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布山,一個源起於秦朝的郡縣,有名自今,已兩千餘年。也是因為這兩千餘年,風風雨雨中,讓布山縣留下太多的歷史迷霧!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一統天下後,秦境共設四十八郡,每郡設縣,此為郡縣制之始。其中在嶺南百越地,只設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其中,桂林郡下設布山、安廣、阿林、廣都、中留、桂林、譚中、臨塵、定周、領方、增食、雍雞,共十二縣。布山設縣就始於此!桂林郡範圍對應現在地圖,也就是南寧、貴港、百色及柳州大部分地區,玉林北部地區,河池東部和南部地區,基本就是現在廣西境的主體部分。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秦始皇一統天下剛過去十年,天下又陷大亂,嶺南海郡第二任郡尉趙佗封鎖嶺南各關,拒中原兵南下,同時自出兵吞併桂林,象郡二郡,開創了嶺南南越國的輝煌歷史。到公元前112年,西漢元鼎五年,南越國內亂,漢武帝趁機出兵,翌年南越國滅。之後漢將原南越國屬三郡增設至九郡,分別是南海郡、合浦郡、蒼梧郡、鬱林郡、珠崖郡、儋耳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其中鬱林郡,郡治在布山縣。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就是這一段時期的桂林郡,布山縣,引發了後世不斷的學術爭論!爭論的中心,就是布山縣之縣治所在,以及桂林郡治所在。桂林郡範圍,都有共識,只是這布山縣所在地在現在什麼地方呢?這就是學術界至今還存疑的議題。

布山縣縣治所在,有多種說法,而每一種說法,每一位學者,專家都可以引經據典,都找出不同的古書古籍所引用佐證自己的觀點。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有意思的是,雖然這個學術爭議多,但關於歷史的教學還要繼持,所以在歷年不同的中小學《歷史》課程用書中,關於布山縣所在,也有多種版本。

即使是同是一個出版社編印出版的課程課本,在不同時期,對於桂林郡治所在也有不同的說法。1978年復課後,初級中學試用課本《中國歷史》第一冊,採用的是廣西桂平市西南說。1988年再版初中課本《中國歷史》第一冊,採用的是廣西貴縣說。到了1992年,主編換人了,新編《中國歷史》第一冊,採用的是廣西東蘭縣,鳳山縣說,“註釋為,桂林郡治在今廣西百色東北”。當然,這三種說法,主編專家同樣是找出史料支持的。

其實,對於桂林郡郡治所在,學界也是基本有定論了的,就是和布山縣縣治是同一地方,這點從各方面搜到的資料,都明確說明了這一點。就類似於潯州府府衙和桂平縣縣衙在同一地一樣,同一縣城裡辦公。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真正最大的爭議,是布山縣所在地,一是桂平說,二是貴港說,其他說法隨著近年各地地下文物的陸續出土,也不斷的出現,但在定論前,兩地之說是最多人支持的。

布山縣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批縣,其秦設郡縣制度以來,歷史悠長,只是在千年間歷經分分合合後,才易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由於時間久遠,朝代更迭,各朝各代中人的流動消亡,準確的歷史就隨此變化不斷模糊,不斷失傳,後人的記載也漸漸偏離歷史真相,最終導致現今眾多迷團。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布山縣桂平說,貴港說的爭論出現,始於清代光緒二十年,並延續至現在。貴縣清人在光緒十九年編書立志,定“布山縣治於貴縣”,並有人以此為據,加以論述,隨即桂平清人在光緒二十二年編史立志,再指布山縣治於桂平境內,於是,二縣即起爭論,各立觀點,各立專篇《布山縣考》,各自論述。後來的民國,解放後兩縣各自編修縣誌時基本維持爭論,也有更多的論文相互論證。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貴縣說,史書資料上借鑑的現存最早記載的相關文獻,證據就是酈道元《水經注》中關於鬰水的描述,“布山縣在上流而阿林縣下.......”這個說法,是說貴縣是布山縣所在,而桂平是阿林縣所在。古文獻的稀缺,另立證據,莫過於文物的出土,就是在1976年貴縣羅泊灣漢墓考古出,出現了有關“布山”文字的隨葬品,以及後來漢城遺址的發現,有力的支持了“布山貴縣說”。

