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如下:

故宮博物院

0 1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千里江山圖》卷,北宋,王希孟作,絹本,設色,縱51.5cm,橫1191.5cm。

《千里江山圖》卷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

此圖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淼,氣象萬千,壯麗恢弘。山間高崖飛瀑,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鬆修竹,景色秀麗。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榭樓臺、茅屋草舍、水磨長橋各依地勢、環境而設,與山川湖泊相輝映。

此卷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鉅製傑構。

《千里江山圖》卷在設色和用筆上繼承了傳統的“青綠法”,即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要顏料,敷色誇張,具有一定的裝飾性,被稱為“青綠山水”。

0 2

各種釉彩大瓶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各種釉彩大瓶,清乾隆,高86.4cm,口徑27.4cm,足徑33cm。

瓶洗口,長頸,長圓腹,圈足外撇。頸兩側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5層之多。

所使用的釉上彩裝飾品種有金彩、琺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裝飾品種有青花;還有釉上彩與釉下彩相結合的鬥彩。

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綠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仿汝釉、仿官釉、醬釉等。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主題紋飾在瓶的腹部,為霽藍釉描金開光粉彩吉祥圖案,共12個開光,其中6幅為寫實圖畫,分別為“三陽開泰”、“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博古九鼎”。另6幅為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靈芝、花卉,分別寓意“萬”、“福”、“如意”、“辟邪”、“長壽”、“富貴”。瓶內及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從燒造工藝上看,青花與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等均屬高溫釉、彩,需先焙燒。而粉彩、琺琅彩、金彩及松石綠釉等均屬低溫釉彩,需後焙燒。

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稱,集中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制瓷技藝,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0 3

石鼓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石鼓(共十塊),秦,花崗岩質,高約90cm,直徑約60cm。

石鼓文,因文字篆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石上刻大篆書記敘遊獵的十首詩,故也稱《獵碣》。詩皆四言,同《詩經小雅》中的“車攻”一首有相似處。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組石刻文字。

自唐代韋應物、韓愈作《石鼓歌》以表章之,而後大顯於世。石鼓的年代曾有西周、春秋戰國、秦代、漢代、晉代、北魏、西魏、北周等數說。後經金石學家們從其內容、字體和書法風格等多方面的考證研究,認定是秦國遺物。在主張秦國遺物的意見中,又有秦文公、秦穆公、秦襄公、秦獻公等說,確切的年代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見。

石鼓在唐初時發現於陝西天興(今陝西鳳翔)三畤原。此後宋大觀中遷於東京(今開封),金人破宋,輦至燕京(今北京)。數經遷徙,文字磨滅殘損甚多。東京時曾以金色填字,運燕京後又被剔去。其中一鼓已無字。

石鼓文有些字型與籀文相同。籀文也稱大篆,傳說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造。籀文型體齊整穩定,春秋時期已在秦國流行,流行過程中又進一步簡化和線條化。此石鼓文書法朴茂渾古,清康有為謂:“如金鈿委地,芝草團雲,不煩整裁,自有奇採。”清代一些書法家的篆書多得力於此。

故宮所藏石鼓文拓本有明初拓本,明代孫克弘舊藏,為國內著名善本。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宋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鄭樵《石鼓文考》等書著錄。

上海博物館

0 4

大克鼎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大克鼎 西周中期 重量201500g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大克鼎(局部)

此鼎器壁厚實,形制雄偉。口沿下飾三組變形獸面紋,間以六道短稜脊,腹部飾寬大波曲紋,婉轉流暢。周初以來的傳統紋飾至此已完全變形,進入紋樣轉變新時期,出色地融合了當時圖案及雕塑藝術的成就。

器腹內壁鑄長銘文二十八行二百九十字,內容分為兩段,第一段為膳夫克用美辭頌揚文祖師華父輔協周室的功績,第二段記錄克任膳夫以來受孝王的賞賜。

銘文字體特大,字跡端莊質樸,筆畫均勻遒勁,上半部刻有整齊長方格,每格一字,佈局規整。

0 5

商鞅方升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商鞅方升 戰國時期 高2.32釐米,通長18.7釐米 重量:690g

戰國時秦國商鞅監製的1升銅量器。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銘文。

左壁刻:“十八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與柄相對的一端刻“重泉”二字。

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詔書,右壁有一“臨”字。《漢書·律曆志》說:量“以度數串其容”,器自銘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為升,進而證明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人們已認識到容量不是一個基本單位,由長度推導容積既準確又方便。

