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曹會平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貴州街外貌

著名記者、雜文家、社會活動家馮英子在其回憶文章《晃縣小記》裡說 “這條街一半屬湖南,一半屬貴州,在湖南出了事,犯了法,跑到貴州那裡,便可平安無事了!”馮英子說的這條街叫正街,位於湖南晃縣(今新晃縣)龍溪口,有500多米長,從正街東段的大碼頭巷子到灶王宮大約50來米叫貴州街。貴州街在清朝和民國是貴州在湖南晃縣的“飛地”( 指位居甲縣腹地而行政上隸屬乙縣土地),雖然在湖南省境內,但歷史上卻被貴州省管轄了200餘年。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大碼頭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灶王宮

一、貴州街,從湖南“飛”到貴州的傳說

&“死屍”讓貴竹灣變成了貴州灣

貴州街原本是湖南的地盤,怎麼變成貴州管轄了呢?關於來歷在龍溪口古鎮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貴州街因為長了很多貴竹叫貴竹灣,現在從龍溪口古鎮旁邊流過的龍溪當時是從貴竹灣注入舞水的。不知道是哪一年,龍溪發大水,從上游貴州衝來一具死屍,在貴竹灣停下被撈了起來,老百姓於是向衙門報案。官府見出了命案,而且死屍是從上游貴州漂下來的不好查處,怕承擔人命關天的責任,於是順水推舟說貴竹灣是貴州灣,是貴州的地盤,跟湖南沒有任何關係。既然是貴州的地盤,這起死屍案就由貴州出面來處理。這樣貴竹灣就變成了貴州灣,這塊地自然也就成了貴州的。隨著龍溪口商業的逐漸發達,人戶增多,街道延伸到貴州灣,便叫貴州街。

&軍閥強佔

關於貴州街的來歷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貴州街是貴州軍閥盤據晃縣(今新晃縣)時強佔的。龍溪口地當雲貴要道,又為湘黔邊界的物資集散地,民國17年(1928年)前,先後被貴州軍閥袁祖銘、李小淵和猶國才等盤踞,他們不但任命晃縣的縣長,還拉夫抽兵,攤派錢糧。因此本地老人包括本地文史專家都認為由於貴州軍閥看重龍溪口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和經濟地位而強佔的貴州街。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貴州軍閥袁祖銘

二、貴州街,是從明清兩朝這樣“飛”過來的

傳說歸傳說,推測歸推測,但真正造成貴州街歸貴州管轄的原因是什麼呢?

&清初貴州街還是由湖南管轄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實行了“以屯養軍”的屯田制,並建立了屯田的衛所。明朝在今玉屏縣設平溪衛,管轄沅屯、麻屯和平屯,隸屬湖廣行都司(轄今湖南和湖北)。平屯“東抵沅州之晃州驛六十里”,晃州驛位置在今新晃縣城的老晃城,與龍溪口相距僅兩公里。從這可以看出明代平屯的軍屯已經到了今天新晃縣腹地。清康熙十二年《平溪衛志》記載平溪衛所轄的大洞坪戶和波洲戶都位於今新晃縣境內,大洞坪戶位於今新晃縣方家屯鄉大洞坪村。民國37年(1948年)湘黔劃界,將與大洞坪連為一片的貴州街、龍塘坪和坳背羅一起從貴州玉屏劃給湖南晃縣,從這可以看出貴州街地段明代就已經屬平溪衛管轄,而平溪衛當時屬於湖南管轄。清順治和康熙時仍設平溪衛,仍屬湖廣都司管轄。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康熙十二年《平溪衛志》地圖,今天屬於湖南新晃管轄的大洞坪,當時稱大洞坪戶,屬平溪衛管轄。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乾隆二十二年《玉屏縣誌》記載“大洞坪戶,在城東北八十里”, 大洞坪戶在今天湖南新晃的大洞坪村。

&雍正五年平溪衛 “撥楚歸黔”, 貴州街地段才成為貴州地盤。

清雍正五年(1727年)平溪衛“裁衛設縣,撥楚歸黔,而規制始大定矣。”(乾隆二十二年《玉屏縣誌·沿革》),平溪衛改為玉屏縣,從此由湖南改為貴州管轄,貴州街地段也順理成章成為貴州地盤。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乾隆二十二年《玉屏縣誌》記載玉屏由湖南改為貴州管轄。

