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論郭嘉、龐統及法正

一 郭嘉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他起先在河北霸主袁紹處,袁紹四世三公,兵多將廣, 士多歸之,威振天下. 郭嘉待了一陣子就發覺袁紹多謀寡斷,志大才疏,得士而不能用的弱點,認為難成大事。就毅然離開了。“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曹操原來有個謀士叫戲志才, 是郭嘉的同鄉, 這裡有必要說明一點,潁川在今天的河南境內, 三國時候河南潁川出的人才很多,戲志才在《三國志》裡只有寥寥數語,“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死得比較早, 但曹操挺器重這個人的。說到這裡我覺得有必要說一下, 一個成功的君主、軍閥、政治家、商業大亨等,身邊肯定都有一個或者幾個謀劃之士和後勤總管類的人物。

戲志才死後, 曹操很不爽, 沒有高智商的人和他聊天了, 就寫了封信給後勤總管荀彧,“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 荀彧就把郭嘉給推薦了, 曹操就召見了郭嘉,問計袁紹。郭嘉說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並獻計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一舉攻克呂布。這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袁曹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聽完感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兩個人談的非常的投機, 郭嘉出門後也很高興:“真吾主也!”, 曹操立馬封了個司空軍祭酒的官給郭嘉司空軍祭酒。

接下來就是郭嘉施展的機會了,建安三年九月,曹操採納郭嘉之謀出兵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大軍圍困下邳。而呂布卻堅守下邳不出。曹操久攻不下,便思退軍。郭嘉勸說曹操繼續攻城,分析道;“呂布雖勇而無謀,現在其三戰皆敗,銳氣已衰,三軍將為首,將衰則軍衰。陳宮有謀卻反應遲鈍。現在正應該乘呂布銳氣未復,陳宮計謀未定之時,進軍急攻,必能徹底打垮呂布。”曹操依計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沂、泗之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果然就攻克下邳,擒殺呂布,陳宮。

建安四年,曹操派劉備去攻擊進犯的袁術。郭嘉一聽說就大吃一驚阻止道:“決不能讓劉備率軍而出,出則必反。”曹操後悔不已。劉備果然馬上就殺了徐州刺史車胄,聚沛反曹。曹軍兩面受敵。曹操想迅速揮兵滅劉而向袁。眾將卻無一不怕袁紹乘機從背後攻來。曹操沉嚀不決,又是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必不能迅速做出反應。劉備剛叛不久,眾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其必敗無疑。然後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決戰前夕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曹操終於堅定信心,從官渡回師擊劉,一戰而破並“獲其妻子”,擒其大將關羽,奪會了下邳。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已被擊敗。

官渡之戰後袁紹病死,曹操攻其二子,連戰連捷。將領無不主張趁勢徹底掃蕩二袁。而郭嘉卻力排眾議,獨建奇策。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見的矛盾,如果攻之則力合,緩之則必哄。建議曹操回軍裝做南向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二袁為爭奪地盤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機回軍北攻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的既輕鬆又順利並大獲全勝。 “從破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於黎陽,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軍至西平,譚、尚果爭冀州。譚

為尚軍所敗,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還救之,遂從定鄴。又從攻譚於南皮,冀州平。封嘉洧陽亭侯。”

這時袁尚逃入烏恆,曹軍將領都認為不值得為了袁尚而遠攻烏恆,致使許昌空虛,為劉備偷襲。在眾議一致的反對聲中,郭嘉再次獨具慧眼,精闢的分析了平烏恆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郭嘉首先說出了徵烏恆對鞏固曹軍剛攻佔的黃河以北地區具有重大的意義。更說出了劉表,劉備之間的矛盾,指出劉表必不回讓劉備偷襲許昌。曹操從其言而迅速率軍出征。郭嘉又進言兵貴神速,加以輕裝前進,以奇攻之。果然曹軍逼近到離烏恆君長所居柳城一百多裡處,才被發現,結果張遼突陣,一戰斬烏恆君長。袁尚又逃奔入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獻其首級而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

郭嘉最離奇的一個判斷是居然能夠預測江東孫策的橫死, 看史料:“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宮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真神人也!!!