實測方升內口長12.4774釐米,寬6.972 釐米,深2.323釐米,計算容積為 202.15立方厘米。自銘16.2立方寸為一升,可以推導出秦一尺長23.2釐米。

銘文之中的十八年即秦孝公十八年 (公元前344)。此器有確鑿的紀年,並標明由秦國商鞅負責監製,底部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書,說明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的度量衡延用了商鞅變法時所制定的標準。商鞅銅方升是中國度量衡史上極重要的珍品。

0 6

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 南宋,縱107.5cm,橫108.8cm

朱克柔,幼習繪畫與緙絲(也稱刻絲),朱克柔積累配色和運線經驗。她與定州的沈子藩等同為宋代緙絲名家。

《蓮塘乳鴨圖》中紅荷白鷺,翠鳥青石;荷花造型豐滿,白色瓣尖染紅,白鷺鳥神情精靈剔透,一雌一雄雙鴨遊哉悠哉,身旁伴一雙兒女活潑純真,可愛稚拙,整個畫面生動溫馨,色彩變化豐富。青石上緙制隸書小款“江東朱剛制,蓮塘乳鴨圖”,畫面左下角有“克柔”硃紅印一方。

此作品幅式巨大,組織細密,絲絲縷縷皆勻稱、分明,在現存的宋代緙絲傳世作品中屬上乘之作。

南京博物院

0 7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南朝,縱80釐米,橫240釐米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由200 多塊古墓磚組成,分為兩幅,嵇康、阮籍、山濤、王戎4 人佔一幅,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4 人佔一幅。

人物之間以銀杏、槐樹、青松、垂柳、闊葉竹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現出一種最能體現個性的姿態, 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塊畫像磚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磚畫的原作者不論是顧愷之還是陸探微,都為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提供了可靠而詳實的資料,因此備受美術史界的高度重視。

0 8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 明代

大報恩寺塔在中國古建築史上有自己獨特的地位,素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的美譽。大報恩寺塔其美在塔形,平面八角,高九層;塔的覆瓦和拱門都用五色琉璃構件,塔共用2000兩黃金做成。飛馬、飛羊、獅子、白象等圖案,生動美觀。

1958年,民工在聚寶山窯址挖出了大量琉璃構件,上面均有層數和左右上下位置的墨筆字樣,專家斷定為大報恩寺塔上的拱門構件。南京博物院還做了一個拱門的復原模型,至今存於展廳。

拱門正中的玻璃上還雕刻著600多年前大報恩寺琉璃塔的模樣。拱門上裝飾的動物分別為大鵬金翅鳥、龍子龍女、飛羊和白象。這種動物造型,叫做“六拏具”,這是藏傳佛教美術的一個特有造型。

0 9

坤輿萬國全圖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坤輿萬國全圖 明(1608年), 縱168釐米, 橫382釐米

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這幅地圖所繪五大洲中,各洲以不同顏色區分。

在地圖圈外還繪有九重天圖、天地儀圖、日蝕圖、月蝕圖、赤道北地半球圖、赤道南地半球圖、中氣圖等小圖,包羅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開拓了當時國人的眼界。

地圖中的插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在各大洋中,繪有16世紀不同類型的帆船9艘,在各個海域中,還繪有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15頭,南極大陸上還繪有陸上動物大象、獅子、駝鳥、恐龍等8頭。這幅地圖還保留了母本的全部序跋,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湖南省博物館

10

皿方罍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皿方罍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通高88釐米,口長26.1釐米,口寬21.6釐米,1919年桃源縣水田鄉茅山峪出土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皿方罍(局部)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皿方罍 蓋內銘文與銘文拓片

器蓋鑄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銘文,器身則鑄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銘文。整器集立雕、浮雕、線雕於一身,造型莊重高峻,被譽為“方罍之王”,是中國青銅文化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品。

此器於1919年出土於桃源,器身曾流失海外近百年,2014年洽購回國入藏湖南省博物館,得以蓋身合一,完罍歸湘。

11

辛追墓T形帛畫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辛追墓T形帛畫 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通長205釐米,頂寬92釐米,末端寬47.7釐米,用三塊單層的棕色細絹拼成

