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盔,是用麥面製成面坯,放在鐵鍋上烙烤而成的一種餅子。它既是陝西人的主食,又是出外隨身攜帶的乾糧。

秦人的主食 —— 鍋盔

關於鍋盔的起源,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鍋盔是諸葛亮初出茅蘆,火燒博望坡後,為幫關羽穩定軍心而發明的;也有人說,饅頭也是諸葛亮發明的。當時諸葛亮七擒孟獲,舉行祭典時,為了攻心,不想殺人。於是就用麵糰做成人頭的樣子來代替蠻人之頭,故稱饅頭。還有人說,在唐代修乾陵時,因幹活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名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糰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餅。因為是用頭盔烙制而成的,所以叫作鍋盔。

陝西人做鍋盔,將面和得很硬,甚至用手都揉不動,只能藉助木槓子,用全身的力量來壓揉。壓成圓餅以後,放在鐵鍋裡,用麥秸火慢慢烙烤。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裡酥、清香可口,即便放上十數八天也不會變味。陝西農村的鐵鍋都很大,直徑一般都在二尺以上,所以烙出的鍋盔又大又厚,很像一個鍋蓋。這大概也是陝西人純樸性格和豪爽氣度的一種展現吧。

“西部歌王”王洛賓與鍋盔還有著一段情緣。1934年秋天,王洛賓從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在上大學的時候,他的聲樂教師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俄羅斯老太太。這位教師推薦對王洛賓去法國留學。王洛賓聽了聲樂教師的話,準備去法國。但是他的家境比較貧寒,沒有赴法國的錢。於是,王洛賓同時在北平的三個學校教音樂,掙學費。三年過去,當學費積攢的差不多的時候,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戰爭爆發了。法國一時去不成了,王洛賓就設法離開北平,到開封接了他的女朋友洛珊,二人同赴山西參加了由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1938年4月,王洛賓和蕭軍、蕭紅、塞克等5個人走到了六盤山下。因為天降連陰雨,他們只能居住在車馬店裡。店掌櫃是位年過五旬寡居的回族婦女,人稱“五朵梅”(為了治療頭痛腦熱在額頭上拔火罐而留下的印痕)。相傳這位深明大義的店掌櫃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大美人,而且“花兒”唱得特別好。

秦人的主食 —— 鍋盔

過了幾天,雨過天晴。當王洛賓一行離開車馬店時,店掌櫃突然放聲唱起了“寧夏花兒”:

走了走(哩)著,

遠遠的遠(下)了。

眼淚的花兒湧滿了,

眼淚的花兒把心淹了。

走了走(哩)著,

遠遠的遠(下)了。

褡褳裡的鍋盔輕下了。

心上的惆悵重下了。

大家都驚呆了,紛紛對王洛賓說,中國有這麼好的民歌,你何必要去法國呢?王洛賓也想,這麼優美動聽的旋律、這麼生動形象的歌詞,連人們平時吃的“鍋盔”都能入歌,太美了!於是,王洛賓就在大西北留了下來,創作了《半個月亮爬上來》《在那遙遠的地方》《花兒與少年》《康定情歌》《掀起你的蓋頭來》《大阪城的姑娘》等700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使我們唱了70多年,而且傳遍了全世界。所以,有人說,一首“寧夏花兒”改寫了王洛賓的人生。我認為還可以這樣說,一句“鍋盔”的歌詞改寫了中國的音樂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