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本田

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本田指的是本田株式會社(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廠家,汽車產量和規模也名列世界十大汽車廠家之列。

1946年10月創立,1948年9月成立公司,創始人是傳奇式人物本田宗一郎。公司總部在東京,僱員總數達18萬人左右。現在,本田公司已是一個跨國汽車、摩托車生產銷售集團。它的產品除汽車、摩托車外,還有發電機、農機等動力機械產品。

2017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本田(Honda) 汽車以121.63億美元排名第91名。

品牌介紹

編輯

本田傳奇:以人為本,共創未來。

本田公司的經營方式十分靈活。在美國設立的本田分公司,1991年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已超過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名列第三。本田的雅閣和思域汽車歷年來被用戶評為質量最佳和最受歡迎的汽車。在歐洲,本田在英國也建立了分公司。本田公司汽車產量已高達約300萬輛。

本田於1948年以生產自行車助力發動機起步,2012年Honda已經發展成為從小型通用發動機、踏板摩托車乃至跑車等各領域都擁有獨創技術,並不斷研發、生產新產品的企業。

從創業之初,Honda一直本著“讓世界各地顧客滿意”的理念不斷開拓自己的事業。

2012年除日本之外,Honda在全世界29個國家擁有120個以上的生產基地,產品涵蓋摩托車、汽車和通用產品,每年惠顧的客戶達1700萬以上。與此同時,Honda還積極地履行作為企業

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Honda Accord Hybrid 高清圖冊(41張)

公民的社會義務,積極探索環保和安全的解決方案。

在全球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今,Honda在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等各項企業活動中努力把解決大氣汙染、降低CO2排放量、有效利用資源和能源等作為課題,為達到產品排放清潔化、降低燃料消耗、實現生產線的“綠色工廠化”等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為減少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做出了積極貢獻。作為提供移動文化的廠家,Honda不僅考慮乘員也考慮行人的安全,致力於生產安全性更高的產品。同時,積極參與安全駕駛普及活動等各種解決交通系統問題的活動,為建設更加豐富的移動文化社會而不懈努力。

本田技術研究所是當今日本乃至世界汽車業的佼佼者,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在日本企業界,本田是技術和活力的代名詞,也是很多大學畢業生非常向往的就業目標。本田還致力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究。

標識

本田公司在80年代成立了商標設計研究組,從來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件設計圖稿中,確定了的三絃音箱式商標,也就是帶框的“H”,圖案中的H是“本田”拼音Honda的第一個字母。這個標誌體現出技術創新,職工完美和經營堅實的特點,同時還有緊張感和輕鬆感。

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本田標誌

本田宗一郎於1946年創建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即本田汽車公司),並用自己的姓氏作為公司的名稱和商標。

“H”是“本田”汽車和“本田”摩托車的圖形商標,是“本田”日文拼音“HONDA”的第一個大寫字母。本田汽車商標中的字母“HM”是“HONDAMOTOR”的縮寫,在這兩個字母上有鷹的翅膀,象徵著“飛躍的本田的技術和本田公司前途無量”。

“人和車,車和環境的協調一致”是本田公司的發展方向;動感、豪華、流暢是本田公司的一貫風格;設計動力澎湃、低耗油、低公害的發動機是本田公司的技術目標;靠先進而實用的設計、卓越的製造質量和相對低廉的價格,吸引更多顧客是本田公司的宗旨。“H”商標,這個世界著名商標,是本田公司立業之本,是本田公司成功之魂。

1960年,“H”商標首次在S500[4]

跑車上使用,“H”商標伴隨本田賽車,在1965年墨西哥舉辦的世界F1汽車大賽上一舉奪冠,並在第二年的F2汽車大賽上取得勝利;更令本田輝煌的是在1967年在意大利大獎賽取得了F1冠軍。

1969年,本田公司為突出鷹的形象,使用了縱長的“H”商標。1980年,為了體現本田公司的年輕、技術先進和設計新穎的特點,決定使用形似三絃音箱的“H”商標,該商標把技術創新、團結向上、經營有力、緊張感和輕鬆感體現得淋漓盡致。

發展歷程

編輯

小發明大神話

本田成立於1948年9月,本田汽車公司全稱為“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這一研究所主要生產紡織機械。當時,戰爭剛剛結束,各種物品十分匱乏,許多家庭不得不到黑市甚至農村購買高價糧食。由於交通不夠發達,頻繁流動的人口使汽車、火車等各種交通工具均超員運行,而日本崎嶇不平的山路又使騎自行車收糧十分費力。