馬王堆一號漢墓T形帛畫人間部分畫面的下窄部分,上為人間下為地下。人間以玉璧為界劃分成上下兩層,上層是墓主人的昇天,下層是對墓主人的祭祀。

本圖是墓主人昇天圖像。墓主人拄杖,面向西方,前有小吏迎接,後有侍從護送,很有氣魄。

人間之下有一巨人赤身裸體,可能是地神,雙手舉起一白色平臺。象徵著大地。平臺之下,即古人通稱的水府(黃泉),巨人腳踏鯨鯢,胯下有蛇,使人感到陰沉昏暗。

12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唐代,高19釐米 口徑八8.5釐米 底徑9.7釐米

壺口沿外卷,粗長頸,溜肩,瓜稜深腹。前有八稜形短流,後有曲柄。假圈足,平底。施青釉,流下褐彩行書五言詩四句:“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鳴春聲”。

用筆揮灑有致,蒼勁有力,富於裝飾情趣。詩文春意盎然,具有唐詩浪漫與寫實的傳統。藝術形象生動而優美,為唐代五言俗體詩之佳作。

河南博物院

13

賈湖骨笛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骨笛 新石器時代,長23.1釐米、七孔,1987年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

1984年-2001年,30多支截取仙鶴(丹頂鶴)尺骨(翅骨)製成的骨笛,相繼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破土而出——而賈湖遺址,卻是距今7800年-9000年的、華夏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遺址!

賈湖骨笛橫空出世,無疑為我們研究中國音樂與樂器發展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但賈湖骨笛能夠改寫的,遠非整部中國音樂史那麼單純簡單。

更為重要的是,賈湖骨笛作為罕見的史前神器、作為中華民族必須翻越的從矇昧走向文明的第一座珠穆朗瑪峰,其對此後聞名於世的中國禮、樂制度,土生土長的中國道家、道教,乃至整個中國文化、文明的重要影響,恐怕語言文字也就只能略述一二了!

14

婦好鴞尊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婦好鴞尊 商代晚期,通高45.9釐米,口徑16.4釐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

鴞,又叫貓頭鷹,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貓的頭,鷹的身子,是獸與禽的不和諧搭配。

尊,是一種盛酒禮器,而婦好鴞尊不但是最早的鴞形酒器,而且造型完美。

婦好鴞尊是作為容酒器的尊,從上可分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鳥獸尊三類。鳥獸尊因造型具有雕塑特點,身兼實用、美觀兩職,故備受人們青睞。

殷墟曾出土過大量精美絕倫的青銅器,1976年婦好墓出土的鴞尊更是為世人所矚目。此尊以鴞作生活原型,寬喙高冠,圓眼豎耳,頭部略揚,挺胸直立,雙翅斂羽,兩足粗壯有力,同垂地的寬尾構成一個平面,給人沉穩之感。

鴞首後部有一呈半圓形的蓋子,其上飾以立鳥及龍形鈕。裝飾著獸首的鋬(即把手)安在鴞背。

15

雲紋銅禁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雲紋銅禁 春秋時期,通高28.8釐米,長103釐米,寬46釐米,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2號楚墓出土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起於西周初年,滅於戰國時代。之所以稱“禁”,蓋因周人總結夏、商兩代滅亡之因,均在嗜酒無度。

在中國歷史上,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相傳“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夏、商兩代末君,都因沉湎於酒而國家破亡。周鑑於此,發佈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在這種情況下,王公諸侯雖在祭祀時可以飲酒,甚至違法飲酒,但承置酒器的案具卻烙下中國第一個“禁酒”時代的印痕——名曰“酒禁”。

陝西曆史博物館

16

杜虎符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杜虎符 戰國時期至秦 1975年出土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橋村。長9.5釐米,高4.4釐米,厚0.7釐米

秦杜虎符器物杜虎符為左半符,虎作行走狀,昂首,尾巴蜷曲。背面有槽,頸上有一小孔。虎符上有錯金銘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興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母(毋)會符,行毆(也)”。

“符”是中國古代常用的一種信物,一般分為兩半,兩半相合,就能作為辦理某類事務的定約和踐約的憑證。現代漢語中,“符合”一詞及來源於此。中國古代兵符多製成虎形。

1973年,西安南郊杜城村附近一位農民犁地時發現了一枚形似虎的秦國兵符。

17

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

懿德太子墓位於陝西省乾縣縣城西北約三公里的乾陵東南隅從墓葬的形制、規模、隨葬的玉哀冊、貼金甲馬騎俑,壁畫中的列戟、三出闕來看,都是目前唐代墓葬等級最高者。

此墓壁畫用色大膽多變,注重物象的主體感與明暗變化,既有濃彩重墨的絢麗,又有焦墨薄彩的輕淡。

線條運用亦很講究,通過筆法的各種變化,營造出氣勢磅礴的宏偉場面,塑造出一個個精美的人物形象,可以說是初唐畫壇具有代表性的繪畫流派在墓葬壁畫中留下的傑作,在唐代繪畫真品不多見的今天,尤其顯得重要。

