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知道“弟子規”嗎?

   關於《弟子規》的爭論已經由來已久了,《弟子規》到底能不能教給我們的孩子呢?

你的孩子知道“弟子規”嗎?

  《弟子規》裡充滿了“封建”殘餘的糟粕,比如“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嚐”等等等等。那麼,《弟子規》裡面是否有“一些”不那麼正確的觀點呢?我的答案是——有!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小事都不能自己作主,更不要說大事了,這樣扼殺孩子思想的獨立性,事事都要問父母,這樣長大的孩子不成了廢物了嗎,還談什麼做大事。小物都不能私藏,那就是孩子完全沒有自己的祕密和私隱了,這樣長大的孩子人格能完善嗎?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藥你得嘗一口!親長逝世,三年不準吃肉!能這樣操作嗎?

最嚇人的是這本粗淺的小娃課本,被稱為傳授了“為人處世應具備的禮儀與規範”。一個合理的疑問是:為人處世的禮儀與規範要不要發展變遷呢?21世紀的現代公民為人處世與17世紀康熙皇帝治下的臣民總有點區別吧?它諄諄教導:“人有短,切莫揭……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做個什麼人都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儒家先賢尚且所不齒,能把21世紀的大學生納入這個“規範”嗎?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什麼叫親所好親所惡,不以是非對錯為標準,而是以父母的好惡作為準繩,這不是馴奴才是什麼?你能保證世界上的父母都是通情達理道德完人麼?也就是扼殺孩子的獨立性,所以中國人稱讚小孩的讚賞話都是‘乖,聽話’,一句話,奴化,把孩子馴為自己的附屬品。

你的孩子知道“弟子規”嗎?

作為家長,我們是無法抵擋住這個世界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信息、資訊包圍著我們的孩子。我們也無法跟隨其一生,事事替他先做一個判斷。這個世界,需要我們的孩子自己去面對!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是說公物不要據為己有,不然父母會傷心;“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是說哥哥姐姐要懂得關愛弟弟妹妹,反過來,弟弟妹妹也要懂得尊重哥哥姐姐,一家人和睦相處,這就是孝了;“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這句已經不用解釋了,屬於“五講四美”系列。

你的孩子知道“弟子規”嗎?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 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瞭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後果。(謠言止於智者,不要被謠言所利用。)不合義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會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進退兩難。 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應該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來說是非,聽聽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斷,不要受影響,不要介入是非,事不關己不必多管。

你的孩子知道“弟子規”嗎?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無言”

易解: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為懷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過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處罰自己,苦惱自己!’至於別人對我們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常思報答。對待家中的婢女與僕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並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大更可貴,如果仗勢強逼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沒有怨言。

你的孩子知道“弟子規”嗎?

《弟子規》也有值得傳承發揚的東西,現在不是做得夠了,而是做得很不夠,不尊老,不愛幼,沒有禮數,缺少親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