本田宗一郎看到這一情況後,馬上想到了陸軍在戰爭期間留下的許多無線電通訊機。於是,他以低價購到一批通訊機,拆下其上的小汽油機,並用水壺做油箱,改制成一架小汽油機後安裝到自行車上,做成一種新型的“機器腳踏車”。由於產品適銷對路,立即就成了搶手貨。

為了給全世界的顧客提供喜悅,本田在1963年開始發展汽車業務,向新的領域發起挑戰。

通過提供各種商品提供“喜悅”

作為世界發動機的先驅公司無時無刻不在關注人類的生活。

從製造自行車輔助發動機開始起步的HONDA,不僅在汽車、摩托車這種現代化交通工具領域,而且在通用產品這個涉及各種產業和娛樂業的領域裡,不斷地開拓著事業。

所有這些商品都是以發動機為動力的,無論在技術力量上還是在生產規模上HONDA都已經成長為領先世界的一流企業。

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N-BOX

創業以來,作為製造業的企業,始終珍惜滲透在商品和商品成長過程中的思想。而且尊重創造,非常重視創造植根於社會需求的商品概念。

支撐事業活動的基礎,不是別的,恰是向人們提供喜悅的理念。作為領導世界觀的發動機製造廠家,通過經常開發領先時代的商品,不斷創造新的喜悅。

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奧德賽內飾

HONDA伴隨人、社會、地球一道不斷進化

從公司創業的50年前開始發展至今,HONDA總是懷著“向世界用戶提供喜悅”的企業理念,竭盡全力以合理的價格提供高質量的商品,HONDA一方面從事著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製造,一方面HONDA一直把地球環境保護和交通安全以及有利於社會的產品,技術和服務的事視為重要課題。

向這些重要的課題挑戰正是創造新的未來的道路,HONDA發揮特有的挑戰精神,開始種種努力。朝著下一個50年,通過提供最適合人和地球並且具有HONDA特色的商品和服務,提供“喜悅”,我們HONDA將繼續不斷進化發展。

與國際水平接軌的當地化

世界的本田作為當地企業是怎樣去做的呢?

本田根據“哪裡有需求,就在哪裡生產”的基本方針,積極推進現代化體制,通過各地區人們之手開發、生產、銷售適應各地區顧客需求的產品(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建有92處生產基地,在海內外建有的13家研究開發機構)。

作為推進當地化的國際企業,不單單意味著入鄉隨俗地融入當地的風土、文化,而且還意識著與世界各地的人們共同擁有同一個“理想”和“觀念”,共享所有的經營資源,同時開展各項活動。

安全

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為了實現舒適而愉快的移動社會,本著“尊重人的精神”的基本理念,HONDA把安全作為產品製造的最大主題。依靠HONDA獨特的“預防事故的安全技術”和“保護乘客的安全技術”,HONDA在車輛的批量生產上採用了日本首創的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世界首創的汽車轉向操作系統、日本首創的SRS安全氣囊系統、世界首創的FF車牽引控制系統以及具備世界首創“搖晃駕駛檢測功能”的HONDA導航系統等,率先把HONDA獨創的提高車輛安全性的技術採納到銷往市場的汽車之中。同時,在兩輪摩托車方面,還把包括防抱死制動系統在內的新制動系統的裝備範圍擴大到輕便踏板摩托車上。作為始終如一追求安全的先鋒,HONDA積極從事著商品的研究開發。HONDA以“傳遞安全”為口號,從1970年起開展了安全駕駛普及活動,根據在日本國內積累的經驗,在世界各地設置了22個交通教育中心,開設摩托車安全駕駛講習班,並進行當地交通巡警隊的駕駛訓練等。並以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為中心,在世界35個國家和地區積極開展著結合當地情況的安全駕駛普及活動。

挑戰精神

HONDA向賽車運動展開挑戰的歷史是從宣佈參加1954年英國馬恩島TT車賽時開始的。誕生僅6年的小小的摩托車廠家決定向世界挑戰,這在當時是超乎尋常的。自從參加TT車賽以來,HONDA相繼參加了F2、F1等世界最高水平的汽車大賽。作為時刻保持挑戰精神的製造廠家,HONDA在極限狀況下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術,精益求精。

