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的記憶,700年前的大遷徙

古蘭經 駱駝 伊斯蘭 安拉 絲路循遊 2017-05-21

撒拉族的記憶,700年前的大遷徙

十三世紀初某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一支疲憊的駝隊在暮色中抵達循化。此時,他們的頭領尕勒莽和阿合莽還沒有想好,這是他們經歷過的千山萬水中的一個過腳地,還是永久的駐地。

撒拉族的記憶,700年前的大遷徙

一群以兄弟相稱的漠北漢子,相隨著一串長長的駝隊,從中亞土庫曼斯坦烏古斯部落出發,途徑撒馬爾罕,穿過草原沙漠,越過戈壁荒灘,一路蜿蜒而行,算起來已輾轉了數月。走在駝隊前的是一峰顯眼的雙峰白駱駝,它是整個駝隊的領頭。白駱駝是世間稀奇之物,白色象徵著和平與吉祥。相傳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坐騎也是一峰白駱駝。白駱駝高潔而聰慧,曾經伴一位偉大使者,見證了伊斯蘭初創時的風霜雪雨、殷殷血火,以忠貞與無畏佑助至聖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深刻的思想涅槃。白駱駝,功蓋千獸。它性情溫順,通達人性,走路時昂頭引頸,目視前方,順著嚮導的牽引,有節奏地把碩大的腳掌踩在崎嶇長路上。白駝頸上的銅鈴發出的叮呤叮呤的響聲,與駝陣的鈴聲匯成一曲綿延不絕的長歌,歌聲打破了漫漫路途的寂寥,伴著一行人實現了東遷大業。可謂長路迢迢,北風蕭蕭,駝毛飄飄,豪情濃濃。

駝背上馱著兩個沉重的木箱,箱內分裝著一部開天闢地的經卷——《古蘭經》。本來,這一群撒魯爾人萬里東行的腳印早已在歷史的塵埃中湮沒,根本不值一提。只因為這部經典是世上僅存的三部最早手抄本之一,所以看似平常的一次遠行,被賦予了非同尋常的文化意義。他們的頭領一個叫尕勒莽,一個叫阿合莽。他們身材魁梧,寬額高鼻,粗密的眉毛下是一雙炯炯有神的微黃色眼珠,滿腮子蓄留著長鬢虯鬚。身上穿著用羊皮縫製的翻領長袍,腰帶束身。頭上戴著阿拉伯式白色纏布,套在腳上的是一雙磨舊了的長筒皮靴。他們的裝束有點臃腫,他們的神色有點慵倦,但眉宇間顯露出機智與剛毅,步履中夾帶著堅韌與果敢。兩天前,在甘加草原用炒麵充飢後,他們輾轉于山山溝溝間,沒吃上一口熱飯,又累又餓,身疲力盡。黃昏時刻,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抵達吾土斯山下。西沉的太陽把天邊的幾朵燃成片片紅霞,四周一片闃靜。這是片夾在兩山間的川道,一條由南向北的河流切中而過,匯入幾裡開外的黃河。河兩岸茂密的樹林一叢叢、一蓬蓬。東西兩側是比肩對峙的孟達山和吾土斯山,兩座山均為一望無際的白土塬,塬上荒草迷離,野花送香,鳥聲陣陣,是耕種放牧的好地方。尕勒莽投目遠眺空曠的荒野,下意識地停住了腳步,命眾人就地歇息。昏禮後,暮色把天空和山塬融為烏濛濛的一體。尕勒莽想今晚只好在此露宿了,便吩咐眾人埋鍋造飯。倦意十足的人們草草填飽肚子,來不及尋思下二步路程,沉重的瞌睡像黑夜吞噬大地那樣,把他們都裹進了夢鄉。尕勒莽在草地上盤腿而坐,毫無睡意。此刻,他眯著眼,似睡非睡的樣子。滿滿的心事令他無法入眠。他想起異軍血洗故鄉、橫屍遍野、哭聲繚繞的慘景,想起東遷路上的狼煙荒漠、朔風夕陽,想起拋屍荒野的弟兄,感慨萬千,痛心不已。想想跟隨而來的族人今後的命運,一團迷霧飄上他的心頭,有點迷茫,有點無助。

撒拉族的記憶,700年前的大遷徙

尕勒莽仰望滿天彩霞,舉眉凝思,佈滿血絲的眼睛裡依然透射出剛毅的目光。一路上,他們避過凶獸猛禽的襲擊,在暴雨惡風中化險為夷,在險關危局中脫身而出,靠的是他超拔的判斷力和過人的膽識。

