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骨科 康復治療 骨折 關節炎 康復資訊 康復資訊 2017-09-29

康復(Rehabilitation)是綜合、協調地應用各種措施,消除或減輕病、傷、殘者身心及社會功能障礙,增強其自立能力,改變其生活狀態,使其最終重返社會、提高生活質量的過程。

骨科康復是康復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各類骨科疾病、創傷的保守治療以及術前、術後處理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骨科術後康復一體化”的概念,言簡意賅地闡明瞭康復醫學和骨科學的密切關係,也揭示出了骨科康復良性發展的立足之本。

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骨科與康復科之間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國的骨科治療和骨科康復的發展很不平衡,骨科技術日新月異,特別是手術的發展與國外水平相當,但病人的療效和國外有很大差距。原因是什麼?而許多專家、學者已經認識到原因就是骨科術後康復沒有很好開展起來,重治療、輕康復,不夠重視術後康復的必要性。其實,手術不是結束、而是康復才剛要開始。

從前在針對踝關節的治療中,沒有康復人員的指導和很好的康復計劃,有些骨科醫生為了患者安全考慮,寧可讓病人固定石膏的時間長一點,但這會導致病人術後恢復的時間較長,造成關節粘連和本體感覺的缺失,為後續的康復帶來一些困難。

近年來,康復醫學科迅速發展,康復條件越來越完善,康復科醫生與骨科醫生密切合作,做了很多康復方案,患者便可以選擇更加合理、先進的康復手段,儘早康復並回歸社會,減少術後併發症。

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手術不是結束,康復才是開始!

患者之間的個體差異是非常大的,哪怕是同樣的損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足踝外科馬昕教授提到,根據患者的病情,患者的性格以及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來制定適合患者的康復治療方案。對於依從性不好的患者,對醫學知識匱乏的患者,要給與一個穩妥的康復方案;對於依從性好的患者,可以給予比較激進的、寬鬆的康復環境。康復科醫生要了解不同個體的差異,進行因人施教,因病施教,給患者一個人性化的訓練方式。

馬昕教授還談到,康復介入一定要儘早,只要患者病情許可,便可開始康復介入,早期康復介入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復踝關節功能,減輕殘疾,預防復發,促進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降低醫療費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的壓力。

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骨科康復的那些事兒

骨科哪些情況需要康復治療?

“骨科術後康復一體化”,對康復如是,骨科亦如是,因此,若要回答“骨科哪些情況需要康復治療?”,答案其實很簡單——所有情況。

骨科疾病及創傷保守治療中的康復:

頸肩痛、腰腿痛、關節炎等骨科疾病大多有反覆發作、逐漸加重的特點,康復的介入除了有助於緩解急性期疼痛,對延緩病程、改善遠期轉歸更是起到了不容小覷的作用。各類意外導致的骨骼、關節、肌肉、肌腱、血管、脊髓、神經等組織損傷後,無論是否制動,都勢必會出現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積極的康復治療可以有效促進組織修復以及重獲功能。2

骨科圍手術期康復:與保守治療中的骨科康復相比,骨科圍手術期康復似乎更體現出了康復的價值。在骨折復位內固定、關節置換、脊柱手術等各類骨科手術日臻完美的同時,手術醫師已經逐漸意識到了康復治療的重要性,《外科學》中也明確寫出骨折的治療原則是“復位、固定、康復治療”。而對於關節置換、脊柱手術等擇期或限期手術而言,骨科康復絕不僅僅指術後的各種康復訓練,術前康復介入對術後的整體功能恢復也一樣具有重要意義。

骨科康復的治療手段有哪些?

如果你還以為骨科康復只是“烤烤電”,那麼你就out了,聲、光、電、熱、力、水、冷、磁等多種物理因子都可以應用於骨科疾病的康復治療,運動療法更是各類骨科傷病必不可少的治療項目之一。當然,聰明的人類還在不斷髮掘著各類物理因子的潛能,也嘗試著將各種最新科技引入骨科康復。衝擊波在這幾年儼然成為骨科康復理療中的新寵,在網球肘、滑囊炎、跟痛症、肌腱炎等各類運動系統慢性損傷中都展現出極大的優勢。而機器人、情景互動等最新科技則讓我們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具備了“高大上”的即視感。

骨科康復需要注意些什麼?

