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顧愷之:“三絕”畫祖的極致人生。

看畫曾飢渴,追蹤恨淼茫。

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

唐開元19年,詩人杜甫江南訪友,意外的在一座古廟的照壁上發現了一件絕世珍寶,那就是顧愷之所畫的《維摩詰圖》。虎頭指的是顧愷之,而金粟則是指維摩詰。

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無錫人,是東晉時期著名的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他有“中國畫祖”之稱。他的代表作《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都是我國古典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對於這位東晉畫祖,人們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的“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

戲說顧愷之:“三絕”畫祖的極致人生。

洛神賦圖

對於“畫絕”,作為一代畫祖,他繪畫的作品甚多,題材也很廣闊,多是宗教畫、歷史故事畫、肖像畫、山水畫以及動物畫等。

在其眾多的畫作中,顧愷之特別擅長人物畫,對於人物畫他往往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人物畫重在傳神,傳神重在點睛,正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他的繪畫作品多以流暢的線條對人物進行勾勒,色彩淡雅,他的用筆特點猶如“春蠶吐絲”,主要表現為“綿”“韌”“細”“圓”“轉”,自然流暢,一氣呵成。唐代畫家,繪畫理論家張彥遠曾經說道:

顧愷之之跡,緊勁聯綿,循環超乎,調格逸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

其次,在繪畫理論上他認為畫凡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他有兩個非常著名的觀點,“遷想妙得”“以形寫神”。這兩個觀點影響了中國的繪畫史,在其後的一些大畫家,例如展子虔,吳道子,閻立本等,從他們的畫當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看到顧愷之的影子。

總而言之,顧愷之認為人物肖像畫一定要能夠表現出人的性格和精神特點才可以,在構思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動筆,因此唐代張懷瓘認為,在南北朝時期,顧愷之、陸探微和張僧繇這三位畫家在人物畫藝術上面:

"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神妙無方,以顧為最。"

戲說顧愷之:“三絕”畫祖的極致人生。

女史箴圖

說完“畫絕”,我們來談一談“才絕”。

這個“才絕”是指顧愷之博學多才,因為他不只是一位畫家,更是會寫詩作賦以及書法。其實如若沒有一定的詩賦才華,有怎麼能畫出《洛神賦》呢?

他的文學著作其實也有很多,但是由於時間過於久遠,絕大部分都以失傳,但是我們從其古書上的記載也可略微感受一下他的文采。

其器也,則端方修直,天隆地平,華文素質,爛蔚波成,君子嘉其斌麗,知音偉其含清,罄虛中以揚德,正律度而儀形,良工加妙,輕縟璘彬。玄漆緘響,慶雲被身。

這是顧愷之年輕時所做的《箏賦》,當年顧愷之作完這首《箏賦》很是得意,常常在別人面前自誇,可以看出顧愷之對自己的文章很是自負。

在詩歌上,他雖然也寫過很多詩,但大多未能流傳下來,在留傳下來的詩歌當中有一首《四時詩》很有意思。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鬆。

短短的20個字包含了四季的風景,猶如將一幅四季圖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最後是在書法上,顧愷之也是頗有研究,他經常與書法大家羊欣一同討論書法。顧愷之的字跡婉麗遒勁,英俊精妙,我們可以在他的繪畫作品上看到。

總之,他在在詩賦以及書法方面都頗有才能,可惜的是許多作品都沒能流傳下來。

戲說顧愷之:“三絕”畫祖的極致人生。

列女圖

最後我們來聊一聊顧愷之的“痴絕”