&沒有履行劃界決議才出現貴州街

清雍正六年(1728年)湖南和貴州奉旨劃清地界,雙方舉行會議後議定,貴州將原屬於平溪衛的麻屯撥歸湖南麻陽縣,沅屯撥歸湖南沅州,湖南將沅州之西溪六裡(今湖南新晃縣地域)撥歸玉屏縣。玉屏縣令盧造到任後,將沅、麻兩屯撥歸給沅州和麻陽縣,而沅州知州以“西溪六裡為楚省藩籬”為由,沒有按照約定將西溪六裡撥歸玉屏縣。直到雍正八年(1730年),才將西溪六裡中平三裡的四八兩甲撥歸玉屏縣。玉屏縣就只管轄原平屯所轄地域。如果當時沅州西溪六裡按照湘黔劃界議定撥歸玉屏縣,那麼湖南新晃縣地盤就屬於貴州,在清和民國就不會出現貴州的街道了。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乾隆二十二年《玉屏縣誌》關於沅州西溪六裡沒有撥歸玉屏管轄的記載。

&清雍正六年就已有貴州街

1993年《玉屏縣誌》記載,清雍正六年(1728年)玉屏縣轄村寨138個,其中就有貴州街,屬於東村57個村寨之一。清乾隆二十二年《玉屏縣誌·分界》記載“雍正八年……自分之後,兩屬各照地界安塘設訊,而沅屬幅員遼闊,玉與毗連,會哨分巡,最關緊要至東北八十里尚有玉屏地界。”龍溪口距離玉屏縣40公里,“東北八十里尚有玉屏地界”指的就是在新晃的貴州街等貴州玉屏飛地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1993年《玉屏縣誌》記載雍正六年已經有貴州街。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乾隆二十二年《玉屏縣誌》記載“東北八十里尚有玉屏地界”。

&《黔南識略》記載貴州街劃界屬於貴州

清道光二十七年《黔南識略》記載“雍正六年,劃麻沅兩屯歸湖南芷江縣,僅將平屯三裡中之兩甲撥歸玉屏,共三十餘戶,幅員最狹,雖所屬有波州新莊龍溪口曹家溪田軟坪等處,皆離城七八十里,且插入本府及晃州芷江地界,畸零相錯,難以疆域道里計也。”晃州就是今天的新晃縣,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將雍正六年沒有劃給玉屏的西溪六裡,從沅州府芷江縣劃出,單獨設立晃州直隸廳。此處的龍溪口是指龍溪口的貴州街,這是佐證貴州街由於劃界而屬於貴州玉屏管轄的最直接的資料,充分說明貴州街既不象傳說那樣屬於貴州的,也不象傳聞那樣為貴州軍閥強佔的,而是明代的軍屯和清代的行政區劃變更所致。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清道光二十七年《黔南識略》關於龍溪口(貴州街)屬貴州玉屏管轄的記載。

三、貴州的街“飛”到湖南的市鎮中心成為“心腹之患”。

由於貴州街位於晃縣龍溪口市鎮的中心,因此帶來的問題正如民國33年(1944年)《玉屏縣誌資料》說“貴州街與晃縣縣城僅一河之隔,已形成晃縣縣城之一部,而晃縣政令既不能到達,本縣已有鞭長莫及之感,亦為晃縣心腹之患。”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資料圖片

1.行政管理殊感不便。

對於湖南境內的貴州街對晃縣行政管理帶來的不便,1933年出版的《湖南地理志.晃縣》說到“境內曹家溪、龍溪口、涼傘三處,各有貴州插花地一方里,行政殊感不便。”

&湖南的地盤設有貴州的行政機構

玉屏縣在龍溪口貴州街設第十保,又叫貴州街保,屬於玉屏縣大龍鄉管轄。在貴州街建有保公所,貴州街為一甲,貴州灣(位於貴州街後面的貴竹灣,民國時屬於貴州部分叫貴州灣,屬於湖南部分叫貴竹灣)為二甲,保甲長均由大龍鄉任命。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1993年《玉屏縣誌》記載,民國時期“貴州街”屬於玉屏縣大龍鄉。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民國33年(1944年)《玉屏縣誌資料》地圖標出在晃縣的“貴州街”屬於玉屏縣管轄。

