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都曾是滾石的掌上明珠,卻最終分道揚鑣

她們都曾是滾石的掌上明珠,卻最終分道揚鑣

文| 費迪

跳槽,一個跟這個現代社會遙相乎應的字眼。工作需要通過跳槽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和成材的結果。殊不知,這個字眼最早卻出現在顛沛流離年代中“青樓女子”之身。試想,假使有一天我們彼此互道問候時,卻用“跳槽”給予了問候詞之首?

那豈不是件笑話的事。職場也罷,青樓女也罷,無不是改變自己行走生活的命運之路。歌手也亦是如此,在臺灣滾石唱片時期,許多歌手紛紛騎“鹿”找馬的開始在各大唱片公司中游離著,曾經的滾石也吐故納新,引進了不少值得栽培的歌手。

黃鶯鶯,從飛碟到滾石卻水土不服

她們都曾是滾石的掌上明珠,卻最終分道揚鑣

黃鶯鶯早在70年代初就開始發片當歌手了,早年的作品令樂壇不少前輩不得不驚豔四座。而在經歷了百代、寶麗金和飛碟的輝煌時期後。黃鶯鶯開始把演藝事業轉向了臺灣本土發展。

1992年加盟滾石後,立即成功推出電影《阮鈴玉》原聲大碟 《葬心》。而製作人小蟲卻慧眼發現了這位不可多得的潛力股。電影帶動單曲的發行方式,低靡為低靡的市場留下了些許精彩。而歌手自己本身認為,自己的價值不在於市場的首肯度,而把藝術的高度展現一定的價值。這也給當時滾石留下了迷惘的後遺症。

她們都曾是滾石的掌上明珠,卻最終分道揚鑣

在93年由李宗盛、羅大佑和陳昇共同製作的《寧願相信》大碟並沒有給黃鶯鶯帶來事業的高峰,反而將帶有高貴氣質的她,包裝成了一位都市怨婦的形象。以至於之後的《情畫》、《從心愛你》也反響平平。這讓滾石這顆包裝歌手不走紅的炸彈,深深埋下了隱患。

從跳槽進滾石到離開,前後只有短短2年的光景。黃鶯鶯終究按奈不住,在95年投奔了百代,由此開始了自己“春光”的事業第二春。

順子,輸在定位 曲紅人不紅

一位東方的臉孔,卻唱著西方人最推崇的藍調音樂。

她們都曾是滾石的掌上明珠,卻最終分道揚鑣

1997年順子的事業才剛剛起步。這是一個神話,也是滾石從未遇過的大器晚成的歌手。《回家》是順子最具代表的聲音寫照,內地第一次聽到這支作品時,幾乎忘記了她的年齡,忽略了她的容貌,更模糊了她的唱片出處。

1997年讓滾石為發行順子同名大碟迎來了一種希冀,但好景不常,在當時同期出道的藝人中,順子似乎是重蹈覆轍了潘越雲這類叫好不叫座。讓唱片公司尷尬的是,為她安排內地宣傳和歌友會,卻好毫無起色。

1998年她的《星星》並非一條黑馬殺出重圍。就這樣沉寂、雪藏、等待,順子的歌壇之路星路坦蕩。而《寫一首歌》和《回家》終究是要有終結的時候,在市場挑剔的眼光裡,靠幾首作品賺荷包的可能性幾乎在削弱。而歌手本身的跳槽心境又開始萌發於心。

她們都曾是滾石的掌上明珠,卻最終分道揚鑣

2001年,順子再出發卻是靠百代為其打造的《沒有醜女人》再度回到視線中。而老東家滾石趁勝追擊發行了四年以來的精選輯,以借百代東風再為公司的財政狀況寫下了不朽的功績。順子的滾石時代,也由《昨日、唯一、更多》宣告結束。

劉美君,被複制的“林憶蓮”敗北

內地朋友並不瞭解劉美君,而她在滾石發片純屬偶然。

她們都曾是滾石的掌上明珠,卻最終分道揚鑣

當時1999年,林憶蓮成功從滾石跨檔到姚謙旗下的維京品牌後,滾石的一姐位置一直是個空白。而滾石要在女歌手中尋覓到和林憶蓮風格一致的藝人幾乎是望塵莫及。

隨即,在李宗盛的引見下,80年代叱詫風雲的劉美君成為了“獵物”。劉美君1986年以《最後一夜》、《亞熱帶少年》和《午夜情》等作品蜚聲粵語唱片圈,而她的鬼魅聲音又如當年王菲、關淑儀屬於同一類型。而林憶蓮感性摩登的音樂風格正是界於兩者間的動聽。

她們都曾是滾石的掌上明珠,卻最終分道揚鑣

2000年,李宗盛在劉美君加盟後立即為其製作了《愛自己》專輯,整體風格延續了SANDY的《傷痕》基調,併兼顧了出道時期美君淘氣俏皮的少女的搖滾元素。主打曲《tell me my story》在一經推出後,引起過短暫的風波,而市場畢竟是殘酷而現實,林憶蓮終究是獨樹一幟的,而她的替代品卻無法兌現一切。所以,劉美君在滾石只發行過一張國語唱片,這也是滾石在包裝藝人之路上一條不歸路的典型案例。

在滾石唱片的歌手跳槽生涯裡,或多或少把心中的仇恨和無奈歸結到滾石企劃上。這也證實了,市場本身就是一張無形的網。

·本文為魔眼樂章原創內容,轉載註明來源

·魔眼樂章·樂評:堅持做一個用心關注音樂的傳播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