個人認為,顧愷之有兩大“痴”,一種是痴於畫作,一種是痴於處世。

痴於畫作,這種痴是指顧愷之在創作時會忘記一切,放空自己,聚精會神,專心致志的態度。

比如有時候顧愷之為人作畫,常常不去點睛,或相隔好些日子再點睛,因為他說,畫人物是不能點睛的,因為一旦點睛就變成活人了。

而痴於處世,則是指顧愷之的裝痴處世之道,在那個年代,顧愷之可以與恆溫、恆玄、謝安、殷仲堪這些官吏之間來往自如、相安無事靠的就是他那裝瘋賣傻,裝痴作呆。

比如有一次,顧愷之將一些自己珍貴的繪畫寄存在恆玄那裡,然而卻被恆玄給霸佔了,恆玄只給顧愷之留下了空空如也的箱子,但是當顧愷之打開箱子後,眼見自己的珍畫沒有了卻沒有著急,而是高興的說:“妙畫通靈,變化而去,如人之登仙”意思就是,我這些話都能通靈,所以都變化而去。其實,顧愷之的心裡又何嘗不知自己的珍畫都被恆玄拿走了,但是恆玄有權有勢,他又如何能與之抗衡呢?不如裝瘋賣傻保一時平安。

其實除了以上兩種痴的觀點,藝術界還流傳著一種觀點就是晚年的顧愷之痴迷於道,在這裡我們就不多講了。

接下來,我們來正兒八經的講一講這位“三絕”畫祖的極致人生是怎麼樣的以及他的“畫絕”有多麼驚豔。

戲說顧愷之:“三絕”畫祖的極致人生。

博學多才少年郎 一幅佛畫名天下

顧愷之出生在東晉時的晉陵無錫,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無錫,顧愷之的家族在東晉時代也是一個官僚貴族家庭,因此從小也是衣食無憂,而家族裡濃郁的文化學習氛圍也使得顧愷之從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時期的顧愷之便奠定了自己的文學與藝術創作方面的基礎。

顧愷之的繪畫創作師從衛協,而衛協則又是師從有“佛畫之祖”之稱的曹不興。

20歲時,顧愷之以一幅《維摩詰像》壁畫而名傳天下。

那一年,金陵瓦罐寺籌建寺廟卻缺乏資金,於是號召當時所有的官吏學士來進行捐款,但是沒有一個人捐出超過10萬錢的,所有人捐的錢遠遠不夠寺廟擴建的,這時,顧愷之出來了,他說要捐出一百萬錢。雖說,顧愷之出身於一個不錯的家世,但是他的家族也很難拿出這筆錢的,那麼,顧愷之又是如何搞到這筆錢的呢?

他先是與寺廟之人商議,留一面牆給他作畫,做好畫之後,想要來參觀的人第一天捐十萬,第二天捐五萬,以此類推,最終很快便籌集了一百萬,而顧愷之的名聲也在天下傳開。

顧愷之所畫的便是著名的《維摩詰像》。

其實在那和時代,也有許多人也都畫過《維摩詰像》,這主要是因為與佛教傳入有關,維摩詰原是一位得道的菩薩,後轉世人間,但是他沒有剃度出家,只是在家修道,而且還是擁有妻妾和萬貫家財的富人,故稱為大居士。

但是那些人所畫的畫像中人物眾多,不僅僅只有維摩詰,但是顧愷之的就不一樣了。顧愷之所畫的《維摩詰像》裡面只有維摩詰而已,並且,顧愷之還為其賦予了一種藝術形象,“清贏示病之容,隱几忘言之狀”通俗地講就是,維摩詰的形象很輕瘦,彷彿有病的面容,伏在小几上,像是在深深的思考著什麼。而這個形象就與當時人們幻想的那些名士的形象相應和。

同時這幅畫也是顧愷之那“春蠶吐絲”般的繪畫筆法第一得到完全的釋放。

其實這幅畫之所以能使得顧愷之一炮而紅,除了他過人的繪畫才能以及他傳神的人物形象外還有一個就是他迎合了當時封建士大夫階級和文人墨客的情懷需求。因為這些士大夫階層也幻想著如同維摩詰那樣既有佛家慈善的名稱又有富貴奢華的生活,可以說。顧愷之洞悉了當時時代的特質之一。

