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嘉為何成為毛澤東評點最多的三國人物?


文/韓紀民

毛澤東歷來主張讀史要古為今用。他苦心研讀《三國志》的另一個鮮明特點,就是科學分析書中有突出作為人物的成功經驗,用以啟迪、教育廣大幹部,解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問題,也就是解決“過河”中的“橋和船”問題。

經典小說《三國演義》,繪聲繪色地描繪了三國各路英雄設謀用計的神奇故事。但就真實的歷史而言,曹操帳下的謀士郭嘉,可謂善出奇謀密計的第一人。因而,郭嘉和曹操一樣,成為毛澤東研讀《三國志》評點最多的人物。

"


郭嘉為何成為毛澤東評點最多的三國人物?


文/韓紀民

毛澤東歷來主張讀史要古為今用。他苦心研讀《三國志》的另一個鮮明特點,就是科學分析書中有突出作為人物的成功經驗,用以啟迪、教育廣大幹部,解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問題,也就是解決“過河”中的“橋和船”問題。

經典小說《三國演義》,繪聲繪色地描繪了三國各路英雄設謀用計的神奇故事。但就真實的歷史而言,曹操帳下的謀士郭嘉,可謂善出奇謀密計的第一人。因而,郭嘉和曹操一樣,成為毛澤東研讀《三國志》評點最多的人物。

郭嘉為何成為毛澤東評點最多的三國人物?

◆電視劇中的郭嘉形象。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說:“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他原為袁紹的幕僚,認為袁紹“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後經荀彧推薦,成為曹操的首席謀臣。曹操賞識他,認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曹操與呂布作戰,打了三次,呂布敗退固守,當時士卒疲憊,曹操也想退兵。郭嘉認為呂布已成強弩之末,建議“急攻之”,遂獲勝,擒呂布。曹操想很快征服劉備,又擔心袁紹抄後路,很猶豫,就徵求郭嘉意見。郭嘉說:袁紹性多疑,不可能很快行動;劉備新興起,眾心尚未歸附,“急擊之必敗”。後來,劉備果然被打敗。曹操準備征討袁尚及三郡烏丸,眾人都怕劉表指派劉備乘機襲擊駐地。郭嘉卻認為,烏丸離我們遠,必疏於戒備,突然予以襲擊,定可取勝。至於劉表,“坐談客耳”,他自知才不及劉備,必不敢委以重任。“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取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大破烏丸。只可惜計不虛發的郭嘉身體一直不好,38歲中年夭折。赤壁之戰曹操戰敗後,萬分感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以致捶胸頓足:“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他上表稱讚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毛澤東在多種場合,向軍地領導幹部推薦讀《郭嘉傳》。他說:“《三國志》裡《郭嘉傳》值得一讀”,“世上沒有先知先覺,沒有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無非是多謀善斷,留有餘地……大躍進出點亂子,不要埋怨。否則就是‘曹營之事不好辦’,或者叫‘欲與共濟天下大難’!”

"


郭嘉為何成為毛澤東評點最多的三國人物?


文/韓紀民

毛澤東歷來主張讀史要古為今用。他苦心研讀《三國志》的另一個鮮明特點,就是科學分析書中有突出作為人物的成功經驗,用以啟迪、教育廣大幹部,解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問題,也就是解決“過河”中的“橋和船”問題。

經典小說《三國演義》,繪聲繪色地描繪了三國各路英雄設謀用計的神奇故事。但就真實的歷史而言,曹操帳下的謀士郭嘉,可謂善出奇謀密計的第一人。因而,郭嘉和曹操一樣,成為毛澤東研讀《三國志》評點最多的人物。

郭嘉為何成為毛澤東評點最多的三國人物?