&省界如國界

民國時湖南晃縣行政人員包括警察都不能進入貴州街的地盤履行公職,而貴州的軍隊也只能駐紮在貴州街,即使他們手中有槍桿子,也不敢越雷池進入龍溪口半步。因此省界嚴如國界,很多事難以辦理。不法分子作案甚至殺了人,從龍溪口逃到貴州街就沒有事了。貴州玉屏到貴州街抓壯丁也是如此,壯丁跑到龍溪口就不敢過來抓了。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民國時期,大碼頭巷子為湖南和貴州的“楚河漢界”。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從貴州街進巷子,往左邊叫貴竹灣屬於湖南管轄,往右邊叫貴州灣屬於貴州管轄。

&公開抽鴉片和賭博

當時國民政府下令禁菸禁賭,因此對禁毒禁賭抓得甚嚴。由於貴州街距離貴州玉屏縣城40公里,只有保公所,保長是兼職的,沒有專門行政人員包括警察,“山高皇帝遠”,鞭長莫及,因而貴州街有公開營業的鴉片煙館和賭館。龍溪口作為商業繁華市鎮,設有鎮公所、警察署和團防局等行政機構,對禁毒禁賭也查得嚴。貴州街的鴉片煙館和賭館就開在接邊處,湖南的老百姓去抽鴉片煙和賭博,雖然“近在咫尺”,但由於不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湖南的警察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湖南老百姓抽鴉片煙和賭博。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資料圖片

&很多事要到貴州才能辦理

貴州街的老百姓和湖南的老百姓扯皮打架和打官司,縣一級不能處理和受理,省一級才能處理和受理,省一級不可能來處理和受理,因此經常不了了之。貴州街的老百姓相互之間發生糾紛保裡不能處理,調處糾紛和打官司要到玉屏縣,晃縣不能處理和受理。貴州街老百姓的賦糧要交到距離貴州街20公里的玉屏縣大龍鄉,開會也要到10公里外的大龍鄉霧程。1947年底,玉屏縣選舉國大代表,貴州街老百姓步行到大龍霧程參加投票,由於天氣寒冷,苦不堪言。

&外地妓女因貴州街才得以進入龍溪口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資料圖片

龍溪口由於地處偏僻的湖南西部,因此風氣不開化,但商業的繁華讓做無本生意的人打上了主意。1929年7月,有一個叫羅鬍子的外地人帶著6名妓女來到龍溪口碼頭,準備搬家上岸,被團防局局長髮現,他警告羅鬍子說:“你所幹的事,有傷風化,不準搬家上岸”。羅鬍子受到指責和阻擋,當時不敢硬頂,只好將船移到貴州街的癩子巖。因為癩子巖是貴州的地盤,團防局局長也無可奈何。後羅鬍子通過疏通得到縣長支持才搬家上岸,團防局局長聽說是縣長批准的,也就不吭聲了。於是妓女很快就在龍溪口紮下根來,而且發展得很快,龍溪口的妓院在湘黔邊界一帶頗有名氣,附近貴州玉屏、岑鞏等縣的土財主也慕名來龍溪口逛妓院。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龍溪口癩子巖水運

2. 市政建設各吹各的號。龍溪口為晃縣最大的市鎮,而貴州街僅為貴州玉屏縣的一個保,由於屬於不同省份,基礎設施建設不統一,各搞各的。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民國時期的龍溪口

&湖南的浮橋不架在方便的貴州街地段

民國18年(1929年),晃縣政府為了方便舞水兩岸群眾生產和生活,從新晃城架設浮橋到龍溪口,將浮橋架在與貴州街接壤處的大碼頭。大碼頭處河面較寬,河水稍有上漲,就要拆浮橋。而位於大碼頭下游的貴州街癩子巖,河面較窄,既可以減少用船數量,又可以在河水稍漲的情況下,行人照常可以通過。就是因為貴州街為貴州管轄才特意避開貴州街。由於浮橋不架在貴州街地段,行人稀少,貴州街僅有幾家玻璃店、對字店、粉館和客棧,相對於龍溪口的大街小巷來說顯得冷冷清清。浮橋架在湖南地段,這樣從陸路運來的貨物就直接過浮橋到龍溪口,繞過了貴州街的厘金卡子,大大方便了貨物輸入。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龍溪口癩子巖浮橋。

