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用周易指南—易傳》——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是在講述八卦如何變成64卦的嗎

國學 易經 孔子 周文王 易經與道德經關係解讀 2017-08-03

作者:楊本樞

2.《實用周易指南—易傳》——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是在講述八卦如何變成64卦的嗎

導讀:

《繫辭》是孔子等諸多名家學習《易經》的心得體會,用現在的語言表述,就是一篇以《易經》為研究對象的論文,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那可是一篇理論水平極高的學術論文。

解讀《繫辭》之前,必須要明白幾個概念,這些概念搞清楚了,《繫辭》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要區別的概念是《易》《周易》和《易經》。現在的書籍、文章對於《易》的叫法可謂是五花八門,有叫《周易》,有叫《易經》,有叫《易》,這些概念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咱們還要從伏羲氏畫八卦說起。

伏羲氏生活在新舊石器交替的時代,距今大約一萬年左右,具體時間誰也說不清楚,這些都是估算、推測的時間,作為現代人,也不需要詳細瞭解到明確的年、月、日,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伏羲氏時期,人們對於打雷下雨,狂風冰雹等自然現象是迷惑不解的,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可怕的現象,總認為是一股神祕的力量在懲罰人們,確切地說,他們認為是妖魔鬼怪類的可怕物體在作怪。伏羲氏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他不相信電閃雷鳴是妖魔鬼怪,因為這些現象的出現不是偶爾為之,是一種經常出現的現象。他就在這些現象出現的時候認真地觀察,希望能夠發現什麼,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久地觀察之後,伏羲氏終於發現這些現象有一定的規律,比如,打雷之前會是什麼樣,颳風之前會是什麼樣,下雨之前又是什麼樣,都是有規律可循的,他明白這些現象是自然發生的現象,不是妖魔鬼怪在作怪。他希望能夠將他的發現表述出來並流傳下來,便於百姓瞭解這些現象並依據這些現象生活,規避可能出現的災難。可是,當時沒有文字,人們都是結繩記事,如何把這些現象表達出來呢?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結合當時已經存在的火烤龜甲的裂紋進行占卜的情況,伏羲氏發明了八卦。

伏羲八卦就是乾、坤、坎、離、震、巽、艮、兌,對應著八種自然現象:天、地、水、火、雷、風、山、澤。

伏羲八卦只是運用符號而沒有具體的文字表述,這些卦名都是在經過若干年的歷史積澱中慢慢形成的,八卦符號是這樣的:☰(乾) ☷(坤) ☵(坎)☲(離)

☳(震) ☴(巽) ☶(艮)☱(兌)

當時的卦象只是單卦,即3條陰陽線組成,現在的專業術語叫爻。後來,也是在經過若干年的歷史積澱中慢慢形成了重卦,即八卦均由單卦變成上下完全相同的重卦,再後來,到了周文王時期,又是一次歷史性變革,將八卦兩兩組合,演變成上下卦象不一致的組合,共形成64卦,並明確了卦名、卦辭,這就是64卦的由來。64卦當時不叫《周易》,叫什麼呢?叫《易》。請大家記住了,周文王時期的《周易》叫《易》,為了區別於夏朝的《連山》易和商朝的《歸藏》易。這是易的第一個稱謂的來源。

什麼時候開始叫易經呢?這要從儒家鼻祖孔子說起。孔子周遊列國,沒有實現他的政治理想就失望地回到了祖籍地——魯國,向魯國國君請求修訂詩(詩經)、書(尚書)、禮(周禮)、易(易經)、樂(音樂)和春秋。我們現在一句話輕描淡寫的就完結了孔子的成就,這可是千秋大業的無上功德。別說孔子修訂的是六經,就是一經,放在現代社會,一個人能窮其一生完成就是功德一件啦!孔子修訂的時候並沒有命名為六經,六經命名是漢代的事情。孔子修訂64卦的時候,據說是撰寫了《十翼》等著作,也就是以64卦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啦!並將這些學術論文和64卦編輯成冊,在後世流傳過程中,就以《易經》的形式流傳下來。特別是漢代設立六經博士更是將《易經》命名提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這是易的第二個稱謂的由來。