1.摒棄“養病”的想法,樹立“早期康復”正確觀念

一旦出現任何骨科問題,老百姓的腦海中多半會湧現出一句老話——傷筋動骨一百天。如果因此而在一百天內躺在床上不動,那就絕對是誤讀了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對於人的骨骼、關節、肌肉、韌帶、肌腱等運動系統來說,良好的功能來自於適當的功能練習。過度的臥床靜“養”只能加重傷病肢體的肌肉萎縮,關節粘連、壓瘡、深靜脈血栓、靜脈炎、本體感覺(人對肢體的位置和運動的感覺能力)下降、協調性下降、肢體功能持續下降等等不良後果。而且,肢體功能的缺失和衰退是從傷病發生後馬上開始的,因此必須把握早期良好的治療時機,在各項功能剛剛開始甚至還沒有出現減退時就進行練習和治療,避免和減少併發症及後遺症的發生,做到“早期康復,早期受益”。

2.康復治療方案個體化

各種移動終端新媒體及書本提供給大家的康復治療方案中的方法及數據都是按照一般常規情況制定的,具體使用中應該根據自身條件及傷病和手術情況的不同,在專業醫生指導的下開始和完成練習。

3.練習中疼痛和腫脹的控制

某些功能練習不可避免地會引起疼痛。只要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消失,或者消退到練習開始前的水平,就說明此功能練習是安全的,可以耐受。但如果疼痛劇烈不能忍受或者持續很久不能消退,則須馬上停止練習並且及時就醫。與此同時,關節及肢體的腫脹通常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程度不隨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就是正常的反應和現象。直到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傷病局部不再有新的刺激後,腫脹才會逐漸消退到和健側接近。腫脹突然加重時應該馬上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如果長時間不能緩解亦須及時就醫。

4.肌力練習的疲勞

一般性的肌力練習都要求每次集中練習到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完成每一項或每次練習後充分休息2-3小時再進行下一次練習。練習中還要注意集中精神,專注於動作及肌肉收縮的感覺,這樣即可以確保練習完成的質量,使更多肌纖維參與運動達到最佳練習效果,同時也避免了注意力分散造成的危險。

5.關節活動範圍

傷病或手術後早期的關節活動範圍練習,每日練習時應力求角度有所改善(某些手術對活動範圍練習有特殊要求,應按照專業醫生及指定康復計劃的要求進行),同時必須循序漸進,不能盲目冒進,更不能以反覆活動的方式進行練習來提高活動度和靈活性,否則很有可能導致關節腫脹、積液甚至骨化性肌炎等不良後果。

6.冰敷

關節活動範圍練習或傷病肢體長時間負荷運動(如站立、行走、持物、負重等)後最好立即冰敷15—20分鐘左右。如果關節或肢體腫、痛、發熱明顯,可以增加冰敷頻率,甚至可以每1-2小時就冰敷1次。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局部組織的代謝水平,減輕疼痛、水腫,抑制局部炎症反應。

7.遺忘

在康復的適當時候要學會“遺忘”。當功能基本恢復後,不要過分關注傷病或手術肢體局部的細微感覺,否則只會加重心理負擔,使很多本來可以進行的活動不敢去做,造成心因性的功能障礙。

8.功能練習中突發損傷的應急處理

功能練習或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慎突發意外損傷,(如較大的粘連帶撕開引起的急性損傷)首先應遵循經典的“RICE”原則緊急處理。“R”-“rest”:休息,制動;“I”-“ice”:局部冰敷;“C”-“compression”:加壓包紮;“E”-“elevation”:抬高患肢。也有人不斷嘗試將這個原則優化,陸續提出PRICE (protection, rest, ice,compression, elevation)、POLICE(protection,optimalloading,ice,compression,elevation)原則。經過這些處置,可以為患者後期康復爭取寶貴時間。

9.克服練習中的惰性和急躁情緒,康復練習要持之以恆

多數功能練習較為枯燥,很難堅持。但是,組織癒合及功能改善都有其固有的發展規律,需要一段時間,盲目追求進度極有可能事倍功半。有些情況下,康復治療的週期非常漫長,很多功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堅持練習,並逐漸將練習習慣化才能受益終生。而對於那些長期功能受限的患者,則更要有足夠的毅力和耐心堅持治療和練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