在寥廓的天地間周旋,在蒼莽的大地上穿行,沒有指南針,只能在日出日落間隱隱約約地辨認朝前的方位;沒有女人的慰撫,只能在叮叮噹噹的駝鈴聲中排遣孤獨與思念。再遙遠的出行,總有一個明白的目的地,再長時間的離家,總有迴歸的時候。可是他們,一群沒有歸路、不知終點在何處的男兒,靠著不滅的信念,迎著太陽的召喚,把思念壓在心底,不回頭,不悔心,在黃沙漫卷的夜風中和衣而宿,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牽著駱駝,深深淺淺的腳印和著駝隊的足跡,一步一步,向著東方行進。

尕勒莽想起一路艱辛,捋了捋鬍鬚,自言自語道主啊,何地才是我的家園?

撒拉族的記憶,700年前的大遷徙

這時,一個族人急急忙忙來報馱經的駱駝不見了。

《古蘭經》與他們的生命相融相連,餓了,可以少吃一頓飯,但每天五次的誦經須臾不能耽擱。無論身在何處,只要經典在,他們的心就會安寧。白駱駝馱載的是他們靈魂的巢穴,失去了經卷和故鄉的水土,他們的生命就意味著走向絕境。

尕勒莽率領眾人四處尋找那峰走失的白駱駝。尋遍了四周,不見蹤影。他抬頭張望一下,一邊是孟達山,一邊是吾土斯山。駱駝是否上山了?那就朝著山路去找吧。眾人來到吾土斯山下時,夜幕降臨了,濃重的夜色擋住了他們的視線。大夥隨即點燃火把,藉著點點火光,一直捜尋到東方發白。又餓又累的人們沮喪之極,他們想不明白,身後甩掉那麼多名川富地駱駝都不吭一聲,為何在這麼一個山溝溝裡捉弄我們?

天亮時,有人在一泓清池裡看到一峰白駱駝。眾人趕到池邊,看見有一塊形似駱駝的碩大白石,安詳地靜臥在池塘中央,嘴裡流著一股泉水,而駝背上的古蘭經卻絲毫未損。他們感覺有點蹊蹺,這是不是那峰馱經白駱駝化成的'?

兩位頭領見此情景,感慨萬分,眼裡噙滿淚水。他們知道,這一定是真主的安排。於是,尕勒莽用泉水沐浴淨身,雙手捧起經卷,虔誠地誦唸“開端章”。悠揚的旋律迴盪在四周,這一方天空下的生靈終於經受了伊斯蘭文明的浸潤。眾人面朝西方,舉起雙手,感念偉大真主的恩賜。經過仔細對照,從家鄉帶來的水土與這裡的水土毫無一致。兩頭領斷定,這兒就是他們東行萬里的最終落腳之地。眾族人雙膝跪地,雙手捧起清涼的泉水,滿含深情地

放到嘴裡·····

從此,他們在駱駝泉旁建起了第一座清真寺,依寺修房建園,開渠造田他們生兒育女,百代相傳,生生不息;他們開疆拓土,伸腿布點,成為“八工”之軀、十萬之眾。

撒拉族的記憶,700年前的大遷徙

一群不同語言、不同習俗和不同信仰的域外漢子,要在陌生的地方落腳生根,談何容易?有了安身立命的土地,還要有託付終身的依伴。此時他們才意識到,世界永遠是男人和女人的組合體,女人的陰柔之美裝點了男人的陽剛世界,沒有她們,怎能建起薪火相傳的家園了睿智聰慧的尕勒莽把目光投向了以鄰為居的藏族。幾經交涉,美麗的藏族姑娘與風塵未洗的撒拉漢子珠聯璧合,為中華大家庭孕育出一個氣宇非凡的新成員。這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呢?有人說他們是東歸的英雄。如果這一說法成立,這裡就涉及兩個疑問他們的根原本不在中華大地,何來東歸之說?即便是東歸,那麼歸來的用意何在?幾百年來,撒拉人神祕踏足中國的原因,像個無法解開的謎團,困擾著後來的研究者,至今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千年的時空切斷了撒拉族身前的一切信息,只留下二個美麗的傳說來連接遙遠的過去,給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在我的想象裡,撒拉族先民舉族東遷,不僅僅是為自己尋找一方安身的樂土,除此之外,二定還有著更為神聖的理由。很大程度上,他們領受了傳播伊斯蘭文明的使命,來拜訪另一個年歲更為久遠的文明。由此看來,他們分明是~群文明的使者,一部空前絕後的手抄本我在另一篇文章中這樣描述撒拉人《古蘭經》就是最好的明證。

撒拉族的記憶,700年前的大遷徙

撒拉族的記憶,700年前的大遷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