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源流——紫氣東來,老子著述千古鉅著《道德經》,超越生死

國學 老子 道德經 尹喜 李子 大道無名無形 2018-12-16

大道源流——紫氣東來,老子著述千古鉅著《道德經》,超越生死

紫氣東來

至道流傳至春秋時代,老子集其大成,並以至道看透宇宙生滅,人世變幻。傳說老子為入世修煉,在周王朝擔任守藏吏,當其至道大成後,西出函谷關,其時老子已臻天人合一境界,一身之氣與天下之氣相通,帶動紫氣東來,被賢人關令尹觀察到,沐浴更衣,掃淨關前十里道路,終於等到了老子,並得到老子親傳。《道德經》實際上是老子教導尹喜如何體道合真的口訣,內中包含養生至道全體大用以及下學上達的步驟,方法。

試想,如果當年尹喜沒有觀察到“紫氣東來”,就不會發現老子出關,也就不會有《道德經》的流傳於世,那麼世界文明該蒙受多大的損失啊!因此,“紫氣東來”無論在民間,還是在文化界,都流傳很廣,成了一種特定的文化符號,代代流傳。下面列兩個小片段,一個來源於民間,一個出自大文豪魯迅之手,讀者細心玩味當有體會。

“春秋時,函谷關的守將尹喜是一個善於望氣占驗的人物。那天他站在關外,仰望雲天,忽見有一團紫氣從東方飄浮而來,尹喜一見。便知有神仙來臨,於是天天讓人出東門四十里內,掃清道路,恭迎神仙。他自己呢,站在邊等候。這一天,只見一位老者,坐著頭青牛,悠悠然地走過來,旁邊跟著的,大約是僕人吧。尹喜明白這老者是位有道的神仙,忙迎前上去,一問,原來是老子,便留他在關中歇,趁機向他問道。

這位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是位神仙的祖宗。他的來歷,諸說不同。有的說他是天生的神靈,沒有天地,先有老子;有的說母親懷他七十二年才生下地,出生時也與常人不同,是剖開她母親的左腋生出來的,生下來頭髮就白,所以稱老;有的說,他母親在一株李樹前生下他,他生而能言,指著李樹說:“就以它做我的姓。”所以姓李;有的說他在上三皇時就已出世,以後歷代變換姓名,顯化為帝王師傅;有的說他在東周時擔任圖書館長。眾說紛紜,不容易鬧清楚。神仙嘛,本來恍恍惚惚,若有若無,凡人是難以辨別的。且說老子在中國待得久了,便想西行出關,往崑崙山去。這日經過函谷關,被尹喜留住。他想想自己在中國沒有傳授過徒弟,尹喜呢,也是個有道骨的人,便在關中暫住下來。

大道源流——紫氣東來,老子著述千古鉅著《道德經》,超越生死

老子的僕人名叫徐甲,少年時便受僱於老子,約定每日付一百錢。累計下來,已有七百二十萬之多。徐甲見老子要出關,趕忙向老子討債,老子沒有睬他,便託人去找關令尹喜。那位中間人,並不知徐甲跟隨老子已有二百年之多,只聽說他將有七百二十萬錢可得,便一口答應,並提出,要將自己女兒嫁給徐甲。徐甲見過他女兒,長得俊美,心中歡喜,也就應允下來。二人同去找尹喜,於是三人一起去見老子。老子責問徐甲說:“我當年僱你時,曾給你服下‘太玄清士符’,所以你能活到今天。現在怎麼說起變卦的話?本來說好到安息國便將佣錢折成黃金還給你,你怎麼忍耐不住這點時間?”說字,讓徐甲張口向地吐出太玄清生符,徐甲立刻成了一堆枯骨。尹喜連忙替徐甲求情,表示願意替老子還他工錢。老子將太玄符投去,徐甲又活了過來。尹喜拿出二百萬錢給徐甲,讓他離去,然後拜老子為師。老子便教給他長生不老的祕訣。尹喜又請示教誡,老子便留下一部書,共有五千字,後世稱為《老子》。因為這書上篇首章談“道”,下篇首章談“德”,唐代被稱為《道德真經》,這是後話不提。

且說老子傳授大道之後,便西出流沙,不知所終。關令尹喜呢,堅持修習老子傳授的大道,便也成了神仙。後來晉代有繼承尹喜道術的一派,在今陝西周至縣一帶發展起採。他們以老子說經處為中心,建立樓觀,世稱樓觀派,至今那裡稱為樓觀臺,仍是道教福地之一,臺前當年老子系牛的古柏猶存,算來這柏也已近三千歲了吧。”

而文壇泰斗魯迅的描述又不一樣。大家都知道魯迅有句名言:“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但不知他對老子也有深切的關注,專門寫了篇小說《出關》,就是描述老子西出函谷的典故,小說用冷峻的現實主義手法,讀起來另有風味。

老子到了函谷關,沒有直走通到關口的大道,卻把青牛一勒,轉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的繞著。

“他想爬城。城牆倒並不高,只要站在牛背上,將身一聳,是勉強爬得上的;但是青牛留在城裡,卻沒法搬出城外去。倘要搬,得用起重機,無奈這時魯般和墨翟還都沒有出世.....

“當他彎進岔路的時候,已經給探子望見,立刻去報告了關官。

所以繞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馬就從後面追來了。那個探子躍馬當先,其次是關官,就是關尹喜......

大道源流——紫氣東來,老子著述千古鉅著《道德經》,超越生死

“老子像一段呆木頭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會,這才咳嗽幾聲,白鬍子裡面的嘴脣在動起來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側著耳朵聽。只聽得他慢慢的說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覷,沒有抄。‘故常無慾以觀其妙,”老子接著說,‘常有欲以觀其竅。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大家顯出苦臉來了,有些人還似乎手足失措。一個籤子手打了一個大呵欠,書記先生竟打起磕睡來,譁啷一聲,刀,筆,木札,都從手裡落在席子上面了.....”

文中形象的描述了一般人初初接觸《道德經》這種描述宇宙與養生至道終極規律的學說時,那種如入五里雲的感覺。

其實《道德經》以其對至道的深刻描述,以及身國一體,天人合一的恢宏高度,靜可養生,動則治國,不但成就了眾多聖人真人,而且深刻影響了整個世界。《道德經》闡述的自然無為法則,將養生如何“養”這個問題圓滿解決,有志於養生之道的賢人,不可僅將道德經理解為哲學著作。這一點,我們不能苛求沒有切身養生修煉的魯迅先生能有深刻體會,後來學者應該作為借鑑,就是——養生這門學問一定要身體力行。

大道源流——紫氣東來,老子著述千古鉅著《道德經》,超越生死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世人對於《道德經》的誤解,代表有二,一是認為老子的自然無為學說是消極厭世的錯誤行為,二是理解《道德經》第八十章“小國寡民”,認為是提倡消極的復古倒退歷史觀。其實《道德經》通篇乃是養生至道的修煉法訣,充滿著超越生死,體道合真的偉大豪邁氣概,何嘗有所消極?而小國寡民則是暗喻老年人精枯氣少的修煉方法,,世人不肯低心下氣尋求名師,是以有這種偏見。

學界關於《老子》的論述已是汗牛充棟,作為生於現代的相當一部分人而言,要單純憑藉原著而領會“道”的本質,幾乎是望月登天,無此可能性。下篇,略舉一故事,為昔年孔子問禮於老子典故的發揮,期望讀者藉此鏡鑑,有所領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