環境

HONDA衷心希望把美麗的地球環境留給下一代,為此,HONDA把保護地球環境作為最重要課題之一。

這些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HONDA的低公害發動機CVCC在世界上率先通過了當時被稱為世界上最嚴格的美國尾氣排放法規——“馬斯基法”。其後,HONDA的低公害發動機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1995年,HONDA的汽油車在世界上率先達到了零汙染,在那之後的ZLEV發動機技術的開發,顯示了HONDA高度的技術力量。在低油耗技術方面,在CIVIC轎車上安裝了“三級VTEC發動機”和無極變速裝置“HONDA式無級變速裝置”,高水平地同時實現了高功率和低油耗。

排氣對策和製造裝有低公害發動機的汽車是HONDA的工程師們“向極限發起的挑戰”。HONDA徹底追求汽油發動機的尾氣淨化。同時,還通過各種方法積極地研究開發瞄準下一時代的電動汽車、天然氣汽車等可以發揮各自特長的代用能源汽車,並將研究成果積存下來。這些“優先考慮地球環境、尾氣清潔的汽車”就是“HONDA環保汽車”。

HONDA擁有的比利時工廠、濱鬆製造所、通用動力產品工廠、櫪木製造所已獲得了環境管理系方面的國際標準——“ISO14001”認證。

品牌文化

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本田汽車公司(HondaMotor)是汽車行業的彼得·潘(PeterPan)── 一家拒絕長大的公司。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以及少數幾家保持獨立的主要汽車製造商,本田一向喜歡我行我素。本田堅決維護其創始人所倡導的獨立行事、快速行動的企業文化,大膽地在全球戰略、產品概念以及可持續使用的資源等方面堅持走自己的道路。當習慣性思維促使汽車製造商們紛紛朝一個方向奔去時,本田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便轉而向另一個方向進發。

自1948年作為一家摩托車製造商誕生至今,本田的這一策略一直很奏效。本田現在是世界第七大汽車製造商和盈利最高的汽車製造商之一。本田在日本佔有15%的市場份額,超過日產(Nissan),僅次於豐田(Toyota)。在幾乎佔據了本田營業利潤三分之二的北美市場,本田已經建立了第五家汽車裝配廠,並且正在對"叄大"汽車製造商最後的堡壘──輕型卡車市場發起進攻。它在新型燃料方面也佔據著重要地位。在其它汽車製造商正在就行駛里程和排放──主宰21世紀汽車工業的兩大問題──大傷腦筋時,本田在這兩個領域已處於領先地位。

創始人

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本田”車名,源自1948年本田宗一郎先生創立的本田摩托車公司。“本田”即本田宗一郎先生的姓氏。標誌中的h是“本田”拼音honda的第一個字母。這個標誌體現出本田公司年輕性、技術先進性等新穎形象,也體現了其職工完美和經營堅實的特點。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設有一項荷利獎,專門用於獎勵那些在機械工程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迄今為止,該獎項一共頒發過兩次--1936年獎勵了有“汽車大王”之美稱的美國人亨利·福特;1980年獎勵了日本人本田宗一郎。據此,人稱本田宗一郎為“日本的福特”。

1991年8月5日,為世界汽車業留下了光輝一筆的本田宗一郎去世了。但他“三個喜悅”(購買的喜悅、銷售的喜悅、製造的喜悅)的企業口號和“三個尊重”(尊重理論、尊重創造、尊重時間)的經營經驗還會繼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中國市場

為了世界的“Honda”,為了中國的“Honda”

Honda在世界各國為實現三個喜悅的目標而積極地推進事業活動。所謂“三個喜悅”,即“購買的喜悅”,“銷售的喜悅”,“製造的喜悅”,也就是說,向用戶提供高品質的商品,並讓用戶感到喜悅,以此作為最重要的目標。

在中國也是這樣。1981年以提供摩托車技術為開端,開始了同中國的合作。1992年建立了合資企業,進一步推動了這種合作關係。在中國的摩托車生產數量比1981年增長了10倍以上,零部件的國產化率亦迅速提高。

繼1992年之後,1994年建立了小型發電機組的合資企業、汽車零部件合資企業,1998年建立了汽車整車和發動機的合資企業,至此,在HONDA的整個事業活動領域中擴大了在中國的事業範圍。隨著各項事業的深入發展,相關零部件廠家在中國的事業開拓也獲得了蓬勃發展,已經有35家之多的零部件廠家正在與中方的合作伙伴一道為了建立品質優良的先進的零部件產業而努力。