但也是因為這漢墓,漢城,卻無與秦之相關,甚至“布山”二字隨葬品,更這使貴縣說存疑之重點。根據史料史籍,重點明確指出“秦之布山”在貴縣境的,都是清代以後才出現,清以前的文獻,除了《水經注》,其他都基本沒有這個說法,直到清代的1801年,時任廣西巡府謝啟昆修撰的《廣西通志》,此通志被後世稱為典範,但有學者研讀過此通志,此通志中出現四處標示布山在桂平,五處標示布山在貴縣,有學者考究,這就是文獻資料層面上“布山貴縣境”的起源。總之,“貴縣說”的觀點直到現在,主要是重實物而輕史料。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桂平說,同樣借鑑史書古籍,也同樣引用《水經注》,也是同一句“布山在上流而阿林在下.……”但有展開更細緻的解讀,“相距四十里……”,也就是說,阿林在現桂平城區,無異,而四十里外,尚不及貴縣地,故“布山縣”仍在桂平境,即“於桂平西南”,恰好就在此處發現一古城遺址,學者們參閱各代流傳的文獻,更多的資料清晰明瞭的表達出“布山桂平說”,後來,境內也幾處尋到古城遺址,如城區三角嘴處古城遺址,大塘城等!可是並沒出現“布山”二字器物。

“桂平說”的文獻資料的豐富,從漢至近代,文獻十有八九記實,並是連貫延續的,但仍被持“貴港說”的學者辨駁,稱之為“底氣不足,引用臆想牽強”。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從漢到清遺存下來的眾多歷史文獻,歷代學者都主偏向支持“秦之布山”在桂平的說法。但隨後漢之鬱林郡治布山縣提上議題,認為古代行政有沿襲慣例,所以,漢布山縣必定襲秦布山縣,而漢布山在貴縣地,故秦布山即貴縣無異,於是出現了“布山遷移說”秦時布山在桂平境,漢時布山遷至貴縣境,有個遷移過程。比如廣西省博物館副研究員陳小波就曾有長篇論述這個觀點,有興趣的可以搜索來看看。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秦之布山縣所在,首次爭論始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而更早之前,桂平自身史料的記載,卻不存爭論。成書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魏篤版《潯州府志》,就持“秦之布山貴縣說”,到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夏敬頤、褚興周編著的《潯州府志》時,因為什麼而又改持“秦布山桂平說”呢?他們沒有看到二十年前魏篤版的《潯州府志》嗎?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再仔細分析,發現個有意思的現象,光緒癸巳年(光緒十九年)編修的《貴縣誌》,由時任潯州知府夏敬頤主修,貴縣知縣王仁鍾協修。在與貴縣知縣王仁鍾完成《貴縣誌》後,潯州知府夏敬頤三年後又作為主編,編修《潯州府志》,此時他極力反駁貴縣說!

是不是因為夏知府此時查到了以前有“布山在桂平”的文獻資料而要求改寫,而貴縣王知縣則堅持二十年前魏篤版志書的觀點不改,由此,夏知府才組織編寫新一本府志,以留志反駁呢?

這布山爭論的實際起源,是不是就出現在這個潯州知府夏敬頤貴縣知縣王仁鍾這裡呢?如此巧合的時間點,《貴縣誌》成書第二年即傳爭議,他們之間產生了意見分歧嗎?時隔三年又修《潯州府志》,夏知府為的是什麼呢?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到底誰對誰錯,魏版和夏版《潯州府志》編修間隔時間為什麼僅僅二十年?尚不及一代人的時間,這不附合清初期官定的六十年一修的修志,修譜的習慣例俗。而為什麼“布山爭論”早不見有爭議,偏偏就出現在《貴縣誌》成書之時呢?最奇怪的是,作為同一個主編的夏敬頤,夏知府又為什麼幾年間在兩地誌書編修中有這麼大的反差呢?