到了魏晉時期,王弼等一批堅持以易理來解讀64卦的易經高手們以宇宙本體論和人文政治學為核心來詮釋《易經》。他們認為《易經》周流完備,無所不包,加之64卦是周文王演繹而成的,從這個時期開始,《易經》基本上就稱之為《周易》。這個時期的釋義、註疏都是結合《十翼》的內容進行解讀,作品命名也是以《周易》為主,如王弼的《周易注》,孔穎達的《周易正義》,朱熹的《周易本義》等等。再囉嗦一句,64卦稱之為《易經》,《十翼》稱之為《易傳》經傳合體稱之為《周易》。這是易的第三個稱謂的由來。

現代學者對於易的稱謂比較亂,我經常去各大書店查閱有關易學書籍,有稱謂《易經》的,有稱謂《周易》的,沒有統一規範的稱謂。倒是中國社科院教授餘敦康寫的《易學今昔》明確易學應該規範為《周易》,《周易》包括《易經》《易傳》兩個部分。《周易》是經傳合體的學術形態。

不厭其煩地說了這麼多非《繫辭》的內容,是想要讀者們先對易學有個清晰地認識,才跟著我去領略中國哲學殿堂裡最早萌芽的種子。

2.《實用周易指南—易傳》——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是在講述八卦如何變成64卦的嗎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解讀:

第一句話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非常淺顯易懂,這是主宰中國3000年曆史進程的精神支柱,中國一直存在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根源就在這裡。這句話植入到《易經》64卦中,可以理解為乾卦和坤卦是《易經》的門戶,統領著64卦,我們學習64卦的卦辭的時候,要把乾卦尊貴,坤卦謙卑作為基本原則來把握。推而廣之,64卦涉及到的上下卦中包括的乾卦和坤卦,甚至是陽爻和陰爻都可以適度把握其特性。

作為乾卦的天為何是尊貴的呢?《文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作為坤卦的地為何是謙卑的呢?《文言》又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只要是對64卦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乾卦象徵著龍,是陽剛之氣,也是宇宙世界的代名詞,人們對宇宙世界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強烈的探索願望,宇宙世界在2000年前的人們心中是披著神祕面紗的不可知物。人們一直是用敬畏之心來看待宇宙。而為人們提供衣食住行的大地在人們心中是具有包容心態的謙遜母親,是柔順的代名詞。

第二句話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這句話為何不說“尊卑以陳”呢?因為這句話不是指天地,而是指64卦的順序排列是按照天地運行規律進行的,《十翼》中的《序卦》詳細闡述了64卦為何要按照現有的順序進行排列。“陳”是陳列、排列的含義,“卑高”是自然運行順序。“貴賤位矣”是指每卦的6爻順序,每一卦的6爻都分別代表著一定的位置,所以,解卦的人有時候會用爻位來指代6爻。現在通識的觀點是:初爻(從下往上的第一條線)代表是“士”,是社會上的知識分子;2爻代表“大夫”,是春秋戰國時期具有大夫官職的人,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地方官吏;3爻代表公卿,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以下幹部;4爻代表“諸侯”,是當時各諸侯國的國君,相當於現在省級地方行政一把手;5爻代表“天子”,是指當時的周天子,即周文王的繼承人;上爻即第6爻代表“宗廟”,是皇帝家族設立的祭祀祖先的廟宇。每一卦的6爻從下往上呈現出從賤到貴的順序,所以說,“貴賤位矣”,卦的位置順序已經確定下來。