本田很快就要將Acura導入中國,並將其中文名稱定為“謳歌”,第一批進來的是它的RL和TL車型。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本田憑藉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榜單”大獎,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讚譽

大事記

1994年12月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汽車零部件生產公司)成立

1997年11月與廣州汽車集團和東風汽車公司簽訂乘用車合資事業(廣州乘用車項目)基本協議

1998年7月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和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月廣州本田雅閣(Accord)投產

2001年4月廣州本田雅閣(Accord)V6投產

2002年4月廣州本田奧德賽(Odyssey)投產

2003年1月廣州本田03款全新雅閣(Accord)投產

2003年2月廣州本田完成年產12萬輛產能擴大工程

2003年7月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9月廣州本田飛度(Fit)投產

2003年9月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1月具有Honda中國地區總部功能的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2月廣州本田完成年產24萬輛產能擴大工程

2004年3月廣州本田累計生產達30萬輛

2004年4月東風本田CR-V投產

2004年6月廣州本田實現日產1000輛

2004年8月本田生產技術(中國)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9月廣州本田飛度(Fit)投產

Acura概念車2005年2月廣州本田新款奧德賽(Odyssey)投產產品累計產量突破50萬輛

2005年4月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投產(Jazz)

2005年6月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開始向歐洲出口Jazz

2005年9月本田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12月本田生產技術(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啟動

2006年2月東風本田年產12萬輛產能擴大工程完工

2006年3月廣州本田思迪(City)投產

2006年4月東風本田Civic投產

2006年6月廣州本田雅閣(Accord)累計產量突破50萬輛

2006年9月廣州本田第二工廠投產,公司總產能達到36萬輛

2006年9月謳歌Acura品牌產品上市

2007年9月廣州本田08款思迪(City)、飛度(FIT)型動派上市

2007年12月廣州本田第八代雅閣下線

2008年1月廣州本田第八代雅閣2.4L版上市

2008年3月18日廣州本田第八代雅閣3.5L正式上市

2008年4月20日廣州本田第八代雅閣轎車在北京車展展出

2008年4月20日廣州本田在北京車展發佈首款自主品牌理念概念車

2008年7月2日新一代飛度轎車下線儀式在廣州本田生產車間舉行

2008年7月2日廣州本田在北京發佈新一代飛度。

2008年12月12日廣州本田發佈了新CITY鋒範

2009年9月5日 東風Honda思鉑睿(SPIRIOR)上市

2012年7月東風Honda第二工廠正式投產

2013年5月廣汽本田第三工廠暨發動機工廠動工

2013年11月本田技研科技 (中國) 有限公司成立

2015年1月 廣汽本田增城工廠分佈式光伏發電工程併網

2015年10月 廣汽本田第三工廠暨發動機工廠落成。

2016年1月7日 廣汽本田成立廣汽本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中國大事記

2012年9月18日,受中日關係趨緊影響,其在中國的生產工廠將於明後天暫時停工,兩家工廠約1.5萬名員工將帶薪休假

2007年Honda在越南建設摩托車新工廠;在泰國、阿根廷建立汽車新工廠

2008年8月,8月份日本本田汽車超過克萊斯勒登上美國車企銷量排行榜第四。本田美國1-8月份累計銷量為1,083,957輛,以7,787輛的優勢領先於克萊斯勒。

2008年12月,本田汽車在12月5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向記者表示,“我們已經決定退出所有F1比賽的活動,2008年是我們參加的最後一個賽季,”。

2009年8月23日,廣汽本田在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車輛碰撞試驗室舉行了國內首例行人保護碰撞試驗 。

Honda於2011年11月30日發佈了全新一代環保型汽車動力總成技術“EARTH DREAMS TECHNOLOGY”。並將率先在微型汽車“N-BOX”上採用,今後陸續擴大到所有級別的產品中。憑藉全新動力總成技術,Honda希望在未來3年內實現所有級別產品的燃油經濟性第一的目標,並在2020年之前將Honda產品的CO2排放量較2000年降低30%。

Honda於2012年4月1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汽車事業中期戰略發佈會。未來三年,本田將向中國投放10款全新和改款車型,並全面提升在華產銷能力和品牌形象。到2015年,本田品牌車型在華銷量將比2011年翻一番。同時,本田將增加投放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的新產品,以更好地滿足中國顧客的需求。