曹操幾乎每次出征,郭嘉都是隨從參謀軍機,行軍時以曹操是並肩而行,議事時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郭嘉向不遵守禮法,而以其超群的智謀被曹操重用,也只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才敢於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並把小己二十多歲的郭嘉引為“知己”。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可惜郭嘉在三十八歲病死,曹操常說:唯奉孝為能知孤意。把他當成接班人來培養。如三國志中記載: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乃表曰:“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赤壁之敗,曹操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見在曹操的內心深處,是真的對英年早逝郭嘉的深切緬懷。可惜他死得太早,曹在赤壁失敗後,哭郭嘉,一是對他懷念,二是對其他謀士的批評,三是感嘆郭死的太早,不能為自己出

謀劃策。可見郭嘉的作用了。

我讀郭嘉傳時覺得郭嘉的謀劃和對戰局的精準判斷, 無不建立在對對手性格的深入瞭解上, 看他的計謀, 未有結果前心裡都捏著一把汗水, 可是他的計謀沒有一個是失算的, 真的做到了算無遺策,我們也不得不歎服他的智慧。

小論郭嘉、龐統及法正

二 龐統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三國志>載:”少時鈍樸,未有識者.”大概是長得看上去呆呆傻傻的, 不象亮哥那樣美麗,所以也沒人認為他怎樣.但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很看得起他,認為他是”南州士之冠 冕”,由此知名於當世.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臧否人物,自謂曰“論帝王之祕策,攬倚伏之要最,吾 似有一日之長。” 

看來他對自己的特點很清楚,想成為帝王師一類的人, 觀其一生所為,確實如此 ,一個人的定位很重要啊,定位好了,功力就很集中了,比較容易成事,營銷學名著<定位>寫得非常 好, 推薦一讀.

劉備領荊州牧,龐統來投,但未得重用,不過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其後經諸葛亮、 魯肅極力推薦,劉備方才再度召見龐統,與之談論軍國大事,大為器重,於是拜龐統為治中從事,不久 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和魯肅舉賢薦能的寬廣胸襟固然令人欽佩,但龐統本身具有的非凡 才華,恐怕才是其最終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與諸葛亮善於處理政務不同,龐統善於出謀畫策更重要的是 ,龐統正是實現隆中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為劉備集團提供了進一步飛躍的契機。

按照“隆中對”的規劃,取得荊州、站穩腳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荊益,然後兵分兩 路,消滅曹操,最終統一天下。劉備聯合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打敗南下的曹操,又趁機取得荊南四郡, 進駐南郡,可以說已經實現了“隆中對”的初步目標。龐統的職位變化,也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因為 軍師中郎將不是一般的軍師,後者止絕軍謀,而前者既參謀決策,又統御兵權。劉備設兩個軍師中郎將 ,意味著要將兵力分成兩部分,去執行兩個大任務了。

雖說收川是隆中對裡早已訂下的方略,法正也勸劉備取西川,對劉備來說,這是必要而且無庸置疑的, 而劉備卻因顧及仁義,遲遲不敢決定,龐統瞭解了劉備的難處後,便以「宜從權變,逆取順守」的道理,使劉 備能堅定意志,下定決心攻蜀.

不久之後,經過精心策劃,再加上益州內部張鬆、法正、孟達等人的策應,入川的時機已經成熟,

於是諸葛亮、龐統各司其職,前者負責留守荊州、鞏固後方,後者負責輔佐劉備,進佔益州。兩人之所 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進佔益州和鞏固荊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 進佔益州,則不能實現一統天下、興復漢室的大業;不鞏固荊州,則進佔益州的行動缺乏可靠的後方保 證。要同時完成這兩件大事,必須要有諸葛亮一流的人才協助劉備才行。

綜觀劉備早期的謀臣團,“麋 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於世”(《三國志·蜀書》卷8陳壽評曰),但運籌帷幄,決 勝千里實非其所長。毫無疑問,無論是進佔益州,還是鞏固荊州,諸葛亮都是最適合的人選,但他分身 乏術,只能顧一頭;而龐統不但學識淵博,善於鑑別人物,而且有“論帝王之祕策,攬倚伏之要最”的 本事,正適合協助劉備進佔益州。