&一條街,兩種路

民國28年(1939),晃縣政府對龍溪口正街及所有的大街小巷進行整修,將原來的泥沙路改成石板路,兩邊同時還修排水溝,溝面設置圓形或方形鐵格子排水口以洩路面之水。而貴州街依然是泥沙路,兩邊也沒有排水溝。到了下雨天,經常水漫金山。這樣同是一條街,正街整潔,而貴州街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龍溪口正街有5處暗溝往河裡排汙,臨河處都乾淨而成為龍溪口市鎮的河街,趕場時熱鬧喧天。貴州街由於沒有修有排汙溝,汙水都由各家自行排放,臨河處就成為排汙的集中地帶,汙水橫流,臭不可聞,人都不能通過,更不用說成為街道了。直到1981年,新晃縣政府對正街進行水泥路硬化,貴州街才和正街從形式上完全統一。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龍溪口正街石板路及窨子屋。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正街銅錢漏排水口。

&同屬一條街,建築卻存在天壤之別

龍溪口商業發達,人稱“小漢口”,為湘西、黔東和川東物資集散地。正街可以說是龍溪口的南京路,街道兩邊多為高達氣派的窨子屋,而貴州街大多為矮小的木板房。抗戰勝利後,晃縣商會按照國民政府要求,組織對龍溪口的商號統一風格進行裝修,將原為木房子的屋簷鋸掉,用澗統一收集雨水排入地下,在前面修上西式風格造型的牌坊,上面還堆山水、花草、故事會、麒麟和獅子等,並將商號牌號描到上面而成為大招牌。在巷子的出入口也修有西式風格的牌坊,整個龍溪口的建築富麗堂皇。而貴州街的木板房沒有進行裝修,象農村的小集鎮,同一條街的建築存在天壤之別。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龍溪口窨子屋牌樓。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龍溪口窨子屋建築群。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貴州街木板房。

3. 稅收留入外人田。貴州在貴州街設厘金卡子(在鎮江閣前面),厘金卡子不但收取貴州街的商業稅收,還對過往貨物收取稅收。因而對龍溪口市場的發展有過阻礙作用,直到1948年8月湘黔劃界設在貴州街的貴州稅務機構撤銷,阻礙作用才隨之解除。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龍溪口鎮江閣。

&貴州在湖南地盤上設了厘金局

龍溪口市場興起於明末,到乾隆時期就已經是“江、浙、閩、粵之貨,繒彩什器畢集之中,蓋西來廛閈之盛區也。”(乾隆二十二年《沅州府志.鄉都》)的商業重鎮,為湘黔邊界物資集散地。商業的發達無疑帶來豐厚的稅收收益,因此咸豐十年(1860年)11月,貴州巡撫劉源灝與提督田興恕在龍溪口貴州街設厘金局。龍溪口厘金局雖然地當黔滇要衝,但卻只能控制水路,外地貨物和龍溪口商人只要繞過貴州街舞水地段就可以避稅。為解決此問題,貴州又將厘金局從貴州街移往同樣屬於貴州玉屏“飛地”的曹家溪(今湖南省新晃縣波洲鎮紅巖村),貴州街依然保留厘金卡子。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田興恕

&湖南人在自己的地盤上收不到稅收

貴州街位於龍溪口下游,為龍溪口東大門,而龍溪口的貨物都是從下游輸入,這樣經過貴州在貴州街設的厘金卡就必須交納厘金。厘金是對貨物運銷的一種商業稅,凡貨物運往外地,要在產地的頭道關卡抽收厘金,叫“出山釐”,在運輸途中所經關卡不再重徵,直至貨物銷售關卡再徵一次,叫“落地釐”。外地運入龍溪口貨物,都已在貴州在貴州街設的厘金卡交納“落地釐”,晃縣不能重徵。因此龍溪口雖然商業發達,但晃縣卻收不到什麼商業稅收。1927年,衡陽一個名叫陳海堂的聽聞晃縣龍溪口商業發達,於是帶領9人來晃縣包徵稅收想發財。由於從貴州東部前來集散的貨物在出產地已經交了“出山釐”,而從下游進的貨物已經在貴州街的厘金卡子完了“落地釐”。結果到了這裡每月收稅不上百元,經費開支大而導致入不敷出,晃縣政府只好收回徵收權。陳海堂連返程費都沒有,縣政府只好批准其繼續徵收了10天稅收才解決回家的路費。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資料圖片