戲說顧愷之:“三絕”畫祖的極致人生。

痴愚得以了終生

公元363年,這一年,20歲的顧愷之憑藉自身的才華得到了當時權臣恆溫的賞識,被授予大司馬參軍一職,此後,他常常與恆溫一起談論書畫、政治和軍事。顧愷之憑藉他過人的才華與恆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顧愷之追隨恆溫之後,曾經多次與恆溫一起到過長江中游一帶,遊歷過荊州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描繪這些美麗風景的文章,但是大多文章多以失傳。我們也只能從部分文獻資料中看到些許的記錄。

顧愷之與恆溫相處的時間正是恆溫權勢威望的最高峰的時間,公元373,恆溫病死在建康,顧愷之十分悲痛,因為與恆溫的長時間相處,顧愷之非常清楚恆溫的為人,他對恆溫有著一種敬佩,他曾在恆溫的墓前寫下,“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或許對於顧愷之來講,恆溫不僅是他的依靠,他的上司,更是他的朋友,他的伯樂。

恆溫死後,顧愷之開始遠離紛擾的朝堂,專心以詩文書畫娛樂,就這樣,顧愷之度過了20多年。在這一段時期,顧愷之在繪畫創作以及繪畫理論方面都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公元392年,已經52歲的顧愷之答應了荊州刺史殷仲堪的邀約,出任參軍,一直到399年殷仲堪自殺,顧愷之都一直在殷仲堪左右,他與殷仲堪也是相處的相當融洽。

殷仲堪自殺之後,顧愷之也沒有了官職,恆溫的兒子恆玄曾經三番五次的邀請顧愷之擔任官職,但是,“痴絕”顧愷之知道恆溫的這位兒子是一個陰險毒辣,忘恩負義之人,因此他始終不願意到恆玄那任職,但是顧愷之還是與恆玄保持著一種朋友的關係。

後來,恆玄被誅殺,顧愷之僥倖逃過一劫,公元405年,顧愷之被任命為散騎常侍衛,這時,他已經62歲,就在這年,他病死在任上。

戲說顧愷之:“三絕”畫祖的極致人生。

“三絕”於天下 傳奇在人間

縱觀顧愷之的一生,可以說是平淡無奇的一生,但是,熟悉歷史的想必都知道,顧愷之生活的時代也是政治詭譎多變,朝局動盪不安,步入仕途之人一但選錯隊伍往往會陷入深淵。

但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動盪不安的社會,顧愷之卻平平穩穩的度過一生,憑藉的就算是他的“三絕”。謝安曾經評價過顧愷之:“自蒼生來未之有也”

在這裡,我們將他的“畫絕”也歸於“才絕”裡面。

他的一幅《洛神賦圖卷》創造了中國文化史上最早的詩書畫三位一體的典雅極致。為他帶來了“傳天下”的名聲。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曹子建筆下的洛神被顧愷之以繪畫的形式初次展開,成功的的再現了曹植原賦的意境,完成了從文學經典向繪畫經典的意境昇華。也是顧愷之第一次將人物畫畫出了抒情的詩意性。

顧愷之在繪畫時大膽的打破時空的限制,將賦中故事情節的發展全部展現在一幅畫卷中,總共五米多長的畫卷中畫了61個人物,分為了9個場次。一幅人神之戀終不得終的極致畫面在他的筆下徐徐展開。

我們可以看出,從早年的《維摩詰像》,到後來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顧愷之以他那驚為天人的“才絕”和“痴絕”勾勒出一幅又一幅的極致之美的畫卷。同樣極致的,還有他的愚痴一生。

在風起雲湧的動盪社會裡,顧愷之憑藉著裝痴作呆,裝瘋賣傻,安安穩穩的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因此,我們在瞭解顧愷之的時候,他的“痴絕”不僅僅代表他只是一個畫痴,而是他處世的一大人生智慧,所以說,與其說他是“痴絕”,不如說是“智絕”。

讓我們想一想,恆溫、恆玄、謝安,這些人哪一個在當時不是權勢顯赫之人,而能與這些人保持著深厚的友誼,又能夠在他們倒臺時而不受其影響,這種處世之道可是極為不簡單。

可以說,顧愷之在繪畫上的高超成就離不開他那“痴黠參半,”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