18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香囊外壁用銀製,呈圓球形,通體鏤空,以中部水平線為界平均分割形成兩個半球形,上下球體之間,一側以鉤鏈相勾合,一側以活軸相套合,下部球體內又設兩層銀質的雙軸相連的同心圓機環,外層機環與球壁相連,內層機環分別與外層機環和金盂相連,內層機環內安放半圓形金香盂,外壁、機環、金盂之間,用銀質鉚釘鉚接,可以自由轉動。

這樣無論外壁球體怎樣轉動,由於機環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始終保持重心向下,裡面的香料不致撒落於外。儘管已經經歷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瓏剔透,轉動起來靈活自如,平衡不倒,其設計之科學與巧妙,令現代人歎絕。

《舊唐書》卷五一講:安祿山反叛,玄宗等逃離長安,途徑馬嵬坡時,賜死楊貴妃,並葬於此地。玄宗後來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舊情,密令改葬。

當挖開舊冢時,發現當初埋葬時用於裹屍的紫色褥子以及屍體都已經腐爛,唯有香囊還好好的。這就說明楊貴妃身上佩戴的香囊,是用金屬製作的。

唐代,香囊還可用於佛事。人們認為將佛經盛放在香囊之中,隨身攜帶,能起到消災辟邪的作用。

湖北省博物館

19

越王勾踐劍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越王勾踐劍 春秋晚期,1965年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長55.7釐米。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越王勾踐劍(局部)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劍身中脊起稜,飾黑色菱形花紋。正面近格處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劍格正面嵌藍色琉璃,背面綠松石。

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

20

曾侯乙編鐘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曾侯乙編鐘 鍾架長748釐米,高265釐米。

戰國早期。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釐米,重203.6公斤。

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鍾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

音列是現今通行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21

雲夢睡虎地秦簡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 秦(221 BC—207 BC) 長25cm 1975年雲夢睡虎地11號墓出土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 秦(221 BC—207 BC) 長27.5cm 1975年雲夢睡虎地11號墓出土,共計51枚竹簡,採用分欄書寫的方式。

睡虎地秦墓竹簡,又稱睡虎地秦簡、雲夢秦簡,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

這些竹簡長23.1~27.8釐米,寬0.5~0.8釐米,內文為墨書秦篆,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

其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於吉凶時日的佔書,為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浙江省博物館

22

玉琮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玉琮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通高8.9釐米、上射徑17.1—17.6釐米、下射徑16.5—17.5釐米、孔外徑5釐米、孔內徑3.8釐米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玉琮 局部

整器重約6500克,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縟,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器型外方內圓,上大下小,中間對鑽圓孔。

琮體四面直槽內上下各琢刻一完整的神人獸面圖像,神人頭戴羽冠,騎跨在一神獸上。整體圖案採用淺浮雕和線刻技法雕琢而成。在呈角尺形的凸面上,紋飾以轉角為中軸線向兩側展開,每節琢刻一組象徵性的神人獸面圖案,這種簡化的人獸組合結構,是良渚文化玉琮紋飾的基本特徵。

獸面的兩側各淺浮雕一變形誇張的鳥紋,而鳥也是通天的靈物。琮是良渚玉器中最神祕又最富代表性的器物,其功用說法不一,多數學者認為它是一種祭祀的法器。

此玉琮是目前發現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通稱“琮王”。

不僅如此,與之同出的玉鉞、玉權杖等在諸多良渚玉器中都是最莊重且獨一無二的,說明它們無疑是已拉開文明樂章的良渚文化的王權的象徵。

23

落霞式“綵鳳鳴岐”七絃琴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落霞式“綵鳳鳴岐”七絃琴 唐 通長124.8、額寬16.3、肩寬18.8、尾寬12.5、厚5.4釐米

“綵鳳鳴岐”琴,落霞式,造型古樸,典雅,背面有冰裂斷和小流水斷,美麗而別緻。此琴是楊宗稷“半百琴齋”中最珍愛的琴,並著錄於《琴學叢書》。

在民國古琴界就有著超凡的地位,為琴界苦苦追尋的絕品。“綵鳳鳴岐”琴,雖歷經滄桑,卻仍能彈奏出悅耳動聽的琴曲,更讓人稱奇的是,音質絕佳,極富感染力,在存世唐琴中音質屬上乘,也恰好印證了楊宗稷對它的高度評價:“聲音絕佳”、“可謂鳳毛麟角矣”。

