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嬰兒”

國學 老子 嬰幼兒護理 文化 我以我心寫我言 2017-04-01

在人的一生中,嬰兒階段最為特殊。從生理上說,這個階段生長髮育最迅速最旺盛。嬰兒雖然無知無識,但他們無須也不必刻意去追求知識,因為還不是學習的時候。嬰兒雖然懵懵懂懂,但依然可以悠哉樂哉我行我素,因為在這個階段生長最重要。嬰兒雖然來到了世上,但還沒有受到世俗的侵襲。儘管出生的家庭,也會影響到嬰兒的成長,但是他們的內心還不會受到影響,他們是世上什麼也不用操心的人。嬰兒,雖然無知無識,但卻是世上最清純的人。嬰兒生下來,就是一首詩,讓人百看不厭,讓人其樂無窮。

然而,嬰兒不只是無知的孩童,更是一部哲學。研究這部哲學,也其樂無窮,更會終生受益。據傳,老子只有一個兒子,但是老子對兒子觀察細微,可謂研究頭頂。他撰寫的《道德經》(也叫《老子》)雖然只有5000字,卻是一部嬰兒研究專著,更難能可貴的是,老子把嬰兒研究上升到美學上升到道德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以至於成了世界的研究課題。現在《道德經》有700多種譯本,而且還有增加的趨勢。即使如此,也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還是總有新的發現。更為有意思的是,研究老子其人,《老子》其書,《老子》思想,以及老子之後人們對其人其書其思想的研究,也成了一門學問,叫“老學”。

研究“老學”,特別是研究《道德經》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那就是“嬰兒”。《道德經》中直接出現的“嬰兒”有三處,暗提的“嬰兒”有兩處,一是“孩子”,二是“赤子”。至於不明提“嬰兒”,也沒有暗提“嬰兒”,實際上寫的內容卻是“嬰兒”,這樣的內容幾乎遍佈《道德經》。我前面已經說了,《道德經》就是一部嬰兒研究專著。嬰兒最大的特點就是順其自然,想吃就吃,吃飽了就玩,不會刻意去做什麼。無為、自然,是嬰兒的本性本能。有人說,老子講的是無為哲學,也可以說是“嬰兒哲學”,無為而為。道法自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的常識就是以無為的境界造就無所不為的功績。

《道德經》是由一系列隱晦的哲言和難解的詩句組成的,我在另外一文中說過,《道德經》不僅是一部哲學著作,同時也是一部詩集,現在就有人對《道德經》進行詩譯,還有“《道德經》詩美辨析”的研究論文。作家簡墨談老子時說,《道德經》彷彿只說了兩個字:柔靜。“東方古典哲學的虛幻浪漫全藏在那一片安靜溫柔裡。”《道德經》全篇說的都是“嬰兒”內容,或者說,《道德經》就是“從‘嬰兒’說開去”。而“嬰兒”不只是哲學問題,更是一個審美意象。換言之,在“嬰兒”身上,老子不僅賦予了哲學思考,也凝聚了美學思想。在一部5000字的《道德經》中,有老子的哲學觀,有老子的美學觀,而且,還是老子用詩的語言創作的。

但老子的“嬰兒”,畢竟還是一個嬰兒。是“嬰兒”,就會有利也有弊,“嬰兒”不都是美好。“無知無識”是一個自然狀態,“嬰兒無為”不是好,而是嬰兒還沒有“為”的能力。“無為”其實是“道法自然”,不是無所作為,而是遵從自然規律遵從客觀規律而為。《道德經》的結尾說:“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有點強人所難,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觀點。有無相生,有利就有弊,誰也無法做到“利而不害”,我們只能做到儘量利大於弊。還有,人或多或少都有功利思想,無所求是聖人是神人,不是普通人。所以,對老子對《道德經》必須辯證地看。“嬰兒”是老子的寶貝,但不是所有哲學家和老百姓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