2013年6月14日,主題為“技術·未來”的首屆Honda中國媒體大會在北京舉行。本次發佈的各種技術以“FUNTEC”為總稱,涵蓋了環保、安全和舒適等多個領域。

2015年10月31日,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共同舉辦2015年Honda中國媒體大會,發佈了最新的FUNTEC技術:安全駕駛輔助系統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和導航互聯繫統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

哲學

母子公司文化管理中,往往要求既要與母公司文化保持一致,又要體現子公司文化的差異性和獨立性。這裡面需要考慮的是導致文化差異的原因在於行業背景的問題。母子公司往往處於不同的價值鏈環節中,也決定了各自文化特點的不同。

《本田哲學》所倡導的本田精神中最核心的是“尊重個性”與“三個喜悅”,它所表達的信念是:希望根據“尊重個性”同所有和本田的企業活動發生關係的人們建立一種能夠共同分享喜悅的相互信賴關係。立足通過企業活動,應該使購買商品的人(購買的喜悅),從事商品的銷售,服務的人(銷售的喜悅)、從事創造商品的一系列企業活動的人(創造的喜悅),彼此能夠互相分享喜悅。正是這樣的富於人性化的、顧客導向的企業哲學,指引著本田企業的一步步發展壯大。但是這樣的理念是源自於汽車製造企業,如果沒有融會貫通和消化實踐,那就很難切實貫徹到達康這樣的服務型企業。

服務業與製造業最大的區別在於服務業提供更多的是無形的服務,相對於製造業所提供的有形產品所給顧客帶來的物質價值而言,服務業最注重的是帶給顧客精神價值;比如關懷、貼心、熱情、尊重、享受等情感性訴求。而這其中,購買服務與從事服務形成了高度互動的過程,從《本田哲學》出發,其最終的目的無非就是要達致被服務者與服務者雙方的喜悅。購買服務的顧客在達康人的服務中享受喜悅,達康人在為顧客提供服務中體驗喜悅。因此,達康的文化應當是在服務中實踐喜悅的文化。

“為顧客提供滿意與喜悅的服務”是達康公司使命的表述,是對達康企業立身之本的高度概括;而在喜悅的服務文化正式確立為達康文化個性之後,我們可以看到達康服務的境界而遠不是僅僅讓顧客滿意的基礎層次,而是讓顧客喜悅的更高層面。可以說,達康的喜悅型服務文化既實現了從《本田哲學》到《達康文化》管理思想精髓的無縫鏈接,又大大提升了服務文化的本質內涵,個性昂然地將達康文化與其它服務型企業文化進行了區隔。

企業文化與品牌文化是有區別的,企業文化關注的側重於內部凝聚人心,而品牌文化關注的側重於外部品牌印記,但兩者要是有連接點,那就是核心理念。因此,服務的喜悅就是達康服務品牌最終要留給顧客的品牌形象價值。達康立足成為華南汽車服務企業的第一品牌,形成親善、愛心的品牌聯想。我們可以看到,從企業文化到品牌文化,實際上是一步步由內及外的發展。首先是服務文化、服務行為、再到服務形象(企業形象、員工形象),最後到服務品牌的塑造。

從理念到行為的落地方面,達康創新性地將核心價值觀按維度分解為若干組關鍵行為識別,充分結合到服務過程中的各項關鍵指標上,實現了核心價值觀通過行為落地;同時,又結合服務業的特點配置了服務禮儀規範、公共禮儀規範和商業道德規範等一般行為要求,構建了實用有效、簡單易落實的行為規範體系。從行為到形象方面,達康在原有的企業形象和員工形象設計的基礎上,又增加達康之歌、達康各業務項目卡通品牌形象設計等內容,充分烘托達康的服務品牌。

總而言之,達康在中期戰略規劃和企業文化體系創新的過程和成果是母子公司文化管理實踐中的經典案例。尤其是通過創新,達康突破了六個方面的文化瓶頸,形成了立足長遠、與時俱進、構築和諧的獨特企業文化體系。

其一,傳承廣本和東本文化、創新達康文化個性,有效地在《本田哲學》的框架下發展了有達康特色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解決了母子公司文化管理模式的問題。

其二,企業文化建設常見的最大誤區是提煉出來一套無法落地、虛無飄渺的理念體系,而在達康文化中,通過圍繞核心理念,分解可識別的能操作的關鍵行為規範,解決了從理念到行為的文化落地法。

