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述疑》以什麼樣的心學習論語?

國學 論語 源義經 儒家 誠敬學修苑 2017-05-15

《論語述疑》以什麼樣的心學習論語?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解不善,學之偏。偏之過,心不端。
心既端,勤力學。惑未解,乏思辨。
既思辨,當有得。得勤修,如所願。

【01】去聖懸遠,其義多歧。今有舞臺娛樂試驗,語傳三人,其義已偏,語傳七人,其義已失。古文言由於載體匱乏,多言簡意賅。況經兩千多年,已歷百代乎?今注者釋者解者譯者如暗夜繁星,各稱其是,自是非他,令學者莫知所遵。古文者,文廋義豐,究其根本,皆由道生。

【02】學習古文,註釋不可不看,解譯不可不參。然則,若無自思自悟,雖曉其義,也無大得大用。論語者,集孔子及其弟子以及賢人之言,分列成章。當今解讀論語者,多有以批判精神自上而下地審視論語,更有甚者極盡蔑視歪曲之能事。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其心智不同,所解論語也不同。上上人得上上智,下下人得下下智,不得言其錯也,其心若此矣。如天人甘露,餓鬼視為膿血也;人之糞便,蛆蠅以為美味也。因此,我們學習論語,以聖人之心而學當得聖人之心,以君子之心而學當得君子之心,以小人之心而學當得小人之心,惟其所欲各有所得。

【03】文死義活,不得言其文是也非也。其是非也,皆出於學者自心矣。因此,我們學習論語,先當發清淨心,發聖賢心,所得方有所值。佛家有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即使再權威的人,粉絲再多的人所言不法,亦不應依學。所言不法者,是偏離聖道也。言辭華美,雄辯高論,再好聽,若失其義,亦不應依學。失其義者,謂迷其言也,不能覺了,處惑而不知也。智者智慧,識者知識。了義不了義,是究竟不究竟也。粗說如是,儒家多不深究也。

【04】佛家於法,有聞思修也。聞即學也,思則有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悟有所得,當勤修之。對於論語,某無傳承,無曉真義。看了很多解釋翻譯,因不滿其意,是以自己胡亂猜想。既述成言,或違真義,若有錯失,頓首懺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