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國學 易經 伏羲 大禹 DNA影音 2017-04-22

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3、《易經》背後的故事

有些人認為,《易經》只是占卜bu用的書。

但越來越的人認為,《易經》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它的內容及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養生、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武術等諸多領域。

被儒家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是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而且我們知道 ,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就已經傳到西方,並對西方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對於這樣一部經典,我們有必要探究它的淵源。

據《史記》記載,易經的成書過程,是 “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伏羲純厚,作易八卦。”上古

《史記.周本紀》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並作卦辭。中古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為易作“十翼”。下古

然後,《易》廣傳天下。

但傳說中《易經》的成書歷程要複雜的多。

4、伏羲降世

伏羲是傳說中三皇之一,三皇傳說有多種,辭海收錄六種。

民間傳說:盤古、女媧、伏羲。

而《尚書大傳》、《白虎通義》說:燧人、伏羲、神農 。

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史前百科全書《山海經》說,有個叫雷澤的地方,“有雷神,龍身而人頭”,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到雷澤去遊玩,偶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腦袋,取名為伏羲。又稱為宓mi羲、庖犧、包犧、犧皇、皇羲及太昊hao等。《史記》中稱伏犧。

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這不僅僅是個傳說。

今甘肅天水市,位於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龍城天水”之稱,是中國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考古發現也證明大約在6000多年以前,在甘肅、陝西的渭河流域及黃河流域確實有個華胥國。

華胥氏還生了一個長著蛇的身體,人的腦袋的女兒叫女媧。

就是那個煉石補天,捏土造人的女媧。也叫媧皇。

女媧補天是築黃河大壩。有李白的《將進酒》為證,這首詩很長,

第一句便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最後一句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賈寶玉就是女媧拋棄沒用的那塊頑石。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第一回: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一日,正當感嘆悲傷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異,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

於是石頭和這一僧一道有了一場談話,最後達成共識,帶去人間。可一塊大石,怎麼辦,於是,那僧便念動咒語,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小巧美玉。那僧託於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還只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

於是一個蠢物,一塊墊腳的頑石,就變成了“通靈寶玉”。

5、伏羲和女媧的時代

伏羲和女媧長大後,做了夫妻。傳說女媧生了許多孩子。

有一個女兒叫宓mi妃。即洛水女神。.曹植《洛神賦》 。

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有個兒子叫少典。傳說是炎帝和黃帝的父親。據山海經記載,

少典之妻女登(妊姒之居在今陝西鳳翔)到山上採果子,遇龍而孕,生炎帝。

少典之妻附寶(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見一道電光環繞著北斗星,感應而孕。生黃帝。

據此,我們判斷,伏羲和女媧所處時代的社會形態是母系氏族社會。

婚姻形式是群婚制的低級階段,血緣群婚。即族內婚。

即同一輩分男女互為夫妻的集團婚姻形式。互相之間即是兄弟姐妹,又是夫妻。

但已排除了不同輩分之間的兩性關係;是人類婚姻史上產生的第一個禁忌。

同時,因為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和人類對婚姻與生命的認識的提高,

族內婚正在向族外婚過度。群婚正在向對偶婚過度。

到少典時代,進入群婚的高級階段 ,亞血緣群婚。即族外婚。

即一個氏族的一群姐妹和另一個氏族一群兄弟互為夫妻。

它仍是同輩分男女之間的集團婚,但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間的兩性關係,先是排除了同胞兄弟姐妹,後來又逐步排除了血緣關係較遠的兄弟姐妹之間的通婚。即一群姐妹有著她們的共同的丈夫,但她們的兄弟除外;

一群兄弟有著他們的共同的妻子,但他們的姐妹除外。

是人類婚姻史上產生的第二個禁忌。

相傳,這種婚姻制度是女媧提出的。

少典之妻,就是在女媧主持下,從外族娶來的。

所以, 女媧也被稱為婚姻之神。

6、伏羲其人

《山海經》說,伏羲智慧過人,他教民結網漁獵、馴養家畜、烹飪食物; 他發明陶壎、琴瑟等樂器; 他創造文字、曆法、任命官員管理國家等; 還和女媧一起制定了婚姻制度。

他還教人認識東南西北。(在伏羲和女媧的的領導下,部落里人越來越多,就選出身體健康會漁獵的,派到東南西北去漁獵,人不知東西南北,伏羲說:“日頭出東落西”“南熱北冷”)

伏羲對大自然非常關注,經常仰觀天文,俯瞰地理。一天他正在(今洛陽附近)黃河邊上苦思,河水忽然大漲,波浪滔天,水中有一巨獸,似龍非龍,似馬非馬,浪裡飛騰,背上圖案,很是奇妙,於是就畫了下來,剛剛記下,龍馬就不見了。

後來伏羲就依此,畫八卦,建甲歷,定時辰,治理國家。

因圖是在河中發現的,故稱“河圖”。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

7河圖與伏羲八卦

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這是河圖。有10個數字。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

所以古人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而生之。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陰陽五行學說, 一年十二個個月,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甲歷(即六十花甲子紀年法),也叫干支歷。都由此而來。