其三,企業文化與品牌文化是密切相關的體系,但一般企業文化只注重內部,不重視理念體系對品牌外部推廣傳播的作用;而達康文化既重塑企業文化、又融入品牌文化,解決了企業文化由內及外上升為品牌文化的渠道。

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其四,企業文化沒有以公司戰略為標杆,就將失去方向和標準;企業文化無法成為人力資源的價值導向,那麼就難以真正落地執行。達康通過中期戰略規劃和企業文化體系兩個系統同步運作,規劃公司戰略、匹配企業文化,解決了從精神動力系統支撐公司未來戰略發展的協同。

其五,企業文化理念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往往無法體現企業個性,同時理念體系混亂缺乏邏輯;達康通過挖掘文化個性、劃分理念層次,解決了企業理念系統提煉科學化、系統化、有序化的難點。

其六,立足行業背景、突出服務特性,解決了企業文化如何體現行業文化特點的課題。本田技術研究所是當今日本乃至世界汽車業的佼佼者。在日本企業界,本田是技術和活力的代名詞,也是日本大學生畢業後非常向往的就業目標。這個創立於1946年的企業能夠在短短几十年內取得如此的成績,與它的創立者本田宗一郎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旗下品牌

Legend

本田在1968年隆重推出第一代里程(Legend),作為Honda轎車系列的旗幟,里程在多方面均體現出豪華車的品質,內飾自然大方,材質華貴而雅緻,營造出和諧宜人的車廂氛圍。在2003年11月份的廣州車展上,里程又推出新款的性能優異的豪華座駕。

Civic

Civic的發展是與Honda生產廠家的發展平行的。第一款Civic是在1972年推出的,是一小型的價格低廉的,後倉背式車款,那時美國正好發生第一次燃料危機。這款車很快被新聞記者,汽車行業者,大部分的公眾消費者確認為一類的基準。每款與Civic同類的車都是相當精緻的小型車,性能好而且節約燃料。

Odyssey

在銷的奧德賽屬於第四代車型,從第三代開始,這個系列便脫離傳統MPV成熟穩重的特點,開始向運動風格轉變,當年取自黑豹風格的車身流線造型早已深入人心,而新款在此之上進一步升級,並且採用了眾多本田的最新家族元素。

Airwave

原廠代號QX的Airwave,是HONDA以Fit的底盤為基礎,重新開發的旅行車款,定位與MITSUBISHIColtPlus相似,車長4.3米,國內的206SW也是此類型的車款;整體造型承襲Odyssey的低、寬、扁,車頭水箱護罩採用與Stream類似的大型雙展翼設計,車尾則是呈現全新的視覺感受,本車外觀最大的特色在於為符合Airwave之名,特別將C柱部分以玻璃包覆,僅於C柱底部用一特別的銘牌作為區隔。

Stream

Stream是一部新概念七人RV房車,著重Smart的車廂佈局設計,而靈活操控的行車表現和瀟灑流暢的車身線條,更是新車吸引人之處。整體三層水晶頭燈、渾圓的車尾及獨特的車窗輪廓及高置式尾燈與煞車燈組合,最能表現出嶄新設計的意念。時韻有如一塊磁鐵,所到之處皆引來欣喜、讚歎的眼光,除了鯨豚的造型外,最重要的應該是Stream整體感覺很清爽、並沒有太多鍍鉻贅飾的搭配。

FCX

本田FCX自1999年首次發佈“FCX-V1”燃料電池試驗車後,先後經過了“FCX-V2”、“FCX-V3”、“FCX-V4”和“FCX”5代艱苦的開發歷程。2002年“FCX”世界首次取得美國政府認定;9月“FCX”世界首次獲得美國環境保護廳(EPA)“零汙染車輛”認定。2002年12月2日,本田同時向日本政府和美國洛杉磯市政府交付了首批FCX,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實現商品化銷售的燃料電池車生產廠家。本田FCX的出現標誌著零汙染的燃料電池車終於從實驗室裡走了出來,其性能能夠滿足人們對一輛“汽車”的基本要求。

豪華車

謳歌(ACURA),又音譯作阿庫拉,是本田汽車公司豪華車品牌,有獨立的標誌。它誕生於1986年3月,現有六種車型,其中RL3.2升是高級轎跑車。

ACURA的歷史

在慶祝Acura創立20週年之際,作為轎車和卡車領域(如RL、TL、MDX和TSX)豪華車市場的領導者,Acura集創新技術、頂級性能、時尚設計和豪華裝備於一身,是大眾心目中的理想車型。

