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鬼故事〡蟄龍

鬼故事 故事 妖怪學 2017-07-08

聊齋鬼故事〡蟄龍

【原文】

於陵曲銀臺公[1],讀書樓上。值陰雨晦瞑[2],見一小物,有光如螢,蠕蠕而行[3]。過處,則黑如蚰跡[4]。漸盤捲上,卷亦焦。意為龍,乃捧卷送之。至門外,持立良久,蠖曲不少動[5]。公曰:“將無謂我不恭?”執卷返,仍置案上,冠帶長揖送之[6]。方至簷下,但見昂首乍伸[7],離卷橫飛,其聲嗤然,光一道如縷;數步外,回首向公,則頭大於甕,身數十圍矣;又一折反,霹靂震驚,騰霄而去。回視所行處,蓋曲曲自書筒中出焉[8]。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於(wū烏)陵曲銀臺公:曲迂喬,號帶溪,山東長山縣(今屬鄒平縣)人。明神宗萬曆五年(1577)進士,歷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著有《光裕堂文集》。於陵,春秋齊邑名,長山縣的古稱。銀臺,通政使的別稱。宋門下省於銀臺門內設銀臺司,掌國家奏狀案牘,職司與明清通政使司相當,故沿為後者代稱。

[2]晦暝:天色昏暗。

[3]蠕蠕而行:二十四卷抄本作“蠕蠕登幾”。[4]蚰:蜒蚰;即蛞蝓,俗名鼻涕蟲。是一種無殼蝸牛。一說即蝸牛。二蟲過處皆留有狀印跡。

[5]蠖屈:此從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蠖曲。蠖,蟲名,即尺蠖;行時屈伸其體,如尺量物,故名。《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6]冠帶長揖:穿戴官服,深深作揖。表示恭敬。

[7]乍伸:突然伸展軀體。乍,驟。

[8]書笥:書箱。

聊齋鬼故事〡蟄龍

【譯文】

於陵有位姓曲的通政司,有一天正在樓上讀書,是個陰雨天氣,忽然看見一個小東西,身上有螢火蟲樣的光芒,在書桌上慢慢爬行。所爬過的地方,留下蛐蜒一樣黑色的焦糊痕跡。這小蟲慢慢爬到書本上,書頁也出現了焦糊痕跡。曲公心想,曲是一條龍,於是捧起書本把小蟲送出去。到了門外,這小蟲卷著一動不動,曲公說:“您恐怕是認為我太不恭敬了吧?”又把書本捧回來,仍放在書桌上,穿戴整齊,深深作了個揖,再將小蟲送出去。剛到屋簷下,只見這小蟲昂起頭來,把身子放開伸長,從書本上猛然起飛,發出嗤嗤的響聲,一道白光。這小蟲飛出幾步,回頭看了看曲公。這時,頭已變得比一隻缸還大,身長几十圍。又翻轉一下,發出霹靂般的轟響,騰空而去。曲公回身在書桌上察看這龍行過的痕跡,原來是從一隻書箱中爬出來的。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小編:香寶格格

相關推薦

推薦中...