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桂林山水甲天下”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認同,但它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態的山峰,蜿蜒曲折的江水,確實讓人不得不為之讚歎。

桂林美食可不止米粉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桂林三花酒”的文章,其實,桂林的美食同樣優秀,在桂林景點已經高度商業化的今天,難得的是當地美食還保留了不少原始的風貌。

荔浦芋扣肉

曾上過《舌尖上的新年》的廣西美食,它採用正宗桂林荔浦芋、帶皮五花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製作而成。將帶皮五花肉和切塊荔浦芋過油炸黃,然後將五花肉塊皮朝下,與芋塊相間排放碗中蒸熟,翻扣入另一盤中即成。特點是色澤金黃,芋片肉片鬆軟爽口,濃香四溢。

桂林美食可不止米粉

桂林田螺

桂林的特色小吃,每天在夜市及中高低檔餐廳均可吃到,在吃之前,加入蒜泥、蔥花等調味品,吃起來滋味十足。

吃田螺,講究“喝”,要用手指捏緊螺蛔,嘴巴湊近螺口用力吸吮,便會發出“噝噝”的聲音。當用力時,會同時將肉與湯吸出,當螺螄肉吸不出來時就需用小竹籤來幫忙挑出。螺螄湯是煮田螺的精華,用它做出的螺螄米粉,鮮辣得會令人額上冒汗,臉上放光,過癮極了。

桂林美食可不止米粉

白果燉老鴨

桂林餐館裡的“硬菜”,傳統滋補菜,採用桂林特產白果和老鴨,其特點是鴨肉鮮香、白果滑嫩、湯清味濃,具有滋補生津、潤肺益氣功能。

其做法也有講究,白果外殼敲掉後,在開水裡煮幾分鐘後撈出,剝掉紅衣,摘去裡面的綠芽(切記:綠芽有毒)。備用。老鴨斬件,用薑片蔥結飛水後與白果一起放砂鍋裡,放薑片蔥結一小塊陳皮,水適量大火燒開,小火燉四個小時,調味即可。

桂林美食可不止米粉

恭城油茶

老桂林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而各地的油茶卻各有其不同的風味,其中以恭城油茶最為有名。油茶的傳統制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薑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恭城一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

如今有些當地菜館也將油茶作為免費的餐前小食提供給顧客。油茶的製作方法略為複雜,一般採用豬油或肉骨湯捶打熬煮而成,然後放入香蔥,食用時放入炒米花、脆果(炸油果)、花生、炒黃豆等,風味獨特。

桂林美食可不止米粉

桂林米粉

這絕對是桂林的美食名片,雖然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賣,但和很多城市的特有美食相同,只有在當地,才是最原汁原味的。實際上,“桂林米粉”並不是指代某種特定的粉,而是一類米粉的統稱,其中包含了滷菜粉和湯粉。經典的滷菜粉是靠滷水調味的幹拌粉,配上幾片滷肉和酸過的小菜。

滷水通常裝在一個小壺裡,和配菜一起放在佐料區,看上去隨意且不起眼,但每一個桂林人都懂得滷水即是桂林米粉的靈魂。

桂林美食可不止米粉

配料無外乎八角、桂皮、甘草、羅漢果等,牛骨和豬骨的加入也很常見,但因為涉及配比和火候等因素,每家店熬製出來的滷水都不盡相同。滷水難熬,也難怪桂林米粉一出了桂林就水土不服,好好的幹拌粉清一色都變成了湯粉。

第一次吃滷菜粉的人,拿到米粉之後很可能一臉懵圈,除了米粉和幾片滷肉之外啥都沒有,其實,還有好多配菜在佐料區需要自己放,蔥花、醃蘿蔔、酸豆角、糟辣椒、幹辣椒,還有自助的筒骨湯。關鍵的是,如果看到有人吃粉之前放了骨湯,八成不是本地人。地道的吃法是先嗦粉,後喝湯。

桂林美食可不止米粉

酸店

酸店裡售賣的食物,本質上來說屬於泡菜,桂林人管這叫“泡酸”,想必不少人家也是有個“酸壇”的。這讓我想起了江浙一帶人家裡的“臭壇”,萬物皆可“臭”,什麼東西但凡老了,不好吃了,想長時間保存的,就隨手丟到罈子裡“臭”一下,臭莧菜杆、臭千張、臭冬瓜都是這麼來的。到了廣西這邊,卻興起萬物皆可“酸”來了。

在別的地方,泡菜是用來下飯或者當開胃小菜,而桂林人的酸店卻以泡菜為主角。在這裡,各種“酸”過的小菜是街頭極受歡迎的風味零食。 酸店所選用的食材種類十分豐富。不僅有像蘿蔔、黃瓜這種根莖類蔬菜,還有木瓜、芒果、西瓜皮這樣的水果。

桂林美食可不止米粉

桂林美食的口味比較繁雜,這跟廣西的地理位置脫不了干係。東部(梧州)的飲食偏向於廣東,西邊的口味接近雲南,邊境地區又和越南有不少的淵源,整體口味極不統一。因此,來桂林,除了嗦粉,還可以挑一兩家桂菜嚐個鮮。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