Acura的誕生、推出並在激烈競爭的汽車市場中站穩腳跟並發展成為一支主導力量,它的成功故事不僅是對公司產品的有力證明,也充分體現了企業領導者建立日系第一豪華品牌轎車的遠見卓識。歷史證明,Acura不僅對豪華車進行了重新詮釋,而且還永久性地改變了豪華車的市場,使其從少數品牌的緩慢演變發展到眾多品牌的激烈競爭。今天,日系豪華車品牌已經獲得承認,但它在八十年代還難覓蹤跡,那時極富創造力的Legend轎車還停留在繪圖板上。

開創新技術

八十年代早期美國汽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七十年代的石油短缺、經濟蕭條、新的政府法規導致公眾購買習慣發生很大變化,公眾購買的產品也變化顯著。小既是大,日本製造商(如Honda)已經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其產品性能可靠、油耗低且價格低廉,令許多競爭對手羨慕並妒忌。即使是最經濟的Honda,也一樣能提供獨一無二、充滿樂趣的駕駛體驗,同時公司產品在可靠性上的聲譽更是首屈一指。Honda開創的新技術——如CVCC發動機受到消費者追捧,使競爭對手不得不轉而尋找新的對策。

成功標誌

Honda獲得的成功正是這些變化的標誌。在正確的時間(七十年代早期的石油危機)推出了正確的產品(創新的CIVIC),使Honda的銷售額迅速增長。其後續車型(如Accord和Prelude)證明Honda不僅是趕上了好時機。Honda引領了“在有需求的地方生產”的理念,著手實施在美國生產汽車的雄心計劃,新工廠於1980年在俄亥俄州破土動工。

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當俄亥俄州瑪麗斯威利製造廠開始投產時,汽車市場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經濟增長,豪華車銷量開始攀升。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奧迪等製造商以其空氣動力學設計贏得公眾青睞,同時屏棄了六十和七十年代美國豪華車的鍍鉻裝飾和過分張揚的設計。由於歐洲車款豪華且性能卓越,歐洲製造商開始佔據高端市場,其主要客戶群是美國中產階級。當時中產階級數量膨脹,擁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有足夠的購買能力,可以實現其以前做夢都不曾想過的事情。

許多公司職員,年輕時開的是Honda車,但隨著收入的增長,Honda沒有更高端的車型可供選擇。雖然特別版Accord裝備真皮座椅,但是即使這些限量版的車款也不能稱其為豪華車。與此相對,尋求更大、更豪華、動力更強車型的Honda車主,不得不捨棄Honda,轉而購買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奧迪和其他歐洲豪華品牌。

1981年,一款新的較大的Honda轎車正在早期規劃中。它將比Accord更大,有寬闊的空間、裝備首款HondaV6發動機,並配備豪華裝備。它的賣點不僅是燃油經濟性,而且還有令駕駛員興奮刺激的動力性能。Honda的高層認為這款完美的汽車能為Honda公司留住喜歡高端車的顧客。

但是有一個問題。由於購買者對日系品牌的認可停留在產品的可靠性和經濟性上,而豪華是與此完全不同的風格。傳統看法認為,經濟型轎車製造商試圖從歐洲轎車製造商中爭奪高端市場是很愚蠢的。然而,Honda否定了這一傳統看法,並取得了成功。

銷售網絡

在Honda計劃進軍高端市場時,從其產品鏈上看,成功似乎遙不可及。當時Honda只有三個車型:Civic、Accord和Prelude,這甚至不是一個完整的產品線。Honda的這幾個車型之所以在公眾和媒體間受到歡迎,就是因為它們都明確地為有財務預算意識的人而準備。價格可以承受,即使是最貴的Accord也遠低於,000。基本的豪華裝備,如電動車窗和真皮內飾,在Honda產品中很少見到。雖然無人質疑Honda能夠製造出色的汽車,但幾乎沒人相信Honda能與歐洲豪華品牌相抗衡。

新的Honda轎車在Honda內部稱為HX,後來被命名為Legend。在汽車運營部高級副總裁TomElliott的指導下,HX將成為Honda豪華車事業的基石,與沃爾沃、寶馬和其他同級車型進行競爭。HX裝備24氣門燃油噴射V6發動機,動力強勁,精密先進。它的獨立懸架和4輪盤式制動器賦予車輛歐洲運動型轎車般的操縱性,但同時還兼具豪華車購買者所期望的乘坐舒適性。它還會裝備高級立體聲音響、空調、防抱死制動和電動附件。價格將接近,000,幾乎是80年代早期Accord基本款價格的兩倍。

