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聖賢 窺基法師

國學 窺基 玄奘 佛教 朔城區法院 2017-05-28
淨土聖賢 窺基法師淨土聖賢 窺基法師

在朔城區法院的浮雕中鑄塑窺基法師畫像,一是紀念這位朔州籍的佛學大師,弘揚法師的求學精神和了解法師為中國佛教發展所做的巨大貢獻。二是告誡世人少一些貪慾紛爭和多些寬容體讓。在這裡拋磚引玉,暗示佛教戒律對安定社會與法律定紛止爭的目的有異曲同工之處。本期“話說”欄目簡要介紹了窺基法師的生平和佛學思想。

淨土聖賢 窺基法師

窺基(632年-682年),鄯陽人(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後至京兆長安,鮮卑族,俗姓尉遲,尉遲恭之侄,字洪道,又稱靈基、乘基、大乘基、基師,或單稱基,俗稱慈恩大師、慈恩法師,其貌魁偉,稟性聰慧。十七歲出家,奉敕為玄奘弟子,入廣福寺,後移住大慈恩寺,從玄奘習梵文及佛教經論,為唯識宗(慈恩宗或法相宗)二祖,玄奘大師為初祖。

窺基是唐朝一代法師玄奘的高足弟子。窺基之於玄奘,猶如子夏之於孔子。孔子學說須有子夏輩西河傳經,方可闡揚宏發,廣被於世;而玄奘之學,窺基不僅有克紹箕裘力,且具後修轉密的功績。

窺基由貴族公子削髮為僧,在當時非常轟動。長安一帶的人都稱他為“三車和尚”。相傳他開始死活不肯出家,除非玄奘答應他三件事。即不戒女色,不戒葷腥,不戒美食。不料玄奘欣然應允,用三輛馬車滿載歌妓美食這些窺基享受慣了的東西,帶著窺基回寺。據說玄奘想先把窺基領進佛門。然後再灌注佛家智慧,使之漸漸破除慾障。後來窺基被弟子們問及此事,淡淡一笑,說:“我九歲時就失去母親,逐漸疏遠世俗。再說,慈恩寺裡恐怕也無處安放這三車東西吧?”於是弟子斂心,決意摒棄道聽途說的虛妄。

窺基二十五歲參與譯經。從此,他一直跟著玄奘參加慈恩、西明、玉華等的譯場,隨從受業。顯慶四年(659),玄奘譯成唯識論時,與神昉、嘉尚、普光三師共同檢文、纂義。以議不合,玄奘乃遣出三師而獨留窺基。窺基不負玄奘的期望,博聞強記,思辨銳利,人人歎服。過了幾年,他奉詔跟從玄奘翻譯佛典。玄奘一邊譯,窺基一邊記,師徒倆相互析難解疑,在清寂的佛堂裡度過了許多虔誠的日子。

淨土聖賢 窺基法師

基師塔

淨土聖賢 窺基法師

《成唯識論》

《成唯識論》是一部以大乘佛教唯識宗祖師世親的《唯識三十頌》為主線,由玄奘法師揉合印度十大論師的詮釋編譯而成,解釋世親所造《唯識三十論》,屬於集註性質的論書,是中國傳譯瑜伽學一本十支中的主要一支,也中國唯識宗立宗的主要理論依據,最能體現法相唯識學派的基本思想。世親菩薩造《唯識三十頌》時,沒有造釋就去世了,後經親勝、火辨等諸論師相繼作釋。

淨土聖賢 窺基法師

幡然醒悟,不要三車的三車和尚

玄奘法師在印度將著名十大家的註釋都蒐集了回來,皆譯為華文,按照論中的意思,一字不減,一字不添,原意譯出。當時窺基負責整理論文,玄奘法師將十家之論譯完之後,窺基提出:“十家之論,各有其長,各有其異,若不統一,令今後學者有歧路亡羊之苦惱。不如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合成一本,令今後研究唯識的人,獲得統一的結論,不用浪費時間,而得到法要。”玄奘法師同意了他的見解,“商榷華梵,甄權重輕,陶甄諸義之差,有葉一師之制”,對於十家疏義,採取了護法的註釋為主,加以抉擇組織,所以就有了一本唯識論,即是現在《成唯識論》,又名《三十頌唯識論》。這種糅譯的體裁是窺基獨創的,他在《唯識樞要序》裡說:“雖複本出五天,然彼無茲糅釋,直爾十師之別作,鳩集尤難,況更摭此幽文,誠為未有”。可見他對於本論的譯成,有創造性的貢獻的。

他的註疏,很多是在玄奘大師親自指導之下寫成的,大體上包羅了玄奘大師學說的主要內容。窺基法師的著作,共四十三種,計現存三十一種。其所註疏的經典,除《金剛般若》、《法華》、《彌陀》、《彌勒》、《勝鬘》等經外,其餘所釋諸經論本文,都用玄奘譯本。

淨土聖賢 窺基法師

三車和尚窺基法師被玄奘認定為依缽傳人

***

窺基法師的著作,善於提綱挈領,建立體系,如《法苑義林章》七卷,把瑜伽一本十支和各宗不同的法義都歸納起來,抉擇貫通,細至一字之微,也有專章分析,表現出他所提出的‘示紀綱之旨,陳幽隱之宗’的特徵。他不但通達聲明,並且精熟因明,‘大善三支,縱橫立破’,他的著述內也常常表現運用因明以立說的傾向。要了解玄奘大師的學說,現在所可依據的,最主要的就是窺基法師的著作。

永淳元年(公元682每)的一天,窺基象往常一樣趺跏入定,他的朋友宣律師知道他在神遇佛教天王的使者,但這次時間很長,宣律師感到奇怪,窺基說:“剛才大乘菩薩來了,侍從極多,我的神通被壓制了。”過了不久,窺基就逝世了。他的墳塋緊靠著玄奘的骨塔。弟子們悲痛不已,都懷念這位心地仁慈,誨人不倦的大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