傳世唐琴,是不可多得的珍寶。“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獨稱雄”。

唐代蜀地是制琴的主要基地,而最為著名的就是四川雷氏,雷家世代造琴,以雷威最為著名。“綵鳳鳴岐”琴正是雷威的傑作,因而是一件舉世無雙的珍寶。

24

寧波“萬工轎”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寧波“萬工轎” 清末民初 長150釐米,寬90釐米,高275釐米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寧波“萬工轎” 局部

此轎是清末民初寧波式花轎,因製造時耗費了一萬多個工時,故稱“萬工轎”。此轎需八個人抬,又稱“八抬大轎”。

花轎根據雕飾人物的多寡及工藝水平而分為三等,此轎屬頭等轎,是現存最豪華的一頂花轎。它採用榫卯結構聯結,沒有一枚釘子,由幾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組成,沒有轎門,迎親時有專門的拆轎師傅跟隨在迎親的隊伍裡負責拆卸,使新娘子方便出入。

花轎木質雕花,朱漆鋪底飾以金箔貼花,遠遠望去金碧輝煌,猶如一座微型的宮殿。

轎上採用圓雕、浮雕、透雕等三種工藝手法進行裝飾,雕有250個人物,花鳥蟲獸無數,所以寧波人也稱它為“百子轎”。

除了天官賜福、麒麟送子、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等吉祥主題外,還有《浣沙記》、《天水關》、《鐵弓緣》、《水滸傳》、《西廂記》、《荊釵記》、《拾玉鐲》等戲曲場景,有的地方還輔以鏡片玻璃畫,每一幅畫上也都是一個古典名劇片段。

遼寧省博物館

25

銅鎏金木芯馬鐙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銅鎏金木芯馬鐙 十六國 朝陽北票馮素弗墓出土,高23釐米

馬鐙的木芯為桑木條揉成,外面包釘一層鎏金銅片,古時騎馬無鐙,雖可縱身上下馬,但奔馳和作戰時甚不方便。馬鐙為中國所發明,最早的鐙約出現在三世紀,是單鐙,三角形,懸於馬腹左側,只能供緊急上下馬時使用。

在四世紀時發展為雙鐙,從此騎乘時可以人馬合一,馬具發展至此才算完備,此後馬鐙傳入歐洲,對中世紀歐洲騎士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考古中發現的早期實物馬鐙,大量為慕容鮮卑遺存。

這副為唯一有絕對年代可考的完整馬鐙,墓葬年代為公元415年。

26

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摹王羲之一門書翰 卷 唐(618—907年) 紙本 縱26.3、橫253.8釐米

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697),王羲之後裔王方慶進獻其先祖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並王氏一門二十八人法書真跡,武則天命弘文館用勾填法摹之以留內府,並令中書舍人崔融撰《王氏寶章集•敘》以紀其事。

王方慶所獻原跡無傳,現僅存王羲之、王薈、王徽之、王獻之、王僧虔、王慈、王志等七人法書摹本十通。因署有“萬歲通天”年款,又稱《萬歲通天帖》。

王羲之墨跡早在北宋時期就不易獲致,唐摹本日漸稀少。此卷勾摹精妙,有下真跡一等之譽,從中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之間書風的傳承關係,為研究我國書體的發展演變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此摹本在流傳過程中曾兩遭火劫,至今仍清晰可見火燒的痕跡。

27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九大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27件國寶,你知道嗎?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遼寧省博物館

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橫 572.8cm,縱27.1cm。 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

《洛神賦圖》因時間久遠,真跡早已失傳,現在我們看到 的是唐宋年間的摹本。《洛神賦圖》傳世的有五個摹本, 分別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南宋)、故宮博物院(兩幅)、 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日本等處。

其中遼寧藏本,根據 “紹興”藏印看此本製作不會晚於南宋高宗年間。徐邦達 先生分析,圖中人物衣紋作“蘭葉描”,既近唐代吳道子, 又似宋代馬和之,每個人物旁邊都有文字說明,而每段所 書賦句近似宋高宗的筆法,所以作為宋人摹本無疑。

而北京故宮藏本是有圖但在各段沒有附詩賦說明,卷中有乾隆 的御題和藏印,還有元代趙子昂行書抄錄的《洛神賦》全 文,也有歷代皇帝的題和跋。至於美國藏本,和北京故宮 藏本一樣也無賦文,兩者繪製形象近似,同屬於宋人摹本。

來源:央視網、文博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