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一生志業在天心

國學 南懷瑾 天心 儒家 光明網 光明網 2017-08-27

轉眼間,南懷瑾先生離開我們快5年了。作為一個國學研究者和傳播者,我每每與聽眾談到儒道佛,總有不少人會提到南懷瑾這個名字和他的書甚至他的某些觀點。有些人還以為南懷瑾先生還活著呢。

或許,南懷瑾先生就真的是這樣活在大眾心裡。這位出身平凡、靠負笈遊學而成一代大師的前輩,之所以能從一眾學院派國學研究大家中超越出來,“卓爾不群”,我認為奧祕就在一句詩裡:“一生志業在天心”。

南懷瑾:一生志業在天心

南懷瑾在他的詩裡兩次提到“天心”二字,一是1969年他在《誡勉幼子國熙赴美留學》一詩中寫道:

一生志業在天心,

欲為人間平不平。

愧我老來仍落拓,

望渠年少早成名。

功勳富貴原餘事,

濟世利他重實行。

憐汝稚齡任遠道,

強拋涕淚暗傷情。

二是同年“東西精華協會”在美國加州成立,其總部設在臺北,南懷瑾自任會長時賦詩:

辛苦艱難獨自撐,

同儕寥落少晨星。

鬆筠不厭風霜苦,

雨露終教草木青。

熟讀經書徒議論,

實行道義太零仃。

乾坤亙古人常在,

欲起天心喚夢醒。

南懷瑾:一生志業在天心

何謂“天心”?一般的解釋是指“天意”,其實依照“天人合一”的理念,應當是指本心。

《尚書》有云:“鹹有一德,克享天心。”意思是保有純一之德,就能合天心。南懷瑾在《易經系傳別講》中引用邵康節釋“復卦”:“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他說,中國文化講“天心仁慈”“天心無改移”,天心是中國《易經》道家的話,就代表生命的本相。換言之,無改移就是莫忘初心。他在別的場合又明確指出:“人心即天心,可以感動(天)。”因此,可以說天心就是《易經》中所謂“中正之道”,學問之道,是修養之道。

南懷瑾的“一生志業在天心”,旨歸在“欲起天心喚夢醒”,那麼,這個夢又是什麼夢呢?“憂患千千結,山河寸寸心。謀身與謀國,誰解此時情。”59歲那年,南懷瑾的這首詩道出了他的夢一是文化復興,二是祖國統一。這二者統一併貫穿於他一生之學問。

南懷瑾:一生志業在天心

或許在學院派學者和知識分子看來,南懷瑾的學問二字得打個引號。因為他既不遵循時下的學術規範,也不專精於某一專業;既不循家學,也無甚師承。他是儒道佛三家貫通,沒有考據而是六經注我,無所依傍而是多發明自心。或許正是因為他不為今世之“學問”所累,也無科研成果考核之包袱,故而能走出一條“學問”之別途,稱之為“大眾國學”可也。這個方面,南懷瑾說得很直白,“學問之道,需要變化氣質”,“這個路線是基本修養的功夫,從行為道德上入手的”。換言之,這是大眾之學問,是行為道德的學問。這不正迴歸到或者承接了孔子的初心、老子的本意和佛家的本旨嗎?南懷瑾為何能貫通儒道佛,出入自如,遊心於經史子集,其奧妙就在“大眾”二字。學問不為大眾,怎麼會有生命力?這也難怪,南懷瑾在民間大眾中有如此口碑。

“志在天心”的南懷瑾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深感同儕寥落、獨自支撐的艱難,也發出過“零仃”之嘆。觀其一生,他的身上大有孔子“喪家之犬”的影子,也有釋迦牟尼“苦行僧”的身影,還有老子西出函谷的寥落相,這個中冷暖和風霜,只有他本人知道,但他自始不忘初心,知行合一,將學問與踐行融而為一,最終還是贏得了大眾的理解和掌聲。他的儒學是大眾的儒學,他的道學是大眾的道學,他的佛學也是大眾的佛學。

南懷瑾:一生志業在天心

對於傳統文化中的儒道佛,南懷瑾有一句名言予以概括:“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這就是將傳統文化人格化了。他把佛學擺在首位,是為了突出“心”(天心)的作用,究其實,中國化的佛教本身就吸取了儒道的精華;道,本來在老子那裡就縱貫於天地人,老子的《道德經》是體道合德的學問,是做人的學問,是支撐人立於天地之間的骨;儒為表,這個表,不是外表,不是表面功夫,而是人內在心力和骨力的外現,是“行”。可以說,南懷瑾的學問是易懂易行的學問。

三者之間,南懷瑾以《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將其貫穿起來,在他看來,“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是體,修道,“天命之謂性”。那麼“發而皆中節”就是“率性之謂道”。大眾怎麼樣去修它呢?就是做到“中和”。他說:“所謂中,就是這個體;和,就是這個用。”中和,就是體用,就是儒道佛共有的境界和做法,不是要人把喜怒哀樂等情感壓制住,用他的話來說,那是“昏庸”而不是“中庸”;而是該哭的時候哭,該笑的時候笑,當為忠臣時為忠臣,當為孝子時為孝子。簡簡單單幾句話,將儒道佛的共同精神揭示了出來,修正了很多誤解。

南懷瑾的旨意並非是要將學術通俗化,而是要告訴大眾如何理解傳統文化,如何去據其正道而修行。通俗不是目的,修行才是真諦,是“天心”。因此,依我看,大眾想了解儒學,看其《論語別裁》;想了解其道學,看其《老子他說》;想了解其佛學,看其《禪海蠡測》,因為他皇皇20多部著作都始終如一。

遠離大眾、背離心性的學問都不是真學問。“天心”也因此沒有虧待南先生,獲得了九五高壽的回報。弘揚文化,理解傳統,認識本我,不忘初心。這或許就是南懷瑾的價值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