這隻有一個解釋,就是編修志書時編者案臺上文獻資料的豐富程度。資料多少,詳細與否,決定了志書的準確與定論。按這個原則分析歷史,出現偏差的,不應在光緒年夏知府和王知縣這裡,而在前任同治知府,也是同治版《潯州府志》主修都魏篤這裡。

為什麼?因為魏版《潯州府志》成書於1873年,而1873年前,潯州府境則剛剛經歷了大亂。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1854年天地會陳開,李文茂廣東起兵,當年9月西進攻佔潯州府城桂平縣,建大成國,改潯州府城為都,桂平是易名秀京,並在縣內統治近十年

陳開攻陷桂平時,城中一切被毀沒無數,人傷亡或逃離眾多,建築被毀或劫難無數,特別是官家之地,使之發生重大變化,連時任知府劉體舒,知縣李慶福、舒樺在城陷後都被俘殺。大成國的開創,城內多處建築被改,曾置於城內各處的眾多歷史文獻資料必定遺失更多。直到1864年,清政府才重佔潯州府桂平城。

近二十餘年間,整個潯州府境屬四縣,桂平,貴縣,武宣,平南,無一不在刀槍兵火中歷煉,在太平天國,大成國先後入境的情況下,幾成亂世,直至1869年大成國餘部被清滅,潯州府境才漸漸恢復安定。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兵亂方平,百業待興,就在此際,時任知府魏篤組織編撰府志。古人修志,無論何種題材,是有原則的。清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編修方誌的全盛期。到康、乾、嘉三代為纂修一統志,還下發了專門的詔令,各省也向各地發出修志檄文,官府層面自上而下的重視,促進了各地普遍修志。一時間,各州縣最高長官把修志作為政績之一。清初在朝廷政令之下,修志之風都趨於嚴謹,嚴格,成稿後需向上一級報批審查,核查方可現實,一兩年成書,三年成書方為正常。但自道光年往下90年,時人對編志是謹嚴,草率兩種態度並行。草率之時,有的地方誌書一月成書,三月成志。無走訪,無查閱,個人主觀性很大,這都是對歷史不負責任的態度,給後世帶來無盡的迷惑。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魏篤修府志時,剛好上一版府志,也就是1821年孫世昌版過去將近60年,而由於期間太多事變,需要要記錄,並因兵亂方停,很多資料需要重新整理,於是乎,他是不是因此產生修志的念頭呢?

1870年代的中國,時局不穩,社會廢亂,各方信息,資料彙集不暢,曾經府地的資料又已丟失,一時難以找全,在有限的資料考下,編志自然就有侷限性,引用資料是什麼結論就什麼結論,甚至只聽傳言,再加上自己聯想,於是有了自己的定論,魏版府志修定時,他案臺上參考的是什麼文獻呢?難道剛好就是一本1801年的《廣西通志》?他是謹嚴修志,還是草率修志呢?我想,他一定是缺乏前史資料,或就是缺乏某部分資料,而近史豐富。

細讀同治魏篤版潯州府志,就會發現,府志書中很大的篇幅都用以記載“猺變”“賊寇”等事宜,也就是瑤民起義,以及成書前二十年中發生的“太平天國,大成國”等“匪亂”,記錄十分詳盡。連大成國陳開等攻陷桂平城時,因此喪命的一般縣民,在府志中都有專門篇幅一一造名錄冊記錄。後世學者都一把這魏版府志看作是研究太平天國之初及大成國始末的重要史籍,但他的府屬四縣歷史沿革的研究,顛覆了之前桂平自身各代史籍之記載,可以說,這也是一本持“布山貴縣說”的府志志書,是不是唯一,暫時還沒見到另兩本存世比他早的府志,即1756年胡南藩版和1821年孫世昌版。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隨後到了光緒夏知府時期,各地政局相對穩定,原史記錄的文獻資料慢慢彙集,重新找全以前的文獻,豐富的史料,同時因為貴縣自光緒二十年起,“布山貴縣說”日益盛起,為正其說,自然有產生重修府志的想法,才有剛剛過去二十年就再修府志的事情,重新註譯“布山桂平說”。

