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兒童教育現在必須要開始做的一件事,就是

國學 孔子 莊子 海天醬油 自在睡覺 2017-06-04

樑冬|兒童教育現在必須要開始做的一件事,就是

讀書的樂,就是要讀到趣味

前面說到,雖然王駘被砍掉了腳,但他是一個真正有魅力的人,他的靈魂具有吸鐵石般的吸引力,在魯國吸引了跟孔子的學生差不多分量等級的人來追隨他。

孔子的學生常季很不解,就問孔子為什麼王駘可以做到?

孔子感嘆道,這個王駘真是個聖人啊。

原文是這樣說的:“仲尼曰:夫子,聖人也,丘”——孔子名丘,“丘”是孔子對自己的稱呼,別人就不能稱他為“丘”。所以,我可以叫自己“冬”,除了我媽以外別人就不能叫我“冬”。

孔子說:“我也很想做他的學生,不過還沒有來得及。我孔丘很希望將來以他為師,更何況那些還不如我的人呢!我不僅僅要率領在魯國的弟子,還要率領天下的人們去跟隨他。”

從表面上看,莊子將孔子描寫得很謙卑。其實,莊子很高級地又悄悄算計了一把孔子。莊子彷彿在說:“看,孔子這個人多麼了不起,他不僅可以號令自己的學生,還號令天下的人去學習,說明他認為自己僅僅比王駘差一點點,能夠號令天下似的喊一百來萬人一起去學習,也挺厲害的。”

我們讀書的快樂,就是要讀到這種莊子寫孔子的趣味——調侃人而不著痕跡。在讀《莊子》的時候,我常常有一種跨越兩千多年的時空與老先生相視一笑的感覺。當然,這很可能是我的錯覺。

樑冬|兒童教育現在必須要開始做的一件事,就是

沒事兒不惹事,有事兒不怕事兒

常季曰:“其用心也,獨若之何?”意思就是,像他這麼與眾不同的人,如果用心的話,會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現在,大眾很喜歡學習王陽明的心學。其實,王陽明的心學就是用心之術。而莊子也是一位用心大師——靠自己的念力改變世界,靠自己的意識吸引眾人,憑自己的念頭讓世界發聲。用心的話,你的想法就會對世界產生變化。

那麼,這些是如何做到的呢?常季問得就很好,他問孔子,王駘的用心獨到之處在哪裡?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大概的意思就是,孔子說,死和生這樣的變化也算是大了,可是並沒有令他有大的變化;天地就算毀滅了,他也不會滅亡;他知道自己沒有過失,所以任由自然的變遷而不被外物所變,他主宰萬物的變化,自然守住了大道不變。

我們講《人間世》的時候提到過“不趨利,不避害”,也就是沒事兒不惹事,有事兒不怕事兒。一個人能夠不用天天打電話做路演、跟各種投資者交流,只是把分內的事情做好,就會有人拿著錢非要給他投資不可。但是,他的心裡面還有點兒擔憂:如果拿了投資人的錢會不會不好呢?我缺這個錢嗎?你說估值要做到十個億,我說估值不要做十個億,做到五個億就可以了;你說是美元,我說人民幣就行了。我覺得這種狀態挺有意思。

前段時間我碰到馮爺(馮侖)。以前,馮爺的《風馬牛》電子刊物挺有意思,有些時候也出一些紙質書。後來,投資商就說:“乾脆把你這個東西做成大V,現在不是很流行自媒體嘛。”於是就需要有估值。那天,馮爺在三亞跟我說:“我跟他們說,千萬不要把估值做高,做高的話,你得對得起這個估值啊。一句話,說出來之前,你是他的主人;說出來之後,你是他的僕人。一旦答應,他說這事兒值十個億,我就得奔著十個億去做,甚至還得奔著十二個億去做,生生把自己累死,沒有這個必要吧。”他的這段話倒是挺印證前面講到的,天地之間的變化於你而言沒有那麼大影響。

世界流行P2P、O2O、摩拜單車、共享經濟,這些與你何干?你就是一個做醬油的、蓋房子的,或者你就只是一個讀書人,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比如,高曉鬆老師就不需要大數據、不需要P2P,他只需要把以前讀書的那點兒快樂,舀一小勺出來跟大家講講就行了,不需要高科技,他照樣是大V。

而另外一些人,他們總是在跟別人講商業模式。“樑友圈”裡有一位同學說:“那些言必稱商業模式的人,品位都很一般。”我深以為然。我的好朋友王毅方,單農的創始人,只賣男裝,不做互聯網營銷、供應鏈管理、上市融資、P2P……就是把衣服做好,一樣很成功。

最近一段時間,A股市場一片“哀鴻”,人均虧損八萬塊錢,只有茅臺、海天醬油這些股票穩健上漲。這就是因為它們不會隨著天地的變化而變化,該怎麼釀茅臺就怎麼釀茅臺,該怎麼做醬油還怎麼做醬油。

其實,做人也是一樣。

做自己分內的事情,其它的讓它自己發生

孔子在《論語·學而》裡面提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的就是用心的藝術,如何把自己的心量打開,如何用自己的念力改變世界,如何讓自己的心安住於當下,如何讓自己釋放出靈魂的氧氣,讓一切自然而然的發生。只做自己分內的事情,其他的事情讓它自己發生。

有一段時間,我對兒童教育有點焦慮,總在思考到底應該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才能夠適應未來的變化?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他把話說清楚。

有思想需要表達的時候,他能夠用“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在月光下喝可口可樂的時候,他可以脫口而出“對影成三人”,而不是“哇,好爽啊”。

語言是靈魂的監獄。你能夠指望一個只會三五句成語的人教育出面向二十一世紀、二十二世紀的年輕人嗎?

有一天晚上,我們幾個朋友在一起吃飯,為了避免大家分小組討論,我們做了一個成語接龍。一個人講“天荒地老”,後面的人接的卻是“老……老……老乾媽”——連“老弱病殘”都不會用,哪怕說“老年得子”呢(好像也不比接“老乾媽”高級多少)。

講成語的時候,已經彰顯出你擁有怎樣的思維模式;用語言去表達對世界的看法時,已經表達了你對世界的理解。所以,培養什麼樣的年輕人很簡單,不用告訴他那麼多,讓他背一背“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具有這種能力以後,各種技術變化會因這種不變的東西而更容易適應,這就叫作“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一旦掌握不變的東西,面對變化時才會從容。

在兒童教育方面,如果說有必須現在開始做的,那就是一件事——讓他把話說清楚,學會多用幾個形容詞來表達他內心的情感。如果孩子或者你本人,能夠用超過二十個詞語去形容“牛逼”,那你就真的很牛逼了。

今晚一起玩個成語接龍遊戲吧,

從“正心誠意”的“意”開始,

一直往下接,

接龍要儘可能地長長長長.....

樑冬|兒童教育現在必須要開始做的一件事,就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