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系列十一:積善行德之袁了凡《了凡四訓》

國學 袁了凡 孟子 明朝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 2017-09-01

育人系列十一:積善行德之袁了凡《了凡四訓》

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

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

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蘊涵著中國文化深邃智慧的《了凡四訓》,被譽為“改造命運的奇書”。原是明代袁了凡(了悟立命學問,不落凡夫之命)的教子家訓,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故稱“四訓”。他以親身經歷,告誡世人莫被“命”字束縛手腳,一切禍福休慼皆由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

袁黃是明朝重要的思想家,他在禪學、民生、農業、教育、軍事、曆法、養生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作為“平民思想家”,袁黃在當時家喻戶曉,名噪一時。袁黃的《了凡四訓》融會禪學與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被佛教界推崇為積德行善、改造命運的典範。袁黃的言行經歷對善書(流傳於民間的闡述勸善懲惡的經典)思想的興盛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對後世的道德倫理思想的變遷產生了重大影響。《了凡四訓》正是袁了凡要給兒子的訓示。其以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其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第一篇;立命之學

育人系列十一:積善行德之袁了凡《了凡四訓》

說明人的命運是可靠自己創造,而不是被命數所束縛。

雲谷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

餘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了。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也;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育人系列十一:積善行德之袁了凡《了凡四訓》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閒己之邪。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雲谷禪師所授立命之說,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曠也。

第二篇:改過之法

育人系列十一:積善行德之袁了凡《了凡四訓》

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下大的過錯。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但改過者:

第一,要發恥心。

育人系列十一:積善行德之袁了凡《了凡四訓》

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

第二,要發畏心。

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鑑臨之,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不惟此也。閒居之地,指視昭然;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被人覷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懍懍?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烏得不畏?

第三,鬚髮勇心。

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齧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

第三篇:積善之方

育人系列十一:積善行德之袁了凡《了凡四訓》

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昔顏氏將以女妻叔梁紇,而歷敘其祖宗積德之長,逆知其子孫必有興者。孔子稱舜之大孝,曰:「宗廟饗之,子孫保之」,皆至論也。試以往事徵之。

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書曰:「商罪貫盈,如貯物於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

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第四篇:謙德之效

育人系列十一:積善行德之袁了凡《了凡四訓》

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從中學習,自然便有進步。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

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自己自滿於已取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虛而時時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處。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古語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

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育人系列十一:積善行德之袁了凡《了凡四訓》

這本書裡面包含了最偉大的儒、釋、道家三家學說,這在古代典籍中是極為少見的,如果是用採用活生生的個人經歷來說明這三家學說,那就只有《了凡四訓》一本。

四百年來流傳深遠,為書香門第奉為“傳家之寶”,曾國藩將此書列為子侄必讀人生智慧之書。願讀到此文的人能受到啟發,有些收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