&雙重稅收讓商民苦不堪言,甚至群眾吃鹽也成問題

由於貴州街稅務機構為貴州省管轄,因此常發生一批貨物兩省徵稅的糾紛。民國19年(1930年)國民政府開徵營業稅,外地運往龍溪口銷售的貨物,龍溪口商人既要在貴州的厘金卡交納厘金,又要在晃縣完營業稅,一種貨物,一個市場,兩省徵稅,重複徵稅,增加了商民的稅負,商民叫苦不迭。而銷往龍溪口的食鹽,在貴州街已經上了稅,出了這個地方,設在龍溪口的黔陽縣榷運分局駐晃鹽務緝私局還要收附加鹽稅,這樣層層加碼“病商害民”。民國20年(1931年),由於徵收鹽稅,晃縣釀成鹽荒。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厘金票

&兩省人常為稅收發生糾紛

龍溪口的貨物由下游而來,龍溪口的商人認為貴州街的厘金卡子設在龍溪口的出入口收稅是故意卡人脖子,極不合理,於是不肯交稅,一個硬要收,一個不肯交,因而經常發生糾紛。而貴州街與龍溪口為同一集市,有的在湖南這邊交了稅,又到貴州街去賣,貴州稅務人員又要上稅,於是便發生糾紛,尤以屠宰稅為甚。20世紀30年代,殺一頭豬徵稅3塊銀元,當時3塊銀元可以買100斤米。由於屠宰稅包給人徵收,因此徵收人積極性比較高。屠戶在湖南交了屠宰稅,有時又將肉挑到貴州街去賣,貴州的稅務人員又來收稅,屠戶已經交了稅,本來就有理,且屠宰稅又重,於是不肯再交,進而大打出手。一些商人也利用這一特殊地理環境,作為他們寄存貨物,化整為零,逃避上稅的場所。有些商人在龍溪口出售貨物時,將貨物寄存在貴州街,賣完一點再去取一點,碰到了的就上稅,沒有碰到的就不上稅,這樣可以減少上稅,即使湖南的稅務人員知道了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們不能進入貴州街查處。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資料圖片

四、湘黔劃界,寄人籬下的貴州街終於“飛”回湖南落地生根

雖然晃縣和玉屏兩縣政府多次協商“飛地”和“插花地”( 指位居甲縣邊界而行政上隸屬乙縣的土地)問題,但由於玉屏在晃縣的“飛地”和“插花地”多達20多處,而晃縣沒有“飛地”和“插花地”可以和玉屏對調,加上貴州在晃縣的兩個稅務機構每年收取大量稅收,涉及到雙方利益的調整,縣級政府協商當然不會有結果,省級政府也無法處理,就是在國民政府內政部指導下,20世紀40年代湘黔兩省劃界搞了三次才解決好“飛地”和“插花地”問題。

1943年4月,國民政府內政部派員會同湖南、貴州省政府和晃縣、玉屏縣政府及有關鄉(鎮)長組成“湘黔劃界委員會”,清理劃界,確定將玉屏在晃縣境內的貴州街等20多處“飛地”和“插花地”劃歸晃縣管轄。雖然協商好了,但由於貴州玉屏認為劃出了20多處“飛地”和“插花地”,而僅從湖南劃入一保地盤,有失公平,沒有同意辦理交接手續,只好作罷。1947年5月進行第二次劃界,貴州玉屏又從晃縣劃入一處市鎮和一些地盤,直到1948年8月才辦理交接手續,湘黔劃界才真正落實到位。至此,湘黔兩省邊界長達200餘年的“飛地”和“插花地”這一歷史現象才得到徹底解決。

如今,貴州街撥歸湖南半個多世紀了,已經實至名歸為龍溪口正街,但群眾仍習慣叫這裡為貴州街,關於它還能說出一大堆逸聞趣事來。貴州灣仍還叫貴州灣,民國時候屬於湖南叫貴竹灣的地段也已經改稱貴州灣,現在貴州灣還在作為地名繼續使用。

湖南新晃貴州街:湘地黔管兩百年

“貴州灣”還在作為地名使用。


湖南新晃宣傳文旅+

編輯:詩云

監製:中共新晃縣委宣傳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