8、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故事廣為流傳,大禹治水的遺蹟遍佈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

甚至遠在西南的四川和東南的安徽。但很少有人談起大禹和《易經》的關係。

《山海經》說:洪水滔天,吞噬人命。舜shun帝命大禹的父親,鯀gun治水。

鯀竊取天帝的息壤來堵洪水,還擅自將神廟裡的青銅禮器鑄成治水工具,犯下彌天大罪,舜帝令人殺鯀於羽山之野。又命禹治水。

大禹是黃帝的玄孫。 黃帝是伏羲的孫子。相傳大禹治水時,已經是神仙的伏羲,親授他八卦。並化身為龍,用龍尾幫大禹劈開龍門山。

後來,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見”洛書”縱橫六線及兩條對角線上三數之和都為15,既均衡對稱,又深奧有趣,在奇偶數的交替變化之中,好像有一種旋轉運動之妙,大禹受到啟示,依"洛書"和“伏羲八卦”,做九宮圖。又在八卦的基礎上,兩兩重疊,演為六十四卦。並依此治水。

他發明了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劈開伊闕、軒轅山、積石山、青銅峽等九座大山,疏導了九條大河,使河水暢通無阻。消除了水患。舜封禹為夏后氏。

9、洛圖與大禹六十四卦

大禹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終於治水成功。 於是依九數,劃定天下為九州。並制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形成了“眾河朝宗於大海,萬方朝宗於天子”的局面。

大禹也因此大得民心,繼堯、舜之後,成為上古帝王。

然後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啟,建立夏朝。

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山海經》說,伏羲氏得《河圖》,夏后氏因之曰《連山》 。

《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

則,取法、效法。

我們小時候玩的九宮圖,就是洛書演變而來。但小時候僅僅當成數字遊戲了。

九宮之義,法以靈龜,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lv一,

五居中央。後來才知道,九宮圖裡,內容豐富,奧妙無窮。

下面有一個和教科書大相徑庭的傳說

堯在位時,因舜治水有功,將兩位女兒娥皇女英嫁於舜。可後來,舜囚禁了堯,還不讓其子丹朱與堯見面,舜自己做了天子。

舜shun帝命大禹的父親,鯀gun治水。鯀因而控制了舜(虞)的人力物力,舜怕鯀奪位。按個罪名就殺了。

後來大水更加嚴重,舜不得已啟用治水世家的禹,禹便利用治水機會,掌控了舜的人財物各項大權,三過家門而不入,是防舜帝殺他。時機成熟。大禹誅殺防風氏以立威,使得各部族俯身聽命,軟禁了舜的兒子商均,授意天下諸侯請命,禪得天子位。然後流放了舜帝。舜帝死於蒼梧之野,死後,只有娥皇、女英哭於他的靈前。

10、周朝時三易並存

根據《周禮》記載, “太卜bu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並說 《連山》藏於蘭臺,《歸藏》藏於太卜。

可見,周朝時《易經》有三種本子,

一名曰《連山》 (作者夏禹---夏的開創者) ,

二名稱《歸藏》 (作者商湯---商的開創者),

三名為《周易》(作者姬昌---周朝奠基者) 。合稱三易。

相傳《連山易》有近萬言。《歸藏易》有四千多言。《周易》有近七千言。

還有種傳說,伏羲氏創造了先天易(先天八卦),

神農氏(炎帝,姓姜)因之,創造成了連山易(連山八卦),夏朝繼承了。

軒轅氏(黃帝,姓姬)因之,創造了歸藏易(歸藏八卦),商朝繼承了。

小時候常聽老輩講,可沒見過,也不懂,只當是神話故事。

上大學時,我曾經尋找過,也沒找到。但現在看來,不僅僅是神話。

在2009年12月,貴州商報,曾經報道了一則消息。獨山縣78歲老人謝朝海,向貴州省民族圖書館,捐贈了一本家族中留傳7代的,水族奇書《連山易》。

在1993年3月,湖北江陵縣王家臺15號秦墓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就有《歸藏易》。

而《周易》,現在大家隨便都買的到。

11、三易之變

《連山易》

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上古時代,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洪水氾濫,常害人命,人只能逃往高山,所以視“山”為偉大之物、為佑護之神。

而且大禹的兒子啟,得以承繼王位,建立夏朝,完全是藉助於他的父親禹。禹是靠治水起家的,而山在治水中的作用非常的大。

所以,《連山》以“艮”為第一卦。 艮為山、為止,為少男———

序卦傳“物不可以終動,止之。”

《歸藏易》

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洪水退去,留下大片肥沃的土地,加上大禹治水以後,人們也掌握了一定的治理洪水的方法。古人類從漁獵時代進入農耕時代,大地變成人們心中最重要的神。人類的文化,都以大地為主。萬物皆生於地,最終又歸藏於地。所以商朝的易經為《歸藏易》 。

《歸藏》以 “坤”為第一卦。 坤為地、為陰、為母———

彖tuan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農耕文明的發展,讓古人類不僅認識到地的重要性,也認識到天的重要性,對天地人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對神祕的天空,充滿了遐想。

