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燾:連左宗棠都懟的兒女親家

滿清韃子閉關鎖國太久了,久的連自己是怎麼樣的貨色都不知道了,後來發現盲目自大實在是混不下去了,晚清那個時候,雖然還沒有飛機,但是有輪船,有火車,國外列強可以隨便進來,想瓜分就瓜分,想欺負就欺負,那不行的,慈禧這個老妖婆雖然內鬥很強,但對外的意識薄弱,曾經有一拍桌子要和八國宣戰的豪氣,但真的列強來了,就立馬慫了,等火燒圓明園後,才知道一味呆在國內做井底之蛙還不如派人出國考察考察為什麼國外這麼牛叉,把他們這套搬到國內來施行一下試試看,就這樣,國內一些人才,紛紛的派遣出國考察,觀光。

但以前的出國和現在的出國不一樣,以前的出國是苦差事,稍有不慎就容易捱罵,被彈劾,多煩,郭嵩燾就是被罵了好多年,後面才被李鴻章代替繼續做背鍋俠。

郭嵩燾:連左宗棠都懟的兒女親家

郭嵩燾,字筠仙,湖南淮陰人,生於1818年。跟左宗棠一樣,郭嵩燾的科舉之路走得極為艱難。他雖然在19歲就考中舉人,但之後連續4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鎩羽而歸。跟左宗棠不同,郭嵩燾不甘於當一名遊離於體制之外的幕僚,堅持參加會試,一條路走到黑,終於在29歲時考中進士,當了一名“紅翰林”。美好的前景,在眼前徐徐展開。

可是,郭嵩燾運氣真是不好。他剛剛步入仕途,就傳來不幸的消息:父母相繼過世。按照清朝禮儀制度,官員父母去世後,不管級別有多高,都必須辭官回到老家,為父母守制三年,這就是“丁憂”。一般情況下,朝廷也不可以強行要求處於丁憂期的官員復出為官。就這樣白白浪費了三年,反正在官場上也是愣頭青,進去了要是不小心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就翻不起身來,還不如先好好地守孝,等期滿了再復出,說不定有點城府。

1851年,太平天國開始搗亂了。清廷慌了,先找自己滿人鎮壓,沒想到滿人不給力,沒辦法只好下令丁憂在家的曾國藩興辦團練,抵抗太平軍。曾國藩最初不願意,在郭嵩燾的數次勸告下才出山創建了大名鼎鼎的湘軍。曾國藩將郭嵩燾招到大營,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

從這一點而言,郭嵩燾也算是湘軍的創建者之一。在湘軍混了幾年大鍋飯的日子,上面的看中了郭嵩燾,調離他來北京做事,朝廷裡執掌大權的是戶部尚書肅順。肅順性情剛嚴,卻對漢人大臣信任有加。肅順很欣賞郭嵩燾的才華。在肅順的推薦下,郭嵩燾入值南書房,得到了咸豐皇帝的信任。

不是每個人都是肅順,大部分的滿人,從心底裡不知道哪裡來的優越感,看不起漢人,僧格林沁就是其中之一,郭嵩燾被咸豐外派到天津,為僧格林沁幫辦防務。僧格林沁對郭嵩燾很冷淡。兩個人相處得很不愉快。

郭嵩燾:連左宗棠都懟的兒女親家

郭嵩燾自己也有問題,但在這麼多滿人的四處堵截窮追猛打之下,沒有想辦法融合在一起,非要和他們剛,這點還不如剛猛的左宗棠起碼還會點做人,八面玲瓏,更不要說曾國藩李鴻章了。

在國內混的一塌糊塗,還不如換個環境,說不定適合郭嵩燾這樣的人,還真有這個機會,做洋務,說白了就是和洋鬼子打交道,其實郭嵩燾早就見識到了洋鬼子的生活,在太平天國時期,自己也時而帶兵打仗,時而籌集糧餉。他受曾國藩之託到江浙一帶籌餉,來到上海,零距離接觸了外國人。

那時的上海在郭嵩燾眼中是前所未見的“世外桃源”。英國人已在這定居多年,道路是“雄敞可觀“,洋房高大明亮,當他來到雄偉而不失溫馨的法使館和英使館內,看的是四周圍乾淨的玻璃窗櫺,感受的卻是近代西方文明,再看看自己國家,從衣著打扮到飲食居住,哎喲,都差了好幾條街。

接觸到的外國人,他也由衷地感覺舒服。英國領事一見到他,先脫帽致意,然後握手問好。一位姓Smith的年輕人會說漢語,帶他參觀了艦艇,詳細講解,全程微笑,舉止優雅。

他從未見過這麼有禮貌的人,與使館內服役的“大聲喧譁、狀貌獰異、氣焰囂張“的中國人,形成了對比。

郭嵩燾還喝了葡萄酒,覺得“酒味甘濃“;吃了黃油麵包,覺得“甜膩可口“。這一圈下來,他不僅看到外國的堅船利炮,還看到了職分有別,秩序井然,更看到了背後的人文教養。總之一個字,贊贊贊!