通過Honda原有的經銷商銷售這樣一款豪華車所面臨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會使已經非常繁忙的經銷商(每年平均銷售600輛Honda車)負荷過重,而且顧客可能會奇怪為什麼這樣一款豪華車會帶有Honda標誌。最終,Honda高層認為,HX不僅太大而且昂貴,和CIVIC擺在一起出售極不協調,因此,為滿足豪華車購買者的需求,Honda將啟動新的事業部。它將與Honda完全分開,使用統一獨立的經銷體系,提供一流的客戶服務和首屈一指的銷售體驗。Honda新的事業部將能滿足大眾市場對於購買“價值”的需求。新的事業部追求豪華與性能。在內部,它被稱為第二銷售網絡。

後來,又有了第三輛車的計劃,這輛車將在最有聲譽和最富挑戰性的市場上推出:特型跑車。

1984年2月,美國本田公司確認其高端市場發展方向。第二銷售網絡成為媒體爭相評說的話題,其中不乏批評的聲音。一些評論家認為,打造日系豪華車品牌的想法——特別是來自一家以生產經濟型轎車著稱的公司——只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而已。

不論媒體如何評說。將新的事業部與Honda儘量分開是非常重要的。這意味著需要建立新的經銷商網絡、新的服務、新的零件體系、新的銷售和市場營銷體系……一切都是新的。開發銷售網絡的任務落在了新事業部副總裁助理EdTaylor身上。Honda以經濟車廠商的形象著稱,主要吸引那些追求物超所值的用戶。新的事業部旨在吸引想購買歐洲豪華車的顧客。這意味著經銷商需要提供良好的客戶服務,達到或超過豪華車購買者的期望,使其體會到尊貴,不僅僅是購買了一款昂貴的Honda車的感覺。PaulPugh,汽車現地服務經理,負責新服務網絡的建立。

新的事業部需要一個名稱,命名第二銷售網絡的任務落到了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IraBachrach’sNamelab公司身上。所起的名字要能體現高檔車事業部的品牌形象和風格。1984年9月,新的名字正式宣佈:Acura。名稱源自拉丁文的“acu”,意即精細加工或精湛的加工工藝。

1984年11月,未來的經銷商齊聚達拉斯的阿納托爾旅館召開祕密會議。美國Honda的高層Schmillen、Elliott、Taylor、Pugh和美國本田的總裁宗國旨英第一次介紹了經銷計劃。新的銷售店要與現有的Honda銷售店分離,甚至不能彼此相鄰。而且,店面外觀要獨特,從感覺上將其與Honda銷售店區別開來。

在那一天,對於少數幸運的參會者還有更精彩的內容。這是Honda總部外的人第一次看到HX和Integra。對這一計劃反應不一。雖然人們對車輛本身普遍看好,但是對於Honda這一受大眾歡迎的品牌,一些經銷商認為,Honda製造的任何車輛都應該能從Honda經銷商處買到。與此意見相反,更多的人認為將新的車型歸入新的事業部並啟用新的品牌形象是明智之舉。

1985年2月Honda開始選擇經銷商,標準極其嚴格。未來的經銷商必須有足夠的資金負擔新銷售店的建設。Acura管理層堅持將銷售店設立在主要市場上,如洛杉磯、紐約、西雅圖和全美各地豪華車銷售勢頭強的地方 在Taylor和Pugh建立經銷商、銷售和服務網絡的同時,新組建的Honda公共關係部於1985年11月邀請經過挑選的一組新聞記者前往日本,最先觀賞這些車輛。在Honda櫪木賽車場的賽道上,經過挑選的媒體得以首次駕駛Legend和Integra,以體驗Honda和Acura產品的差異。

駕駛體驗是最好的證明。雖然一些大眾媒體還在對日系豪華車品牌

本田汽車,品牌發展史

的生存能力表示置疑,但MotorTrend雜誌表達了不同意見,“我們認為Acura的成功奇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Honda的口碑,Legend是一個非常棒的市場新寵。”駕駛過Legend的人都會發現,新的轎車並不是歐洲或美國豪華車的複製品,也不同於當時豐田和日產出售的較大的轎車車型。“它確實是打開市場的一條新路。”CarandDriver這樣評論。Integra也贏得了一片好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