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遊胡謅《道德經》:第六章 神生天地

國學 老子 文章 宇宙飛船 遊之指路 2017-03-28

小遊胡謅《道德經》:第六章 神生天地

老子曰 穀神不死 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 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

小遊胡謅《道德經》:第六章 神生天地

在胡謅之前,小遊往往先寫點與原文貌似無關的話,小遊隨意寫,大家隨意看。文字這個東西很奇特,文字能描述這世界的一切,卻又無法準確的描述世界的一切,它能引發你的思考,激發你的想象,但你之所想又很可能不是文字原意,文字就這麼不太準的傳遞著人們的所想所思。所幸在聞道的路上,終點是一致的,需要向老子一樣不斷去探其本源究其根由,去自我主動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刨根問底呢,前面的文章中有涉及,當然後面的文章裡也會提到。

小遊胡謅《道德經》:第六章 神生天地

這一章老子先提到了“穀神”,大家想聽神話故事麼,現在時髦點說法叫玄幻故事,那小遊就以小玄幻故事的形式先講講這一章的內容。

很久很久以前,那是在天地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有一個大神,叫做“穀神”,穀神是不死的,而且相傳,這天地就是穀神化生出來的,再後來才有了萬物,所以後世的人們為了表達崇敬之意,將這不死的穀神奉為“玄牝”,以玄來表達其深遠奧妙神祕凡人難以琢磨,以牝來表達穀神創造天地的壯舉,人們無法想象穀神如何誕生了天地,就只好稱天地之根來自“玄牝之門”,人們相信穀神一直永存,而這人們所謂的“玄牝之門”就也好似一直存在,但人們唯一知道的只有天地根於此門而已。

小遊的故事就暫時胡謅到此啦,以後小遊試著多胡謅點故事。本章的大意也就差不多如此,下面小遊再具體寫一點自己的歪理。

小遊胡謅《道德經》:第六章 神生天地

穀神不死 是謂玄牝

老子在這一章裡先提出了一個定義,即“玄牝”,玄用於形容牝,玄為何意,深奧深遠難以理解,變化無窮,連在表示顏色時,都是指一種貌似是黑色但看不清到底是什麼顏色的顏色,而牝字大家也可以去查古語解釋,小遊的建議理解是抓住牝字指代的關鍵,即可以從自身產生新的存在的存在就可以稱為牝。牝前加了個玄,那這個玄牝可就不一般了,那玄牝是什麼呢,老子認為“穀神不死”可以稱為“玄牝”。

雖然“穀神不死”這句已經夠短了,但是小遊還得再把它拆成三段,即“谷”、“神”、“不死”。

谷字老子在道德經裡總用,用來表達像山谷一下的深遠無盡頭;神字可就厲害了,神話故事裡,各個大神能力無窮幻化萬千,深深的震撼了我們幼小的心靈,當然,小遊覺得這裡的神不是指那些個神話故事裡的神,而是指精神的神,古人們總結了人的構成,包括神、氣、精、形,神對於咱們活人那是至關重要的,心印經裡有云“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想要活得久,關鍵在於精氣神飽滿,而神更是列於第一位,我們能思能想能感皆可歸因於身中有神,如身中無神那叫死屍。而且神識中所包容的那真是無邊無際,現在能知道的一切人類創造的產物起點都來源於人的神中,說通俗點就是你在你的腦海中可以任意想象,任意創造,閉上眼睛讓想象插上翅膀你都能遨遊世界,當然你要經過大量的信息獲取和想象鍛鍊,才能有這樣的神,而這樣的蔓延無邊無盡的神,就可以叫做穀神了吧。其實想想也是,如果神能從身中分離而獨立存在,那這個神不就是神話故事裡的各位大神了麼。

當然想稱之為“玄牝”,穀神還不行,穀神還得“不死”,死和亡雖然往往放在一起用,但是這倆字的含義還是有區別的,人死是指此人在此物質世界停止了一切主觀的思想肢體活動,簡單說就是肉體中無神只剩一坨骨肉血脈,而亡比死更甚,亡直接就指沒了變成虛無了,所以再看“穀神不死”,就是指穀神還一直能主觀活動,這樣穀神才能有創造的能力,所以才稱得為“玄牝”。

小遊胡謅《道德經》:第六章 神生天地

玄牝之門 是謂天地根

小遊有一個歪理,在這裡胡謅一下,當世界中只有一個人時,這個人叫盤古,他抬頭一看,一尋思,上面一大片那玩意兒就叫天吧,低頭一跺腳,下面這硬邦邦的玩意兒就叫地吧,天地就這麼定下來了。如今世界有60多億人,但是去問每一個有思考能力學習能力的人,什麼是天地,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給出幾乎一樣的答案,天地的概念來自哪裡,來自人們的思想,也可說來自人們的神識啦靈臺啦什麼的,反正都指一個東西,雖然現在的天地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是當所有人不認為這是天地時,那天地在哪呢?眾人的神匯聚在一起是不是也可以稱為“穀神”呢?剩下的大家自己往下想吧,小遊迴歸正題。

萬物都有其根,有其來源,當然天地也有,老子說這天地的根叫做玄牝之門,天地由玄牝創造,具體是從玄牝的哪出來的呢,老子說了天地從玄牝的門出來的,門是什麼呢,門可以指代好多東西,但是從其作用理解,門是用來隔斷和聯繫兩個獨立存在的東西,且可由此來回於兩個存在。天地自此門而出,稱此門為其根是很恰當的。對於這個玄牝之門,大家可以抽象的理解,具象的理解大家自己百度去,小遊就不在這羅嗦了。你在屋裡,到了屋外,別人問你咋出來的,你很自然就會說從門出來的,同理就這麼簡單。

小遊胡謅《道德經》:第六章 神生天地

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

老子繼續形容這個玄牝之門,老子形容玄牝之門的存在性是接續不斷的,但是用了若存,從這個形容裡就應該知道理解這個玄牝之門還是要抽象化,理解其用,老子提出這個玄牝之門是為了解釋天地與玄牝的關係的,而不確定真的有這麼個玄牝之門,或者說就是以此來形容描述表達一下天地根於玄牝,所以說有些事情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理解力不夠就容易出現很大偏差。接著,老子又說了個符合客觀事實的對玄牝之門的形容,即用之不勤,客觀來講,估計就老子所知,這玄牝之門唯一的一次使用就是讓天地由此化生,再就沒見啥從此門出來過,這是個客觀事實,玄牝之門只用於生天地,天地這個重要產物化生一次也就可以了,生多了估計玄牝可能承受不住。

當然,對於我們人而言,一個人要是想造個火箭,從構思到實現也要耗費掉此人眾多精力了,要是讓他再造個宇宙飛船,估計這人離死翹翹也就不遠了,所以說穀神造天地的道理用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可以的。

(更多精彩可關注微信公眾號:遊之指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