這與當時其他的中國人形成鮮明對比,他們還停留在“天朝上國“的優越感中,鄙視外國人,更不願意瞭解外國人,說他們是野獸蠻夷。郭嵩燾這樣外國人點贊打call,無疑是逆天,會被臭罵成漢奸。

他的弟弟就說他心直口快,往往面責之處,直與人以難堪。 李鴻章說他嫉惡太深,立言太快。他自己也說,別人都不敢談洋務,而我偏要談,即便全天下的人譏諷我,謾罵我,我仍然要談。因為中國要走對外開放,這是歷史所趨!有膽子啊,郭嵩燾放到今天,肯定贊聲一片,現在什麼時代了,早就國際接軌了,晚清那個時代,呵呵。。。

對洋務比較熟悉,郭嵩燾乾的如魚得水,相對洋鬼子來說,滿人也好,漢人也罷,都是腸子裡有千百個彎彎的人,這麼多的算計和小九九,雖然洋鬼子也不傻,但接觸起來比較簡單好辦點,兩年後,經李鴻章邀請,郭嵩燾再次出任蘇鬆糧儲道,第二年出任署理廣東巡撫,就是代理廣東省長,成為了獨當一面的地方大員。

郭嵩燾:連左宗棠都懟的兒女親家

在廣東任處理對外關係時,郭嵩燾幹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引用國際法,將逃亡香港的太平軍首領從英國的控制下引渡回來。他還照會英國當局截留被拐騙道海外的中國人,阻止了英國人擅自在海南開礦。

援引國際法,和平且成果地解決中外爭端,他在中國是第一人。用談判代替戰爭,和平處理外交事務,是他的對外方針。

然而,他在廣東並不是很開心,感覺處處受人牽制。與上司兩廣總督對付不了,和好友左宗棠反目成仇。這是白羊座心直口快惹的禍,當然這種委屈和不爽也是他難以忍受的。他再次提出了辭職,放棄了繼續擔任一方大員的機會。

十年後,郭嵩燾再次出山做官,擔任福建按察使。

此時,他對待洋務的態度又發展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認為西方列強不僅僅強在船堅炮利,更是強在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中國要想富強僅建工廠造輪船是不行的,而是要政治改革。

這種呼聲無疑振聾發聵,大大超越了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也許曾、李、張等並不是覺察不到西方富強原因所在,只是他們不敢冒大不韙挑明這件事。但是,郭嵩燾確實心裡有啥說啥,他喊出了政治改革的第一聲。

自然,他也被罵成了漢奸。

1875年,發生了馬嘉理案事件。英國要求派大員去英國賠禮道歉,並派駐公使。朝廷想到了懂洋務的郭嵩燾。那時去英國出差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也會被罵成漢奸。

但郭嵩燾還是去了,無所謂,愛罵就罵唄,又掉不了一塊肉,還能去國外看看玩玩,公費旅遊。

郭嵩燾奔赴兩萬裡波濤來到了英國。雖然年已60歲,但是白羊座善於納新的態度仍然沒有改變。

到英國之後,他抓緊一切時間瞭解英國社會,瞭解那裡的政治經濟文化如何運轉,他參加議會的辯論,觀看歌劇演出,還讓自己夫人在家裡開party邀請各界名流,甚至嘗試學習英文。

他在外國人面前不卑不亢,完全按照國際法處理外交事宜,得到了英國上下的一致好評。

郭嵩燾拿著小本本記下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成了《使西紀行》,拿到國內出版。一經問世,全國譁然,郭嵩燾又一次被罵成漢奸,說他對英國有二心。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在明目張膽地誇英國。從鴉片戰爭到此時,三十年過去了,大多數中國人還是接受不了這種事實,沉迷於天朝上國的優越感中。

做的事多,挨的罵也多,郭嵩燾煩了,也膩了,這麼大的歲數,他還不如李鴻章臉皮這麼厚,六十多歲的人了,在官場上幾進幾齣,本想一展抱負,多辦實事,可惜爾虞我的複雜關係讓他厭煩。

不能做事,當官還有何用?!

回國後,他便不再做官,到北京述職後 ,回湖南老家。

可是這一趟回家之路走得卻是異常心酸。沒有人想靠近這個出使英夷的大漢奸。

郭嵩燾說,中國說的人多,做的人少,做的人被說的人折磨,我在這裡也沒什麼用了,不如銷了差,早點回國去。反正也已經不在乎了,功名沒了,但經濟方面沒問題啊,撈夠了,可以安度晚年了,是非功過,就任憑後人說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