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孔子

國學 孔子 論語 顏徵在 聖人故里話古今 聖人故里話古今 2017-09-30

名揚中外的“三孔”,“萬世師表”、“大成至聖文宣王”的封號,標準美化的“先師行教像”,門生整理而成流傳千古的《論語》,給孔子罩上了一層神祕的光環。下面,請隨著我的描述,給您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

真實的孔子

孔子像

●孔子一降生便歷經苦難

孔子的父親叫叔粱紇,魯國昌平鄉人,為陬邑之宰,職位應該相當於現在的鎮長。叔梁紇先娶施氏,生九女無男,後納妾生子孟皮,因孟皮足疾不能繼位,於是晚年求婚於顏家,迎娶顏家三閨女顏徵在。

真實的孔子

孔子聖蹟圖(尼山致祈)

顏徵在懷孕時,叔梁紇盼子心切,夫婦倆天天去尼山祈禱蒼天、山神保佑生子。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午時,夫婦倆在尼山上祈禱時,突然空中出現一麒麟,緩緩而下,口銜玉帛。夫婦倆呆呆地看著,麒麟吐掉玉帛,帛徐徐降下,正落在叔梁紇手中,麒麟則入雲而去。叔梁紇定神一看,玉帛上寫著:“奎星下凡,振興於周”。他朝天上看去,烏雲密佈,二龍盤旋於雲霄。雲間有一仙翁說道:“天感生聖人,故降以和樂。”頓時天空響起了動人的音樂聲。此時顏徵在感到一陣腹疼,嬰兒降生了,此時天也晴了。可此地雜草叢生,荊棘刺人,顏母隨口說:“要是棗針尖朝下多好啊。”再定眼看時,棗針尖居然真的全朝下了。夫婦倆看看嬰兒是男孩,但長相奇醜,形似怪物。於是叔梁紇把孩子丟在這裡,架著顏徵在回家了。從此,孔子出生地的野草染成紅色,棗針尖朝下長,至今如此。

真實的孔子

尼山孔子石

八月的午時,天氣仍然很熱,剛生下的嬰兒(孔子)躺在草地上熱得直喘粗氣。天空盤旋的老鷹看見了,落在孩子身邊的一棵柏樹杈上,展開翅膀不停地給孩子扇風。黃昏時,從山上下來一隻母老虎,把孩子銜進山洞(即今夫子洞,又名坤靈洞),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日夜為他哺乳。

真實的孔子

尼山夫子洞

一天早上,一位老者上山打柴。老虎看見老者後,上前叼住他的衣服,這可把老者嚇壞了,以為老虎這回肯定要把自己吃了,連忙向老虎作揖,肯求老虎放過自己。老虎叼著老者的衣服往山洞這邊走,沒有絲毫傷害他的意思。來到山洞,老者看到一個孩子,就明白了老虎的意思,於是,連忙抱起孩子往山下走去。下山的時候,老者看到,老虎還向自己點頭致謝呢。這也就是至今流傳的“龍生虎養鷹打扇”民間傳說的由來。

真實的孔子

扳倒井

自從叔梁紇把孩子扔掉後,顏徵在日夜思念兒子,就揹著丈夫上山尋找,正巧遇到上山打柴的老者把孩子抱下山來,顏徵在非常感激老者。她看到孩子後,心裡非常高興,連忙急著往家趕。走到村頭的時候熱得大汗淋漓,累得氣喘吁吁;看看懷中的孩子,也是熱得渾身汗水。這時,忽見路旁一眼水井,旁有垂柳相立,顏徵在把孩子放在樹蔭下,伸手去撩水,但井深,怎麼也撩不到水,便自言自語地說:“井神啊,你傾斜一點多好呀!”哪知她話音剛落,水井竟隨著她手扶之勢,真的慢慢傾斜起來,接著一股股清涼的井水溢出井口。顏母居住的村莊至今仍叫“顏母莊”,此村西北二里許有一井,井壁傾斜,至今人們仍稱為“扳倒井”。

真實的孔子

顏母祠

●孔子的體貌異於常人

真實的孔子

南宋繪畫大師馬遠所作孔子像

關於孔子的相貌,《史記》上記載說他“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

傳說孔子出生時,長相醜陋,頭頂似反盂,中低而四周高,且雙眼露眸,兩耳露輪,鼻露孔,嘴露齒,故稱“七露”。所以其父叔梁紇認為是生了個怪物,當時就把孔子遺棄在野地裡。