◆電視劇中的郭嘉形象。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說:“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他原為袁紹的幕僚,認為袁紹“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後經荀彧推薦,成為曹操的首席謀臣。曹操賞識他,認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曹操與呂布作戰,打了三次,呂布敗退固守,當時士卒疲憊,曹操也想退兵。郭嘉認為呂布已成強弩之末,建議“急攻之”,遂獲勝,擒呂布。曹操想很快征服劉備,又擔心袁紹抄後路,很猶豫,就徵求郭嘉意見。郭嘉說:袁紹性多疑,不可能很快行動;劉備新興起,眾心尚未歸附,“急擊之必敗”。後來,劉備果然被打敗。曹操準備征討袁尚及三郡烏丸,眾人都怕劉表指派劉備乘機襲擊駐地。郭嘉卻認為,烏丸離我們遠,必疏於戒備,突然予以襲擊,定可取勝。至於劉表,“坐談客耳”,他自知才不及劉備,必不敢委以重任。“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取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大破烏丸。只可惜計不虛發的郭嘉身體一直不好,38歲中年夭折。赤壁之戰曹操戰敗後,萬分感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以致捶胸頓足:“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他上表稱讚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毛澤東在多種場合,向軍地領導幹部推薦讀《郭嘉傳》。他說:“《三國志》裡《郭嘉傳》值得一讀”,“世上沒有先知先覺,沒有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無非是多謀善斷,留有餘地……大躍進出點亂子,不要埋怨。否則就是‘曹營之事不好辦’,或者叫‘欲與共濟天下大難’!”

郭嘉為何成為毛澤東評點最多的三國人物?

◆連環畫中曹操與郭嘉。

據薄一波回憶: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或私下場合介紹《郭嘉傳》讓大家看,“意思正是希望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做事要多謀善斷。毛澤東說,多謀善斷這句話,重點在‘謀’字上。要多謀,少謀是不行的。要與各方面去商量,反對少謀武斷。商量又少,又武斷,那事情就辦不好。謀是基礎,只有多謀,才能善斷。謀的目的就是為了斷。”毛澤東還說:“要當機立斷,不要優柔寡斷。應當根據形勢的變化來改變計劃。反對黨內一些不良傾向,也要當機立斷。”1959年6月,毛澤東在中央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又講到“多謀善斷”問題,這次是針對辦報而言的。他說:“報紙辦得好壞,要看你是政治家辦報,還是書生辦報。我是提倡政治家辦報的,但有些同志是書生,最大的缺點是優柔寡斷。袁紹、劉備、孫權都有這個缺點,都是優柔寡斷,而曹操則是多謀善斷。我們做事情不要獨斷,要多謀,但多謀還要善斷,不要多謀寡斷,也不要多謀寡要,沒有抓住要點,言不及義,這都不好。聽了許多意見之後,要一下子抓住問題的要害。曹操批評袁紹,說他志大智少,色厲而內荏,就是說沒有頭腦。辦報也要多謀善斷,要一眼看準,立即抓住、抓緊,形勢一變,要轉得快。”可見,毛澤東號召各級領導幹部研讀《郭嘉傳》,要多謀善斷,歸根結底,就是針對當時黨的工作出現的傾向性問題,集中解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問題。一方面他要求各級領導要像郭嘉那樣敢於和善於正確地反映情況,提出獨到見解;一方面要求善於多方聽取、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意見,不失時機地作出決斷,把事情辦好,辦出成效。

毛澤東向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中央領導推薦讀《郭嘉傳》,不僅有針對性,有時還頗具深意。據林彪的祕書張雲生回憶:1966年9月在人民大會堂,林彪正當大紅大紫之時,他親眼看見毛主席向林彪推薦兩本線裝書,一本是《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另一本是《宋書·范曄傳》。郭嘉和范曄究竟是何許人?他們對毛主席點撥林彪有什麼重要性?不看書不知道,看後如夢方醒。郭嘉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一名出類拔萃的謀士,他隨曹操征戰十餘載,為曹操出了許多好點子。可惜英年早逝,年僅38歲。而范曄是南北朝時期宋國的重臣,掌管禁旅,參與機要。他後來因參與謀反被判殺頭罪。兩位古人的權位與林彪相似,一正一反,一成一敗。毛澤東以古喻今,用意不言自明。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