化的主線,遊子文化的延伸便是與家相連的國運盛衰。

遊子文化的核就是天、地、水、人、樓渾融一體鄉關之思,登上黃鶴樓的崔顥建立了一種後人永遠無法企及,更是無法超越的遊子文化範本。李白登樓大呼:“崔顥已經寫了這麼好的《黃鶴樓》,我該怎麼辦?”詩興大發的李白,忍痛擱筆。

中國遊子文化的開端最好的我認為應該是《詩經》中:“昔我往者,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有人評價說,是樂景寫哀請,倍增其哀。

黃鶴樓上故園情

遊子文化的發展經歷了漢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風骨,到了唐朝,中國文人一直在楊柳、殘月等有限的意象中打轉,直到崔顥,才徹底改變這種現狀,在黃鶴樓上構築了天、地、水、人、樓渾融一體的精神家園。多次登樓的李白,忍不住技癢,終於還是寫了幾首詩,《如送孟浩然之廣陵》裡,也是借用了天、地、水、人、樓渾融一體的境界。

後來李白也仿照《黃鶴樓》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以李白之才是不屑於模仿同時代詩人的作品,他自己的作品也是如出水芙蓉,渾然天成。可是崔顥的《黃鶴樓》寫得太好,天才詩人也不得不兩次模仿,李白也常以此為恨。

只有“秋思之祖”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鄉關之思裡,添上了昏鴉、瘦馬,首次在詩的意象上超越了崔顥構建範本。

應該說,是你成就了崔顥,而崔顥的《黃鶴樓》詩讓你更加聲名遠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