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1世紀的紫砂壺

顧景舟 時大彬 書法 藝術 雅昌論壇 2017-06-19
如何看待21世紀的紫砂壺

如何看待21世紀的紫砂壺

我本來是一點也不懂得紫砂壺的,因為紫砂壺的斷代標準器非常少,文獻也少,不適合我們這些書呆子去研究。

我們長於對付複雜問題,事情如果信息多、很複雜,我們去研究清楚,是有優勢的。

紫砂壺是茫茫大地,一片空白,沒有辦法從常規道路去研究。

雖然我懂一些書畫,知道一些些瓷器,但是紫砂一點不懂。

2015年底,故宮博物院支持宜興博物館新館開張,將內府收藏的紫砂壺精品(原來清宮的實用器),150多件,搬到宜興展覽了好幾個月,我當時在宜興,反正沒有事,前後去看了大約七八次,看多了我就明白了,紫砂壺頂級器物,不過如此,沒有什麼神祕的。

就此回頭,再找紫砂實物研究,可謂一日千里,馬上搞明白怎麼回事了。

古代紫砂水準其實不算很高很高,即便是大名手,也是偶然出現精品,大多數情況下,就是一般水平。譬如說,時大彬的作品,有些的確很好,但是有些實在一般。從清宮藏品來看,其中最好的作品,往往是無名工匠做的,譬如說展覽中那幾個泥繪段泥筆筒,可謂鬼斧神工,但是誰也不知道那作者是誰。

為了宣揚紫砂文化,你不能這麼說,還得要講幾個大名家,時大彬、陳鳴遠、陳曼生、顧景舟,三百年來,大約是這幾個人最著名,他們的作品各有千秋,今天都很貴了,但是他們的作品也不都是精品。

顧景舟生前名氣就不小,他的作品,直接追求“藝術性”,這是把道路走錯了,不強調實用性的紫砂,是沒有生命力的。

什麼是實用性?就是要允許“紫砂在使用中有一定量的損耗”。如果燒好了茶壺,立即供起來,古往今來,沒有人這麼幹過。顧景舟的紫砂壺,就是壞在這個環節。

今天,實用的紫砂壺,稍微好一點的,要幾萬塊錢一把,這不是開玩笑嘛!普通工藝師的壺,現在都是幾萬塊錢一把,泡壺茶,等於一把抓住10個蘋果手機,還是陶瓷做的,開水燙來趟去,說碎就碎,太危險太浪費,天下沒有這個道理。

實用性與藝術性要平衡,不能用高價壺嚇人,否則紫砂壺是自蹈死地了。

紫砂壺目前嚇人的地方,無非三條。


第一,原礦泥。


第二,做工。


第三,書畫刻畫。

咱們從第三條說起,因為我書畫懂得多一些。紫砂壺可能適合一部分書法家的字,譬如陳曼生的字,是特別適合,其他書法家的字,不太適合。當代很多大名家的字,刻上紫砂壺完全不像樣。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但是紫砂壺不適合所有的字。

至於繪畫,主要是在民國時期,才大規模上紫砂壺,說實在話,絕大多數紫砂壺上的繪畫,非常庸俗,把好好的紫砂毀掉了。但是紫砂碎得快,所以這些俗品,也就被自然消滅了。我不否認有個別好的,但是總體來看,在深色的紫砂壺上刻畫,是沒有意義的。也是沒有前途的。

那麼第二條,做工,應該怎麼看?我覺得當代紫砂最大的進步,就是做工水平很高,建國以後,紫砂一廠的絕大多數產品,遠遠超越歷史最高水準,尤其是其中一些出口日本的花盆,沒有亂刻畫,以器形取勝,是一代傑作。現在做得再差的壺,也差不到哪裡去,我覺得,紫砂一廠的標準,就是高標準。如果一味求工,為了最後那一點點細節,導致壺的價格,上漲10倍、20倍、30倍,這是紫砂產業誤入歧途。

第一條“原礦泥”,才是現在的麻煩點,首先是紫砂礦目前被封掉了,已經挖出來的原礦泥,被大家各自收藏了,這樣一來,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宣稱“我這是原礦泥”,其實這是很難驗證的。紫砂壺燒好之後,由於配方、火溫、不可描述因素的不同,導致很難鑑定是否原礦泥。因此,只有在生產時間段,就向天下公開,取信天下,大家才會相信你。否則就麻煩了。

我個人以為,紫砂這個東西,要追求實用,不能求太工,更加不能庸俗,這樣的紫砂壺,才會是有生命力。

如何看待21世紀的紫砂壺


近期熱文鏈接

如何看待21世紀的紫砂壺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如何看待21世紀的紫砂壺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