在入川過程中,龐統不但協助劉備作出了幾次意義重大的正確決策,而且以其獨有的聰明才智,使

劉備擺脫了信義寬仁等觀念的束縛,為日後平定西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不幸的是,龐統在圍攻雒城 時中箭身亡,年僅三十六歲。龐統之死,不但對進佔益州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更迫使劉備、諸葛亮不得 不改變原先的人事安排,從而也為“隆中對”的繼續實施埋下了隱患。

首先,劉備擊敗劉璋,取得益州,成為西川的統治者,本來龐統死前,劉備可以在定蜀之後,讓諸葛亮和 龐統分別駐守益州和荊州,然而如今龐統已故,荊州便由劉備的拜把兄弟關羽駐守,孔明雖知關羽非守荊州 的最佳人選,但自己為了安撫益州沒再回荊州去,這導致了後來關羽因為個人因素搞丟了荊州,孫劉聯盟瓦 解,自己和長子關平也命喪黃泉,而劉備得知荊州之失和摯友之死相當悲憤,決定出兵伐吳.

此時劉備的另 一位大謀臣法正已經病故,沒人可以制止劉備的行為.加上諸葛亮也默許劉備的出兵,當然趙雲的規勸是無 濟於事了.最後劉備被擊敗,病故於白帝城.之後孔明繼承劉備遺志,南伐北征,只為了讓蜀漢的國祇再延續 些.最後臥龍也死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鳳雛的殞落,對蜀漢完成一統天下的霸業是一大沖擊,我們可從上文歸納出下列幾點:

01. 如果龐統沒有死去,劉備可以把荊州交給諸葛亮或是龐統管理.

02. 如果龐統沒有死去,荊州不會那麼容易失去,加上龐統與吳人交情一向不錯,或許有修和的機會.

03. 如果龐統沒有死去,夷陵之戰不會那麼容易開打.

04. 如果龐統沒有死去,諸葛亮不會為了蜀漢導致耗竭心力,最後病故五丈原.

05. 如果龐統沒有死去,蜀漢或許會賭子午谷之戰.

06. 如果龐統沒有死去,或許隆中對能成功實現

我個人認為 龐統在軍事上比諸葛亮強為什麼呢?這不是說他比諸葛亮有天才,也不是說他比諸葛亮多 讀幾本兵書.現在國際上有種流行的說法是,一個人的才能高低,並不主要是在於他的智商,而是在於他的 情商.而性格是情商的重要因素.諸葛亮為人謹慎,這種性格有利於治國.但正如林彪說:用兵是三分謹慎, 七分冒險.諸葛亮這種優點用在軍事上,就成了弱點.不善奇謀.而龐統性格,膽大心細.這種性格有利於其 敢於運用奇襲,而且,心細的一面,又能使其奇襲不除疏漏.

風 雛最後還是早死了,蜀漢也在孔明力挽狂瀾下,慢慢走向亡國的命運,對此,我們也只能說是

造化弄人吧!

小論郭嘉、龐統及法正

三 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縣(今陝西眉縣東)人,名門之後。是劉備入川后最重要的謀士.其祖父法真 號“玄德先生”,是東漢末的名士;其父法衍是東漢末的司徒椽、廷尉左監。東漢末民不聊生,刀兵四 起,富饒閉塞的西川成了躲避戰火的避難所。法正和好友孟達入蜀投靠劉璋,但劉璋昏庸不識才。僅委任 法正為縣令,法正的缺點是品行不怎麼樣,所以劉璋以後乾脆不予任命。法正這段時間很不得志。

後來

法正和益州別駕張鬆成了好友,在張鬆的極力舉薦下,法正才獲劉璋委派出使劉備的工作。法正正是利 用這次出使的機會結識一代梟雄劉備。

法正和張鬆決心共同幫助劉備入主西川,後來孟達也加入進來。法、張一直苦於沒有機會,直到建 安十六年(211) ,曹操欲取漢中,劉璋為防範曹操大軍禍害益州,再次派遣法正為使者去見劉備。法正 暗中向劉備獻計,鼓動遊說劉備奪取西川以成就王霸大業。而收取兩川以做為圖取王霸的根據地正是當 年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劉備設計好,可以說是不謀而合,劉備即率步兵數萬人由水道入蜀,留諸葛亮、 關羽駐守荊州。