所以《周易》以 “乾”為第一卦。“坤”為第二卦。乾為天、為陽、為父———

序卦傳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表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

12“文王拘而演周易”

文王即姬昌,商紂時,被封為西伯侯。其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尊封為周文王。

周人的祖先是棄,即后稷。是黃帝玄孫。

周人創造了“華夏”一詞,自稱華夏族。建國於岐山之下,稱西岐。

傳到姬昌,是后稷的14代孫。所以姬昌是黃帝的18代孫。傳說姬昌是一代仁君。

對內奉行德治,實行仁政,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採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劃分田地,讓農民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稅。讓農民有所積蓄,以刺激生產。商人往來不收關稅。

對外招賢納士,廣羅人才。許多外部落的人才投奔而來,他都以禮相待,

予以任用。

而姬昌自己生活勤儉,穿普通人衣服,還到田間勞動。

因此,西岐日漸強大。這引起商紂王朝的不安。

於是,紂王將姬昌囚於羑you裡(今河南湯陰縣)。

《史記.周本紀》記載,“其囚羑里,蓋益 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

所以後人大都認為,姬昌是六十四卦的發明者。

但如上所述,六十四卦在夏朝和商朝時,已經存在於《連山》《歸藏》之中。

姬昌在獄中,只是改變了六十四卦中,某些卦的名稱,並重新排列順序。重畫八卦圖。

13、文王八卦

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姬昌所畫的八卦 ,被稱為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

以乾為第一卦,坤為第二卦。《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

文王將新的六十四卦體系命名為《易》。日月為易,象徵陰陽。

《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奠定了《周易》的基礎。

有詩《童子問易》雲:龜長筮shi短道益損,象數和於羑you裡困?

日月順行貞寒暑,地天翻覆定乾坤!

山海經裡的地圖天上地下天南地北

不周山,即今崑崙山,天傾西北 地陷東南

14、周公旦

周公,即姬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

文功武略,都在武王之上。

史學界有個說法:文王奠基、武王定鼎、周公主政。

周公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人,稱其為“元聖”,尊為儒學奠基人。

《論語》中有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周公不但文武兼備,多才多藝,還有大賢大德。

一是輔助武王得天下,二是代理成王治天下,三是參與了制定周禮,

四是從無野心。

相傳文王死後,武王即位,周公是最得力的助手。

武王在商郊牧野誓師,誓詞就是<尚書>中的<牧誓>。是周公所作。

紂王死後, 如何處置殷商奴隸主和上層貴族,武王一時拿不定主意。

他首先問太公望——姜尚。太公說:“我聽說過,愛屋及烏。如果相反,人不值一愛,那麼村落裡的籬笆、圍牆也不必保留。”意思是統統殺掉。周武王不同意。

又問召公。召公說:“有罪的殺,沒罪的留下。”武王說:“不行。

再問周公,周公說:“讓他們安居原處,耕種原來的土地。爭取當中有影響有仁德的人。”深得武王讚許。

15、周公作爻辭

周朝建立不久,周武王因病去世,臨終將兒子成王託孤給周公旦。

成王年幼,國家未穩。周公和召公一起執掌朝政。

他們制度周禮,平定內亂,消滅外敵,周朝逐漸穩定繁榮起來。

《詩經•小雅•北山》贊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在周公文治武功盛極一時的時代,並非虛構。這段歷史,史稱“周召共和”。

據《荀子.儒效》記載,周公還大行分封制,“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有三。”

成王成年後,周公變完美隱退。著書立說。成就爻辭(對六十四卦每一爻的解釋)。

如,第一卦乾,文王只說,“乾元亨利貞” 。

周公說,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

周公承襲姬昌的《易》之名而流傳後世,此《易》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周易》。

16、孔子作“十翼”

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2):《易經》背後的故事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 說孔子晚年喜歡上了《易經》,並且到了愛不釋手的程度。為讀《易》而多次翻斷了牛皮帶子編的竹簡。(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

說孔子為易作“十翼”。然後,《易》廣傳天下。

長沙馬王堆墓穴中發現的“帛書”裡,也有不少記載,間接證明,孔子是《易傳》的作者。

《十翼》即《易傳》,是對《易經》的註釋,共有十篇,包括:

一、彖上傳(《周易》每卦有“象辭”,《彖傳》就是解釋“彖辭”的話),

二、彖下傳,“彖”(音tuàn):斷,斷定一卦之義。三、象上傳(又稱“大象”),

四、象下傳(又稱“小象”),五、繫辭上傳,六、繫辭下傳,

七、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二卦經文的言語),八、序卦傳,九、說卦傳, 十、雜卦傳。

《十翼》的意思是為易插上十個翅膀。

也有人認為, “十翼”的作者不全是孔子,《彖》、《象》、《文言》應該出自孔子之手。其餘的應該是孔子的學生所作。因為《系》和《說卦》中,出現了大量的“子曰”。

北宋歐陽修就認為《易傳》十種之間有互相牴觸之處,並非孔子一人所作。

康有為也認為《易傳》並非出自孔子一人之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