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於18年10月30日仙去,當晚我查詢了整晚先生近階段的新聞報道,字裡行間覺得先生走的安詳。彷彿只有時間,才能停歇這般巨匠的步伐。應該有很多人因金庸先生的離世而重讀金庸,我也是其中之一。我首先選讀的《射鵰英雄傳》,講述的是先生筆下一位也只有時間,或者說歷史洪流才能停歇其步伐的國之巨俠,郭靖。昨夜讀到郭靖來到桃花島,遇見周伯通並受傳“七十二路空明拳”的段落,偶有所感。

郭靖和七十二路空明拳

書中,郭靖的拜把子兄弟周伯通為了教會郭靖空明拳,上來先跟郭靖翻譯和探討了老子《道德經》裡的一句話:“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句話直譯來看,講了一個很簡明的道理:車是由輻和轂組成的,但因為車轂中空虛,所以可以運人載貨;器皿是由陶土揉成的,但因為器中空虛,所以可以放東西;房屋是由門窗四壁組成的,但因為整個房中空虛,方可以住人。老子最後又總結了一下,這是“有”和“無”的關係。老子沒說怎麼去理解有和無,我只好自己淺薄的思考一番。如果說陶土是有,器皿是有,則中空能盛物就是無。有和無不是對立關係,而是相生相伴。所以才說因為“有”,給了人使用創造的便利;又因為“無”,事物才發揮了其本身內在的價值作用。

郭靖和七十二路空明拳


周伯通一身的武功心法都傳自全真派,因此哪怕空明拳是自己十五年在桃花島深洞所創,核心也在有無空柔的道法思維。因此教郭靖學空明拳,開篇先說道家道理。郭靖如何因此融會貫通,內外兼修我們無從領會,畢竟是武俠之意,然而這種以虛擊實,以柔克剛的哲學思想,是很容易領悟到的。

仔細想來,《射鵰英雄傳》全書都貫穿著這類“有”與“無”的思考,並且集中在郭靖的生活遭遇之中。整本書早期似乎都在藉助江南七怪的表述,著力於刻畫郭靖是如何一個愚鈍、蠢笨而學不好功夫的男孩。跟著江南七怪學武多年,也就被師傅罵了多年,最終還被一個叫尹志平的小道士摔了一跤。除了身強力壯些,在江南七怪來看一無是處。但從郭靖遇到全真派掌教馬鈺開始,似乎主角開掛的經歷就由此展開。用兩年學成全真派心法,用兩月學成降龍十八掌,再用兩月學會九陰真經,雙手互搏和七十二路空明拳三大內外功寶典。幾年下來從打不過全真派小道士(尹志平是個什麼水平人品度過神鵰俠侶自知)一躍成為可與西毒歐陽鋒對招的高手。

郭靖和七十二路空明拳


馬鈺曾經寬慰初見時明顯因自身魯鈍且長期受師傅責罵而顯得自卑的少年郭靖說:“教而不明其法,學而不用其道”。這是非常含蓄的說江南七怪可能沒搞清楚郭靖身上的“有”和“無”。郭靖的“有”是持之以恆的決心和反覆學習的毅力,因此連九陰真經這般嘰裡咕嚕的洋文,他背了百遍也都記下來了;郭靖的“無”後來大家都知道了,是為國為民的一代大俠。江南七怪不用其有,而是在招式上個傳個的,期望郭靖一人兼會七人所長。就連當時已經逝世的張阿生的功夫,也要代為傳給郭靖;同時把明顯不符合郭靖性格的越女劍法,妙手空空,也要他掌握。這就是雜了。

對郭靖來說,資質欠缺卻要學機靈善偷的妙手書生的功夫,起碼先得學會朱聰“有”的敏辯思辨的能力,否則就是“學而不用其道”。江南七怪搞不清郭靖有什麼所長,他反覆學習記憶的時候就要罵他愚鈍,這是“教而不明其法”。而後面的洪七公、周伯通都明顯發覺了郭靖所長,甚至周伯通暗地裡都佩服自己義地背書百遍的堅持,自許沒這個堅毅之心。這是看清楚了郭靖身上的“有”。

以“有”致“無”,郭靖就像盛飯的空碗,住人的空屋一般,只要材料捏合的好,就很快融匯進了各家所長,成為了一代俠之大者。同書中的黃蓉、楊康雖然聰慧,但一人不好學不耐學;另一人心思駁雜,性格偏惡,最終武功上都被郭靖遠遠甩下。我們現在形容一人未來是棟樑之才,如果是用樓宇之心看他教他,就很可能頂天立地;但如果只是因覺得其是棟樑但“教而不明其法,學而不用其道”,很可能揠苗助長,長成木頭。

郭靖和七十二路空明拳


如果把“有”和“無”的簡單思維應用於資產管理,也可以簡單的思辨一下。股票市場的從業人員就如同諸子百家,或是武林門派。各有各的手法,各有各的邏輯,在一個相對公平的市場環境中(股票市場、春秋文化或是整個武林)各自鑽研,並期望通過(業績、邏輯、武功)脫穎而出,成為一代大成者。當下有人因為景林的多頭策略大漲大跌而感到心慌,是即不明白它的“有”,我認為是以5-10年選股的內在價值思維和順應中國市場環境的持股週期;又看不到它的“無”,即因有而形成的長期承載著的深刻的個股挖掘和研究能力。在武俠世界裡不會有人因為歐陽鋒深蹲蓄力蛤蟆功的醜陋姿勢小瞧他西毒的功力,我們也不用在每次淨值深蹲時去擔心一家老牌私募是否還具備“無”的價值。深究來說判斷“無”的方法應該是去延續瞭解“有”是否發生了改變。“大成若缺,其用不弊”,這世上又哪會有斜向上完美的曲線。就如iPhone的商標一般,缺了一口,顯然更加完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