孔子因頭骨四周高而中間低,所以取名“丘”,因排行第二(老大孟皮),出生於尼山,所以取字“仲尼”。尼山原名“尼丘山”,因避聖人名諱,至今名叫“尼山”。

孔子的體貌,結合史書上的記載及民間的傳說,應該是比較清晰。一、頭部:凹頂,突額;眼睛大而有神,深蘊高遠之志;耳輪大而後翻;暴牙,長嘴;面黑,貌惡。二、身材:個高,背駝;長上,短下;粗壯有力,如同莽漢武夫。

●孔子並不是一介文弱書生

真實的孔子

孔子畫像

鮮為人知的是孔子繼承了父親叔梁紇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過人,遠非後世某些人認為的文弱書生的形象。並且,孔子酒量超凡,據說從來沒有喝醉過。但孔子從不以武勇和酒量等為豪。

《呂氏春秋》其《慎大覽·慎大》記:“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說孔子的力氣大得能舉起國都城門的門閂,但孔子為人重德不重力,不願以力大顯耀自己。

《論語•鄉黨》第6節專門介紹孔子的飲食包括飲酒。其中說:“唯酒無量,不及亂。”能夠“不及亂”,說明孔子的酒量相當大。但再大也有限度,孔子能夠把握住度,這才是關鍵。

孔子文武雙全,智慧過人,所以小他9歲、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的子路心悅誠服地跟隨孔子,成為孔子得意門生。

●孔子一生仕途蹉跎

孔子終生熱衷於從事政治,有自己的政治見解,但最高統治者對於他始終是採取一種若即若離、敬而遠之的態度。他真正參與政治的時間只有四年多, 在這四年多的時間裡,他幹了不少事,職務提升也很快。但終究因為與當權者政見不同而分道揚鑣了。此時他已50多歲,迫於形勢,他離開了魯國,開始了被後人稱之為周遊列國的政治遊說,14年中,東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險,險些喪命。後雖被魯國迎回,但魯終不用孔子。

真實的孔子

孔子聖蹟圖(退修詩書)

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 諸種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也常發表一些見解,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魯昭公二十年,齊景公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 孔子由此結 識了齊景公。魯昭公25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準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大夫晏嬰阻止。魯昭公27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後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倉皇逃回魯國。

真實的孔子

孔子聖蹟圖(禮墮三都)

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稱為“陪臣執國政”,因此孔子雖有過兩次從政機會,卻都放棄了,直到魯定公9年被任命為中都宰,此時孔子已51歲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不久又升為大司寇,攝相事,魯國大治。魯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採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後來墮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孔子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魯定公13年,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桓氏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這一年,孔子55歲。

真實的孔子

孔子與眾弟子在周遊列國途中(電視劇《孔子》劇照)

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國,衛靈公開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準發給 孔子俸粟6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孔子在衛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靈公面前進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於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陳國。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後,孔子又返回了衛國,衛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後孔子幾次離開衛國,又幾次回到衛國,這一方面是由於衛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 是孔子離開衛國後,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

真實的孔子

孔子聖蹟圖(在陳絕糧)

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三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人聽說孔子到了陳、蔡交界處,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們知道孔子對他們的所做所為有意見,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對他們不利,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國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孔子64歲時又回到衛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魯哀公16年,孔子73歲,患病,不愈而卒。

●孔子在世時家境並不富裕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活了73歲。這在當時,算是長壽之人。

真實的孔子

孔子故宅門

孔子三歲時,父親叔梁紇病逝,孔家成為叔梁紇妻子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的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徵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徵在卒。孔子19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青少年時期的孔子由於家境不好,自己的地位低賤,孔子不得不去從事一些被別人看不起的工作。他操持家務,為別人的紅白喜事當吹鼓手,還為貴族家裡管理過牧群和倉庫。

●孔子身後興榮事

“先聖之沒也,弟子葬於魯城北泗上。既葬,後世子孫即所居之堂為廟,世世祀之,然塋不過百畝,封不過三版,祠宇不過三間。”(《闕里文獻考》)自漢以後,歷代統治者對孔林修建15次,擴充林地3次成今狀,林垣7.25公里,佔地3000多畝。

孔子死後第二年(前478年),魯哀公將其住宅三間改建為廟,歲時奉祀,內藏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書、車。清雍正二年(1724年)孔廟因毀於雷火重修,歷時6年形成目前如此規模宏大的建築群。

真實的孔子

孔府大門門匾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過魯,以太牢(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社稷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祀孔子,封孔子9代孫孔騰為“奉祀君”。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將孔子46代孫改封為“衍聖公”,世代相襲。宋代開始擴建孔府,明朱元璋下詔令,“衍聖公”有權設置官署。清代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較大規模的重修,從而達到現在的規模。

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學術思想日益光大。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見孔子思想的偉大。

(曲阜土著寫於2013年10月11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