第三句話是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我們知道,64卦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陰陽,陽為剛,陰為柔,陰陽不斷變化,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反映了事物發展變化的狀態。“動靜有常”表達出宇宙世界也好,人類發展也好,都脫離不了動與靜的結合,動與靜是按照內在的自有的運行規律組合著,這個“常”字就是已經存在的永恆規律,和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是一個意思。64卦代表著社會的變化、運行,如何變化、運行的呢?是動與靜的結合,再進一步深入,就是通過陰陽表現出來。

第四句話“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學習《周易》的目的是為了趨吉避凶,吉凶是怎麼出現的呢?按照常識來說,循道而為基本上會出現吉利的結果,逆勢而為則不妙,會有凶險的後果。“方以類聚”的“方”原意是猴子,猴子是群體性動物,他們通常都是群居生活,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這句話表明了志同道合的含義,萬物包括人類在生存中都在尋求共同點,避免不利的後果出現。

第五句話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這句話還在解釋《易經》的內核,《易經》的內核有三“易”,變易、簡易、不易。變易是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當中。簡易是這種變化又遵循著大道至簡的道理,有一條規律可以遵循。不易是從時空的宏觀性看待宇宙萬物又是不變的。莊子對於不易有句經典名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一個生命的誕生意味著死亡在未來招手,一個生命的死亡意味著另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生命就在這種循環往復中不斷延續,看似在變化,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卻可以看成不變。

“在天成象”是形而上的抽象之物,“在地成形”是形而下的可見之物,卦象是用6條線畫成的符號,這種符號是可以看見的,可是這種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卻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抽象的東西。我們想象伏羲、周文王,還有孔子生活的時代,他們對於宇宙的探索能夠想象出具體的畫面嗎?肯定不能,他們只能是在腦海中使勁地努力地想象,無論怎麼想象也都是抽象的,沒有明確、具體的形狀存在。所以,睿智的老子對於宇宙世界的描述是“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具體含義參見本公共號文章《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

這些不可捕捉的“象”到了地上則是“成形”了,暴雨傾瀉下來,可以看得見、感覺得到;狂風颳起來,可以感受得到;太陽照射到大地上,可以感知到,等等,所有抽象之物下到凡間,就成了具體的形而下的物體,人們自然就感覺到各種變化啦!

第六句話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這句話解釋了64卦是怎麼演變出來的。

前面說過,陽極生陰,陰極生陽,陰陽就是這樣不斷的變化才形成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天地。根據學者的考證,最初的陽只是一根線“━”,最初的陰也只是“--”陰陽相互摩擦,才逐漸演變成3爻的單卦,由3爻的單卦演變成6爻的重卦,這些變化都是在陰陽的相互摩擦中形成的,這就是“剛柔相摩”的含義。“八卦相蕩”,是指八卦如何演變成64卦的,“蕩”是什麼意思啊?蕩是上下、左右、前後、高低不停地運動,就像我們盪鞦韆一樣,八個單卦不停地蕩,兩兩組合,就形成了現在的64卦。

例如乾卦“☰”,盪到坤卦上面就成了“䷋”,盪到兌卦上面就成了“䷉”,盪到離卦上面就成了“䷌”,盪到震卦上面就成了“䷘”,盪到巽卦上面就成了“䷫”,盪到坎卦上面就成了“䷅”,盪到艮卦上面就成了“䷠”。同樣的道理,乾卦還會盪到下面,又形成其他的卦,這就是“八卦相蕩”的道理。

孔子對於64卦的原理掌握得太透徹了,他用了一句“八卦相蕩”還怕解釋得不清楚,又使用形象的語言加以描述,雷霆在天空中響起的時候是不是就像氣球爆炸的聲音,一個物體膨脹的越來越大,越來越鼓,最後,嘭的一聲炸開了。風雨滋潤著大地,萬物生長。

雷霆暗含著“震卦”,風暗含著“巽卦”,雨暗含著“坎卦”和“兌卦”,日暗含著“離卦”,這些易學大家們對於《易經》的理解實在是深刻,用語實在是優美、巧妙。

2.《實用周易指南—易傳》——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是在講述八卦如何變成64卦的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