但是,在光緒癸巳年(光緒十九年)編修的《貴縣誌》發行後的第二年,貴縣人樑吉祥對《貴縣誌》中的觀點,擴散了一篇《貴縣誌·布山縣考》,從此引發了“布山貴縣說”的討論,這就是“布山爭論”擴大的起點,在近百年餘來,越來越豐富的史料資料也不能改變這此現狀。古人對歷史的態度,求真求實,提升到“榮辱”的高度,存疑則爭論。這也由當時的條件所限,只能引經據典來陳述自己的觀點。而現如今,隨著城市的建設,人的建設活動範圍擴大,地下古文物,古痕跡不斷現世,加上全國資料的流通方便查閱,這爭論反而更撲朔迷離,但也在慢慢接近真相。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秦布山縣”之爭,只是個一個小的議題,區域性比較強,真正史學界,也不是很重視,畢竟“布山”的歷史,並沒有重要到非清不可的地步,反倒是在民間,爭論時不時出現於兩地媒體版塊,地域性的議題也往往引起兩地網友爭論。你諷我,我譏你,這種情況在很多地方都是如此。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可是真正來說,歷史就是歷史,沒有準確的證據前,一切都是沒有定論的,都可以討論的。你的觀點,有支持有反對;我的觀點,有支持有反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純是學術,意見之爭論。沒必要上升到人身攻擊層面上。桂平,貴縣兩地,兩地相距不遠,有史記載都始於秦,兩千餘年間,行政域上分分合合,各有各精彩。但從起源於清末的“布山之爭”,到了今天就演變出更多的爭論,如貴港大藤峽,貴港西山,貴港金田之類。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歷史必定是唯一的,當初布山之地應是明確的,要麼貴縣,要麼桂平,要麼先桂平後貴縣,只是後來記載和一代代人流傳過程中,歷史記錄出現了偏差,缺失了一部分,只流傳下了另一部分。後人再續尋那部份歷史時,就出現了很多猜測性,一代猜,二代續,三代模糊,四代蒙......,在那些年代,各地交流不暢,信息傳遞慢,資料來源少,保留少,在寫相關歷史的時候,就會寫成不同歷史,慢慢的,真變假,假變真,真真假假,自然就沒有準確的歷史呈現到現在。所以“秦之布山”其實就是一個謠變過程。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這正如現在的大藤峽,金田屬地之爭,兩地平行的時候,一直記載桂平大藤峽,桂平金田起義,而自從貴港成市,桂平歸轄之後,現在漸漸出現了貴港大藤峽,貴港金田起義之說,並上各式媒體宣傳,這是地方經濟宣傳的需要,可以理解,但長此以往,過幾百年後,人們的記憶就會在兩地之間產生模糊,必定又起爭論。這不正是和“布山說”的演變過程一模一樣嗎?最後誰都講不清楚了!

對於歷史上的一切,現今平民百姓坊間的爭論,又有多少真實意義呢?對現實個人生活又有多少滿足感呢?這不應該是學術界所要解決的事情嗎?歷史的事實,誰都無法改變。

在將來某一天,布山縣關鍵證據會出現,到時也許歷史資料再豐富的桂平說也會被推翻;也許半途而生的貴縣說也被證明是戲說。又或許,“布山”永遠就沉睡在歷史的深海里,永遠不見天日,這,只能日後再見分曉了。

桂平:秦·布山之爭,桂平 or 貴縣

幾千年的歷史,中間有流傳缺失的部分,這很正常,畢竟歷史上發生了那麼多事情,動盪歲月裡,失去了多少記憶?而繁榮的時期,又給人們留下多少記憶?思想的更替,人的觀念,又讓多少歷史文獻記錄偏移了真相?這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就如南韓人的觀點,這屬他們發明,那是他們起源,連世界都是他的,那還有什麼可辯的呢?歷史該是誰的,就是誰的,自有公論,真相自在某處等待發現!

文中觀點,並不指定“秦之布山桂平說”“秦之布山貴港說”,引用資料也不是

很全面,只是從修志這方面小議一下。

更多的說法,待日後讀全相關的志書再行討論!

這裡是桂平,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

謝謝閱讀,點贊!

桂平: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十)——千年潯州府

桂平:古潯州人文之——潯州八景

桂平:清同治年間·潯州府屬貴縣縣域地圖

桂平:遇見布袋和尚,遇見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