當劉備圍攻雒城將近一年的時間,法正曾寫信給劉璋勸降,雖然劉璋沒有立即接受,但是雒城被 攻破,劉備進軍包圍成都,只有幾十天,城中尚有精兵三萬,谷幣還可以支持一年,吏民均願意死戰的 情況下,劉璋卻開城投降了,這不能不說劉璋是考慮了法正的勸降信作出的選擇。劉備於十九年奪取益 州。從此擺脫困境,奠定了鼎峙的基礎。

法正任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法正最大功績是在獻計取漢中。當時曹操擊 敗張魯佔領了漢中,法正目光敏銳地看到漢中對於蜀漢的重要性暨奪取漢中的可能性。 他分析指出曹操 降伏張魯後,沒有趁勝奪取巴蜀,而是留夏侯淵、張郃二將守漢中,曹操自己北還是迫不得已,可見取 漢中機不可失;另外曹操留守的夏侯淵、張郃的才能難堪鎮守漢中的大任。 這麼難得的機會,主公親統 大軍前往征討,一定能擊敗曹軍。

而且奪取漢中有三點好處:

① 能擊敗曹軍,得到東漢王室的褒獎和歡心。

② 佔領漢中後可以蠶食雍州、涼州,開疆拓土。

③ 佔領漢中可以鞏固益州,是立國的根本。

正是在法正極力主張下,建安二十二年,劉備拒絕謀士周群等勸阻,毅然進兵漢中漢中之戰,仍 然是法正隨行為謀主。在具體的指揮戰鬥中,法正的出謀劃策又起了重要作用,法正協助老黃忠斬夏侯 淵的故事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法正的計謀擊破夏侯淵軍,使他的對手曹操都為之嘆服,"曹公西征,聞 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諸葛亮也常常為法正的智慧和計謀所折服,"諸 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亮每奇正智術。"劉備奪取漢中,其興漢的大業才真正達到了頂峰 。

劉備即位漢中王時,就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可惜法正命薄,年僅四十五歲就死了。劉備 為法正的死累日痛哭。劉備後來追封法正為翼侯,賜爵於其子孫。

三國志註解裡還有一個相關的故事:有一次,劉備和曹操作戰,形勢非常不利,後退是最佳的 選擇,但劉備大怒不肯後退,沒有誰敢勸說。這時候,箭若飛蝗。法正於是站到劉備的前面,劉備說: “孝直避箭。”法正說:“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劉備只得說“孝直,我和你一起走。”於是撤 退了。蜀郡太守許靖原本不為劉備所喜愛,在法正的勸說下,劉備厚待許靖,封許靖為太傅。可見,劉 備對法正的意見是相當尊重的。 而且能在劉備生前有諡號的, 唯法正一人,可見其在劉備心中的分量.

陳壽對法正的評價是法正堪比曹操麾下最優秀的謀士程昱、郭嘉。"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算,然 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對他的評價是和郭嘉同列. 可惜和 郭嘉同樣比較早死.

劉備也算倒黴, 前後兩大謀主龐統 法正 都先離他而去, 以後再也沒有和這二人匹肩的謀士.諸葛 亮治國無人可比, 然臨陣謀劃,出奇制勝, 非其所長. 綜觀法正的一生,如一顆燦爛的流星,在歷史的天空一劃而過,然而在這一劃中,發出了一生中 最熱烈最耀眼最燦爛的光芒,在歷史的天空留下了自己的印跡。有謀有志,有膽有識,處庸主則鬱郁不 得志,處名主則盡心竭力,奮不顧身以佐之,豫讓"眾人國士"之說,用於法正極為恰當。

法正輔佐昭烈 皇帝凡九年,在這九年中,輔佐劉備取西川,定漢中,終成大業,這九年是法正一生中最輝煌的九年, 也是劉備一生中最輝煌的九年。法正死的第二年,劉備稱帝,同年大舉伐吳,走上了不歸路,最終伐吳 未克,病死白帝.彝陵慘敗後,諸葛亮慨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東行也;就復東行,必不傾危 矣。”這段話反映了歷史上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才幹。

一代名相諸葛孔明心比天高,曾自比管仲 樂毅,放眼天下,大有高手寂寞之感。可也不得不嘆息法正不在的遺憾。 哀哉!痛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